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解读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的后现代

主义叙事技巧

杨芳芳

(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班学号:201105011076)

摘要:作为美国文坛的重量级作家德里罗的代表作之一,《天秤星座》一经发表就被誉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肯尼迪遇刺为题材,书写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无归属感和异化感。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其文体风格和叙述策略都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本文分析了德里罗在小说《天秤星座》中运用的时空移动,视角移动、重复、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并指出了这些技巧对深化小说的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唐·德里罗;天秤座;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

唐·德里罗(Don Delillo, 1936-)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先后出版了《美国形象》、《球门区》、《大琼斯街》、《拉特纳之星》、《球员们》、《走狗》和《白色噪音》。1979年和1984年,他先后获得“哥根哈姆奖”和“美国艺术和文学院文学奖”。1988年,德里罗发表了小说《天秤星座》(Libra),此书一出版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获得了爱尔兰时代———艾尔·格林斯国际小说奖。此外,它在评论界中也获得了高度赞誉,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今日美国》曾这样评价:“《天秤星座》以其充溢全书的巨大张力令人目不暇接;它不愧为小说中的奇葩,其开掘之深与表意之切令人叹为观止,其惊心动魄同样令人难以释。”该小说以肯尼迪遇刺身亡为题材,但它无意为总统谋杀案这一历史之谜提供答案。尽管如此,小说却为总统谋杀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他在《天秤星座》中的符号游戏中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时空移动,视角移动、重复、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方面。

一、时空不断移动

文学作为一个世界,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文学的时空是借用物理世界及其时空为比喻,表达文学语言所描绘的符号意义世界。文学符号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或结构,文学世界及其时空显然是这个结构的产物并受其制约。认识文学的世界,自然也就是认识符号所形

成的意义结构及其属性,对文学符号的理解,依赖于读者的经验。文学的时空,也表现为读者意识中想象、记忆和经验的时空图景。作为经验的、意识的世界,文学不像物理世界那样固定,也不像几何学的空间那样抽象。它是具体的,同时又是变化的。(2)文学符号是一种线性发展的对象,所以时间性是它存在的基本属性。文学符号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它的空间不是一种广延性的空间,而是在时间连续性中呈现的意识的空间图景。文学符号所呈现的意识对象空间没有广延性上的连续性,符号所描绘的事物不是一个连着一个,而是不断地有断裂,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遮挡住一些事物,以致人们只能看到某些文学世界空间的片段。《天秤星座》第二章“四月十七日”为读者呈现了6个空间图景:现在(1988年)的空间图景——受雇撰写肯尼迪总统遇刺秘史的中央情报局退休高级分析员尼古位斯·布兰奇,在他满是书和资料的房子里研究全过程只有6.9秒的暗杀事件。布兰奇在计算机上输入了一个日期:1963年4月17日,一按键盘,小说中立刻出现了有人物、地点、背景的15年前的5个空间图景:“半退休”的“自己监视自己”的中央情报局特工温·埃弗雷特正在美国式的厨房里苦苦思索着“秘密是怎么回事”;在老主楼地下室温·埃弗雷特的临时办公室里,温与他得两个老同事劳伦斯·帕米特和T.J.麦基,在酝酿一个一鸣惊人的壮举——“用总统的生命来做一次尝试”,即暗杀总统的阴谋;麦基联络盖伊·巴尼斯特和戴维·弗里,去一家购物中心看放射性尘埃掩蔽所模型展出;劳伦斯·帕门特在驶向拉夫菲尔德机场的车宰盼望尽快光复巴西;天黑以后,温在起居室边翻书边思考秘密。这6个空间在不断移动,图景中的事物不仅是相互间段和脱落的,而且也不是在空间上并存的,颇似电影的摇镜头。可见,文学符号意义空间不可能是对现实空间的模仿和再现。同空间一样,文学符号的时间表现出发展的间断和脱落。一般来说,现实事物在时间中是持续的,事物从发展到衰败、消亡,自始至终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文学符号所描绘的事物,却只反映整个发展过程的某个阶段,没有展示自身发展的全过程。事件之间的发展有间断,事件内部的发展也有间断。被描绘的事物总是部分、片段地呈现出来。这种间段往往被语流和被描绘事物的连续发展所掩蔽。小说《天秤星座》文学符号的时间与空间一样,不断移动,造成间断和脱落。如第三章中的李13岁,接触到马克思主义,阅读《海军陆战队手册》;第五张章中的李已经18岁了,在海军陆战队受禁闭之后,开始不满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准备叛逃去苏联。这中间的5年被作品省略了,就文学符号所描绘的事物自身的发展看,这段时间是失落了。但读者不会感到有什么隔膜,因为读者会习惯上认为,这只是文学无需表现或只是没有外在地表现出来这段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因而这段文学时间真空被读者认为是可省略的片段而忽略了。

