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工艺技术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109
科技论坛中药提取工艺技术分析白波徐明月(黑龙江松花江药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中药生产作为我国主要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正在逐渐走向国际。
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
但是,随着近些年来药剂安全事故的频发,中药药剂的生产和提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在中药药剂的生产过程中,提取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着生产出来的药品质量,本文主要就中药药剂的提取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中药药剂;提取;技术措施中药即中医用药,是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极为悠久,时至今日仍然被广大民众认可。
随着新技术新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中药药剂的提取过程经历了静态提取、动态提取等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介绍:1中药药剂的动态提取阶段中药药剂的传统提取方法是静态提取,主要就是将原材料进行浸渍,进而从中提取中药成分的做法。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学家的不断探索,研制出了动态提取药剂的新方法。
与传统的静态提取方法相比,动态提取具有其不具备的优势: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药药剂的提取率;同时改进了中间产品的质量;降低了中药药剂的生产成本等等。
中药药剂的动态提取有很多常用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等等。
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动态提取设备之上。
1.1煎煮法煎煮法是将药材饮片或粗粉放置于煎煮器中,加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并保持沸腾状态一定时间的提取方法。
但由于煎煮法多采用水为溶媒,温度较高,仅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的提取。
1.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于渗漉器内,溶剂连续地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地从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根据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同,可以将渗漉法分为单渗漉法、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逆流渗漉法。
1.3回流法回流法是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将浸出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汽化后又被冷凝,重复流回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提取完全的方法。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
然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存在于复杂混合物中,并且含量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分离与精制处理才能获得纯净的有效成分。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围绕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方法展开论述。
首先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包括分离方法原理和精制方法原理。
随后,详细探讨了这两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关键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最后,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分离方法原理和精制方法原理的重要性,并对未来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领域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对应用范围、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同时,通过总结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提升对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领域的认识,并促进该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2.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2.1 分离方法原理: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是通过一系列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的方法将其中的有用成分与其他杂质进行分离,以达到纯化和提纯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原理:2.1.1 薄层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法是根据不同化学物质在薄层固定相上表现出不同行为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硅胶或其他固定相涂覆在玻璃或铝板上,并使用溶剂系统将混合物带上样。
随着溶剂前进,不同成分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移动性,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2.1.2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利用了样品中化合物在气体载流子带动下通过固定相填充柱时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而分离。
该方法要求待测物质具有足够高的挥发性,并且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相来实现对样品的分离。
2.1.3 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法基于样品中化合物在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分配行为而进行分离。
中草药提取工艺研究中草药是中华民族医学传统的瑰宝。
它们以天然、绿色、安全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草药提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人类对中草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会着重研究中草药的提取工艺。
