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服务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0.62 MB
- 文档页数:79
乡村旅游度假村标准一、引言乡村旅游度假村是指位于乡村地区的旅游度假设施,旨在提供给游客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休闲度假场所。
为了确保乡村旅游度假村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一套标准化的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乡村旅游度假村标准的相关要求。
二、设施要求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具备独立的建造群,包括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
2. 住宿设施应舒适、安全、卫生,每间客房面积不得小于20平方米,并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如床、桌椅、洗手间等。
3. 餐饮设施应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食品,厨房应符合卫生标准,餐厅环境应整洁舒适。
4. 娱乐设施应多样化,包括游泳池、健身房、SPA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服务要求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设立专门的接待处,提供24小时服务。
2. 接待处应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能够提供详细的旅游信息和服务,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指引等。
3. 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
4.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提供清洁、整齐的公共区域,如大厅、花园等。
5. 应提供安全可靠的停车场和保安服务,确保游客的财产安全。
四、环境要求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座落于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乡村地区,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
2. 应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留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3. 应建立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保持乡村旅游度假村的环境整洁。
五、安全要求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配备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 应建立应急预案,培训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救援。
3. 应提供安全可靠的游泳池和儿童游乐设施,设立警示标识和安全设施。
六、管理要求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设立管理机构,负责日常运营和维护。
2. 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维护等。
3. 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以确保乡村旅游度假村持续改进和提升。
七、营销要求1. 应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乡村旅游度假村。
2. 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推广。
乡村旅游度假村标准一、引言乡村旅游度假村是指位于乡村地区,以农村自然、人文景观为主题,提供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和文化交流等服务的旅游设施。
为了规范乡村旅游度假村的建设和运营,提高游客体验和安全保障水平,制定本标准。
二、规划与设计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根据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度假村。
2. 度假村的规划应包括住宿区、休闲娱乐区、农事体验区、餐饮区、文化交流区等功能区域,确保各区域布局合理、互相衔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 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友好型度假村。
三、设施与服务1. 住宿区:提供舒适、安全、卫生的客房,设施包括床、家具、卫生间、热水供应等。
房间布局合理,通风良好,保障游客的休息质量。
2. 休闲娱乐区:提供各类娱乐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SPA中心等,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3. 农事体验区:提供农业体验活动,如农耕、采摘、养殖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村生活,体验农业文化。
4. 餐饮区: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和健康饮食,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
5. 文化交流区:提供展示当地文化的场所,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促进游客与当地居民的文化交流。
四、管理与安全1. 度假村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度假村的运营和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2. 员工培训:度假村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包括服务礼仪、安全知识、应急处理等,提高服务质量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安全设施:度假村应配备消防设施、安全监控系统等,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 游客须知:度假村应向游客提供详细的游客须知,包括度假村规定、应急处理措施、当地风俗习惯等,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了解度假村的相关信息。
五、评估与认证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和认证,符合标准的度假村可获得认证标识,提高游客对度假村的信任度。
2. 评估内容包括设施与服务、管理与安全等方面,评估机构应具备相关资质和专业知识。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T XXXX.2—XXXX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为规范我省乡村旅游服务,提升乡村旅游质量,为乡村旅游者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服务,促进我省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山东省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山东大学旅游系。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冲、于凤贵、王明波、王晨光、孔榕榕、殷文彬、周玥、付学申、孟大乾。
乡村旅游服务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乡村旅游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以及有关言行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的乡村旅游服务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是,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5624.1-1995 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DB37/T 1671-2010 山东省好客人家农家乐等级划分与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乡村旅游指以农民(渔民等)为经营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游客观光、游览、体验、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度假、健身、养生、购物等需求的旅游业态。
3.2乡村旅游服务人员主要指在各类乡村旅游经营服务实体中,为乡村旅游游客提供服务的专职或兼职从业人员。
乡村旅游建设标准1.旅游设施标准乡村旅游的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设施。
住宿设施应符合卫生、安全、舒适的要求,餐饮设施应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交通设施应方便、快捷,娱乐设施应丰富多样。
2.旅游服务标准乡村旅游的服务应包括接待服务、导游服务、旅游咨询、投诉处理等方面。
接待服务应热情周到,导游服务应专业、耐心,旅游咨询应详细、准确,投诉处理应迅速、公正。
3.旅游安全标准乡村旅游的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安全设施、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方面。
安全设施应齐全、有效,应急预案应完善、可行,安全培训应定期、全面。
4.旅游环境标准乡村旅游的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
自然环境应保护完好,人文环境应和谐融洽。
同时,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也应符合国家标准,保持干净整洁。
5.旅游文化标准乡村旅游的文化应体现当地特色,包括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
民俗文化应得到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应得到挖掘和展示。
同时,乡村旅游的文化活动也应丰富多样,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体验。
6.旅游管理标准乡村旅游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规划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
规划管理应科学合理,运营管理应规范高效。
同时,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也应具备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7.旅游市场标准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
品牌建设应突出当地特色,市场推广应广泛有效。
同时,乡村旅游的市场监管也应加强,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8.旅游培训标准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服务技能、安全知识、文化素养等方面。
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和良好的文化素养,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同时,培训还应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使相关人员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乡村旅游管理制度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丽乡村的向往,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合理规范乡村旅游行业,保障旅游者的利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一、行业准入制度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需要建立起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
