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 格式:ppt
- 大小:487.00 KB
- 文档页数:32
※有机物运输的部位筛管●韧皮部薄壁细胞普通伴胞伴胞转移细胞中间细胞※运输形式:蔗糖※运输方向●方向:从源向库运输。
▲代谢源(源)→成熟展开的叶片(光合产生有机物)▲代谢库(库)→幼嫩、衰老、为展开的叶片▲既可横向,也可纵向运输。
(双向运输)※运输速率●比集转运率:单位截面积韧皮部或筛管在单位时间内运输有机物的质量g/(cm2·h)※韧皮部装载: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进入筛管的过程。
→伴胞类型、有机质形式质外体途径:伴胞类型为普通伴胞或转移细胞●装载的途径共质体途径:伴胞类型为居间细胞●装载机理:AH+-A TP胞外H+增加→形成质子动力势→蔗糖质子同向运输器→H+与蔗糖同时装载※韧皮部卸出: 光合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是否有胞间连丝共质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有胞间连丝●卸出途径质外体途径: SE-CC与周围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韧皮部运输的机制●压力流动学说▲源端:水势降低,吸收水分,膨压增加▲库端:水势提高,水分流出,膨压降低。
▲源库间产生压力梯度,光合同化物可源源不断地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三个条件:A:源库两端存在溶质的浓度差;B:源库两端存在着压力差;C:源库之间有畅通的运输通道。
▲二个特点:A:在一个筛管中运输是单向进行的;B:运输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
※源和库的关系●源与库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源和库的量度▲源强的量度源强: 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
A.光合速率B.磷酸丙糖的输出速率C. 蔗糖的合成速率:▲库强的量度库强: 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库强=库容*库活力↓↓物理指标生理指标●源库关系▲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调节作用。
库源两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①源限制型源小库大,疏花疏果②库限制型库小源大,保花保果(环割)③源库互作型(共同限制型)同时增大源和库。
※同化物分配规律①按源库单位分配②优先分配生长中心③就近分配④同侧运输※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因素●内因:伴胞的类型●环境因素:温度光照水分矿质元素激素。
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主要形式是液体的运输,通过细胞间隙和细胞膜的跨越,由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运输。
植物体内液体运输主要分为两种形式:根部至枝叶的吸引力输送(根压作用)和叶片至其他器官的压力输送(源流作用)。
其中,根部至枝叶的吸引力输送主要是由根部的吸水作用和带负电的根部细胞吸附阳离子等引起的水分吸收、传递和质脉输送,而叶片至其他器官的压力输送则主要由叶片的光合产物和组织的压力驱动。
两种形式在植物体内交替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液态运输系统。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一、名词解释1. 压力流动学说2.韧皮部装载3.韧皮部卸出4.代谢源5.代谢库二、填空题1.植物体内有机物分配总的方向是由到。
分配的基本规则(特点)可归纳为、和。
2.研究表明,、和3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
3.韧皮部糖的装载途径主要是和。
4.研究植物同化产物运输的途径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和,而获取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溶质最理想方法是。
5.作物叶片同化产物一般只供应同一侧的相邻叶片,很少横向供应到对侧的叶片,这种现象符合同化物分配的原则,这与植物的分布有关。
6.大豆开花结英时,叶片的同化产物主要供应给本节的花荚,很少运到相邻的节去,这种现象符合同化物分配的原则。
7.植物体内同化物的长距离运输途径是通过维管系统中的来实现的。
8.植物叶片同化产物在机体内有3种配置方向,分别为、和。
三、是非判断与改错题l.木质部中的无机营养只向基部运输,韧皮部中的有机营养却只向上运输。
( )2.筛管汁液干重90%以上是葡萄糖,但不含天机离子。
( )3. 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源与库的地位始终保持不变。
( )4. 同化产物进入库组织不依赖能量代谢。
( )四、问答题1.简述蔗糖—质子同向运输的机理。
2.试述多聚体—陷防模型的内容。
3.叶片中制造的有机物质是如何装载到韧皮部筛管分子的?有哪些证据证明有机物质的装载是一个主动过程?4.为什么“树怕剥皮”?5.何谓压力流动学说?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6.同化物分配原则。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压力流动学说:其基本论点是有机物在筛管中隨着液体的流动而移动,这种液体流动的动力是由于输导系统两端的压力势差引起的。
2.韧皮部装载:指同化物从筛管周围的叶源细胞装载到筛管中的过程。
3.韧皮部卸出:指同化物从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过程。
4.代谢源:是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5.代谢库:是指贮藏与消耗有机物质的部位与器官。
二、填空题1.源;库;向生长中心运输;就近供应;同侧运输2.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3.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4.环割法;同位素示踪法;蚜虫吻刺法5.同侧运输;维管束6.就近供应7.韧皮部8.合成贮藏化合物;叶本身的代谢利用;形成运输化食物从叶输出三、是非判断与改错题1. ×,木质部中的无机营养向上运输,韧皮部中的有机营养既可向上、也可向下运输,也可以同时向相反方向运输2.×,90%以上是碳水化合物,主要为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