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锂电池产业发展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1
锂电产业属于新能源、新材料的新兴产业,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尤其是动力锂电池更备受关注。
按照锂电生产及其运用的地位划分,锂电产业链组成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上游产业——资源的稀缺性锂电上游产业主要是天然矿产资源,包括钴、镍、锰、磷、铁、锂及各种化合物,其中尤以钴和锂用量最大,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储量有限,属于稀缺资源。
(二)中游产业的材料环节——研发新品种的核心锂电产业链第二环节属于锂电产业中最核心环节,决定了锂电技术进步的关键。
它由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导电剂、粘结剂、导电剂、极耳、铝塑复合膜等构成电芯的原材料组成。
其中市场容量最大、附加值较高的是正极材料,大约占到锂电池成本的30%,目前已批量应用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钴镍锰酸锂以及磷酸铁锂。
钴酸锂最早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技术发展至今已很成熟,并且广泛应用在小型低功率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电子产品当中。
镍酸锂和锰酸锂由于存在容量低、循环性能差、有安全隐患等固有缺陷,因此只能用作过渡材料,短期内用于动力电池有所表现,长期必然被磷酸铁锂所取代,钴镍锰酸锂也就是三元材料,它融合了钴酸锂和锰酸锂的优点,无论在小型低功率电池还是在大功率动力电池上都有应用。
磷酸铁锂材料目前最被业界看好,但却是当前用量最少的一种正极材料,2008年全球供应量约在1500吨左右。
隔膜系锂电材料中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毛利率通常达到70%以上,占了锂电池成本的20-30%。
但国内能够生产隔膜的企业屈指可数,导致一直受制于国外进口,价格居高不下,这是锂电制造成本很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也是影响锂电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此意义上看,发展隔膜对促进中国锂电产业具有重大意义,但从投资角度言,隔膜具有典型的“高技术、高资本”特点,且项目从启动到投产运行周期很长,投资风险较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企业对这一重要领域的投资。
电解液是影响锂电池性能的又一重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约12%左右,毛利率接近40%。
氧化锂电池台湾未来的产业在那里,这几年政府主管当局非常重视,因此“行政院”提出生物科技、绿色能源、观光旅游、精致农业、医疗照护、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作为鼓励发展重点。
其中绿能产业特别是氧化锂铁磷电池的生产与应用,我们认为具备足够条件,成为台湾的未来希望。
理由之一,氧化锂铁磷电池产品生产与废料处理相当洁净,属于绿色环保的能源产品,不管在环保性、安全性、原料供应、合成容易度、放电特性、耐温性、使用寿命、充放电效率、生产成本等属性,均优于非锂离子电池。
即使为相同的锂离子电池,氧化锂铁磷电池在安全性、耐高温性均优于非铁系的锂离子电池。
在同样铁系锂离子电池序列中,其环保性、合成容易度、生产成本等项目上,亦优于磷酸锂铁电池。
理由之二,在世界能源越来越缺乏的时代里,氧化锂铁磷电池系以废铁为原料,可大幅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目前氧化锂铁磷电池已可应用于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代步车、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另外,在能源储存方面,氧化锂铁磷电池亦有相当的应用空间,它能将电厂剩余电力、太阳能、微小水力、风能等能源储存使用,使社会能源的使用更具效率。
高效能、低成本的氧化锂铁磷电池,将为整体社会的能源生产、储存、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理由之三,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氧化锂铁磷电池生产的关键技术掌握在民众手里。
台湾过去产业发展的困境,包括技术掌握在先进国家及地区厂商手中,无法创造自有品牌等缺点,都可以因为自己拥有关键技术而避免。
政策上,当局部门应当对于这类的产业加以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发挥群聚效果将氧化锂铁磷电池与应用产业的生产链建立起来,提升其附加价值。
类此具有前景的产业链如能发展起来,除可建立支撑台湾经济进一步成长的新产业,社会亦可获得节能减碳的环保功能,就业效果的提升更是指日可待。
“氧化锂铁磷电池简介.pdf”/p-170123317.html台湾长泓公司的氧化锂电池GE能源的可重复充电氧化锂铁(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可在市场上最高储存电力的磷酸铁氧化物阴极的锂离子电池。
2021年3月6日行业研究三星SDI :资深锂电池供应商,消费动力齐头并进 ——海外电动车行业专题系列三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 从电子材料向能源解决方案转变,锂电池专利数遥遥领先:三星SDI 属于三星集团旗下子公司,成立于1970年,在三星集团内部与兄弟公司构建了协同性产业链。
