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8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基础知识与应用修辞手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火焰一样繁密。
”句中“露出老态”“坚固稳定”“炸开的火焰”依次是后补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B.“奶奶善于用童话解释极其复杂的难题。
”一句中“善于用童话”和“解释”依次是定语、谓语。
那个穿裙子的美女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这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两个句子都是并列复句。
D.“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使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2.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B.“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C.“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D.“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犀牛的体型庞大。
要想搬动它,普通的大力士上来十个八个根本不行,非得动用起重机不可。
B.“ 樱花”的“樱”是个形声字。
C.寒假期间,我看了一些精彩的影片,有《美女与野兽》《钢铁侠3》《爱乐之城》等。
D.阳春三月,旅游旺季,瘦西湖每天都有不下两万的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
4. 下列诗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中考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1(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2(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汇编三基础知识:修辞手法5.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
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②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是那样地让人留恋。
③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
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
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雪花儿,似仙女散花,翩跹着,旋舞着,抱成团,扭成朵,攒成球,……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
B.在暴雨中,这群马疯狂地向前奔驰,仿佛要踏住那闪电……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群马狂奔的速度与气势。
C.石像的姿态应该怎样,面目怎样,小到一个手指应该怎样, 细到一根头发应该怎样, 雕刻家都想好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雕刻家认真进行艺术创作的态度。
D.那阳光滴滴答答,小心翼翼地从林间洒落下来,照着我的肌体,生怕晒黑我的皮肤。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林中阳光温和的特点。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凝神望着青山,黑郁郁的一片,连绵不断,如同病牛一般。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青山毫无生气的样子,给人压抑之感。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修辞手法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找出没有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A.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B.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C.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前线去显身手呢?D. 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
2.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A. 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风狂舞。
B. 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C. 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D.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3.指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方法的一项()A.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B.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C.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D.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5.下面的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A. 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B.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C. 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D.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6.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白发三千丈”和“黄河之水天上来”这两句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 “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手机申请摇号”。
C. 关联词考察:“即使……但”(原题未全)。
D. 《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平民的,陈涉出身农民,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要考平时的积累,对语文知识要重视,字词句,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常识等方面,多积累联系,及时纠错巩固提高。
B主干应为“市民申请摇号”;C项关联词语没有成套的使用。
改为“即使……也”或“虽然……但”。
D“世家”主要是诸侯传记,不是平民。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答题时应注意,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做题时调动知识储备,又要小心仔细,认真辨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B项“市民可以在手机上申请车牌摇号。
”这句话的主干是“市民申请摇号”。
“可以在手机上”是谓语“申请”的状语。
D项《史记》中“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包括《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答案】 C【解析】【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短语1.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中国学生自然科学传统教育社会环境B. 抽象思维轻视实验一帆风顺没有准备C. 做研究作主张出主意显微镜D. 经书里说盲目接受栽种竹子袖手旁观【答案】 A【解析】【分析】A项,都是偏正短语。
B项,“抽象思维”“轻视实验”“没有准备”为偏正短语;“一帆风顺”是主谓短语。
C项“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是动宾短语;“显微镜”是偏正短语。
D项,“经书里说”“盲目接受”“袖手旁观”是偏正短语;栽种竹子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A。
【点评】做该题时,注意抓住各种类型的特点来判断即可。
2.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园林藤萝阳台枣核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 良师益友片言只语聚族而居炉火纯青解说:这两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C.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D. “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的污垢。
”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
【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包括词性辨析、短语类型辨析、句子主干的提取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等。
我们对这些语法知识熟练掌握,方可从容应对这种综合性语法题。
A项正确。
B项“良师益友”、“片言只语”是并列短语,“聚族而居”是偏正短语,“炉火纯青”是主谓短语。
C项句子的主干应该是“每一分钟是享受”。
D项“他在心里默念了三、四遍”此句的顿号使用不当,应该去掉。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法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包括词性辨析、短语类型辨析、句子主干的提取以及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等。
我们对这些语法知识熟练掌握,方可从容应对这种综合性语法题。