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中文学符号时空的不断移动表明,作为意识对象的时空,文学世界觉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超越性。它不仅可呈现现实空间的景象,而且可以细致入微地描绘心灵世界及其发展,可以跨越现实空间,展现未来遥远奇异的人间幻想。这种通过语言呈现的具有客观性的意识时空,为人类的想象和幻想开辟了一块丰饶的土地。文学的世界,确实是一个奇异、独特、表现了人类本质特征的世界。

二、视角不断转移

文学符号所呈现的意向客体,为读者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审美世界。走进这个世界,读者就丧失了自我的感觉和知觉,物质实体似乎停止发挥作用,而被一个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文学符号的意向客体就是在语境中形成和发展的。读者加入到意向客体世界中后,自身的视角中心就从现实世界转移到了意向客体世界。这是,读者的感觉、经验、情感和思想,都以作品为中心,跟随着走向所到之处。文学视角中心的存在,使意向客体的发展,按照一条固有的方式和途径进行,读者必须循着这一视角中心观看意向客体的发展。文学视角中心是文学审美世界的入口,也是意向客体自身的属性。不同的视角中心及其变化,构成了文学意向客体复杂多变的发展方式。

小说《天秤星座》不是只运用一种视角,而是采用多角度观察的写法,视角不断转换,叙述人称也随之变化,时而第三人称,时而第一人称,还有第二人称。第一中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者大于人物的,全知全能的视角与第二种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者等于人物的视角从小说第一章开始就被同时交替使用,一直到小说的最后一章。这一手法主要用于描写李·奥斯瓦尔德的经历和成长过程。作者首先用“从后面”、“无焦点”观察的视角把虚构的主人公李·奥斯瓦尔德推向虚构世界的前台。第一章中,与母亲生活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李,还是“一个喜欢动物的正在成长的孩子”,他“阅读有困难”,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喜欢乘坐地铁兜风。因为他的逃学,“校方威胁要举行一次听证会”,全书中母亲走上法庭为儿子的辩护从这时就开始了。这是作者转换视角,用突然出现的第一人称描写母亲眼中的李。母亲认为,李的逃学主要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教育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纽约本地的孩子因李的南方口音和穿牛仔裤而经常骚扰、欺侮他,单亲家庭,靠母亲抚养,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然后小说再回到第三人称,写李回到了学校七年级班上,一直呆到课程结束。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在叙事手法杀那个可谓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接下来,“从后面”观察的第三人称叙述和“同时”观察的第一人称叙述便交替进行:一面在描写雨中埋葬李的凄凉情景;另一面在叙述李的一生的故事,母亲提出来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他们多久以前就开

始利用他了?是谁在安排李·奥斯瓦尔德的生活?”

在小说中间第二部分第二章“沃斯堡”中,插入的、作为母亲辩护词一部分的第一人称叙述与接下来的第三人称叙述之间突兀地出现第二人称叙述:“你明明是这样的人,家庭却希望你成为别样的人。他们把你扭曲得不成样子。你的兄长有很好的工作、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他们希望你也成为他们认可的人。穿着白色护士服的母爱抓住你的胳膊。哭泣着。你被围困在他们的思想中。他们要塑造你,把你敲打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你只能离家出走。”这是缺席叙述者的声音,应属于“同时”观察视角,他与人物知道的一样多,他叙述出他所看到的和他所了解的。

小说《天秤星座》多视角的叙述,全方位地表现了主人公李·奥斯瓦尔德是如何从一个性格孤僻的穷孩子,在社会的各种影响下,逐步成为美国强权政治的受害者。小说的叙述将事实与虚构结合的浑然天成,刻画出来的人物细腻真实,栩栩如生,并充满着想象色彩。