主要业务涉及电子材料和能源解决方案(二次电池),1999年开发出当时世界最大容量1800mAh 圆形锂离子电池,发展重点开始转向锂离子电池领域。
截至2021年1月21日,公司在锂电池领域拥有1523项专利,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
消费电池与动力电池共同发展:1999年进入锂离子电池领域,最先发展消费电池,2010年三星SDI 小型二次电池业务全球市场份额第一,之后连续5年保持第一,消费电池仍是三星SDI 的优势产品。
2008年开始进入动力电池领域,相继在中韩欧美设立生产基地,截至2020年底,投产产能为19GWh ,相比竞争对手明显落后。
三星SDI 核心竞争力: 1)三星SDI 与三星集团旗下子公司三星物产、三星电子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构建了协同性产业链,同时还收购了三星第一毛织,有利于汽车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两个领域的发展。
三星SDI 目前关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三项核心材料的专利数量居全球前三,电解液专利数量位列全球第七,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2)三星SDI 继续向高镍路线发展,推出Gen5动力电池,深化与宝马的合作;此外,提出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蓝图,采用固态电解质和Ag-C 纳米复合层,但还处于原型阶段;三星SDI 还布局下一代电池锂硫电池,但近年相关专利申请量少。
3)三星SDI 的客户偏向高端车企,主要是宝马和大众。
在原材料方面,与锂、镍、钴上游原材料企业进行合作,如赣锋锂业、嘉能可等,保证供应体系畅通;为了降低成本,保持竞争力,三星SDI 积极与优质的电池原材料供应商达成合作,主要分布在中日韩三国。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依据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
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逐步迁出。
(三)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
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
二、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一)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或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
二)企业应满足以下规模要求: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能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500吨。
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三)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在电极制造和电极卷绕或叠片等关键工序应采用自动化设备,注液时具备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控制,具备有机溶剂回收系统。
工艺、装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应达到以下要求:1.应具有电池正负极材料铁、锌、铜等金属有害杂质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1ppm;2.应具有涂敷厚度和长度检测手段,涂敷厚度的测量精度为2um,涂敷长度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3.应具有电池电极剪切后产生的毛刺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1 卩m;4.应具有电池电极烘干后的含水量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10ppm;5.应具有电池电极卷绕/叠片后的对齐度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0.1mm;6.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在线检测能力(如采用HI-POT测试);7.对于多芯电池组的组成电池,应具有开路电压和内阻在线检测能力,检测精度分别为lmV和lmQ;8.应具有保护板功能在线检测。
有量科技:书写台湾锂电池产业新传奇作者:肖凡张起燕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年第11期美国特斯拉电动车爆红,让锂电池产业再度受到关注。
但是在台湾,大家耳熟能详的锂电池厂新普、顺达等企业均属电池模组后段代工厂,而电池中最重要的关键——电池芯,必须仰赖从韩国或日本进口。
许多人不了解,台湾其实也有一家研制生产电池芯的企业,即有量科技公司,只不过目前规模尚小,产量很低,加上总经理程敬义行事低调,外人很少知晓。
夫妻苦熬14年,今年有望亏转盈提起当年企业创办历程,程敬义便无限感慨:“十多年前,台湾电池产业一度相当热门,也有厂商投入电池芯,但其他厂商几乎都以大赔20至30亿元出场。
我也是那波返台投入电池产业的人,从没想过,居然连续亏损14年。
”程敬义生于195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后赴美国杨百翰大学留学,专攻电池专业,拿到博士后仍继续进行相关研究。
1995年曾经在美国休斯顿自行创业,为韩国厂商生产电池线。
1998年决定结束旅美生涯,回台湾发展。
