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第六要素(作业安全)
- 格式:ppt
- 大小:318.50 KB
- 文档页数:33
作业安全安全作业使用范围为规范公司内作业的安全管理,控制和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制订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车间。
2申办厂内安全作业许可证的项目A厂内动火作业:在公司内进行的电焊、气焊、气割、切割、磨光等产生明火的作业。
B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进入设备内部;进入专用管道、地沟、地井、烟道;进入专用贮料池等,进行检验、检测、维修、养护等。
C破土作业:公司内进行的内部地面开挖、掘进、钻孔、打桩、爆破等。
D临时用电作业:企业内一切临时用电的作业。
E高处作业:按照《高处作业分级》( GB/T3608 -93)标准规定的各种作业。
F起重吊装作业:在企业内进行安装、拆除、维修等作业。
G抽堵盲板作业:因检修或其他作业须抽堵盲板的作业。
H断路作业:生产区域内的交通道路上进行施工及吊装吊运物体等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
I企业内部规定的其他需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的项目。
二、安全作业职责分工与内容要求1.职责分工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
负责公司内各项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相关部门:生技科;协助主管部门监督各项作业中的安全工作。
行政办公室:负责规定职责内的各项安全作业工作。
各部门、车间,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保障各项作业安全实施。
2.内容与要求A各项作业必须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
1)申办厂内安全作业许可证的程序(由作业或被作业部门提出指定专人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安全作业许可证由安全环保部或相关部门签发并进行监督,注重时效性。
)。
B安全作业许可证的内容1)安全作业许可证应注明作业内容和作业的起止时间。
2)应规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和作业区域。
3)需通知的相关部门和具体的防护要求。
4)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监护人。
C安全作业许可证的使用要求1)严格遵守作业的起止时间,如超时应及时补办相应手续。
2)对作业区域应有明确的警戒标识。
3) 防范措施应告知所有作业人员,并按规定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4)作业监护人应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和做其他工作。
掌握六要素,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才规范!企业从事作业活动,且有相应安全风险的岗位,包括被派遣劳动者的作业岗位,应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相关方人员在企业现场工作,要求相关方编制相应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医院、学校等单位有相应风险的作业岗位,也应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设备作业,包括设备操作、运行值班和巡查等作业人员,如机械加工设备操作、焊接作业、电气设备操作、变配电运行值班、空压站运行巡查、装配加工作业、餐饮后厨作业、游乐设施操作等;(2)手工作业,包括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的作业,如使用化学品的绿化保洁作业、使用打磨工具打磨作业、使用工具进行装订包装作业等;(3)维修检修岗位,如机械维修、维修电工、后勤设施维修、管道维修等;(4)试验检测岗位,如使用化学品的试验检测、需现场取样的试验检测、使用有相应风险的设备和工具进行试验检测、锅炉水质化验、学校实验和试验指导教师、医院放射性检测等;(5)仓储物流岗位,如搬运装卸、库房保管、库区巡查、输送机械作业、厂内机动车作业等;(6)服务岗位,如宾馆客房服务、餐饮场所服务、景区游乐设施服务、商场收发货等;(7)其他有相应安全风险,且在现场作业的岗位。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涵盖岗位所有的安全作业要求,并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其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六个必备要素,各要素内容应符合岗位实际。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结构六要素:1、在基本结构六要素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岗位安全操作的结构和内容。
2、根据确定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结构,确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内容的确定应在前期对岗位调研收集整理的资料基础上,依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编写前事先确定岗位安全的禁止性要求、需特别强调的岗位个性化安全要求等重点内容;必要时,可形成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起草大纲,以便起草人员按规定的要求开展编制工作,保证编制质量。
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适用岗位范围,避免其他岗位人员误用;应具体规定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哪些岗位,如:“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维修电工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车间的某某车床操作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部动力设备作业岗位,包括本岗位负责的空压机、制冷机作业”。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 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 5.1目标职责 5.1.1目标 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 5.1.2.1机构设置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安全标准化12要素一、法律法规和标准七、作业安全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1、作业许可2、法律法规和标准符合性评价2、警示标志二、机构和责任3、作业环节1、方针目标4、承包商2、负责人八、职业健康3、职责1、职业危害项目申报4、组织机构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5、安全生产投入3劳动防护用品三、风险管理九、危险化学品管理1、范围与评价方法1、危险化学品档案2、风险评价2、化学品分类3、风险控制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警示4、隐患排查与治理4、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5、重大危险源5、危险化学品登记6、变更6、危害告知7、风险信息更新7、储存和运输8、供应商十、事故与应急四、管理制度1、应急指挥和救援系统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应急救援设施2、操作规程3、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3、修订4、抢险与救护五、培训教育5、事故报告1、培训教育管理6、事故调查2、从业人员岗位标准十一、检查与自评3、管理人员培训1、安全检查4、从业人员培训教育2、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5、其他人员培训教育3、整改6、日常安全教育4、自评六、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十二、本地区要求1、生产设施建设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中负责人的2、安全设施学历和从业要求3、特种设备2、对未经正规设计的企业的要求4、工艺安全3、安全评价检查查出问题或隐患的5、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整改落实要求6、检维修7、拆除与报废安全标准化12要素二、法律法规和标准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2、法律法规和标准符合性评价二、机构和责任1、方针目标2、负责人3、职责4、组织机构5、安全生产投入三、风险管理1、范围与评价方法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4、隐患排查与治理5、重大危险源6、变更7、风险信息更新8、供应商四、管理制度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操作规程3、修订五、培训教育1、培训教育管理2、从业人员岗位标准3、管理人员培训4、从业人员培训教育5、其他人员培训教育6、日常安全教育六、生产设施及工艺安全1、生产设施建设2、安全设施3、特种设备4、工艺安全5、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6、检维修7、拆除与报废七、作业安全1、作业许可2、警示标志3、作业环节4、承包商八、职业健康1、职业危害项目申报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3、劳动防护用品九、危险化学品管理1、危险化学品档案2、化学品分类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警示4、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5、危险化学品登记6、危害告知7、储存和运输十、事故与应急1、应急指挥和救援系统2、应急救援设施3、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4、抢险与救护5、事故报告6、事故调查十一、检查与自评1、安全检查2、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3、整改4、自评十二、本地区要求1、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中负责人的学历和从业要求2、对未经正规设计的企业的要求3、安全评价检查查出问题或隐患的整改落实要求。