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事业)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一、引言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从事公益活动的组织。
财务分析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评估工具,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单位的财务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1. 资产负债表指标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是财务分析的基础。
常用的指标包括:(1)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该指标反映了单位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可以衡量单位的财务风险。
(2)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了单位短期偿债能力,较高的流动比率表示单位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偿还短期债务。
(3)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该指标排除了存货的影响,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
2. 利润表指标利润表反映了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可以评估单位的经营业绩。
常用的指标包括:(1) 毛利率: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单位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盈利能力,较高的毛利率表示单位能够有效控制成本。
(2) 净利率: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单位销售收入的利润占比,可以评估单位的盈利能力。
(3)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了单位除去税费和利息等因素后的盈利能力。
3. 现金流量表指标现金流量表反映了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可以评估单位的现金流动性。
常用的指标包括:(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了单位净利润中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占比,较高的比率表示单位的盈利能力转化为现金能力较强。
(2)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比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什么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一、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
左方为资产部类,右方为负债部类,左右两方总计数相等。
2.事业单位应先编出本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然后与经审核无误的所属下级单位汇总的资产负债表汇总,编成本部门总的资产负债表。
二、收入支出表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状况的报表。
收入支出表的项目,应当按收支的构成和结余分配状况分项列示。
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有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
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
在事业支出明细表中,关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列示。
2事业单位会计报告包括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行政事业单位常用财务分析计算公式:一、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指标1、支出增长率衡量行政单位支出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数上期支出总数-1)100%2、人均开支衡量行政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水平。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总额本期工资目平均人数3、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结构。
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本期专项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00% 4、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衡量行政单位支出结构。
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它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证费)本期支出总数100%5、人车比重衡量行政单位小汽车占有状况。
人车比重=期末工资目人数期末小汽车实有数∶1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1、经费自给率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常常性支出的程度。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它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2、资产负债率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程度。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格式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记录和反映的重要工具。
其格式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
下面将分别对这三个报表的格式进行介绍。
资产负债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的一种重要报表,主要反映事业单位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状况。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部分:1.资产类:- 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2.负债类:-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其他负债3.净资产:- 基本建设资金- 专项建设资金- 经营结余- 捐赠收入- 政府拨款收入收入支出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反映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的报表,主要用于分析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收入类:- 经营收入- 政府拨款收入- 捐赠收入- 其他收入2.支出类:- 经营支出- 政府拨款支出- 捐赠支出- 其他支出现金流量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反映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报表,主要用于分析事业单位现金流量状况。
其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经营活动支付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借款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上就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格式,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
这些报表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分析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附件1: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种类、格式、说明及填报口径一、报表种类行政事业单位类会计报表共六套。
具体报表分别为:1、资产负债表(月报)2、收入支出总表(月报)3、财政性资金拨款支出明细表(月报、季报)4、资产情况表(季报)5、国有资产收益情况表(季报)6、基本数字表(季报)二、报表格式具体格式见表样。
三、报表说明(一)资产负债表本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等情况。
按单位执行会计制度的种类分别对应选择填列,其中:“行政单位”反映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以及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情况;“事业单位” 反映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情况,以及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情况。
具体填列要求如下:1.本表指标填报口径请参考《会计科目与部门决算报表对应关系表》。
2.行政单位(1 )外币存款:填列行政单位外币存款按规定折合人民币数。
(2)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填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下达给行政单位的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
(下同)(3)财政应返还额度:填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单位本年尚未支用结存在国库的累计预算指标数(下同)。
(4)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填列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核算的基本建设类资金占用情况,根据单位“资金平衡表”(会建01 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
如单位无基本建设项目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并已交付使用转入行政事业账资产,则此行为零;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填列;如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部分竣工并已交付使用,部分为在建工程,则按“资金平衡表”的“资金占用合计”金额扣减已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后余额填列。
(5)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填列单位应发未发的工资或离退休费。
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行政账中“应付工资(离退休费)”贷方余额填列。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对于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我们可以评估单位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财务稳定性。