一、中草药提取技术的研究意义中草药提取技术研究的意义不言而喻。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提取出有效成分,可以使中草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同时,提取出有效成分还可以减少中草药在服用过程中的副作用。
因此,对中草药提取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草药提取技术的主要方法中草药提取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浸提、沸腾提取、微波提取和超临界提取等。
它们各有优缺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1.浸提法浸提法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它是通过将中草药放在水中浸泡,使其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再通过蒸发和干燥将水分去除,得到中草药的提取物。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提取效率较低。
2.沸腾提取法沸腾提取法是在中草药和水的混合物中加热,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溶于水中,再将水分离出来,得到中草药的提取物。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较高,但由于提取时需要加热,容易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
3.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是将中草药制成粉末后与水混合,然后通过微波加热作用直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非常快捷,但由于微波会产生热效应,容易引起中草药中某些成分的分解。
4.超临界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技术,它是在高压、高温、无水环境下对中草药进行提取。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提取速度快,并且还可以提取中草药中一些不易被提取的有效成分。
三、中草药提取工艺的研究中草药的提取工艺是指中草药提取有效成分的完整过程,包括提取方法、提取时间、工艺参数等。
中草药提取工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将以超临界提取法为例,讲述其提取工艺的研究。
1.提取溶剂的选择超临界提取法中的溶剂是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高温、高压下的气态物质,常用的有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等。
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设计研究第一章:前言中药材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在中医药学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中,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设计研究是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焦点之一。
最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中药材的提取过程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种类、提取剂浓度等。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药效成分提取效率,提高中药制品的药用价值,我们需要对中药材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研究。
第二章:中药材提取的基本原理中药材提取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过程。
这些有效成分包括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鞣酸、黄酮类、甾醇、多糖等。
中药材有许多提取方法,如水提、乙醇提取、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等。
其中,水提取是一种常用的提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的溶解性来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
乙醇提取也是常用的提取方法,乙醇可以提高有效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迅速将有机物质的有效成分溶解在其中。
超声提取和微波提取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提取方法,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并且缩短提取时间。
第三章:中药材提取的影响因素1.提取温度提取温度是中药材提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直接影响提取物的品质和含量。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会有助于植物有效成分的快速释放和溶解,从而提高提取物的含量。
但是,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导致植物有效成分的破坏,从而影响提取物的品质。
2.提取时间提取时间也是影响中药材提取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提取时间能够使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得到英文释放和溶解,提高提取效率。
若提取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从而影响提取物的品质。
3.提取剂种类提取剂种类也是影响中药材提取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用的提取剂有水、乙醇、氯仿、二甲苯等。
在选择提取剂时,需要考虑其对植物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和选择合适的溶解性,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
4.提取剂浓度提取剂浓度是影响中药材提取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取剂浓度适宜的单位提取的有效成分多,产量大,但若浓度过高,可能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溶解和释放。
中药提取工艺中药提取工艺是中药制备的重要环节,是将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用于药物制备的过程。
中药提取工艺涉及到中药材的原料处理、提取溶剂选择、提取方法、提取工艺条件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中药材的原料处理是中药提取的基础。
中药材的原料处理包括除去杂质、破碎、粉碎等步骤。
除去杂质是指去除中药材中的土壤、枯枝落叶等杂质,通常采用筛选、摇风等方法。
破碎是将中药材进行粗破碎,有利于后续的提取工艺。
粉碎是将破碎后的中药材进一步细碎成粉状,提高提取效果。
提取溶剂的选择是中药提取中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水、乙醇、醚类、酮类等。