相关部门应该设立门槛,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同时,设立资质证书制度,对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二、旅游资源保护制度乡村旅游的核心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保护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乡村旅游管理的重要一环。
建立旅游资源保护制度,对乡村旅游区域内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严格保护。
限制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规模和范围,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
三、游客权益保护制度乡村旅游管理制度的核心应该是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游客投诉制度,及时解决游客的投诉和纠纷,保障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在乡村旅游区域设立服务站点,为游客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询,并配备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四、产业扶持政策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扶持政策。
政府可以设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有发展潜力的乡村旅游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向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减轻其经营成本,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五、旅游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的成功发展需要良好的宣传和推广。
建立完善的旅游宣传渠道,利用多媒体手段向社会公众传播乡村旅游的魅力。
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活动。
六、管理监督机制建立乡村旅游的管理监督机制是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的执法力度,对违反规定的旅游从业者进行处罚,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的秩序。
同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项目的合规运营。
旅游村庄管理制度一、前言旅游村庄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提高旅游村庄的管理水平,保护和传承村庄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落实国家旅游政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保障游客权益的重要保障。
通过规范管理,提高村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以下将从村庄基本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介绍旅游村庄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二、村庄基本管理制度1.村庄宣传制度(1)村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正面形象,通过宣传册、景区指南、网络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外界展示村庄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
(2)村庄宣传应当真实客观,杜绝夸大事实,诋毁其他村庄等违规行为。
2.村庄管理规范(1)在村庄入口处要设置标志牌和介绍牌,告知游客村庄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村庄要定期清理垃圾,保持整洁。
(3)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倡导游客文明礼仪,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行为。
(4)村庄管理人员要有礼貌待客,热情接待游客,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三、环境保护制度1.生态保护(1)村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生态保护区,禁止破坏植被、采石开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村庄周边的水体要保持清洁,严禁乱排污。
2.垃圾处理(1)村庄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定期清理和处理垃圾。
(2)村庄可以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站点,引导游客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3.环境保护宣传(1)村庄要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引导游客爱护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2)在村庄的标识牌、宣传册等信息中,加入环保宣传内容,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四、安全生产制度1.安全生产管理(1)村庄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2.游客安全管理(1)村庄要设立安全警示牌和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2)建立游客安全档案,重点关注老人、儿童和残障游客的安全情况。
3.突发事件处理(1)村庄要建立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明确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处理流程。
乡村旅游度假村标准引言概述:乡村旅游度假村标准是指为了规范乡村旅游度假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乡村旅游度假村的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涵盖了乡村旅游度假村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服务质量等方面。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乡村旅游度假村标准。
一、基础设施标准1.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具备完善的交通设施,方便游客前往。
包括道路、停车场、交通标识等。
1.2 度假村内应有完备的供水、供电、供暖等基础设施,确保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
1.3 度假村内应建设完善的住宿设施,包括客房、休闲区、餐厅等,以满足游客的住宿和休闲需求。
二、环境保护标准2.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2 度假村应设立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加强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
2.3 度假村应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文化传承标准3.1 乡村旅游度假村应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传统建筑、手工艺等。
3.2 度假村应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制作、民俗表演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3.3 度假村应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四、服务质量标准4.1 度假村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4.2 度假村应培训专业的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3 度假村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总结:乡村旅游度假村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乡村旅游度假村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服务质量,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乡村的振兴。
因此,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乡村旅游度假村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推动标准的落地和实施,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乡村旅游服务规范现状及思考摘要:乡村旅游的服务规范就是服务质量标准,要提高黔东南州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应该做到:多方渗透,努力提高服务规范意识;结合特色,科学制定服务规范标准;加强管理,加大监管服务规范力度,才能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服务规范;服务质量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234-01乡村旅游是近几年倍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旅游方式,是一条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乡村旅游的经营主角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用自己的土地、庭院、作物以及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做为吸引物,为游客服务。
和其它旅游方式一样,服务依然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产品,包括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两方面。
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软件服务质量的水平又决定着服务质量的高低。
软件服务质量就是服务态度,其中规范服务是形成良好服务态度的基础。
规范服务又称服务标准,它是由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并发布的某项服务应达到的统一标准,要求从事该项服务的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标准进行服务。
乡村旅游的服务规范,笔者认为就是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标准,即经营者为游客提供的一切乡村旅游服务必须按照相关管理部门发布的服务标准统一进行,主要包括服务过程规范、内容规范、要求规范、考核规范、监督控制规范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历史上属于较晚开发的地区,原始的自然风光、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是黔东南资源的主要特色。
目前黔东南旅游的定位及宣传,始终围绕着“民族原生态”做文章,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
世界旅游组织用5个“最”评价黔东南:旅游资源品位最高、质量最好、最集中、最具多样性、最具吸引力。
而中国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肖潜辉等考察黔东南后,赞誉“黔东南的乡村旅游已具备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条件”、“以西江、肇兴为龙头的黔东南乡村旅游已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