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高二语文必修5
- 格式:ppt
- 大小:347.00 KB
- 文档页数:19
第7课陈情表忠义与亲情,面对命运的选择,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虽为“亡国贱俘〞,却不卑不亢,甘于清贫,婉拒帝王之邀,只为报答祖母的哺育之恩。
虽说“乌鸟私情〞,实那么为至孝之举。
李密是幸运的,坎坷困难的人生路上有祖母的细心呵护;祖母是幸福的,疾病缠身的晚年有李密的不离不弃。
?陈情表?用孝义和恩情交织出一个个爱的闪光点,为我们诠释了爱的真谛。
人伦最是相依为命,孝字亦可陈情人前美字体赏美文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是人类的感恩。
友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讨论杂交水稻,是对祖国的感恩。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
将别人无私的关心,深深牢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漂亮。
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灼灼其华。
课内素材李密从小父丧母弃,伶仃孤苦;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才。
他一度沦为亡国之奴,归家供给祖母终老。
后来他因孝被举荐,屡被征召;祖母却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尽忠还是尽孝,李密进退维谷。
侍奉新君,焉知福祸,且远离祖母,情何以堪?辞命尽孝,报养祖母,却逆君美意,横祸将至。
李密思考一再,动听陈词,恳请皇帝准许他先尽孝后尽忠。
他非常睿智,避而不谈转事新君的忧惧及不满,却大肆渲染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与孝情。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李密用动听恳切之辞感动了皇帝,得以报答祖母哺育之恩,且防止了拒任新朝的罪过。
李密机敏善辩,以退为进,既赡养了祖母,又保全了自己。
[运用角度]“孝〞“亲情〞“美德〞“感恩〞等。
精彩运用片段一:孝更绝伦足可矜小时候,这根布带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这根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这是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颁奖辞。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的学校语文老师。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梳理《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课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1.作者介绍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
《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2.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高二语文必修5课本陈情表《陈情表》是李密写的一篇文言文。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5课本《陈情表》以供大家学习。
《陈情表》译文: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陈情表》教材分析《陈情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来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章。
主旨是申述自己“不就职”“乞终养”的想法。
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
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又不能远离出仕。
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层层推进,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
结果武帝不仅同意他的请求,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本文是学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抒情技巧的典型范例,同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忠” “孝”含义的认识,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丰富文言语感,提高诵读能力;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解读作者之“情”,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多角度、层层深入的陈述方式,体会情之深,理之透:理解“忠”“孝”的含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亲情的资料(诗歌、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__苏轼千百年来,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