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呼吸骤停病例分享
- 格式:pptx
- 大小:11.45 MB
- 文档页数:33
心脏骤停的案例
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状况,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以下是两个心脏骤停的案例:
1. 2022年5月24日,广东深圳一高校校区内,一名工人在施工时不慎触电,出现心跳停止的症状。
附近的师生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事发现场,并马上进行紧急救援。
其中4名医学生进行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工人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2. 2022年7月12日,广东广州一地铁站,一名约40岁的男乘客突发心脏骤停并晕倒失去意识。
此时恰遇一名医生在现场,他用心肺复苏术配合地铁站内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为倒地者实施急救。
经过有效的救助,倒
地者恢复自主呼吸,被安全转运到医院。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骤停的抢救黄金时间是4分钟,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生存率就会大幅下降。
如果遇到心脏骤停的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外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护理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就说啊,有这么一个倒霉蛋儿,叫小李。
小李那天下班路上,骑着他那心爱的小摩托,“嗖”地一下,也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一辆汽车,就那么一下子,小李就被撞飞出去老远。
等周围人围过去的时候,发现小李躺在地上,心跳呼吸都没了,可把大家给吓坏了。
二、现场急救护理。
1. 呼叫与评估。
旁边有个大哥还算镇定,赶紧一边拨打120,一边大声喊着:“有没有懂急救的啊!”这时候有个护士姐姐正好路过,那真是天使降临啊。
护士姐姐快速跑到小李身边,简单看了一眼,就判断是外伤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
她可不敢耽误,马上就开始急救。
2. 心肺复苏(CPR)护士姐姐那手法相当熟练。
她先把小李的身体放平在地上,解开他领口的扣子,让他呼吸能顺畅点。
然后双手交叠,开始用力按压小李的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一边按还一边数着:“1、2、3……”那频率就跟节拍器似的,每分钟100 120次呢。
按了一会儿,护士姐姐又赶紧给小李做人工呼吸。
她捏住小李的鼻子,嘴对嘴吹气,看着就像给气球打气似的,不过这可是在救命呢。
就这样,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循环进行着。
3. 除颤(如果有条件)巧的是,附近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听到消息后,带着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就跑过来了。
护士姐姐接过AED,按照提示操作。
她把电极片贴在小李的胸口合适的位置上,然后AED开始自动分析心律。
如果是室颤这种可以除颤的心律,AED就会提示“建议除颤”,护士姐姐就会按下除颤按钮,给小李来那么一下子,希望能把他的心脏重新“激活”。
三、转运途中护理。
没过多久,120急救车就到了。
医护人员把小李抬上担架,送上了急救车。
在急救车上,那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1. 持续生命体征监测。
医生给小李接上了心电监护仪,时刻盯着他的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这些指标。
护士呢,就把氧气面罩给小李戴好,保证他能吸到足够的氧气。
这时候小李的心跳还是很微弱,血压也低得可怜,血氧饱和度也不太乐观,就像一群小士兵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一样。
病例报告113现代养生 2020年8月第20卷第14、16期血液透析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抢救成功1例梁羽关键词 血液透析;心跳骤停;抢救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14-113-021 病历报告患者男性,51岁,诊断高血压7年,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4年,先行腹膜透析后更改为血液透析,因右侧颈内静脉重度狭窄,给予右锁骨下静脉放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规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2019年12月16日13时15分,透析结束刚撤机,床上休息时患者突发四肢抽搐,值班医护人员发现后立即到达床边,医生呼叫患者无应答,未触及颈动脉搏动,没有呼吸,判断患者为呼吸心跳骤停,值班医生立刻给予心肺复苏,心脏按压,护士马上将除颤仪带到床边,监护提示心室颤动,立刻给予双向波200焦耳电除颤,持续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数分钟后患者意识恢复,呼吸正常,对答切题,感疲劳,监护提示窦性心动过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170/86mmHg,心率106次/分,呼吸20次/分,血氧饱和度98%,抢救成功后告知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患者及家属同意住院,后收住患者住院进一步治疗。
2 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可以引起多种临床表现,根据临床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观察,发病后一般都会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治疗往往以透析治疗为主[1]。
此患者透析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过积极抢救,心肺复苏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通过此患者的救治,结合本人长期在血液净化中心工作的经验,对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长期透析患者,平时的患者管理、健康宣教及监测非常重要,自身管理做的好与否,作者单位:511447 广州市番禺区第七人民医院有没有严格遵守医嘱,将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各项指标。
