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使用方法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16
班班通使用方法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班班通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
教材章节为《信息技术》第九章“班班通的使用与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班班通的基本功能介绍、如何进行课堂演示、如何进行课堂互动、如何利用班班通进行资源共享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班班通的基本功能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班班通的操作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 培养学生利用班班通进行资源共享和课堂互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班班通的高级功能操作和课堂互动应用。
教学重点:班班通的基本功能介绍、操作方法及资源共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班班通设备。
2. 学具: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班班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班班通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介绍班班通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 实践操作:a. 演示如何进行课堂演示,如PPT播放、视频展示等。
b. 演示如何进行课堂互动,如投票、提问、抢答等。
c. 演示如何利用班班通进行资源共享,如、、共享文件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操作班班通,完成指定的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班班通基本功能2. 班班通操作方法3. 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班班通的基本功能。
b. 请列举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场景。
c.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班班通互动环节。
答案:1. a. 班班通的基本功能包括课堂演示、课堂互动、资源共享等。
b. 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场景有:PPT播放、视频展示、投票、提问、抢答等。
c. 请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班班通的使用方法有了全面了解。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对班班通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课后练习。
班班通使用方法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班班通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第四章“班班通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的第三节“班班通的使用方法”,详细内容涉及班班通的注册与登录、功能模块介绍、教学资源与、互动教学操作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班班通的注册与登录方法,了解其功能模块及操作界面;2. 学会使用班班通、教学资源,并能进行简单的资源管理;3. 能够运用班班通进行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班班通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尤其是互动教学操作。
教学重点:班班通的注册与登录,教学资源的与,互动教学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端:电脑、投影仪、班班通账号;2. 学生端:每人一台安装有班班通客户端的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班班通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班班通的作用。
2. 注册与登录(10分钟)教师讲解班班通的注册与登录方法,学生跟随操作;教师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功能模块介绍(15分钟)教师介绍班班通的主要功能模块,如:课程管理、资源管理、互动教学等;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各个功能模块。
4. 教学资源与(1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和教学资源;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资源管理方法。
5. 互动教学操作(15分钟)教师讲解互动教学模块的使用方法,如发起讨论、提问、投票等;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习互动教学技巧。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布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班班通上完成;教师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班班通注册与登录流程;2. 班班通功能模块及操作界面;3. 教学资源与步骤;4. 互动教学操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班班通进行一次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包括讨论、提问、投票等环节。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互动教学方案。
班班通培训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班班通培训课件,深入探讨第十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的概念、优势与挑战;PPT制作与演示技巧;互动式教学课件的开发与使用;案例分析: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多媒体教学的概念、优势与挑战,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
2. 学会使用PPT制作与演示技巧,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3. 掌握互动式教学课件的开发与使用,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互动式教学课件的开发与使用。
教学重点:PPT制作与演示技巧,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班班通培训课件、PPT演示文稿、互动式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教学案例,引发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多媒体教学的概念、优势与挑战。
3. 实践操作(15分钟):教师演示PPT制作与演示技巧,学生跟随操作。
4.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互动元素融入教学课件。
5. 课堂展示(15分钟):各小组展示制作的互动式教学课件,师生共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多媒体教学的概念、优势与挑战。
2. PPT制作与演示技巧。
3. 互动式教学课件的开发与使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制作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学生拓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提高自身素养。