水是一种常用的提取溶剂,适用于水溶性成分的提取。
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适用于提取脂溶性成分。
醚类溶剂和酮类溶剂适用于提取特定成分。
在选择提取溶剂时,需要考虑到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性质,并选取合适的提取溶剂进行提取。
提取方法是中药提取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浸提法、煮汤法、蒸馏法、超声波法等。
浸提法是将中药材浸泡于合适的提取溶剂中,达到一定时间后即可获得提取液。
煮汤法是将中药材与提取溶剂一起加热煮沸,提取液在煮沸过程中不断挥发、冷凝得到。
蒸馏法是通过加热蒸馏的方式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挥发出来,并通过冷凝得到提取液。
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破坏细胞壁,促进溶剂与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接触,提高提取效果。
提取工艺条件是中药提取的关键因素。
提取工艺条件包括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与药材比例等。
提取时间是指进行提取的时间长短,根据中药材特性和提取目的进行合理控制。
提取温度是指提取过程中的温度条件,不同的中药材对提取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提取液与药材比例是指提取溶剂与中药材的比例,通常根据中药材特性和提取目的确定适当的比例。
综上所述,中药提取工艺是中药制备的重要环节,实施良好的提取工艺能够有效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功效。
在中药提取工艺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并合理控制提取工艺条件。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资源。
在中药中,存在着许多具有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但由于中药复杂的成分组成和结构多样性,要想从中药材中提取和纯化这些有效成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介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并探讨其中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指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提取的过程。
常见的提取技术包括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溶剂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技术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溶剂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从而达到分离和提取的目的。
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利用了声波和微波对物质的辐射和加热效应,能够促进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提取效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指将溶剂压力和温度调节到超临界状态下,使溶剂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提高提取效果。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技术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是指在提取得到的混合物中,将目标化合物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常见的纯化技术包括色谱技术、结晶技术、薄层分离技术等。
色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成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差异性吸附和分配行为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常用的色谱技术有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等。
结晶技术是利用溶剂的溶解性能,将目标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通过调节溶剂的温度、浓度等条件,使目标化合物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薄层分离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分离技术,通过将混合物均匀涂敷在薄层分离介质上,利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等原理实现目标化合物的纯化。
三、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技术的挑战和应用前景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中药复杂的成分组成和结构多样性使得提取和纯化过程极具挑战性,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
其次,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往往含量较低,需要通过优化参数和提高工艺效率来提高产量和纯度。
此外,中药有效成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尽管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中药提取工艺技术是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提取的过程,是中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中药提取工艺技术的发展对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中药提取工艺技术——水提法。
水提法是中药提取工艺技术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作为溶剂,在常温下对中药材进行提取。
具体的提取步骤如下:首先,选取干燥的中药材,通常需要研磨成细粉,以增加表面积,便于溶剂渗透。
然后将中药粉末放入提取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充分浸泡,水的用量要根据中药材的品种和含量而定。
其次,将提取器密封好,置于常温下静置一段时间,使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到水中。
这个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与中药材的种类和含量有关,也可以借助超声波或微波技术来加速提取过程。
然后,将提取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通常使用滤纸或离心机将悬浮物和溶液分离。
悬浮物是未被溶解的中药材渣滓,而溶液中则含有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最后,将溶液进行浓缩,常用的方法有真空浓缩和热浓缩两种。
真空浓缩利用真空条件下的低温蒸发,可以避免高温破坏中药有效成分。