对患者宣教及管理需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①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生活规律等;②控制饮食,控制水和钠盐摄入,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不超过5%或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千克;控制饮食中磷、钾的摄入,避免高钾血症。
XX医院
姓名:病区:急诊科床号:抢3床
护理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2009年11月8 日
地点:护士站
参加人员:
主持人:
病历报告者:
基本病情:患者男,因心跳呼吸停止由120送入急诊抢救。
既往史:无
体格检查:心跳呼吸停止,神志不清,双侧瞳孔散大。
辅助检查:心电图ST段弓背抬高,心肌酶谱升高。
诊断:心跳停止
立即给予抢救,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在给予非同步电机除颤,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静脉通路,用肾上腺素1mg、多巴胺升压、补液等对症处理
相关知识:1、心搏骤停的诊断:神志不清,血压、脉搏测不到、大动脉波动消失、瞳孔散大、发绀明显等临床表现来判断。
2、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因:常见右急性心肌梗死、低血钾和重症心肌炎。
此外还有心肌病、二尖瓣脱垂、肺动脉栓塞、电解质紊乱、药物过敏或中毒、麻醉意外、创伤、触电、窒息、急性胰腺炎和其他各类心肺疾病。
综合意见:
在抢救呼吸心跳停止病人时,首先应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的部位要准确、姿势要正确、按压力度适中,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判断效果。
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是否有效可根据:能扪及打动脉搏动、血压收缩压维持在60mmhg以上;末梢循环改善,口唇、颜面、皮肤、指端由苍白发绀转红;瞳孔缩小,并出现对光反射;自主呼吸恢复。
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24h出入量。
同时注意脑复苏情况。
记录人:。
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讨论病例讨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男性,48岁,因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搏而入院。
根据初步检查结果,我们考虑患者为心跳呼吸骤停。
现就该病例进行讨论,以期找出可能的原因、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一、病例摘要患者男性,48岁,既往无心脏病史,但有长期吸烟史。
当天早晨突然感到胸痛、头晕,随后倒地不起。
现场目击者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CPR),并迅速送往医院。
到达急诊室时,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搏。
心电图显示为室性停搏。
二、可能原因分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长期吸烟,为冠心病高危因素。
突发胸痛、头晕等症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2. 肺栓塞:长期卧床或下肢活动减少,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脱落可能导致急性肺栓塞。
3. 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心电图显示为室性停搏,提示可能存在严重心律失常。
三、治疗方案探讨1. 心肺复苏(CPR):在心脏骤停发生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2. 电除颤:若患者为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应尽早实施电除颤治疗。
3. 溶栓治疗:对于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溶栓治疗。
4. 抗凝治疗:对于确诊或疑似肺栓塞的患者,应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复发。
5. 针对病因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冠心病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等。
四、预防措施建议1. 控制危险因素: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2. 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及早发现心脏问题。
3. 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呼吸心跳停止的抢救记录一、患者基本信息。
- 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男/女]- 年龄:[X]岁。
- 入院诊断:[具体诊断]二、抢救时间与地点。
- 时间:[年/月/日/时/分]开始抢救,至[年/月/日/时/分]抢救结束。
- 地点:[具体抢救地点,如急诊室、病房号等]三、抢救经过。
(一)发现时情况。
- [发现者姓名,如护士/家属等]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呼叫医生并启动急救团队。
- 现场评估:患者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搏动未触及,胸廓无起伏。
(二)急救措施。
1. 基础生命支持(BLS)- 胸外心脏按压:将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若现场无硬板床则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解开患者上衣,确定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者采用双手叠扣法,伸直双臂,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频率为100 - 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至少5cm 但不超过6cm。