三、重复

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结构主义文论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认为意义的产生不在于独创性,而在于它的重复性。他说:“脱离语境,意义是比无法确定,但语境永无饱和之时:我指的不是内容和与语义的丰富性,而是它的结构,它的衍生的或重复的结构。”(3)这是因为一个文本或文本的一部分可以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下被引用,由此打破原有的语境,改变和创造出不可胜数的新的语境。这一过程将是没有止境的。重复性不是取决于作者和意向,重复活动是文学固有的一种过程,是无法避免的的。它产生了差异,颠覆了语境的稳定性,描述了文学本身的可能性,没有重复将没有文学存在。小说《天秤星座》离得三条叙述线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讲述“小房间里的人”的故事。李在小房间里为在历史上留名向总统开抢;温·埃弗雷特等宰小房间里精心策划暗杀总统的阴谋;尼古拉斯1布兰奇在小房间爱那里苦苦撰写总统谋杀案秘史。他们的行为表明:“这个世界里还有一个世界。”现都创造了新的语境,产生出不同意义。这个句子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一章“布兰克斯区”。在回家的路上,李接到一份传单,上面写着:拯救罗森堡夫妇!李第一次听到与政府不同的声音。这一来自另一世界的声音最早唤醒了李的政治意识。13岁的李与同学罗伯特·斯普劳尔的姐姐谈论政治是抨击艾森豪威尔政府:“我在纽约时看到所有关于罗森堡夫妇的资料,他们是以莫须有罪名被处以电刑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把所有共产党人都说成是叛国者。艾克本来可以做些什么来制止这些发生。”这个句子第二次出现是在第三章“新奥尔良“。李兄费里那里买到枪后,就幻想着奥斯瓦尔德英雄的强大世界,黑暗里枪在闪光。这就是“世

界里还有一个世界”。李也想如同“斯大林在党内的名字是‘柯巴’”那样,取一个秘密名字,加入一个地下组织。这个句子第三次出现宰第十一章“莫斯科”中。李因被拒接加入苏联国籍,因绝望用剃须刀片切开左手腕自杀。在头晕目眩中他感到他正“从这个世界的边缘滑落下来”,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让别人做出选择”的世界,把自己交给命运。这个句子第四次以异体形式“她们有她们自己的世界”出现在第二部第一章“七月十五中“中。温的偏执狂般的多疑破坏了女儿对父母的信任。玛丽·弗朗西斯告诉温:“只要泰勒小姐一来,这里就就会产生一种气氛,就像闹鬼的屋子那种气氛,让人畏惧。有什么东西在房子里走动,我感觉就是我,我是这幢房子里的可疑人物。两个小丫头听见我走来就闭口不说话了。”人的策划阴谋、隐藏秘密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使自己与世界隔开。

四、元小说

“像德里罗的所有其他小说一样,《天秤星座》也是一部关于小说制作的小说,关于被小说化了的我们称作历史事实的不同说法的小说”(4),是一部“关注小说的虚构成分及其创作过程”的元小说(5)。元小说试图通过对其形式的自我探索,为人们如何反映、描述和传播他们的社会经验寻找答案。他们采用把世界看成一部书的传统比喻,又常常使用当代的哲学、语言或文学理论,来重新对它进行构筑。这些理论认为,我们认为个人并不是处于“自我”的地位,而是在扮演一种“角色”,因为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可以为理解小说外部世界中的主观结构提供一个有用的模式;我们有关这一世界的知识是通过语言来传播的,所以作为一个文学类型的小说;完全由语言构成的世界就成了了解现实世界本身结构的有用的模式。元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小说创造的实践来探讨小说创作理论。为了探讨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元小说有意识、有系统地注视其作为人工制品的地位。它们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不但简述叙述作品本身的基本结构,而且还探索文学作品外部世界的可能的虚构性(6).德里罗的小说《天秤星座》中,每一个其他人物似乎都在利用奥斯瓦尔德充满激情的自我命运感和有限的自我了解,创造一个虚构的奥斯瓦尔德,甚至奥斯瓦尔德本人也在无休止地虚构和再虚构他自己的神话。不仅他妻子不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连他自己也一直不知道他是那一种人,尽管他自己说“我一直是这种人”。声称了解真正的奥斯瓦尔德的声音来自他的母亲,他在奥斯瓦尔德的一生中总是在克服困难,试图使他摆脱命运而生活得更好些。但当奥斯瓦尔德东倒西歪地走向他的命运时,她总是落后一步,然后就试图解释从他儿子一出生就影响他儿子生活的阴谋。在寻找某种阴谋的过程中,她漫谈式地用非理性炒出了跟正史一样炒焦了的第一人称历史。

《天秤星座》似乎在用历史的虚构性提醒人们:“任何事情都是无法把握的”,因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李·奥斯瓦尔德再一次历史性事件的酝酿中,“感到自己被浪潮冲得把握不住方向,只能随着浪潮前行,成了可怜的独行客,与众隔离了”。

