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碚区“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的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北碚区五项工程实施方案一、引言北碚区作为重庆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环境保护都是关乎全市发展的大局。
为了促进北碚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决定实施五项工程,以推动区域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文将对北碚区五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二、北碚区五项工程的意义和目标1. 意义北碚区作为重庆市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实力。
实施五项工程,将有利于提升北碚区的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2. 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实施五项工程,推动北碚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2)城市建设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3)环境保护目标: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4)居民生活目标:借助五项工程的实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优化城市生活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居民获得感。
三、五项工程实施方案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道路建设:加快城市主干道和交通枢纽的建设,改善道路网布局,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2)供水工程:加快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提高供水管网覆盖率和供水质量,保证居民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3)排水工程:强化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完善雨污分流体系,减少城市排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保护城市水环境。
(4)供电工程:加快城市供电设施的建设,提高供电覆盖率和供电质量,保障城市的电力供应和用电安全。
(5)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城市通信网络的建设,提升通信覆盖率和通信质量,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2.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1)空气质量改善:采取综合措施,减少工业和交通业的大气污染排放,提高城市空气的质量,减少雾霾天数。
(2)水环境净化:加强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和净化,建设城市景观水系和湿地公园,提高水环境的质量,改善水域生态。
摘要: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了“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对发展区县旅游明确了目标任务。
所以,重庆如能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努力打造生态旅游名城,就能很快改变产业结构,提升大都市形象,加快“科学发展与内陆开放”治市方略向纵深推进的步伐。
本文以“国家生态示范区”北碚为例,对打造生态旅游名城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产品开发、配套服务、产业结构、行政管理、宣传推广等九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北碚区生态旅游建设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旅游是一种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为基础,以保持和促进生态协调发展的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旅游。
生态旅游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效益。
生态旅游名城的内涵是什么?而今仍没有权威性定义。
笔者认为,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城市,生态旅游名城应具备一流的旅游形象,一流的旅游环境,一流的旅游精品,一流的旅游产业化实力;富有开放、包容、温情的城市人格。
重庆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生态旅游是开放式旅游,资源整合度强。
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构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的大旅游。
其次,从产业关联度来看,由于旅游业综合性效应强和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高,发展生态旅游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产业新格局和竞争新优势,更有利于加快城乡统筹的发展步伐。
再次,借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还可以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提高重庆的国际国内声誉,塑造大都市形象,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最后,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名城的打造必将促进重庆加快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也是国务院三号文件中“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方针的具体体现。
深度融入主城都市区,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庆市委对标对表发挥“三个作用”要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深入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作出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部署,对重庆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推进主城都市区发展,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更好带动“两群”发展、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既给我们带来重大机遇,也赋予我们更大责任。
北碚区位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具备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自由贸易区“三区叠加”的独特优势,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大有可为。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国家战略、全市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方位,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抢抓机遇、精准用力,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着力打造“四地一枢纽”,努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