按压过程中尽量减少中断,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 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中异物(如假牙、痰液等),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确保气道通畅。
- 人工呼吸:施救者用放在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翼,深吸一口气后,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患者的口唇,缓慢而持续地吹气,吹气时间持续1秒以上,观察到患者胸廓起伏为有效。
2. 高级生命支持(ACLS)- 电除颤:在进行5个循环的CPR(约2分钟)后,连接心电监护仪显示室颤,立即使用双向波除颤仪,选择能量为[X]焦耳进行电除颤,除颤1次后立即恢复胸外心脏按压。
- 建立静脉通路:护士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静脉穿刺部位1]和[静脉穿刺部位2],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剂量]静脉注射,每3 - 5分钟重复一次。
- 气管插管:由麻醉科医生到场后进行气管插管,插管过程顺利,插入深度为[X]cm,固定好气管导管后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参数设置为:潮气量[X]ml,呼吸频率[X]次/分钟,吸呼比为[X]。
心脏骤停的经典案例
患者邓先生就经历了这样的“生死一小时”。
11月9日凌晨,邓先生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急诊科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心跳呼吸停止。
经过气管插管、面罩吸氧、心肺复苏等措施,患者被迅速转移至急诊科抢救。
医务人员依次对患者进行持续心肺复苏,电除颤达12次,终于在长达62分钟的“战斗”中取得胜利,患者终于恢复自主心律。
虽然患者恢复了自主心律,但由于心跳停止及缺血缺氧时间过长,造成器官功能损伤严重,邓先生出现了昏迷、抽搐、肾衰竭、肝衰竭等复苏后综合征。
之后,邓先生转入心内科,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后发现右冠近段弥漫性斑块狭窄80-90%,中段完全闭塞,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
医护人员立即为其植入支架,再通血管。
经过康复医学科的锻炼,邓先生最终康复出院,从“鬼门关”处抢回了生命。
呼吸心脏骤停复苏成功例呼吸心脏骤停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当心血管系统无法正常地进行氧气供应和血液循环时,缺氧及大脑缺血症状会很快出现。
如果救护无效或延迟时间过长,骤停会导致死亡。
然而,若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采取适当的治疗,促使心脏重新恢复正常转动,则可提高生还率和减轻显性严重后遗症。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名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复苏案例,讨论其成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这是一名年轻男子,他突然感到胸口不适和呼吸急促,眼前模糊,身体开始出现明显的不适感。
在目击者的帮助下,他很快倒在了地上,意识迅速模糊,并停止了呼吸。
当局的急救人员被紧急召唤,并在到达现场后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他们在现场进行了CPR,并在现场使用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两分钟后,心肺复苏成功,呼吸开始恢复正常,身体也开始恢复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之后,他被紧急送往医院,并接受了进一步的治疗。
事后了解到的情况是,在医院对他进行彻底的身体检查之后,发现他有一个体积较小的气胸,并且出现了心脏突然停跳的迹象。
在进行急救过程中,紧急医疗专家采用了多种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注射透壁细胞损伤药、保释剂以及抗心律失常药来帮助他恢复心律和循环功能。
成功复苏的原因在于急救人员采取了合适的措施和策略。
这包括了在紧急情况下,对骤停患者所实施的最初的心肺复苏,以及在采取进一步急救措施时对患者身体状况和情况的个性化评估。
此外,急救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也对此次成功复苏案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通过本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建议:如果你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至少一位了解急救方法和原则的人士,可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骤停患者,同时要及时呼叫急救人员的协助。
如果你是一名急救专业人士,要随时保持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尽可能地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急救服务和恢复治疗。
呼吸心跳骤停例题分析患者女,17岁,外来务工者,具体职业不祥。
因“呼吸心跳骤停并心肺复苏术后9小时”于2003年7月11日18时由外院转入本院急诊ICU。
入院前9小时,患者被人发现倒在路边,口吐白沫,立即报120急救。
约5分钟后120救护车到达现场,发现病人昏迷,测血压140/70mmHg,呼吸表浅6次/分,心率64次/分,即建立静脉通道并转送就近医院。
约5分钟后,病人突发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行CPR(气管插管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并持续胸外按压),10分钟后病人心跳恢复,52次/分,无自主呼吸。
当地医院继续生命体征支持治疗9小时,病因不明确,自主呼吸未恢复,转本院进一步诊治。
患者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及家族史均不祥。
(患者暂无可联系之亲属)查体:T 35.1℃,P 89次/分,R 16次/分(呼吸机控制,自主呼吸次数为0),BP 122/6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中度昏迷。
皮肤湿冷、腋下湿润,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右侧瞳孔1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眼球结膜中央有直径约5mm大小白斑,不见瞳孔,双侧眼睑有不自主颤动。