本文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进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报表。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其中,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单位在特定期间内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情况。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而净资产即为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净值或净资产负债。
利润表展示了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费用包括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现金流量表展示了单位在特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单位的盈利能力。
通过利润表可以看出单位的总收入和总费用情况,从而计算出单位的总利润。
利润率则可以反映单位利润与总收入的比例,评估单位的盈利能力。
其次是单位的负债状况。
资产负债表可以展示单位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负债率,我们可以了解单位的资金来源和负债程度,评估单位的偿债能力。
还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了解单位的现金流动状况,判断单位是否具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满足日常运营和还债等需要。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也可以提供其他有用的信息。
比如,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间的比例可以显示单位的主营业务是否健康。
单位的财务费用可以反映单位的融资成本和资金运作情况。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揭示单位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并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报表并非完全可靠的。
由于会计核算方法和政策的不同,财务报表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并与单位提供的其他信息相结合,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制说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制**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表编制说明一、填报范围本表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也在报表编制范围内。
二、编报要求各单位应以xxxxxx年12月31日为时间点,在及时全面清理、盘点资产和相关账目的基础上,全面、真实、准确填报。
本报表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元”,小数点后保留两位;省直部门和各市汇总表以“万元”为单位,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本套报表由报表封面、资产负债表、人员收支情况表、本年固定资产增加表、本年固定资产减少表、处置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处置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处置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不含土地)、本年其他资产增减情况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表、国有资产收益实现及上缴情况表、对外长期投资明细表、出租、出借房屋土地明细表、出租、出借其他资产明细表、其他有偿使用资产明细表、在账(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无形资产情况表(不含土地使用权)组成。
凡纳入本套报表编制范围的单位都应逐户编制和录入本套报表,乡镇级行政事业单位可分户录入,也可以一个乡镇为基本单位汇总录入。
省直部门、各市汇总表格式与基层单位报表格式相同,各部门上报的汇总表中在账(未在账)房屋建筑物及构筑物明细表、在账和未在账土地明细表、在账(未在账)交通运输设备车辆明细表、在账(未在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表仅打印第一页;各市上报的汇总表中明细表仅打印第一页。
三、填报口径(一)封面封面为基层单位编制、录入封面,部门汇总报表封面与部门本级封面一致,各市汇总表填写汇总报表封面。
1、单位名称:根据单位全称填列,并加盖单位公章。
2、单位统一代码:根据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的9位码填列,没有代码的可由财政部门编制临时代码,临时代码编制规则参考《关于**省行政事业单位编写临时组织机构代码(9位)说明》。
《事业单位会计》概述资产负债事业单位会计是指对国家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专门会计制度。
在事业单位会计中,资产负债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财务报表,它反映了事业单位在特定日期上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资产负债表是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根据会计等值原则,将资产、负债和权益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资产,另一个是负债和权益。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静态的报表,通常反映了一个特定日期上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部分: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可用于从事经营活动或提供服务、预期会为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部分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能够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而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等不易变现的资产。
2.负债和权益部分:负债是指事业单位对外部单位或个人承担的债务或义务,权益是指事业单位所有者对事业单位的权益。
负债和权益部分通常分为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
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一年内到期的债务,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一年以上到期的债务,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等所有者对事业单位的权益。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性原则:即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虚构或歪曲事实。
2.完整性原则:即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数据必须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不能漏报或疏漏。
3.相对性原则:即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数据应当有可比性,能够与以前的报表或其他单位进行比较。
4.时效性原则:即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数据要尽可能及时更新和调整,反映最新的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及时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其次,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监管,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最后,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和预算,为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一、背景介绍行政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组织设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
财务分析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旨在帮助管理者了解单位的财务健康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二、财务分析指标1. 资产负债表指标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在特定日期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的一种财务报表。
以下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中常用的资产负债表指标:- 总资产:反映单位拥有的全部资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
- 总负债:反映单位所负担的全部债务总额,包括长期负债、短期负债等。
- 所有者权益:反映单位所有者对单位的所有权益。
- 资产负债率:计算单位负债总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反映单位的负债风险。
2. 利润表指标利润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期间内收入、费用和利润状况的财务报表。
以下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中常用的利润表指标:- 营业收入:反映单位在一定期间内通过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所获得的收入。
- 营业成本:反映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生产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直接成本。
- 营业利润:计算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利润。
- 净利润:计算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的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等各项费用后的利润。
3. 现金流量表指标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流出及现金余额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以下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中常用的现金流量表指标:-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单位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单位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额。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单位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额。
- 现金净增加额:计算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与流出之差额。
三、财务分析方法1. 横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是将单位在不同时间点上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以观察其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