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鲁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五四学制)全册课件【完整版】
- 格式:pptx
- 大小:7.60 MB
- 文档页数:30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表格式)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课题中国的地理差异日期课型新授执教人案序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教材分析七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内容氛围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七年级教材安排上册讲述总论,下册讲述分区。
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更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围分区部分的起始篇。
四大地理区域是综合自然和人文特点而划分的,所以,区域界线与主导因素的接线不完全一致。
四大地理区域中,每个区域特点鲜明,互相之间差异显著。
由于四大地理区域是全国第一级的综合区域,所以,每个区域内部的地理差异仍然明显。
教材重点说明区域内部差异明显,为后续第六至第九章讲述四大地理区域中的次一级区域做好铺垫。
教材突出确定四大地理区域界限的主导因素,重点是引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突出特点和差异。
2.学生分析本章内容较少,且多为学生已熟悉的,特别是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七年级上册在讲地形、气候等内容的时候多有涉猎,学生掌握内容较好,个别学生稍有差池可以借此机会进行良好巩固。
本课前半部分主要讲气温、降水、地势等的差异所导致的自然环境差异再到人文差异,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明确这样的一个思路,避免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只听知识点,不能很好的理清学习思路,导致日后做题过程中产生推理困难。
同时上学期学生已经对地理学习的一些方法有简单涉猎,在做题的时候能够根据所学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并总结,下学期,将继续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的放矢。
二、教学的具体目标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616273100061024256初中地理中图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618900460455337984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61890046061891584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61890046078249369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61627358751884083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616273587724361728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61627403853654425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61627403874206515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616274038943391744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61627403914471833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61627447655190528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61627447675742617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61627447696294707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六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 自然环境61627512731914240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日本616275325277708288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东南亚616275325483229184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61627532568875008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 俄罗斯61627532589007667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 中东616275448963538944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61627544916486553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616275449370386432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 澳大利亚61627544956751872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 美国616275538256076800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节 巴西616275538461597696初中地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616275538893611008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 疆域61627310671738470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 人口616273106952265728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三节 民族61627310717036953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61890067275003494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618900672913612800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61890067307719065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 自然灾害618900673240768512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618900870737960960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61890087090992742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 水资源618900871073505280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 交通运输616274479278202880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农业616274478867161088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 工业616274479072681984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616274865519075328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节 北方工区和南方地区616274865720401920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616274865934311424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616275130225795072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61627513042712166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61627513062844825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61627513083816345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61627532920777113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616275329413292032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61627532961461862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616275329820139520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61627545332561510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西北地区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616275453526941696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616275539736666112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616275539937992704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可爱的家乡--山东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616275540365811712初中地理人教版2第1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2第1章地球和地图1.2 地球的运动2第1章地球和地图1.3 地图的阅读2第1章地球和地图1.4 地形图的判断2第2章陆地和海洋2.1 大洲和大洋2第2章陆地和海洋2.2 海陆的变迁2第3章天气与气候3.1 多变的天气2第3章天气与气候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2第3章天气与气候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第3章天气与气候3.4 世界的气候2第4章居民与聚落4.1 人口与人种2第4章居民与聚落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第4章居民与聚落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2第6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6.2 自然环境2第7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1 日本2第7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2 东南亚2第7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3 印度2第7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7.4 俄罗斯2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1 中东2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2 欧洲西部2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3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第8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8.4 澳大利亚2第9章西半球的国家9.1 美国2第9章西半球的国家9.2 巴西1第10章极地地区2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 1.1 疆域2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 1.2 人口2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 1.3 民族2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1 地形和地势2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 气候2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3 河流2第2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4 自然灾害2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1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2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2 土地资源2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3.3 水资源2第4章中国的主要产业4.3 交通运输业2第4章中国的主要产业4.1 农业2第4章中国的主要产业4.2 工业2第5章中国的地域差异5.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第5章中国的地域差异5.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第5章中国的地域差异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第6章北方地区6.1 自然特征与农业2第6章北方地区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2第6章北方地区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2第6章北方地区6.4 祖国的首都——北京2第7章南方地区7.1 自然特征与农业2第7章南方地区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第7章南方地区7.3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2第7章南方地区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2第8章西北地区8.1 自然特征与农业2第8章西北地区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2第9章青藏地区9.1 自然特征与农业2第9章青藏地区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第10章中国在世界中。
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过程与方法: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内在的联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世界这么大,你想去看看吗?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域高原,领略它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板书: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与农业【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二、跟随图文,认识青藏(过渡)去青藏地区旅游,能不能说走就走,不能,为什么?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儿?请大家自主学习85页内容,圈画出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并在图上找一找。
教师:板图1、图定位置读图9.3,(1)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2)青藏地区的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势有什么特点?学生:黑板书写山脉教师:师生一起描述位置和范围。
学生:找图例,判地形,说地形区。
教师:一大高原(青藏高原),两个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三个省级行政区(青藏川)。
青藏地区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拨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上面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谷底和盆地,因此“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承转:在图9.4中,你能说出当地的自然景观吗?雪山和冰川。
目录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2)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3)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6)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7)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8)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9)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12)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2)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3)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16)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6)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17)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21)期中考试 (25)期末考试 (26)参考答案 (27)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目标1.知道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
2.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面、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4.知道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及其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要点精讲1.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省、县、乡:邮政编码)2.南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1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3.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4.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典型例题【例1】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A.长春市B.东北地区C.内蒙古自治区D.北方地区【答案】C【解析】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省会为呼和浩特。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西北紧邻蒙古和俄罗斯,面积118万平方公里。
【例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A.气候因素B.地形因素C.行政因素D.经济因素【答案】A【解析】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限突出的因素是气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