结语

虽然小说《天秤星座》反思了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意义平面,具有一定的精神深度,表现出较浓郁的新历史主义色彩,但德里罗仍在小说中运用一些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创作出一部在形式上丰富多彩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在冒险中创造,又在创造中冒险,则就是后现代文化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后现代主义者寻求最大限度创作自由的基本方式。在人类实践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让你们已经在不断创造和不断扩大自由的行动中,找到了把创造和冒险结合在一起的基本模式,这就是所谓“游戏”。后现代主义者在游戏活动中,特别发挥了自由创造的基本精神,将原来属于人类一般实践基本模式的游戏,自觉的提升为超越和批判传统文化及创造新文化的最高活动。“后现代文化的‘反文化’原则,也集中在他对于传统语言体系的‘意义指涉系统’;另一方面用毫无规则、任意发明和不断重复地进行的符号游戏去代替文化的创造,并在这种符号游戏中实现他们所追求的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

《天秤星座》作为德里罗的成名之作,运用了时空移动,视角移动、重复、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方面。正是这些独具匠心的艺术创新使得这部后现代经典之作具有如此不衰的艺术魅力。后现代小说作家看似松散、无序的叙事手法,力图凸显后现代社会的荒诞和异化。德里罗在《天秤星座》中,通过对主人公奥斯瓦尔德成长经历的大胆描写,书写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类的无所适从感。读者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美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人类的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危害与摧残。

参考文献:

[1]Don Delillo. Libra [M]. New York: Viking Penguin Inc. 1988.

[2]董小玉,周安平.外国文学流派字典[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3.

[3]罗刚.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

[4]王潮.后现代主义的突破[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6.

[5]王钦峰.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6]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7]杨仁敬. 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0.

“The Common World of History and Fiction”

— Interpreting the Postmodernism Narrative skills in Don DeLillo’s Libr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for Don Delillo, Libra was regarded as a classic postmodern novel once after its publication. Based on Kennedy assassination, this novel mainly deals with the isolation and dissimilation feelings for the American citizens. As a representative postmodern novel, Libra’s stylistic features and narrative strategies are both quite typical. This essay an alyzes some postmodernist techniques used by Don DeLillo in Libra. These narrative techniques refer to the change of time and space, the change of vision, repetition, and collage, which rein-force the theme of the novel and achieve a strong artistic effect.

Keywords: Don Delillo; Libra; Postmodernism; narrative techniques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简答题汇总

世界历史上第四单元 10课 1、为欧洲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奠定思想和经济基础的两件大事? 2、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地区、指导思想(核心)、实质、主要代表及其成就、意义? 3、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麦哲伦航海路线及其功绩、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1课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开始结束的时间、标志性事件、领导阶级及其代表人物? 2、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复辟的国王? 3、《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目的、颁布的意义? 4、英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 12课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结束的时间标志性事件、领导阶级及其代表人物? 2、美国诞生的时间、标志? 3、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独立宣言》颁布的时间、机构、它提出的内容反应了当时人们什么要求?体现了什么思想? 5、《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 6、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它的性质? 13课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事件、达到高潮的事件、高潮结束的时间事件? 3、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被处死的法国国王?

4、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文献是什么?如何评价?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6、谁统治期间巩固了法大革命成果?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他发动的战争怎么看待?14课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从哪个国家开始? 2、首先开始的行业、开始的标志?标志性成果?时代特征?发明成果?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历史上第5、6、7、8单元复习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两个国家? 2、最先进行三角贸易的是哪个国家?后来成为主要经营者的是谁? 3、说出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两种方式?它们对欧洲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英国什么时候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号称什么?它在印度的殖民机构? 5、18-19世纪,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代表性事例? 6、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中杰出的民族英雄是谁? 与此事件同时期的中国发生的类似大事件 是什么? 7、拉美独立运动反对哪些国家的殖民统治?其中著名领导人是谁?他有何美誉? 8、画出三角贸易路线图? 第17、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斗争的目标、政治纲领、性质、结果?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整理

考点考中 一.历史人物 1.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制订者(汉谟拉比) 2.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时期的执行者(伯利克里) 3.7世纪中期,推行大化改新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 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也是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穆罕默德)

考点考中 5.8世纪前期,经过他的改革,在西欧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查理?马特) 6.公元前4世纪,他出兵东征,建立起地 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亚历山大) 7.在元朝时来到中国,生活了17年,后来由他口述,其狱友执笔的一本书曾风靡欧洲,该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马可?波罗)8.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考点考中 9.基督教的创始人 (传说中的耶稣) 10.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还发明了螺旋式水车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11.加工整理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荷马史诗》的是(荷马) 12.古希腊悲剧作家,将古代悲剧艺术推向了成熟,《俄底浦斯王》的作者 (索福克勒斯)

考点考中 13.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 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长诗《神曲》的作者(但丁)14.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的文学工匠,代表 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 16.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