热浓缩则是利用热量将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浓缩剩下的物质即为所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
水提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对药材破坏小等优点。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复杂性和有效成分的多样性,水提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中药。
有些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不易被水溶解,需要采用其他溶剂进行提取,例如乙醇、醋酸乙酯等。
此外,中药提取工艺技术的发展还包括一系列的工序和设备改进。
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高效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提高成分的纯度和稳定性。
总而言之,中药提取工艺技术是中药研究和应用的核心内容之一,水提法作为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提取工艺技术还将不断进步和完善,为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疗效发挥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药提取浓缩工艺中药提取浓缩工艺一、常压蒸发浓缩常压蒸发浓缩是在常压条件下,利用加热的方法将液体中药提取物中的水分蒸发掉,同时不断搅拌,使中药提取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皂苷等大分子物质不断聚集,最终得到浓缩液。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设备投资较低,但浓缩效率较低,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时间。
二、减压蒸发浓缩减压蒸发浓缩是在减压条件下,利用降低压力的方法将液体中药提取物中的水分蒸发掉,同时不断搅拌,使中药提取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皂苷等大分子物质不断聚集,最终得到浓缩液。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浓缩效率较高,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操作,避免了对中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破坏。
但是设备投资较高,需要使用真空泵等设备。
三、冷冻浓缩冷冻浓缩是通过将液体中药提取物冷却到冰点以下,使水分结成冰,而将中药提取物中的水分去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对中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加热破坏,同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操作。
但是需要使用制冷设备,能源消耗较大。
四、反渗透和超滤技术反渗透和超滤技术是利用半透膜或超滤膜的过滤原理,将液体中药提取物中的水分和部分小分子物质透过膜,而将中药提取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留在膜内。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中药提取物进行分子级别的筛选,避免了对中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破坏。
但是需要使用半透膜或超滤膜等高精度材料,同时需要较高的压力或流速才能保证过滤效果。
五、离心浓缩离心浓缩是利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液体中药提取物中的水分去除。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连续操作,处理能力较大。
但是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设备,同时需要控制好旋转速度和温度等参数,避免对中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破坏。
六、MVR和高真空热泵双效浓缩MVR(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和高真空热泵双效浓缩是利用蒸发和冷凝的原理,将液体中药提取物中的水分蒸发掉,同时将蒸气进行压缩后再冷凝成水,从而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实现高效节能的操作,同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操作,避免了对中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破坏。
第一章提取理论、方法及工艺第一部分中药提取技术及基础理论第一节概述1.中药的发展方向:中药及其产业发展要克服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弊病,根本上说必须实现现代化,革除传统中药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弊端,引入现代科学理论,其中,提取技术创新是重要内容。
具体说如下。
①开辟新资源,克服传统资源的制约。
目前开展的在GAP规则下大规模中药人工引种是基本方向。
②改革中药剂型和生产工艺。
减少药材原料的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
通过中药材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的浸出、分离和精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以中医药学的制剂学的要求为准则,运用现代化学工程理论、技术和设备,改造我国的中药工业,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
也就是把化工原理的传质、传热理论,天然产物生产技术和设备引进到中药提取生产中来。
要实现中药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首先是中药提取生产技术要与现代天然产物提取理论相互渗透、交叉、综合,使中药提取成为现代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使中药生产工艺高效率、科学化、建立先进的生产流水线,逐步实现专业化大生产,具体说就是在中药产业中贯彻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规则。
2.中药材:中药材是指供医药使用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以及人工和生物合成品。
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各种药材又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照其药理作用和组成性质,概括起来中药材的成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发挥主要药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
②辅助成分本身没有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药效作用的物质。
如洋地黄中的皂甙可帮助洋地黄甙溶解或促进其吸收。
③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往往会影响浸出效果、制剂稳定性、药效等。
④组织物质构成细胞的不溶物,如纤维质、栓皮等。