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5.1.1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5.1.2.1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目标职责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5.1.1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5.1.2.1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安全标准化要素汇总表要素内容符合不符合备注第1要素法律、法规和标准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获取及管理制度2.适用法律法规清单3.法律法规更新记录4.《文件收/发登记表》5.作废文件清单6.《借阅登记表》7.安全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训计划8.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9.《不符合项整改记录》第2要素机构和职责1.颁布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决定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规定4.安全管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结构表5.安全生产方针发布文件6.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发布文件7.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书8.各级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9.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10.各级组织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11.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规定12.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奖惩记录13.成立安委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文件14.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15.安全标准化工作会议记录16.2011年安全文化建设计划17.安委会会议记录18.领导干部带班制度19.领导干部带班记录20.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文件21.设立治安保卫部门文件22.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及使用台账23.安全管理网络图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2.风险评价记录3.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介绍4.作业活动清单5.设备设施清单6.各级组织风险评价分析记录7.风险评价会议记录8.重大风险清单9.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计划第3要素风险管理10.风险管理培训教育记录11.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2.隐患治理台账13.隐患治理通知书14.隐患治理记录15.隐患防范措施报告书16.隐患整改计划书17.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8.重大危险源档案清单19.安全监控报警设施台账20.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度21.重大危险源设备、设施定期检查记录22.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演练记录23.应急救援器材台账24.重大危险源安全装置台账25.变更管理制度26.企业变更审批表27.企业变更实施验收表28.变更风险分析记录29.变更实施验收报告单30.危险性作业风险评价记录表31.企业年度风险评价记录32.供应商管理制度33.合格供应商名录、档案34.供应商选用、续用评价记录。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结构六要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应涵盖岗位所有的安全作业要求,并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其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六个必备要素,各要素内容应符合岗位实际。
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一:适用范围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适用岗位范围,避免其他岗位人员误用;应具体规定本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哪些岗位,如:“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维修电工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车间的某某车床操作岗位”、“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某某部动力设备作业岗位,包括本岗位负责的空压机、制冷机作业”。
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二:岗位安全作业职责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确定本作业岗位的安全职责并进行具体描述;应简要规定岗位人员负责的安全职责,通常包括本岗位日常事故隐患自我排查治理、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设备保养过程按规定安全作业、本岗位事故和紧急情况的报告和现场处置等;特殊的岗位还应包括其巡视、检查等职责。
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三: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通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提示岗位存在的风险,以确保岗位人员熟悉本岗位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从而自觉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列出岗位涉及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所谓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应归纳为岗位最常见的、且风险相对较大的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风险,数量不限,通常在3-10个为宜,其他风险可提示岗位人员见本企业或本部门的危险源风险识别清单。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应按本岗位相关作业活动分别描述,描述时应简洁地说明风险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如:某维修岗位使用台钻、砂轮机和电动工具,应分别描述使用这些设备、工具的风险;某岗位操作高速机械灌装生产设备,应分别描述其机械伤害风险和接触噪声的风险;某打磨岗位涉及在一般场所打磨和易燃易爆场所打磨,则应在描述一般场所打磨的风险的基础上,增加在易燃易爆场所打磨的风险。
危险有害因素的描述通常使用列表的方法,推荐的列表格式如下:四•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基本要素之四:岗位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设置本要素的目的,是明确规定岗位作业过程需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岗位人员出现不使用防护用品的隐患:应具体列出各类活动分别应佩戴的具体劳动防护用品,女口:岗位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长发应盘在工作帽内,袖口及衣服角应系扣;进入变配电设施现场进行检修、倒闸及维修作业应穿戴绝缘靴;带电检修和倒闸时应戴绝缘手套;某设备操作岗位作业时需佩戴防噪声耳塞,班后清扫设备时需戴防尘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