考点考中 17.他及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启程,穿越大西 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 18.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主持修订 1787年宪法,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19.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了《法 典》,对外发动多次战争,既大几了欧洲 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拿破仑) 20.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

关于明人评《三国演义》及其对历史与虚构的认识

关于明人评《三国演义》及其对历史与虚构的认识 “小说感兴社会之效,殆莫过于《三国演义》一书。”语出清末民初黄人所撰小说小话》,说的是罗贯中小影响之大。且不赘述它对明农民起义军、太平天国和清君臣的影响;只看清末“西人之我国者,稍解中文即争《三国演义》;偶与论及中国英传记则津津乐道者,必此书也。或看今人由此阐发出领导艺术人才学、谋略学等范畴及在国内上八十四集《三国演义》电连续剧而引起的讨论热,见它的魅力方兴未艾。但是历史义小说毕竟不是历史本身,们必须把握历史与文学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因为它是一部历演义小说,它是以西晋史学家陈寿著的《三国志》作底本写成的通俗艺读物。本文分析明代文论家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中所体现关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看法。 一般而言,探《三国演义》的真实与虚构问题首先得弄清小说采用的材即历史资料,是否信;小说作者对他所描写历史人物是否做到了“不虚美、不恶”,不含有较大的偏见。显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能较为客观地评论小说家发历史材料、探索历史背景、描写历事件和艺术地再现历史人形象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又有哪些不足,甚至重大的失误。而历来研者往往更多的是拘泥于细枝节,单从在历史上是否实有其从而作出简单判断,研究小说术再现历史人物及历史发真实风貌的功能方面则稍欠缺。当然还是有些文论家卓见识,能够理解作者罗中是如何运用辩证方法,适当地采用些虚构的情节来强作品的艺术性,而又能使这虚构的情节与历史的真人真事不出现太大的矛盾

突。从而使读者能够从思想上进特定的三国时代氛围,并尚友古人”,和小说中自己爱的人物产生共鸣。这才是备洞见识力的文论家超越世俗浅之处。 罗贯《三国志通俗演义》参陈寿的《三国志》及裴之的注文,也借鉴《后汉书》《晋书》中若干纪传并旁采《世说新语》《搜神记《三国志平话》等古籍。时也取材于《资治通鉴,而胡三省的注解更有助于者理解三国人物与历史事的前因后果。这就小说作者按时问顺序编三国的历史小说提供了鉴。民间传说、历史文、三国故事剧本、正统修史书的因素夹杂一起。可见《三国志通演义》历史与虚构相伴而生,可见时人在历史观题上的混乱之因缘。 明代蒋大器作序的《三国志通演义》,是小说成熟的标。蒋大器在序里第一论述了历史小说的基本特,肯定了他的社会作用。他明确出《三国演义》忠实于基本史事实,做到了“夫史非独纪代之事”,因而“亦庶几史”;另一方面,它又历史材料“留心损益,对某些人物、情节所取舍和虚构,表现出与历史作不同的特点。他说:历代之事,久愈失其传。前代尝以野史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谬,又失之于野,士君多厌之。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史,自汉灵帝中平元,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心损益,目之曰:《国志通俗演义》。文不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乎史。盖欲读诵者,人得而知之,若诗所里巷歌谣之义也。……则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臧否,一开卷,千载之事,豁然于心胸矣。其问未免一二过与不及,俯而就之,观者有所进益焉。予谓其诗,读其书,不识其,可乎?读书例曰:若只读到

完整word版,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期 九年级历史 (《世界历史》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狮身人面像 B.太阳历 C.《医典》D.象形文字 2.下列各项中,与古代印度有关的是 ①孔雀王朝②种姓制度③两河流域④佛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右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④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4.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下面属于罗马文化成就的是 A B C D 5.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主张符合基督教的是 A.忍受苦难 B.众生平等 C.因果报应 D.信奉安拉 6.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张明同学的学习笔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9世纪开始,大约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B.庄园可耕地的1/3到1/2属于直领地 C.佃户通过耕种“直领地”获得“份地” D.佃户不能参与庄园法庭案件的审理7.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各项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 A.选拔官吏的需要 B.教师行会的出现 C.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D.城市的自由和自治8.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上不太平静的一个地区,而这里的阿拉伯人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以下属于他们的文明的是 ①伊斯兰教②《天方夜谭》③阿拉伯数字的发明④《医学集成》 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行会组织的出现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10.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 经典作品共同体现的思潮是 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科学精神D.神权至上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向选择题 1.前5世纪早期~前5世纪中期在古希腊与波斯帝国之间曾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 A.布匿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特洛伊战争 2. 罗马帝国的疆域在什么时候达到最大规模?() A.公元前2世纪 B. 公元前1世纪 C. 公元1世纪 D. 公元2世纪 3. 公元前4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大帝国的是() A.古代埃及 B.亚历山大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 亚历山大帝国的首都在() A.巴比伦 B.底比斯 C.亚历山大港 D.罗马城 5. 马拉松长跑的运动项目起源于() A.希波战争 B.马其顿王国打败希腊 C.亚历山大东征 D.斯巴达和雅典的内战 6.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A. 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 罗马人 D.希腊人 7. 在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是() A. 阿拉伯商人 B.中国航海家 C.意大利传教士 D.波斯人 8. 现代“阿拉伯数字”写法的出现大约在() A.10世纪 B.12世纪 C.14世纪 D.16世纪 9. 古代埃及人使用的文字形成于()

