C
2.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 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
C
• A.宋明理学 • B.重农抑商 • C.工商皆本 • D.封建君主专职
3.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不正确的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 是正确的 •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 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奴隶社会 国有制 (夏商西 即井田制 周) 春秋战国 井田制瓦解 私有制出现 封建社会 私有制
井田制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
土地层层分封;奴隶和庶民集 1)、概念: 体耕种;耕地十分规整,成方 块状,形同井字的土地制度.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2)、性质:
3)、实质: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土地私有)
2).重农可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便于加强控制,有利 社会稳定 3).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危害封建统治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 基础(小农经济);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演变(实施):
1).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特别是商鞅首倡“重本轻末” 的治国理财思想,以后历朝统治者沿袭。 2).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包 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 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 3).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 4).各朝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贱商令)。
——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春秋时期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2)鲁国初税亩:前594年 实际承认了土 地私有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