3.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B.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题型一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亡了国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儿,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A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在没受教育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D.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D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B.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D.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3.C4.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B.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涨满了风的帆。
D.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4.C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B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有时我站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B.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
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如: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修辞运用)一、填空题1.(2023七下·上思月考)写出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2.(2022七下·江阴月考)小明搜集到以下几副对联,请你帮他找到适合张贴的店家。
①青囊千古泽,红杏一林春。
②月满楼香迎万家灯火,湾涵阁暖聚四海宾朋。
③经纶满腹,正能椽笔抒筹策;丘壑在胸,锦绣文章写春秋。
④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A.理发店B.饭店C.药店D.书店3.(2020七下·江夏月考)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填入括号中。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解决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3)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广东省梅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填空题,写出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③(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④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5.(安塞腰鼓)将下列各排比句的类型写在句后横线上。
A.句内排比B.句内短语排比C.句与句排比D.段与段排比①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③……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④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6.(第五单元考点复习卷)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部编版初中语文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测试修辞手法及运用一、单选题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表情的丰富,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B.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两个句子都是疑问句,但前者是设问句,后者是反问句。
C.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
”解说:“老师如春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表达要得体,就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比如到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宾客到自己家,应用“光临”。
以书面形式提意见和建议时,应说“我的这些看法并不成熟,请批评指正。
”2.下列语句中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夸张)B. 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排比)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偶)D.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3.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A. 比喻——他的心眼小得像针鼻儿。
B. 拟人——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
C. 反问——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D. 对偶——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第二联为颈联。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C.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这个句子的宾语是“昆明”。
D.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jì________绯红发________油光可鉴(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3)“标致”的意思是________。
(4)本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ēi;髻;jiàn(2)接;结;辨;辫(3)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4)比喻;反语【解析】【分析】(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
不写繁体字。
如“绯”,可根据声旁推断读音。
“髻”可根据形旁推断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头顶上盘着大辨子”的“辨”根据形旁推断应该是“辫”。
(3)考查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是句中义。
这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是漂亮之意,但在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意思是是在寒碜极了。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是比喻中的暗喻。
修辞手法(九年级上下册)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偶)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拟人)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比喻)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反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D句“这是什么精神?”是一般疑问句,“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是答语。
此句是先问后答,所以此句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程老师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有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这武器轻如风,猛如雷电——一支笔。
【答案】A【解析】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
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项“模样有点像男孩”不是比喻句,这句话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排比修辞;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D项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漫漫人生路,有谁能说自己是踏着一路鲜花,一路阳光走过来的?又有谁能够放言自己以后不会再遭到挫折和打击?成功的背后往往布满了荆棘和激流险滩。
有的人为时受挫就轻易地退出“战场”而懊悔不已;有的人一味沉溺于失败而在人生的泥潭越陷越深;有的人因害怕失败而与成功渐行渐远。
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你用手中的橹桨荡出南湖上潋滟的波光一只红船从此带着希望和力量迎着朝阳劈涛斩浪向着波lán壮阔的大海航行穿过暗夜凶险穿过岁月风沙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沉沉苍穹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你是伟大的舵手啊豪迈的远航路上勇气和智慧之帆高高飘扬(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lán________舵手波________壮阔苍穹(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喷薄”的意思是________;“写就”中“就”的意思________。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duò;澜;qióng(2)隽刻;镌刻(3)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完成(4)比喻;排比【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澜”左边是三点水。
(2)“隽”,单独做jùn时,通“俊”,优秀,才智出众;juàn,一般意思是指美味,肥肉的意思。
鸟肉肥美,味道好,引申为意味深长:~永(指言语、诗文)。
“镌刻”,雕刻,: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这里应把“隽”改为“镌”。
(3)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喷薄”这里用来形容太阳升起的样子。