着力推进互联互通,打造南下东进、西拓北联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北碚地处重庆主城向北向西发展交汇的主战场、成渝“双核”相向发展的对接带,要抢抓主城都市区统筹建设“1小时通勤圈”等机遇,加快建设内畅外联、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增强引领辐射带动能力。
四向发力拓展大通道。
南向通过科学大道、蔡家大桥、水土大桥、渝武高速扩能改造、轨道7号线、轨道6号线支线等,构建多通道融汇格局;东向通过快速路一横线、快速路五联络线、三环高速、铁路枢纽东环线等,强化与两江悦来片区、渝北区无缝联接;西向通过渝遂高速扩能、合璧津高速连接道、成渝中线高铁等,联动渝西片区,畅达第二机场;北向通过渝西高铁、兰渝铁路、渝广高速等,密切与四川广安、南充等地的交通联系。
立足主城西北部门户优势,争取在东阳街道高起点规划建设集铁路、轨道交通、高速路网、客运站场、货物物流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站。
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北碚工业基础较好,全市39个工业门类中,北碚有24个,近年来又集聚了大数据及云计算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优化空间布局北碚区规划“五区四带”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全区面积755平方公里。
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些土地如何规划使用?街镇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北碚区委书记龙华说,按照集聚发展、错位发展、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原则,北碚区将布局为“五区四带”。
“五区”作为重点板块“五区”是北碚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重点板块,集聚了全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将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快建设。
北碚城市功能中心区包括天生街道、朝阳街道、龙凤桥街道、东阳街道、歇马镇全域,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
该区域定位为北碚政务、文化、金融、商务商贸中心。
重点突出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加快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商务商贸、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人文休闲等产业,积极营造宜商、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
蔡家半岛综合功能区包括蔡家岗镇、施家梁镇、童家溪镇,具有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与科技园区的综合功能。
重点是坚持产城互动、集约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完善城市主干路网和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高端商务、高档次娱乐、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建成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高端商务服务区和两江半岛宜居新城。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区包括水土镇、复兴镇和静观镇。
该区域是未来北碚新的就业居住中心和全市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强化产城互动,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注重城市建设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推进,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信息服务、高端商务等高端服务业,打造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研发服务聚集区。
澄江生态休闲旅游区包括以金刚碑为界的北温泉街道部分区域和澄江镇全域。
该区域集中体现北碚都市休闲旅游区的特色形象,是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会议和高品质生态商住为一体的都市文化型生态休闲养生区域。
都市里的绿洲──北碚公园重庆市北碚公园,是有名民族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于1930年倡议兴建的。
该园地处北碚区城市中心制高点的火焰山上,占地面积10.3hm2。
其中绿地占总面积的84.9%,途径、广场占11.8%,建筑占地1.5%。
公园四面临街,可远眺缙云山、鸡公山、嘉陵江温塘峡、观音峡等山景、水景、峡景和北碚城市景观。
全园由四个大小山头及部分陡坡构成,缺乏平地和水面,地形地貌较为庞杂。
园内大树参天,花木繁茂,鸟语花香,风景宜人,是重庆市公园中建园较早,富有历史文化和山地园林景观特点的城市公园。
1929年春,时任北碚峡防局局长的卢作孚先生发动当地人士筹款在火焰山的东岳庙四周建公园。
1930年3月将东岳庙改建为西部科学院峡区博物馆,同时应用庙宇四周荒坡坟地修建途径、花坛,栽花植树,于当年10月成立火焰山公园,面积1.33hm2。
1936年定名为北碚平民公园,面积增至4hm2,兴建亭台、花架、途径及动物笼舍,1945年更名为北碚公园。
解放后,政府出资整修扩建,1952年面积增至7.6hm2,1954年建茶厅、溜冰场,1955年建知春亭,1956年春扩展四周空地,面积增至10hm2。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北碚公园已建成一座功效齐备,设施基础完美,植物种类繁多,服务游乐运动丰盛多彩的综合性文化休息公园。
1 公园总体布局和功效分区公园的总体计划依照两条景观轴线展开布局,一条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展开的生态景观轴线,计划安排大片生态林区和以欣赏动物及禽鸟为主的展现项目、儿童乐园等,构思体现人与自然共生融合的生态意识。
一条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开的人文艺术景观轴线,计划安排以欣赏花卉植物为主的园林艺术景点和以卢作孚史迹展现为中心的景点,构思体现富于历史文化内涵的山地园林特点景观。
两条轴线有机接洽,交汇于公园中部的服务中心和文化运动广场,形成完全合理的景观和功效布局。
公园分为六大功效区:(1)植物景观区范畴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西南部山头为主的生态林观景区,该区植被饱满,基础坚持原始生态,是城市中心难得的树木园,计划在山头建观景塔,可远眺北碚城景、江景、山景。
关于北碚区城市绿地改善的思考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突出的影响。
因此通过分析北碚区的绿地系统现状,对北碚区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就如何保护和改善北碚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城市绿地现状改善建议The Green space system improvement of BeiBeiAbstract:City green space system i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city,beautify the city environment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ecosystem.Good city green system of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a prominent influence.Therefor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green space in Beibei area,Beibei area of green space system problems,and on how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Beibei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City greenbelt,Present situation,Improvement,Suggestion1引言城市绿地系统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庆的定位重庆北碚新城:都市花园宜居典范2010年以来,北碚新城抢抓主城拓展步入“外环时代”和“两江新区”启动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建设重庆主城新的增长极、重庆市周全小康社会先行区和国度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的目标真抓实干。