3.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后与教师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互动式教学课件的开发与使用。
2. 教学重点:PPT制作与演示技巧,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3. 教学过程:课堂互动与展示环节。
4. 作业设计:结合课程内容的实践操作。
一、互动式教学课件的开发与使用1. 开发原则:课件应具备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寰烁电脑投影一体机使用培训教程新绛县希望学校年月寰烁电脑投影一体机使用培训教程一、电脑投影仪开关机及图像调整、开机打开寰烁电脑投影一体机顺序:先开投影,再开电脑。
①按控制面板上投影键(),再按电脑键()②按遥控器上投影键(),再按电脑键()注:为避免误操作,遥控器上电脑开关机键(),电脑重启键()需常按秒,有效。
、画面梯形校正打开一体机后,当投放出的画面不规则时,可使用梯形校正键()对投影画面进行适当的调整,至画面方正。
①按控制面板方向键‘上’对画面上部的宽度进行调节。
按控制面板方向键‘下’对画面下部的宽度进行调节。
②遥控器上:对画面上部的宽度进行调节。
遥控器上:对画面下部的宽度进行调节。
、画面清晰度调整当打开一体机后,如投放出的画面模糊不清,需要转动一体机镜头上方的“聚焦旋钮”来对投放出的画面进行清晰度的调整。
、键鼠操作注意:①使用时打开键盘和鼠标底部的开关键。
②长期不用时,建议卸掉无线键鼠的电池。
、关机关闭寰烁电脑投影一体机顺序:先关电脑,再关投影。
①按控制面板上电脑键(),再按投影键();②按遥控器上电脑键(),再按投影键()。
注:为避免误操作,遥控器上电脑开关机键(),电脑重启键()需常按秒,有效。
提示:①关闭一体机时,要将电脑应用程序全部退出;②关闭一体机后,需等秒左右,待风扇完全停止转动方可拔掉电源;二、电脑投影仪周边设备的使用、触控笔的使用①启动白板软件方法:用无线鼠标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当(右下角)系统托盘处生成快捷图标(摄像机)后,表示启动完成。
②坐标采样方法:使用无线鼠标点击快捷图标(摄像机)选择第一个功能(定位校准),进入校准界面使用触控笔笔尖点击界面中出现圆的圆心一次进行个坐标点的采样,每个点只能坐标采样一次③触控笔使用上下翻页键:在播放时,进行上下翻页;左右功能键:具有鼠标左右键功能;鼠标使能键:按拄控制鼠标光标方向的功能;、电子教鞭在使用电子教鞭时触碰到白板再按执行按键单击等于鼠标左键功能,在同一地方长按秒等于鼠标右键功能。
班班通使用方法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班班通的使用方法。
班班通是一种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班班通进行课程的导入、教材的展示、互动环节的设计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班班通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利用班班通进行课程的导入和教材的展示。
3. 学生能够通过班班通设计互动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班班通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利用班班通设计互动环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班班通设备学具:学生平板电脑五、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引出班班通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 基本操作教学:讲解并演示班班通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切换界面等。
3. 教材展示:展示如何利用班班通进行教材的展示,包括图片、视频等。
4. 互动环节设计:讲解如何利用班班通设计互动环节,例如问答、小组讨论等。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班班通使用方法1. 开机、关机2. 切换界面3. 教材展示4. 互动环节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班班通的基本操作方法。
答案:班班通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机、关机、切换界面等。
2. 请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班班通进行教材的展示。
答案:可以展示图片、视频等教材资源,通过班班通的大屏幕进行展示。
3. 请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班班通设计互动环节。
答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班班通进行在线学习,探索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工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可以参与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班班通的基本操作方法、教材的展示、互动环节的设计等。
这些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这些操作方法是进行后续教学活动的前提。
班班通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班班通》教材第十二章“数据与信息处理”的内容,详细涵盖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重点讲解如何运用图表、统计量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数据描述和分析的技巧。
2. 能够运用图表、统计量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图表的制作与解读。
重点:数据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以及如何运用统计量进行数据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板擦、教鞭。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关于学生生活费用的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b. 介绍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c. 讲解统计量的计算和解读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详细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针对例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a. 如何将数据有效地整理成图表?b. 如何通过统计量对数据进行解读?六、板书设计1. 《数据与信息处理》2. 内容:a. 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b. 图表种类及制作方法c. 统计量计算和解读方法d.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教材第十二章课后练习题,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练习。
b. 制作一份关于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问卷,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2. 答案:见教材第十二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图表和统计量的运用能力。
2. 拓展延伸:a. 探索其他数据可视化工具,如散点图、饼图等。
b. 了解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方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