“写就”意思就是写成了,写好了,因此“就”是完成的意思。
(4)“你是历史长河里伟大的舵手”把你比作舵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井冈山上迎来喷薄旭日/雪山上隽刻下不朽丰碑/草地泥沼中写就壮美诗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duò;澜;qióng⑵隽刻;镌刻⑶形容太阳上升的样子;完成⑷比喻;排比【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拼读和汉字书写的能力。
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背诵这五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1)《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2)《渔家傲》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在《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答案】(1)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跳,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2)《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
“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
“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祟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武陵春》中,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哀愁。
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触摸。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
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做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瞥见深恶痛疾(2)解释词语。
①扬抑顿挫:________②深恶痛疾:________(3)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反语C.对比D.夸张【答案】(1)piē;wù(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恶wù。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B项正确,从“正人君子”看出运用的是反语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piē;wù。
(2)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3)B。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字音的能力。
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题(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接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1)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jì________绯红发________油光可鉴(2)找出文中两个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3)“标致”的意思是________。
(4)本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fēi;髻;jiàn(2)接;结;辨;辫(3)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4)比喻;反语【解析】【分析】(1)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
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断字形。
遇到形声字或会意字,凭经验和印象写出正确的字。
此题有的字笔画比较多,有的是生僻字,平常就得多写几遍。
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美观。
不写繁体字。
如“绯”,可根据声旁推断读音。
“髻”可根据形旁推断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头顶上盘着大辨子”的“辨”根据形旁推断应该是“辫”。
(3)考查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是句中义。
这要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
“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是漂亮之意,但在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意思是是在寒碜极了。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是比喻中的暗喻。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题复习知识点讲解一、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每种修辞方法的基本特点,学会识别常见的修辞方法。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六种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平常所说的“打比方”。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标志比喻关系的词语)。
其中明喻是明显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像”、“如”、“好比”、“仿佛”等比喻词;暗喻是暗中打比方,把被比事物和比喻物的关系隐藏起来,常用“是、成、成了、变成了”等比喻词把两者联系起来;借喻则不露比喻的痕迹,直接用比喻物代替被比喻物,被比喻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比如泰戈尔《图书馆》一文把图书馆比作“静穆的海浪”,就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对图书馆的形象描述。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对各种花的开放是这样写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句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3、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例如《百合花开》:“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4、夸张,即故意“言过其实”,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如梁实秋的《鸟》中对鸟的描写:“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
“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就是一种夸张的表述。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修辞方法即修辞格,它是修辞上具有特定表达功能的结构方式,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逐渐定型化的语言格式。
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的调整上。
它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但必须用得恰当、贴切,否则将有损句子乃至文章的表情达意。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于对于基础类型的修辞方法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主要类型有:比喻、比拟、夸张、反问、设问、借代、对比等。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排比)B.“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引用)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拟人)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比喻)E.“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反复)F.“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设问)G.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反问)H.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1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拟人、反复、排比)I.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夸张,强调了瓜的特征,突出了瓜的香甜)J.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对偶、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一)比喻1.概念: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明喻、暗喻和借喻。
(二)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部编中考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通读课文,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答案】(1)这个比喻较为恰切。
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做法,大家广为认可;把人生进一步具体地比作攀登高塔,非常奇特,是一个成功的设喻。
(2)挖掘坑道的人: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征服广阔领域的人:军事家、政治家,像恺撤大帝、秦始皇等。
在工场劳作的人: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昇等。
【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考查。
这里把人生比作攀高塔,符合人的生活体验,越到高处见得风景就越多。