1月1日,“中国体育福利彩票杯新年群众登高健身活动”在北京八达岭和北碚缙云山同时举行;1月15日,北碚新城嘉陵风情起旱街开街;6月26日,连接北碚新城和老城的龙凤通途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全市首条全树冠香樟通途建成;7月30日,周全完成市城投公司在北碚组团11117.88亩储备土地的回购工作,并争取到土地出让收益返还区里优惠政策,为北碚“十二五”的发展拓展空间; 9月20日,缙云山健身梯道环道正式施工建设,将于2011年春节前投入使用;9月24日,缙云文化体育中间动土施工,将于2011年10月1日建成投用;12月8日,北碚国度大学科学技术园“科学技术创业中间”在新城开工建设;12月17日,龙凤通途二期工程施工建设;12月29日,落户北碚新城的雄风百货开门迎客……值得一提的是,北碚区已与重庆龙湖地产签订战略合作和谈,龙湖地产拟投入巨资在北碚新城打造城市综合体,为北碚组团新一轮的城市拓展再次拉开了序幕,为加速“幸福北碚”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此,北碚新城建设(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就是要抢抓主城拓展周全步入“外环时代”的重大机遇,以及认真把握两江新区加快建设带来的辐射效应,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换思路,增强办事,突破难点,突出以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财产、高新技术财产、现代办事业为重点,竭心尽力把新城规划好、建设好、经营好、管理好,实现新城建设又好又快,早早儿建成“花园之城、宜居之城、宜游之城、宜学之城、宜业之城”。
“四大组团”布局城市战略“两高一特”引领财产腾飞2010年9月28日,北碚区政府召开新闻公布会宣布,将重点致力于建设“一极两区”,打造“幸福北碚”,规划建设“北碚、蔡家、水土、澄江”四大组团,重点发展“两高一特”财产,起劲把北碚建设成为“都市花园、人文福地、宜居之城、两江新秀”。
嘉陵江畔绿色城■ 肖 云 刘 曦262019.6wangqi8809@龙湖紫云台高坪水库272019.6通过前期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近5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68平方米,40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整合资源力量,全力推进创建强化组织领导。
北碚区高度重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制度,将“创森”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2019年,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四城同创”(创建国家文明城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领导小组,以更高规格、更大力度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科学编制规划。
在《北碚区森林城市创建规划(2008—2017)》基础上,委托专家团队编制了《重庆市北碚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7—2026 年)》(修编),专家组来碚评审检查时给予了高度好评。
强化资金保障。
投入约18.08亿元用于森林城市绿化项目建设,其中,竹溪河景观工程一期估算总投资9.8 亿元,现已投入约7.7 亿元;思缘郊野公园景观工程已投入约1.9 亿元;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整治投入约1.8 亿元。
北碚新城全景282019.6wangqi8809@实施绿化美化,促进品质提升实施营造林(新造、改造、抚育)面积9067公顷。
一是扩大森林面积。
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充分利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及荒山荒地进行植树,植树117余万株,打造市级绿色新村1个、区级绿色新村6个,有效提升了全区森林面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二是提升森林质量。
大力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抚育森林3333公顷,将北碚森林从马尾松纯林逐步转变为针阔混交林,森林质量持续提升。
三是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积极推进增园添绿工程,新增公园绿地153公顷,新建竹溪河湿地公园(总面积135公顷,已完成70公顷)、思缘郊野公园、龙滩子水库公园、北碚滨江休闲公园等14个公园;对城市主干道(天生路、双元大道等)实施了品质提升,改善了节点景观,在道路沿线打造了小游园、小广场,增加花卉栽植、丰富沿线色彩。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北碚北碚新城蓝天白云摄/秦廷富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摄/秦廷富柳荫镇东升村全貌摄/秦廷富2021年12月27日至30日,中共北碚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对北碚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效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北碚生态环境优良、人文底蕴厚重、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拥有“两城并进”“三区共融”独特优势,迎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等重大机遇。
生态和人文是北碚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最好的财富。
会议提出,要高品质打造生态田园都市区、高质量建设人文科教创新城。
未来五年,北碚将聚焦这“两大定位”,做好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四篇文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北碚,在承接落实“三个作用”、服务全市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做好生态人文文章让生态人文成为最靓丽的名片北碚,山水相依,生态底色诗意无限——缙云群峰傲然屹立,千里嘉陵逶迤而至,北泉水暖云蒸霞蔚,巴山夜雨如诗如画……北碚,人文荟萃,悠悠文脉历久弥新——走进博物馆,“三千名流”聚北碚盛景犹在;百年金刚碑凤凰涅槃,城市根魂清晰再现……过去五年,北碚举全区之力抓好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北碚的金山银山。
依托厚重的历史人文,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文旅+”融合发展无疑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去年12月24日至25日,首届中国温泉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在北碚举行,一场盛大的温泉之旅拉开帷幕。
未来五年,类似盛会必将更多地在北碚举办。
北碚将高质量做好缙云山综合提升“后半篇文章”,优化拓展望山见水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国家级的名山、世界级的名山。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拓展大生态、大旅游、大健康,深挖好山好水的生态价值,彰显名城名人的人文情怀,让生态人文成为北碚最靓丽的名片。