大多数中药制剂是复方,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通常体现在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上,其处方的组成几味至几十味药不等,成为复杂。
浸取就是要尽量提出发挥药效的成分,并尽量避免浸出过多的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但随着中药科学的发展,“无效”和“有效”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方剂中可能会发生变化。
中药提取工艺中药提取工艺是将中草药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使其达到一定的纯度和药效,从而进行药用或药物研究的过程。
中药提取工艺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溶剂,以及对提取工艺的优化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中药提取工艺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术。
1. 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见的中药提取方法之一,适用于中药材可溶性成分相对较高的情况。
其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药材清洗、切碎、浸泡、渗滤和浓缩等步骤。
其中,浸泡的时间和提取剂的选择是关键,一般根据药材的特点和需要提取的成分来确定。
2. 温浸法温浸法是在浸提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浸提,可以改善中药提取效果。
温浸法可以提高药材的可溶性、促进药物成分的扩散和溶解,并且可以减少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3. 固液分离法固液分离法是将药材和提取溶剂共同加入提取器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提取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将悬浮物和溶液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药材中有可溶性成分,但不适合溶解或提取速度较快的情况。
4.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效应来加速中药提取的一种方法。
超声波的快速振荡和微小气泡的爆破可以破坏细胞结构,使药物成分更易于释放和溶解。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效果好、提取时间短等优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进行提取的一种方法。
超临界流体具有低粘度、高扩散性和良好的溶解能力,可以提高提取速度和提取效果。
但超临界流体设备较为复杂,操作较为困难。
6. 分离纯化法分离纯化法是将提取液中的目标成分与其他杂质分离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凝固沉淀法、析取法、层析法等。
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高产率和纯度。
以上是中药提取工艺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材和需要提取的成分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工艺的优化和改进。
在提取过程中,还需要控制温度、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以保证提取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新资料推荐------------------------------------------------------中药提取工艺技术理论第一章第一部分第一节概述提取理论、方法及工艺中药提取技术及基础理论1.中药的发展方向:中药及其产业发展要克服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弊病,根本上说必须实现现代化,革除传统中药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弊端,引入现代科学理论,其中,提取技术创新是重要内容。
具体说如下。
① 开辟新资源,克服传统资源的制约。
目前开展的在 GAP 规则下大规模中药人工引种是基本方向。
② 改革中药剂型和生产工艺。
减少药材原料的消耗,提高利用效率,走提取和纯化的道路。
通过中药材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的浸出、分离和精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 以中医药学的制剂学的要求为准则,运用现代化学工程理论、技术和设备,改造我国的中药工业,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
也就是把化工原理的传质、传热理论,天然产物生产技术和设备引进到中药提取生产中来。
要实现中药生产的专业化和现代化,首先是中药提取生产技术要与现代天然产物提取理论相互渗透、交叉、综合,使中药提取成为现代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1/ 109使中药生产工艺高效率、科学化、建立先进的生产流水线,逐步实现专业化大生产,具体说就是在中药产业中贯彻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规则。
2.中药材:中药材是指供医药使用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以及人工和生物合成品。
中药材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各种药材又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按照其药理作用和组成性质,概括起来中药材的成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发挥主要药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类、挥发油等。
②辅助成分本身没有特殊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药效作用的物质。
如洋地黄中的皂甙可帮助洋地黄甙溶解或促进其吸收。
③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往往会影响浸出效果、制剂稳定性、药效等。
④组织物质构成细胞的不溶物,如纤维质、栓皮等。
大多数中药制剂是复方,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通常体现在复方配伍的综合作用上,其处方的组成几味至几十味药不等,成为复杂。
浸取就是要尽量提出发挥药效的成分,并尽量避免浸出过多的无效甚至有害的物质,但随着中药科学的发展,“无效”和“有效”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方剂中可能会发生变化。
某些过去认为是无效的成分,现在却发现它有生物活性,应根据---------------------------------------------------------------最新资料推荐------------------------------------------------------ 不同组方的成分变化,确定浸取过程中的最佳提取工艺。
3.中药提取及其必要性中药提取有着久远历史,汤剂和酒剂就是典型的代表,但传统中药的丸、散、膏、丹等多数剂型是由中药饮片不经提取或仅经过粗提取而制成的,随着时代发展的技术进步,其弊端逐步突出:有效成分浓度很低,导致剂量大、起效慢,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不好,特别是对重症患者或不便口服的患者疗效不佳;有效成分和杂质混杂,没有深度区分,疗效不确切;不同批次的制剂含量不统一,使药剂量的准确度不好掌握;制剂形式简单,给药途径过于简单;传统剂型富含糖类等多种可供微生物滋生的营养成分,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污染,达不到医药卫生标准,很难长期保存。
