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五章透镜思维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32.48 KB
- 文档页数:1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学习时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透 镜
凹透镜 边缘厚、中间薄
凸透镜
边缘薄、中间厚
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作用
主光轴、光心 焦点、焦距f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凹透镜成像 总是成正立缩小 的虚像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1.与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通过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 2.经过焦点的入射光通过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3.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2f >u >f 倒立放大的
实像
u=f 不成像 u <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投影仪 2f >u >f v >2f
照相机 u >2f 2f >v >f
放大镜 U <f
眼睛与眼镜
近视眼
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用凸透镜矫正
望远镜
观测星空 研究宇宙 发现不明飞行体
物镜目镜
显微镜的组
物镜目镜 望远镜的组显
微镜与望远镜。
初二物理透镜知识点思维导图1. 透镜基本概念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按照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有两个重要的焦点,分别为物距和像距。
2. 凸透镜2.1 凸透镜的特点•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为物距和像距。
•凸透镜可以成像,成像方式有实像和虚像。
2.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与焦点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形成实像。
•物体与焦点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形成无穷远处的实像。
•物体与焦点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时,凸透镜形成虚像。
2.3 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中被广泛使用。
•凸透镜也可以用来做矫正视力的眼镜。
3. 凹透镜3.1 凹透镜的特点•光线通过凹透镜也会发生折射。
•凹透镜同样有两个焦点,分别为物距和像距。
•凹透镜形成的成像方式与凸透镜相反。
3.2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体与焦点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时,凹透镜形成虚像。
•物体与焦点的距离等于透镜的焦距时,凹透镜形成无穷远处的虚像。
•物体与焦点的距离小于透镜的焦距时,凹透镜形成实像。
3.3 凹透镜的应用•凹透镜常用于放大镜和矫正近视眼镜中。
4. 透镜组4.1 透镜组的组合方式•透镜组可以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透镜组的组合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4.2 透镜组的成像规律•透镜组可以实现光线的收敛和发散。
•透镜组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
4.3 透镜组的应用•透镜组广泛应用于相机镜头和投影仪中。
5. 光的传播与透镜成像5.1 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固定值,约为3.00 × 10^8 m/s。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导致折射现象的产生。
5.2 透镜成像原理•光线通过透镜会发生折射,并在另一侧形成成像。
•成像的方式根据透镜的类型和物体的位置而变化。
5.3 光的颜色与波长•光的颜色与其波长有关,波长越短,光的颜色越偏蓝。
•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总结透镜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光学元件,可以用来实现光线的折射和成像。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透镜及其应用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总5课时,研究性研究1课时,每周3课时主题单元研究概述:本章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
透镜是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主题单元涉及的科学内容主要有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通过分节的方式,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透镜,再进一步了解生活中透镜的特性,最后分析透镜的应用,让学生可以全面把握关于透镜的知识。
编者将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发展理念。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八年级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成虚像的主要特征。
4、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5、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制作和使用模型照相机,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研究,初步建立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4、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培养眼睛保健意识。
5、通过显微镜、望远镜的研究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对应课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完整)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第一章机械运动在机械运动中,长度和时间是重要的单位。
使用刻度尺和钟表等工具可以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参照物一般选择地面。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公式v=s/t来计算,而运动种类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声。
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具有能量,可以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与振幅有关,而音色与物体材料结构有关。
对于无规噪音的声源振动,可以通过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的控制途径进行控制。
声音可以用于信息传递、回声定位和能量传递等方面。
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常用摄氏温度表示。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热胀冷缩。
晶体凝固时会放热,熔化时温度不变,温度达到凝固点时会不断放出热量。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下降。
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变,温度达到凝固点时不断放出热量。
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蒸发,影响因素包括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和汽化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沸腾发生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液化放热。
液化的方法包括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光的传播需要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常见的光现象包括光速、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色散等。
光的反射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之分,平面镜可以成像。
光的折射遵循折射规律,折射光线的折射角可以计算。
光路是可逆的,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不同介质时产生的色彩变化。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光学器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通过光心的光线不偏离,凸透镜的焦距是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主光轴是两个球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会聚于焦点。
根据成像规律,物体距离透镜的距离不同,成像的结果也不同。
本章主要介绍了凸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的测量以及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一章 机械活动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三章 物态变更 机
械 运 动
长度测量 时光测量
机械活动 活动的快慢 活动种类
单位:单位换算 对象:刻度尺的运用 单位:单位换算 对象:钟,表,机械停表
界说:物体地位的变更
参照物界说:被选作尺度的物体
选择:一般选择地面
公式:
单位:单位换算 匀速直线活动 变速活动
声
现象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特征 噪音及其掌握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克不及传声
在不合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合,常温下空气中为
声音的反射(反响)及运用
音调:声音的高下由振动频率决议
响度:响度与振幅有关 音色:声音的特征与物体材料构造有关 界说:声源振动成波形无规矩
掌握门路:声源处,传播进程
物态变更
液化
温度
汽化 融化 纪律:晶体凝固时,放热
晶体融化 但温度不变 前提:温度达到凝固点 不竭放出热量 非晶体融化:吸热 温度不竭降低
蒸发 发声前提:任何温度 影响身分:液体温度高下
液体概况积大小 液体概况空气流淌 速度 沸腾:产生前提:达到沸点
吸放热:液化放热 办法:降低温度 紧缩体积
摄氏温度:单位:℃ 用处 温度计 制造道理:热胀冷缩
纪律:晶体凝固时, 晶体凝固 放热但温度不变 前提:温度达到凝固点 不竭放出热量 非晶体凝固:放热,温度不竭降低
凝固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五章 透镜及其运用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界说:物体所含物资的若干 符号:m 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 对象 天平:构造调节与运用办法 测量 其他对象:台秤,杆秤等 密度
界说:中央厚边沿薄的透镜 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感化 经由过程光心的光线不偏 根本纪律 主光轴:两个球面地点球心 的连线,平行于主光轴的 入射光线会聚于核心 焦距:核心到光心的距离 成像纪律 物距:u>2f 像距:f 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物距:f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