A.公元前3000年 B.公元前2000年 C.公元前1500年 D.公元前1000年 10. 古代西亚广泛使用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1. 基督教最早出现的地区在()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地区 D.两河流域 12. 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A.《圣经》 B.《道德经》 C.《古兰经》 D.《诗经》 13.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的目的是为了() A.反对奴隶制度 B.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C.主张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D.主张消灭剥削、压迫现象 14. 下列人物中把古代悲剧艺术推向成熟的是() A.荷马 B.索福克勒斯 C.阿基米德 D.亚里士多德 15. 下列作品中,反映阿拉伯地区社会风貌的是()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汉谟拉比法典》 16. 下列内容中,代表东方文化成就的有:①《荷马史诗》②《俄底浦斯王》③《天方夜谭》④麦加大清真寺⑤巴黎圣母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 17. 下列人物中,在物理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A.荷马 B.索福克勒斯 C.汉谟拉比 D.阿基米德 18. 佛教的诞生地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以来,以某种名义组织系列丛书,即时推出作家作品,一直是一个有效的出版策略。而在众多散文系列丛书中,由河南文艺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发行的“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别具一格,尤其引人注目。收入这套丛书的作家已有铁凝、何士光、阎连科、周大新等,几乎囊括了新时期以来各个阶段颇有影响的小说家,集中展示了他们的心灵境况,展示了他们的妙手与文心。 关键词:小说家的散文铁凝梁晓声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以来,以某种名义组织系列丛书,即时推出作家作品,一直是一个有效的出版策略。这种做法一举多得,既可以突出某种创作上的共同性,又能够以量的优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是文学作品经典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典型如赵家璧主编、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发行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其在文学组织、出版和传播等方面的示范效应延续至今,是为佳话。 当下,各大出版社依旧采用这一惯例,陆陆续续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丛书,名目繁多,满足了不同阅读群体的文化需求。从文类角度来看,这些丛书尤以散文为盛。之所以如此,想来应该与散文所具有的轻便、灵活、亲切等特质有着密切

关系。而在众多散文系列丛书中,由河南文艺出版社策划、编辑、出版、发行的“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丛书别具一格,尤其引人注目。 迄今为止,收入这套丛书的作家已有铁凝、何士光、阎连科、周大新、刘庆邦、鲁敏、史铁生、林白、乔叶、徐则臣、韩少功、梁晓声、残雪、刘醒龙、邱华栋、张炜、张宇、二月河、刘心武、叶兆言、墨白、南丁、陈希我、王祥夫等,几乎囊括了新时期以来各个阶段颇有影响的小说家。据编辑所言,这个名单还将继续得到拓展,港台小说家的散文也将收入其中。可以说,这套丛书以“散文”之名,集结了众多当代小说家,集中展示了他们的心灵境况,展示了他们的妙手与文心。对于小说家而言,写散文并不是难事;对于读者而言,读小说家的散文却有别样的收获。 收入这套丛书的小说家创造了繁复多彩的小说世界,满足了不同读者对生活的想象,在虚构的天空中得到情感的宣泄,获得心灵的升华。但“成也虚构,败也虚构”,读者正是在无数个被编织而成的故事中萌发了对真实客观的渴求。同时,中国自古便有“知人论世”的文学解读传统,读者对作者抱有异乎寻常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既表现为对作者何以成为小说家(出身、知识构成、经历、个人趣味等方面),又表现为作者如何进行创作(灵感来源、创作过程、艺术技巧等方面)。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 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世界历史上册