毛概课程作业关于北碚区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年级:2013级03班专业:地理科学(师范)成员:高盼盼 222013318011180陆文倩 222013318011171秦玉丽 222013318011167侯胜 222013318011143朱云燕 222013318011181郭建新 222013318011153再娜甫汗.麦麦提明 222013318011166王心雨 222013318011154姜夏薇 222013318011178侯煌超 222013318011137叶俊炎 222013318011148关于北碚区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生态问题暴露出来,国家开始着手从制度,法律文件,法规,以及地方依据自身情况,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并形成一揽子的具体措施,重庆市北碚区处于重庆北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北碚区生态文明建设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依然在发展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环境的污染,人地关系的矛盾,制度措施的不科学性,一系列的问题表明,北碚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依旧在路上,不能松懈。
关键词:生态文明发展经济建设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个成就的代价是以牺牲环境为前提的,山西煤矿的不断开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各类工厂,企业不断设立,“高烟囱”林立等等,它们虽然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坏,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和爆发各类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热污染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坏,也是现阶段仍未解决的安全隐患,这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显然不符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另外,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随着发展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爆发出来,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北碚区在不断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特此做此调查报告。
北碚强区新策略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城乡统筹》 2013年第12期重庆市新一轮战略决策中最大的亮点要数全市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域。
位于重庆市区西北郊缙云山下的北碚区,在此次功能区域划分中被定位为都市功能拓展区,这一全新的定位,给这座“重庆都市花园”带来的是新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一轮的战略规划,北碚区面临了那些问题?在建设都市功能拓展区的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在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的探索上有什么创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共北碚区委书记龙华——文/本刊记者牟小燕城乡统筹杂志记者: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中,对各个区县的定位做了详细的规划,您对“都市功能拓展区”是怎样理解的?新定位对北碚有何影响?龙华:实施五大功能区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在对重庆认识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出台的关于重庆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
它是对“一圈两翼”等发展战略的深化和细化,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对区域发展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区别对待的原则。
按照五大功能区战略,每个功能区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都市功能拓展区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主要任务在于通过有序拓展城市空间、组团式规划布局、产城融合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结构调整,推动快速发展。
这意味着,拓展区将成为重庆发展的“主战场”,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毫无疑问,北碚也会是“主战场”之一。
北碚2020年前可用的城市建设用地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拓展区未来将形成“北有两江新区、西有西部新城、南有江南新城”三足鼎立的发展新格局,而北碚就是两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过去在主城区,北碚某种程度上存在“边缘化”,那么今后的北碚,随着资源配置、政策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向都市功能拓展区聚集,假以时日,“小个子”将会逐步长成“大块头”。
城乡统筹杂志记者:北碚区作为都市功能拓展区,其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优势?龙华:北碚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生态环境优美,高新技术产业密集,文化底蕴深厚。
浅析北碚区“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的建设
摘要:2008年重庆市提出建设“五个重庆”的战略目标,北碚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都市花园、人文福地、宜居之城、两江新秀”四大愿景,在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支撑下,紧抓两江新区的难得机遇,北碚区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态规划、产业布局及城市管理成为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
关键词:五个重庆生态城市建议
“都市花园、人文福地、宜居之城、两江新秀”四大愿景是北碚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个重庆”的重大决策部署。
北碚是重庆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嘉陵江畔一颗明珠,缙云山麓一方热土。
过去,是重庆市著名的都市后花园。
北碚生态环境优美,但是和主城有一定的差距,“身在主城、形在郊区”,交通不是很畅通。
现在,随着主城拓展进入1000平方公里大都市的“二环时代”,不仅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而且具备政策优势的支撑,北碚不仅应当成为都市花园,而且应在实现四大愿景同时成为“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
一、北碚区建设“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的优势分析
北碚,风光秀丽,人文厚重,交通便捷,既有生态优美之胜,又有历史渊源之富,更有政策环境之惠,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和条件。
1、生态环境优美倍感舒适幸福。
北碚是西部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区,是直辖市第一个国家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山水园林城区,整座城市依山傍水、山水相连,绵延起伏、气势磅礴。
境内有名山——缙云山,名江——嘉陵江,名泉——有1600多年历史的北温泉,名峡——金刀峡和嘉陵江小三峡,名花——中国花木之乡静观的素心腊梅,名镇——偏岩古镇和金刚碑古镇。
全区森林覆盖率38.9%,城区绿化率4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1.2平方米,Ⅱ级以上优良空气质量天数长期保持在338天以上,均居主城首位,大气、水体质量全市领先,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国际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2、人文历史丰富传递碚城魅力。