颈软,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无颈部血管杂音。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对称,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89次/分,节律整齐,心音正常,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
腹平软,肝脾扪及,未扪及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
生理反射明显减弱,未引出病理征。
外院实验室检查(2003年7月11日11时):血常规WBC 42.9×109/L, N 0.919, L 0.081, Hb 143.0g/L, Plt 316.0×109/L, Hct 0.471;尿常规GLU++++, BLD+, KET+;血生化K 3.08mmol/L, Na 130.90mmol/L, Cl89.00mmol/L, CO2-CP 14.9mmol/L, TBIL 29.00umol/L, DBIL 8.8ummol/L, TP 82.50g/L, ALB 46.90g/L, ALT 313.40u/L, GGT 31.00u/L, GLU 32.00mmol/L, BUN 5.30mmol/L, Cr 76.40umol/L, UA 307.60mmol/L。
医生呼吸心跳骤停抢救记录模板范文
一、1.1 患者病情观察
今天,我们医院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她因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被紧急送来就诊。
经过初步检查,我们发现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已经停止了,我们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患者的呼吸和心跳进行了监测,发现患者的呼吸和心跳都已经停止了。
我们立即启动了心肺复苏术,并在抢救过程中不断调整力度和频率,以期能够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二、2.1 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来进行。
我们需要将患者平放在硬板上,然后进行开放气道的操作,以便让空气能够顺畅地进入肺部。
接着,我们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操作,以期能够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我们需要将患者的头部后仰,然后用手指捏住患者的鼻孔,用力吹气,以便让空气能够顺畅地进入患者的肺部。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我们需要用手掌根部的力量按压患者的胸骨,以便能够让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
三、3.1 抢救成功的喜悦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数分钟之后,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开始恢复了。
这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和喜悦,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会继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患者一定能够早日康复。
心跳骤停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1岁,因突发晕厥约半小时”由朋友及宾馆服务人员急送入院,入院前已拨120,于2014年7月29日14:43到我科,立即送入抢救室。
查体:深昏迷,呼之不应,口唇及四肢肢端发绀,全身皮肤冰凉,双侧瞳孔散大,约6mm,固定,对光反射消失,颈动脉搏动未扪及,心音消失,呼吸消失。
立即行双人CPR,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气囊给氧, 建立静脉双通道,心电监护示心率0次/分,呼吸0次/分,SPo2:0%,血压测不出。
病例讨论:一、病例分析1. 患者性别、年龄:女性,51岁,属于心跳骤停的高发年龄段。
2. 发病原因:患者突发晕厥,可能与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中毒、低血糖等因素有关。
3.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口唇及四肢肢端发绀,全身皮肤冰凉,双侧瞳孔散大,颈动脉搏动未扪及,心音消失,呼吸消失等症状,提示心跳呼吸骤停。
4. 既往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诊断讨论1. 初步诊断:心跳呼吸骤停,原因待查。
2. 进一步检查:急查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心脏彩超、头颅CT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3. 诊断要点:(1)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口唇及四肢肢端发绀,全身皮肤冰凉;(3)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4)颈动脉搏动未扪及,心音消失,呼吸消失;(5)心电监护示心率0次/分,呼吸0次/分,SPo2:0%,血压测不出。
三、治疗方案讨论1. 立即行双人CPR,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气囊给氧;2. 建立静脉双通道,给予药物治疗;3. 急查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心脏彩超、头颅CT等,以明确诊断;4. 根据诊断结果,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如心血管药物治疗、神经系统药物治疗等;5.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病例总结1. 患者女性,51岁,突发晕厥,心跳呼吸骤停,临床表现典型;2. 诊断方面,需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中毒、低血糖等;3. 治疗方面,应立即进行双人CPR,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气囊给氧,同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给予相应治疗措施;4.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需加强病情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