?世界史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政治与文化 (四)、世界古代文化 1

专题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较表

·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问题探究 (一)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方面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1、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机、内燃机发明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社会关系方面: (二)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科技革命的同时,我国为什么没有爆发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得到哪些警示? 第一次:我国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下,闭关锁国; 第二次: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技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第三次:我国处于战争时期,缺少和平环境。中国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警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三)、结合三次世界性的科技革命,说一说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性。 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包括以下五点:一是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二是影响到各国的政治、军事战略;三是促进了新型工业的兴起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四是推动了社会生活现代化;五是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 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团结阿拉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_桃花扇_中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九年第二卷第六期︵总第八期 ︶ 《桃花扇》中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 岳利梅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 《桃花扇》是继《鸣凤记》和《清忠谱》之后又一 部演绎明代历史的历史剧。有人甚至说它“记录” 了南明弘光朝一代覆亡的悲剧历史,写的是有根 有据的历史。应该说,整个剧中所展现的人与事, 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但是作为一部成 功的剧作,仅有对历史的真实再现是不足以让它 流传千古的,更重要的是剧作的艺术性以及它的 思想高度。那么孔尚任是如何在以历史为基础的 情况下又具备了那样高的艺术成就呢?我想这和 他能成功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是分不 开的。 一、当年真如戏 孔尚任之所以选择了南明弘光王朝灭亡的这 一段历史为题材,与这段历史的戏剧性、传奇性有 很大的关系,也与作者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历史背景的复杂性。公元1644年,在 中国干支纪年中为甲申年。这一年的历史上充满 了风云突变、波涛叠起的重大事件,阶级搏斗和民 族征战都达到高潮,又搅合在一起,在中华大地上 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活剧。拿纪年 来说,在明朝是崇祯十七年,清朝是顺治元年,大 顺政权是永昌元年。三种纪年代表着三个互相敌 对的政权,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斗争。 甲申三月十九日,大顺军攻克北京,明朝崇祯 皇帝朱由检自缢身死,当天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入 北京,标志着明朝的覆亡。以崇祯帝为首的明中央 朝廷葬身于农民起义的烈火中,并不意味着明朝 统治的全面结束。当时,明朝残余势力盘据的地方 还很大。除了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正处于进军四川 途中以外,江淮以南的半壁江山仍然在明朝委任的 各级官员统治之下,他们自居正统,继续奉行崇祯 年号,南明的历史也从北廷的覆灭开始了。《桃花 扇》的故事就是在这样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其次是男女主人公的传奇性。李香君,又名李 香,为秣陵教坊名妓。侯方域,复社领袖,在南京期 间与复社同仁评议朝政,参与攻击阮大铖的活动。 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又与 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文章三大家,才华横溢。一个是 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 的青楼玉女。由于侯方域的身份,使二人的感情与 政治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三是孔尚任个人的经历。孔尚任在淮扬的三 年中,广泛结交当地名士,其中不少是前朝遗老,如 黄云、许承钦、邓汉仪、冒襄等。身在这些知情人身 边,听他们有声有色的讲述,触动了他创作的欲望。 最引他注意的是冒襄,他是明末南京四公子之一, 揭发阮大铖的《留都防乱揭帖》的署名人,对侯方 域、李香君非常熟悉。一次冒襄不顾80高龄、百里 路途,从如皋到孔尚任的住所兴化,“同住三十日”, 应当是非常详细地讲述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亡 之事。下河衙门解散后,孔尚任待命扬州,乘机去南 京游览,在秦淮河船上听人讲明末旧事,看了已经 残破的明故宫,到栖霞山访问了隐居的身历北京甲 申之变和南京弘光败局的张怡,也就是写进了《桃 花扇》中的历史见证人张瑶星道士。这无疑是一次 有意识的创作访问。孔尚任到淮扬治河,没有做出 收稿日期:2009-07-23 作者简介:岳利梅(1980-),女,山西泽州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摘要:《桃花扇》的故事情节以史为据,但作者孔尚任并不是单纯记录历史,而是把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完美结合:当年真如戏,今日戏如真,以史鉴今,使这部剧作成为历史剧的典范,明清传奇的杰作。 关键词:历史剧;真实;虚构 中图分类号:I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09) 06-0082-03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完整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4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 2.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 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唐·李白。此诗称颂的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齐桓公C.周武王D.汉武帝 4.秦统一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在中央设的官职是①太尉②丞相③御史大夫④郡守⑤县令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③④⑤ 5.我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这一称呼最早始于()A.黄帝时期B.夏启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 6.为巩固统一,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一了文字。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 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东起辽东,西起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D.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拓疆土,加强集权,强化专制,其中,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制度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C.焚书坑儒D.开灵渠,修长城 9.与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末农民战争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 10.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B.四面楚歌C.项庄舞剑D.三顾茅庐1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 12.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3.西汉的建立者是() A.项羽B.刘邦C.刘秀D.刘彻 14.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 15.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采取的措施是() A.重视人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封国势力1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排斥诸子百家的学说B.排斥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C.排斥法家和道家学说D.排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 17.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B.经过汉武帝的统治,西汉国势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C.汉武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起源:人类形成于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 2、人种产生:长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分为黄种人、 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居于支配地位。(该亚女神) 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居于支配地位,财产由父系继承。(厄瑞斯特)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古中国(黄河、长江)。 A古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主要文明象征:金字塔象形文字 B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婆罗门(祭祀贵族) 2、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 3、吠舍 4首陀罗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海洋 1、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 最高机构:公民大会 表现: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重视教育。 2、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城→(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 2 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公元 395 年)帝国分裂→(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布匿战争腓尼基---罗马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646年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 人物:孝德天皇 政治上:建立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废除贵族的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家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地点:麦加(圣地) (2)阿拉伯统一过程: 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 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 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 715年查理马特的采邑制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成为领主与附庸的纽带: (3)基督教会: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概况:10世纪,伦敦、巴黎意大利等 2、代表:琅城自治运动 3、意义: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城市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1、时间: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

