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据证据学的一般理论,任何证据材料要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必须具 有三个特性:客观性、与待证事实的关联性及其合法性。
1.所谓客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证据必须有客观的存在形式; 其二是证据的内容必须具有客观性,即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不是主观臆 断和猜测。
2.所谓关联性,是指作为证据的一切材料必须与具体案件中的待证事实之间 有内在的、客观的联系,即能够全部或者部分地证明案件的有关事实存在或不存 在。
4.1 电子签名法概述
4.1.2 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的概念
一、电子签名的概念。根据本条的规定,电子签名的概念包含以下内容: 1.电子签名是以电子形式出现的数据。 2.电子签名是附着于数据电文的。 3.电子签名必须能够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与电子签名相联系 的数据电文的内容。
4.1 电子签名法概述
二、本条通过否定的形式肯定了数据电文的证据地位,从而消除了这一不确 定性。用否定陈述的方式,表明裁判活动中,不得仅仅以所提供的证据是数据电 文为由而否定其证据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的个案中,以数据电文形式 提出的证据就是认定事实的根据。
4.2 数据电文
4.2.4 数据电文作为证据使用时的可采性
三、第三项条件所设定的标准实际上高于对文件保存所作的一般要求。它规 定除了保存数据电文本身外,还能识别数据电文的来源,包括发件人、收件人以 及发送、接收的时间等信息。
4.2 数据电文
4.2.4 数据电文作为证据使பைடு நூலகம்时的可采性
一、我国现行诉讼法列举了证据的种类。由于这些法律明确列举的证据种类 中没有数据电文,因此数据电文是否可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示,曾经引起不确 定性。
4.2 数据电文
4.2.1 数据电文符合法定书面形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