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61位置和范围1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pptx
- 大小:6.28 MB
- 文档页数:2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地理的第一节,主要介绍我国的位置和范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基本信息。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简单的地理概念和信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地理概念和信息,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地理现象的原因和影响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进行具体的讲解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准确地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准确地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我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具体数据。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讲解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地理概念和信息,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地图,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准备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国在哪里吗?它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什么?让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同时,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如我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对于描述不准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纠正。
6.1 位置和范围基本思路:教学目标:.1.导入新课:我们所在的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他雄踞亚欧大陆的东部,有以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世界瞩目。
关于亚洲你还知道些什么?2.讲授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大洲的地理位置要“三看”:半球位置、纬度位海陆位置。
二小组合作探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亚洲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指导学生从七大洲面积的比较、疆域四至、分区地理三个角度认识亚洲面积最大。
重难点突破:地图册、多媒体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一、1、运用地图资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初步掌握描述大洲位置的一般方法.2、通过阅读亚洲面积、人口、国家等图文资料,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二、教学重点:以亚洲为例,初步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分析说明大洲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四、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图.预习导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1、亚欧两洲的分界:。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海峡。
2、半球位置:亚洲主体部分位于半球、______半球。
纬度位置:和分别穿过亚洲的北部和南部,地跨、、三个温度带。
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部,东、南、北三面分濒临洋、洋、洋。
活动:认识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二.面积最大的大洲1.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顺序排列:2.亚洲南北所跨度之广为各大洲之最,亚洲东西跨经度多度,东西时差达个小时。
3.亚洲疆域四至: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六个地区。
中国在亚。
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第一大洲的叙述错误的是()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B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洲C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一个洲 D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2.下列纬线不穿过亚洲的是A北极圈B北回归线C赤道D南回归线二、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亚洲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东北以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邻;西北以山脉、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部以运河与非洲相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范围)》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其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全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以及亚洲与周边洲际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大洲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亚洲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通过地图准确地指出亚洲的位置。
2.让学生理解亚洲与周边洲际的关系,能够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确定。
2.亚洲与周边洲际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思考问题,掌握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和相关案例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大洲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呈现(10分钟)利用投影仪呈现亚洲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亚洲位于哪个半球?(2)亚洲的经纬度范围是多少?(3)亚洲东临哪个洋?西临哪个洋?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周边洲际,分析亚洲与该洲际的位置关系,并presentation。
4.巩固(10分钟)通过填写亚洲位置和范围的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亚洲的地理位置对全球的影响,如气候、文化交流等,并进行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