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历史与虚构的共同世界 ——解读德里罗小说《天秤星座》的后现代 主义叙事技巧 杨芳芳 (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班学号:201105011076) 摘要:作为美国文坛的重量级作家德里罗的代表作之一,《天秤星座》一经发表就被誉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以肯尼迪遇刺为题材,书写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无归属感和异化感。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其文体风格和叙述策略都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本文分析了德里罗在小说《天秤星座》中运用的时空移动,视角移动、重复、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并指出了这些技巧对深化小说的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唐·德里罗;天秤座;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 唐·德里罗(Don Delillo, 1936-)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后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先后出版了《美国形象》、《球门区》、《大琼斯街》、《拉特纳之星》、《球员们》、《走狗》和《白色噪音》。1979年和1984年,他先后获得“哥根哈姆奖”和“美国艺术和文学院文学奖”。1988年,德里罗发表了小说《天秤星座》(Libra),此书一出版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获得了爱尔兰时代———艾尔·格林斯国际小说奖。此外,它在评论界中也获得了高度赞誉,被认为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今日美国》曾这样评价:“《天秤星座》以其充溢全书的巨大张力令人目不暇接;它不愧为小说中的奇葩,其开掘之深与表意之切令人叹为观止,其惊心动魄同样令人难以释。”该小说以肯尼迪遇刺身亡为题材,但它无意为总统谋杀案这一历史之谜提供答案。尽管如此,小说却为总统谋杀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他在《天秤星座》中的符号游戏中所进行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时空移动,视角移动、重复、元小说等后现代主义技巧方面。 一、时空不断移动 文学作为一个世界,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文学的时空是借用物理世界及其时空为比喻,表达文学语言所描绘的符号意义世界。文学符号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或结构,文学世界及其时空显然是这个结构的产物并受其制约。认识文学的世界,自然也就是认识符号所形

八年级历史世界史第三单元复习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协同导学单 【学习目标】 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2、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3、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征和大学的兴起 4、了解拜占庭帝国的扩张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前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填空,并在书上划好)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帝国统治下的地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的到来。应运而生;耶稣教导人们,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2、481年,建立的王国。克洛维为了稳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①宗教上: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经济上: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和。③军事上: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 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改革。与之间有严格的等级性,、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意义。这样,形成了以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11世纪,这种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4、800年查理举行加冕礼,建立“”。年,帝国一分为三分化为:、和。 二.西欧庄园 1、庄园是一个的的和单位。从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大约到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2、庄园里居民包括(封建主)和;庄园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和缺少自由的。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保有权。农奴依附于,缺乏人身自由。 3、西欧庄园具有权。主持法庭的是或。佃户侵犯利益的行为;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的行为等,都会受到法庭的制裁。惩罚手段通常是处以;审判依据法或法 4、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的作用。既维护了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的权益。 三.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1、从世纪起,随着提高,增加,发展,增长,西欧城市开始恢复起来; 2、城市一般坐落封建领主的上。城市居民常用和的手段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3、城市兴起的意义:①促进了的发展;②形成了阶级;③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的发展,最终促成了的兴起。 4、随着的发展,许多、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西欧最早一批大学是在世纪形成的。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特权、特权、教育等方面。国王希望大学成为重中心;教皇支持大学传播基督教,但不允许。 5、中世纪大学设有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等基础课程和:包括、、等专业课程。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和发展的要求。 四.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