3/ 109为了提高中药疗效,拓宽给药途径,使中药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中药生产正兴起剂型创新的热潮,现在出现了颗粒剂、片剂、注射剂、气雾剂、滴剂、膜剂等,这些新剂型的共同要求都需要把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除去药渣,得到浸出的浓溶液或有效成分的浸出物或有效成分的精制品,才能制成投药途径方便、灵活,疗效好的新剂型。
中药提取物制备中成药是中药工业现代化、中药剂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广义的中药提取也称分离,是指从中药材原料开始,经过一道或多道操作工序,最终得到所需要的药物或其半成品的全过程。
包括从原料前处理、溶质分离、浓缩到得到某一物质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很多个工序或单元操作过程,包括前处理、溶质分离、澄清、过滤、蒸发和干燥等。
狭义的提取仅指溶质分离操作,即从固体药材中分离出有效成分的操作过程。
此前的过程为前处理,此后的过程为分离精制。
通过化工传质、传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综合来指导中药有效成分或其提取物生产过程,为中药制剂、中医处方和中药调剂提供经过提取或提纯的中药原料药。
中药提取不同于天然化学药物的制备,中药提取主要要求提取总有效成分,不特别强调提取结晶性的单一性成分,实际上多数是粗提取物。
---------------------------------------------------------------最新资料推荐------------------------------------------------------ 所以中药提取过程主要是研究各种中药材和各种中药处方中总有效成分的提取物生产技术的,它的产品是中药制剂的原料药。
按照分离手段的不同,溶质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化工传质方式和机械方式。
前者是用液体溶媒从固体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的操作过程,称为浸提、浸出或浸取,是现代中药生产的主要提取方法。
后者即榨取法,通过机械方法使含液固体组织发生体积变化和碎裂,进而分离液体和固体。
榨取法也是天然产物的重要提取手段之一,如榨糖、榨油、从水果榨取果汁、从蔬菜榨取蔬菜汁和从某些含芳香油的植物榨取芳香油等。
榨取法在药物提取生产中也经常运用,如药用蓖麻油、亚麻仁油、巴豆油也都是以压榨法制取的。
本材料以介绍中药浸取为主,如未特别说明,是针对单味植物性中药材而言。
第二节中药浸取技术原理 1.浸取的定义和分类浸取就是利用适当的溶剂和方式把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也称为浸提或浸出,所得到的液体称为浸出液。
浸出是中药提取工艺中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这类单元操作在化学工程上叫固液浸取。
一般固液浸取可分为:化学浸取、洗涤浸取、扩散浸取。
5/ 109化学浸出的特点是液体溶剂与药材接触,与药材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产物溶于液体溶剂中。
洗涤浸取则是把固体药材粉碎,再用溶剂将药材颗粒中的可溶物洗涤出来。
扩散浸出是溶剂浸入药材后,使药材中的可溶物从药材中扩散出来,从而达到浸出的目的。
2.中药浸取的传质原理目前有关中药浸出过程的传质理论很多,有双膜理论、扩散边界层理论、溶质渗透理论、表面更新理论、相际湍动理论等。
这些理论把相际表面(药材的固相与浸液相接触的表面)假定为不同状态来说明物质通过相际表面的传递机理。
被浸出的物质(溶质)传送机理与一般传质过程相似,但也有它本身的特点。
本质上,浸取是一种处理固体混合物的固-液萃取,根据应用场合不同。
也称浸出(leaching)、浸滤(lixiviation)。
当溶剂为水,被分离的溶质为人们不希望的组分时,则可称为洗涤。
中药材看成由可溶物(溶质)和惰性载体(药渣)所组成。
浸出过程就是将固体药材中的可溶物由固相转移到液相中来,得到含有溶质的浸出液。
因此浸出实质就是溶质由固相传递到液相中的传质过程,它以扩---------------------------------------------------------------最新资料推荐------------------------------------------------------ 散理论为基础。
7/ 109在浸取操作中可以假定惰性固体与溶质之间无物理和化学作用,而且溶质量相对于溶剂量而言未达饱和溶解度。
这样,当固体与溶剂经过充分长时间的接触后,溶质完全溶解,固体空隙中液体的浓度将等于固体周围液体的浓度,液体的组成将不再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改变,即达到了平衡。
一般认为这一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①溶剂到药材组织细胞内;②细胞内的溶质解析、溶解于溶媒(溶剂);③溶质从细胞内部向外扩散。
(1)浸润渗透提取溶媒药材表面的浸润渗透效果与溶剂性质和药材的状态有关,取决于固液接触面吸附层的特性。
如果药材与溶剂之间的附着力大于溶剂分子间的内聚力,则药材易被浸润;反之,如果溶剂的内聚力大于药材与溶剂之间的附着力,则药材不易被润湿。
动植物药材大多具有细胞结构,药材的大部分生物活性成分就存在于细胞液中。
新鲜药材经采收干燥后,细胞组织内水分蒸发,液泡中的活性物质沉积于细胞内,细胞壁皱缩并形成裂隙,细胞内形成空腔,药材切片粉碎时,部分细胞壁破裂,比表面积增加,空腔和裂隙与溶媒接触,渗透;同时药材中有很多带极性基团物质,如蛋白质、果胶、糖类、纤维素等,能与水和醇等极性较强的溶剂亲和,使溶媒易于向细胞内部渗透扩散。
药材被润湿后,由于液体静压力和毛细作用,溶剂渗透到细胞组---------------------------------------------------------------最新资料推荐------------------------------------------------------ 织内,使干皱细胞膨胀,恢复通透性,使其所含成分可被溶解或洗脱,活性成分扩散出来。
如果溶剂选择不当,或药材中含有妨碍润湿的物质,溶剂就很难向细胞内渗透。
例如,要从含脂肪油较多的中药材中浸出水溶性成分,应先行脱脂处理,用乙醚、石油醚、氯仿等非极性溶剂浸提脂溶性成分时,药材需先进行干燥。
为了使溶媒尽速润湿药材,有时可于溶剂中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也可在加入溶剂后用挤压方法或在密闭容器内减压,以排出组织毛细管内的空气,使溶剂向细胞组织内更好地渗透。
(2)解吸与溶解由于药材的各种成分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彼此有着一定的吸附作用(亲和力),需要首先解除彼此的吸附作用,才能使其溶解,此即所谓解吸。
要选用具解吸作用的溶媒,如水、乙醇等,必要时可于溶媒中加入适量的酸、碱、甘油、表面活性剂以助解吸,强化有效成分的溶解。
浸提溶剂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后,部分细胞壁膨胀破裂,已经解吸的可溶物质逐渐溶解,胶性物质转入溶液中或膨胀生成凝胶,这就是溶解阶段。
目标成分能否被溶解,取决于其结构和溶剂性质,遵循“相似者相溶”的规律。
9/ 109水能溶解结晶物和胶质,而乙醇浸出液中含胶质较少;非极性溶剂的浸出液中不含胶质。
由此,浸出液浓度逐渐提高,溶质渗透压提高,创造了向外扩散的条件。
另外干燥药材的细胞质膜的半透性丧失,浸出液中杂质增多。
矿物类和某些脂类植物药材无细胞结构,其成分可直接溶解或分散悬浮于溶媒中。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研究表明,扩散阶段包含两个过程,即内扩散和外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