北碚区城市魅力除了上述的“形”之外,关键还在于其“魂”、“神”,这些均由人文历史和人气、士气和风气等要素构成。
北碚是全国先进文化区,其人文历史内容之丰富、禀赋之高、眼球效应之强在重庆市的区(县)屈指可数。
使北碚区群体素质尤其是文明度得以大大提升,这些要素对提高北碚区的整体形象和综合魅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两江”“二环”机遇催生靓丽新区。
2010年,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北碚有179平方公里进入规划范围,可开发建设面积占两江新区四分之一,成为了主城拓展的城市副中心。
难得的机遇带来了两大明显的后发优势。
一是交通条件的大大提升。
近年来,内外收费站外移,绕城高速建成通车,北碚的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距市中心24公里、国际机场15公里,1条黄金水道、3条铁路动脉、3条快速干道穿越全境,轻轨6号线即将建成,形成了水、陆、空综合联运的便捷物流体系。
二是高级次的产业形成及其要素的流入。
两江新区的产业布局是立足于新战略和高起点之上的,所打造产业的级次及其引进的项目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后劲。
二、对北碚区建设“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的建议
1、制定科学生态区划。
理念先行,规划先导,北碚区建设都市花园型的生态城市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布局,挖掘市域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社区。
建设“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并不是多种花、多种树就可以简单实现,这种观念低估了工作的难度,容易误导的政府行为。
目前北碚区虽然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目标,但并没有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划。
鉴于北碚区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山、水、林、峡、洞于一体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明显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在建设理念上应避免与其他城区同质化,应与“繁忙”都市错位发展,在建设前要结合丰富的生态和人文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从区域生态规划、人居生态管理、产业生态建设三方面来规划城市建设,在规划方法上要注重从描述性转向机理性,在规划目标上要注重从应急型、消耗型转向预防型、效益型,要以建设重庆都市“休闲名城”、都市温泉度假养生福地和抗战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集中释放品牌效应,建设以生态产业为支撑的融文汇史、人景合一的现代“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
2、完善生态产业布局。
生态城市的产业布局应当是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转型。
产业转型中有两类主导技术:一类是纵深领域的前沿高新技术;另一类是横向组合的系统技术。
目前,北碚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投资,“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总目标为五年累计投资2500亿元,年均500亿元,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现实路径是重点推进“两高一特”的循环经济产业。
(1)借力“两江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两江新区蔡家组团、水土高新技术园的开发建设使北碚区成为重庆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因此,要进一步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建成国内最大的数据处理中心,打造蔡家组团、水土高新技术园2个千亿级园区,确保到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以上,带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
(2)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
北碚区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是主城区最宜居的城市,应当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错位发展房地产业,打造理想的人居环境。
北碚区计划在未来打造3-5个城市综合体,实施84平方公里高品质生态商住产业。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采取先进的科技,建设绿色建筑;要布局紧凑的空间,构建便捷的生态交通网络;要保证充足的人均生态服务,实现完备的生态服务功能。
(3)挖掘“自然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依托缙云山、嘉陵江和北温泉得天独厚、天人合一的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国际级度假区,成为西部的休闲度假中心、康体养生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依托金刀峡原始神奇、山水灵幽的自然优势,打造大金刀峡自然生态旅游产业区;依托“一线八点”淳真朴实、特色鲜明的田园风光,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现代都市“休闲名城”;依托雅舍、四世同堂纪念馆、复旦大学旧址、峡防局旧址等文化遗产,打造抗战文化旅游产业。
坚持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战略,深入挖掘北碚区自然文化资源,打造精美的山水、田园和城市风光,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实现从过境游向目的地游的转变。
3、加强生态城市管理。
(1)政府引导,培育生态意识。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生态城市构建中不仅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共同参与,一方面要在规划制定前,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及时修改,规划制定后实施前,向公众宣传,工程建设中,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众的主体地位及对生态城市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积极宣传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发挥宣教系统的作用,逐步培育公众的生态意识。
(2)制度创新,推动城市建设。
政府要积极推进土地制度、产业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区域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一是利用地票交易,不仅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户改进程,加快城镇化进程,而且可以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紧缺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粗放、闲置的矛盾,为北碚“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土地支持。
二是设立绿色基金,在建设“都市花园型”生态城市过程中,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拨款等形式成立专项的绿色基金,用来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及后续维护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