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古诗文默写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6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一.1. 《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5、《关雎》中的男子由“.”引起“.”的美好联想;“”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8.《蒹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9.“一切景语借情语”。
《诗经·蒹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10.《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5)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意境相似。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性默写。
《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树根跟,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是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描绘了延安新貌。
《桃花源记》陶渊明(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或桃花源中人们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作者描写桃花源内自然景象(或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写桃花源内生活情景(社会风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写出描写桃花源人们和平劳动与幸福生活的语句:自然景象加生活情景(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的第一反应是见渔人,乃大惊。
说明桃花渔人与世隔绝已久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5)课文第二段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人们进行描写的① (心情角度)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穿着角度)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③(活动角度)其中往来种作(6)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挑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7)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自云先是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 文中哪些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生活?不足为外人道也。
他们不愿离开的原因有:① 桃花源中生活安宁② 能安居乐业③ 和睦相处。
(10)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什么:说了秦末以来的历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初极狭。
4.《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附答案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2.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3.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4.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6.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8.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9.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10.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11.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12.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13.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14.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食。
参考答案:1.豁然开朗。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山有小口; 初极狭。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其中往来种作。
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9.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二、《小石潭记》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答案1.如鸣佩环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3.怡然不动,俶尔远逝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三、《核舟记》1.《核舟记》中,指出木刻的珠子清晰得可以数出来的句子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一、直接默写1.,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2.,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3.,固颠;,不更颠乎?(纪昀《河中石兽》) 4.,散入春风满洛城。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木兰诗》)7.草树知春不久归,。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8.马上相逢无纸笔,安。
(岑参《逢入京使》) 9.,贾生才调更无伦。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10.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11.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12.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曾云,。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3.,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4.,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15.,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26.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用“,”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27.《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
28.陆游《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
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
“,”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
“,”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29.王维《竹里馆》一诗中,描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的高雅闲淡、超凡脱俗,也易引起他人共鸣的诗句是:,。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
30.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八下语文古诗文按课默写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20篇古诗文+译文0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
2.《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3.《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6.《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小石潭记》中“”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三、《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关雎》中的男子由“。
”引起“。
”的美好联想;“。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四、《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五、《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六、《子衿》1、“”,一句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 《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 《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 《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 《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马说》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 《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 《马说》中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 《马说》全文的主旨句中心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一、《关雎》1.直接默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
求之不得, 。
, 。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
参差荇菜, 。
窈窕淑女, 。
2.理解默写。
(1)《关雎》中的男子由“ , ”引起“ , ”的美好联想;“ , ”抒发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 ”抒发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2)《关雎》中是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二、《蒹葭》1.直接默写。
, 。
所谓伊人, 。
溯洄从之, 。
溯游从之, 。
, 。
所谓伊人, 。
溯洄从之, 。
溯游从之, 。
, 。
所谓伊人, 。
溯洄从之, 。
溯游从之, 。
2.理解默写。
(1)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一切景语皆情语。
”“ , 。
,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直接默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理解默写。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 。
(2)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像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 。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 , 。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直接默写。
(1)唇焦口燥呼不得, 。
(2)俄顷风定云墨色, 。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
自经丧乱少睡眠, !(3) ,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理解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 。
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关雎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三首七、石壕吏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九、卖炭翁/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十、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一、送友人/李白十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三、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蒹葭》【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必背21篇古诗文原文及译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必背21篇0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部编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
版)
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古诗
文的意义和背诵默写古诗文是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下面是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
1. 《关山月》(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以上是八年级下册的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通过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背诵默写,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默写古诗文是一种锻炼记忆和理解力的好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并取得好成绩。
统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XXX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XXX六、望洞庭湖赠XXX/XXX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XXX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XXX八、卖炭翁/XXX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XXX十1、XXX院居住作/XXX十二、XXX/XXX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表达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参考答案】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蒹葭》【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诵读篇)(一)桃花源记(陶渊明)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
(陶渊明《桃花源记》)3.陶渊明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对老人孩子生活状态用了一个短语进行评价是:怡然自乐。
4.《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与世隔绝、不知世外朝代更替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桃花源记》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二)小石潭记(柳宗元)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小石潭记》中表现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记之而去”的原因的句子是“_以其境过清”。
9.在《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谓十分可爱,它们“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记》中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三)关雎(《诗经》)1.“窈窕淑女,君子好述”,古老的恋歌,唱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奇妙的想象有着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2.《关雎》中的主人公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描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四)蒹葭(《诗经》)1.《诗经》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比兴。
《关雎》中由雎鸠鸟引起美好联想,表现男女爱情的千古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八下古诗文默写(附答案)姓名班级1.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式微,胡不归?,!2.,。
纵我不往,?青青子,悠悠我。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在城兮。
,。
3.,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
,儿女共沾巾。
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万此都寂,但余钟音。
6.,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万里征。
,。
挥手自兹去,。
7.,。
时见幽人独往来,。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
8.驿外断桥边,。
已是黄昏独自愁,。
,一任群芳妒。
,只有香如故。
9.,在河之洲。
,。
,左右之。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
10. ,。
,在水一方。
,道阻。
,。
蒹葭,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蒹葭,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溯洄从之,道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11. ,,。
呜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2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夜来城外一尺雪,。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13.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5.北冥有鱼,。
,。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不知其几千里也,,。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6.,弗食,;,弗学,。
是故,。
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册完整版)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句子是:“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2、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的句子是: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夸张句子是: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4、描绘了延安新貌的排比句是:“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桃花源记》中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山有小口; 初极狭。
4.《桃花源记》中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桃花源记》中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桃花源记》中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桃花源记》中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 《桃花源记》中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不愿外界打扰生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古诗默写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8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领略古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1)______________”的催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的幽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_____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的冷清;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4)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争;《礼记》“(5)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6)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的无私;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无不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2.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0分)(1)中国古代诗文灿若星河。
《小石潭记》中有“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的生机盎然之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有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愿的句子:“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北冥有鱼》中有充满雄奇瑰丽色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让我们感叹中国古典文化之美。
(2)漫步先秦,咏唱《诗经》,我们能体会古人那淳朴美好的情感。
在《关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看见君子所心仪的配偶的美好形象。
漫步唐朝,吟诵古诗,我们能感受诗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李白《送友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送别的环境景色;在《卖炭翁》的“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感动于白居易心系苍生的崇高境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部)一、《回延安》贺敬之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描绘了延安新貌。
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11、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12、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3 .表明桃源人与外界相隔久远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交代桃花源的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村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描写出桃源入口的特点的句子初极狭,才通人1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9、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小石潭记》柳宗元?910、《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11、游历小石潭后最大的感受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2、写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句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五、《关雎》^1、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关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辗转反侧,寤寐思服。
7、《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五、《蒹葭》【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1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四、《式微》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五、《子衿》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写出了其相思萦怀之情。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运用假设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强烈反问的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表达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句子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十、《逍遥游》庄子1.%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3.3.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十一、《虽有佳肴》1、《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十二、《大道之行也》1. 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
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5. “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 “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十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1、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精神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哪句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1、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11.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12.、13.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尽欢颜14.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十四、《卖炭翁》白居易15.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6.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7.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8.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9.—20.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十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曲径通幽处”“万籁此都寂”。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4、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心灵愈发沉静的句子: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