(2)本题是对比喻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
比喻的关键点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比如这里把那些脑力劳动者比喻成挖掘坑道的人。
是因为二者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得很深入。
本题中的三种人分别是脑力劳动者,军事、政治家,一线的技术工人等。
【点评】常见的修辞种类较多,这里是对比喻修辞方法的考查。
比喻修辞判定标准一个是要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同时要搞清比喻又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
不能单纯地看有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再有就是要分清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区别。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生活像五采缤纷的万花筒:有时是瑰丽多姿的山峰,有时是雪浪飞jiàn的江河,有时是泥泞没膝的沼泽,有时是百花盛开的原野。
生活有阳关大道,也有羊肠小径;水路有九道弯,山道有十八盘。
生活,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但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瑰丽________ 飞jiàn________ 逆境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总是美好的。
________【答案】(1)guī;溅;nì(2)五采缤纷;五彩缤纷(3)排比(4)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
要特别注意“瑰丽”的声调。
(2)本题考查字形。
“五彩”形容各种颜色,所以是“彩色”的“彩”。
(3)本题考查修辞。
四个“有时是”,结构相同,构成排比句。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否定的反问表达肯定的意思,原句是个肯定句,所以这个句子改成反问句得用否定形式。
即: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故答案为:⑴guī;溅;nì;⑵五采缤纷;五彩缤纷;⑶排比;⑷对于奋斗者而言,生活难道不总是美好的吗?【点评】⑴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⑷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
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在句首添加反问词,并将肯定(或否定)词改为否定(或肯定)词,并在句末添加“吗”与问号即可。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
……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
”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
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
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
”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答案】(1)储钱罐: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印钞机: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
(2)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解析】【分析】(1)阅读短文内容,根据文意,从“积累财富”和“创造财富”两个意义上来理解“储钱罐”“印钞机”的意思。
(2)抓住文中的比喻句,说明比喻说理的好处。
故答案为:(1)储钱罐:指依靠传统方式,被动积累钱财的人;印钞机:指凭借自身能力,不断创造财富的人。
(2)用了两个新颖独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诠释了个人价值这个抽象的问题。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
既要理解词语字面上的意思,又要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先分析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于联系,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角度思考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语段的赏析理解。
抓住关键词句,看语段主要描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重点表达了什么,然后概括成一句简短的话即可。
4.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①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wǎn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②________、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wǎn婆娑________然(2)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挺直纵横决荡B.挺拔纵横开阖C.挺直纵横开阖D.挺拔纵横决荡(3)结合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横斜逸出:________。
②伟岸:________。
(4)选段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1)pò suō;宛(2)D(3)形容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魁梧、高大(4)拟人、比喻、排比、反问。
【解析】【分析】⑴字音字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
婆娑:pó suō 盘旋舞动的样子。
“宛然”要和“婉”字区别。
⑵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挺拔”指外形,和“坚强不屈”搭配,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搭配“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故选D。
⑶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解释。
横斜逸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伟岸:指魁梧高大。
⑷拟人: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比喻: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排比:但是它却是伟岸11,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反问: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故答案为:⑴① pó suō ;②宛。
⑵D;⑶① 形容枝条向四面八方伸展;② 魁梧、高大。
⑷拟人、比喻、排比、反问。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选词填空。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搭配关系。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
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文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⑷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
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5.学校举行“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到如下材料,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成调和形成各种渔味,商角微羽和奏出优美音乐。
相反,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缤纷,只有种味道称不上美食。
只有允许多种多样的事物、思想、观念存在,才能形成繁荣向上的局面,否则便陷入单调、乏味、僵化的境地。
材料二: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圣人则提醒我们这种“好好先生”,其实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公道,不伸张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一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金木水火土相和产生世界万物,酸甜苦辣咸调和形成各种滋味,宫商角徵羽和鸣奏出优美音乐。
(2)依次填入材料二横线上的四句话,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只填序号)①世人往往喜欢这种人②这种人处处讨好人而不得罪人③乡愿,指乡里中的“老好人④实际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同于流俗【答案】(1)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③②④①【解析】【分析】(1)画线句由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组成,这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2)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
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可知③句承接横线前的句子,解释了“乡愿”的含义,应放在第一位。
②句的“这种人”与③句相接,写出了“老好人”的行为,应放在第二位。
①句是对前边内容的总结,且与横线后的句子形成对比,应放在第四位,据以上分析可知正确语序为: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⑴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气势,突出了“和”的重要作用。
⑵③②④①。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
此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⑵本类题目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