程敬义有点尴尬地说,2000年3月决定自行创业,没有本钱,是岳父卖了房子,帮忙筹了800万元新台币,从建立实验室开始;而后续的投资,也多来自亲朋好友,最初打算可能3、5年就可以开始回收,没想到就一路走到今天。
有量科技的工厂位于桃园县龟山乡茶专路6号,是间相当朴实的厂房。
他笑说,当年建厂时,旁边就是一片茶园。
而程敬义得以顶着博士、科技人光环,却甘于“窝”在一片茶园之中,“贤内助”起到重要关键作用。
程敬义的夫人刘向春,目前是有量科技公司董事长,他们二人是中央大学同学,刘向春是外文系,毕业后一同赴美。
夫妻俩都是虔诚的净土宗佛教徒,有量的英文名称Amitatech,如以音译,即是“阿弥陀”科技。
夫妻俩的傻劲,加上程敬义珍惜得来不易的创业基金,在经营上非常节省,才撑过这段漫漫14年创业路。
有量科技2013年营收仅2.15亿元新台币,今年仅前8个月营收已达3.43亿元新台币,年增长率高达119%,上半年财报终于不再是表示亏损的“红字”。
名列全球前十四位的锂离子电池厂商排名1、Sanyo(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锂离子电池)Sanyo(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生产企业,该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高能量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类电子设备上,月出货量约650万节。
2000年,三洋公司在北京投资8900万美元(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设立了三洋能源(北京)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池,月出货量约7000万节。
三洋公司计划从2009年开始投入1250亿日元(约12亿美元)扩大锂电池生产能力至9000万节/月。
2、Sony(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锂离子电池)SONY(日本索尼公司)是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先导者,目前其锂离子电池产能位居世界第二,该公司同时生产高能量电池和高功率电池,其中高能量电池月出货量约4000万节。
2000年9月7日,索尼公司在江苏省无锡市投资2300万美元(注册资本约1000万美元)建立生产聚合物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工厂“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生产适用于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使用的聚合物锂离子充电电池。
索尼公司计划从2008年开始其投入400亿日元(约4亿美元)并在2010年第一期结束后继续投资以扩大其锂电池生产能力至7400万节/月。
3、MBI(高能量锂离子电池+高功率锂离子电池)MBI(Matsushita Battery Industrial Co., Ltd.)为日本松下公司下属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创立于1923年,1994年开始生产锂离子电池,为世界第三大锂电池生产企业,该企业目前的电池出货量约为2500万/月,该公司计划从2008年底开始投入1230亿日元(约12亿美元)分两个阶段建设两个新工厂,同时改造现有工厂,最终将产能提高到7500万节/月的水平。
4、Maxell(高能量电池)Maxell(日本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成立于1960年,是日本国内第一家研发生产碱性电池、软盘等产品的企业。
国内锂电池产业发展分析前言由于电子、信息及通讯等3C产品均朝向无线化、可携带化方向发展,对于产品的各项高性能组件也往「轻、薄、短、小」的目标迈进,因此对于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的二次电池需求相当迫切。
小型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及二次锂电池。
由于防止镉污染的环保诉求下,镍镉电池慢慢被取代已成趋势。
镍氢电池虽无环保问题,但是能量密度低,高温特性差及少许记忆效应等缺点,在3C产品应用上,已逐渐被锂离子电池所取代。
二次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3.7 V olt)、能量密度大(175 Wh/Kg)、重量轻、寿命长及环保性佳等优点,目前已大量应用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包括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行动电话、摄录像机、数字相机、迷你光驱、掌上型终端机及游戏机等等应用,如图1;未来更可作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机车及电动车之动力来源。
未来结合计算机、PDA、行动电话等功能的行动信息与通讯终端产品除了强调产品的「无线化」、「可携带化」外,更进一步朝「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作为行动电话或可携式信息家电(Mobile IA)产品电源供应的二次锂电池的需求更为迫切。
本篇报告主要针对国内锂电池产业特性、外围产业、市场需求及产业现况发展作探讨。
1.产业特性电池产业特性主要包括(1)产业技术创新较缓慢(2)产品生命周期长(3)需多项关键技术整合与生产技术经验累积(4)外围产业依赖度高。
镍镉电池已被使用18年以上,但产品功能尚不足,技术仍有改进空间。
近几年来商业化且大量使用的小型二次电池系统,种类大概只有镍镉、镍氢及二次锂电池。
因此整个电池产业的进展稍嫌缓慢。
电池产业需要多项技术整合,包括化学技术,生产技术、电子技术、材料开发技术等。
不仅在理论上需要不断开发且在生产上亦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经验。
不同种类的电池,其技术经验不同。
电池是一种储能组件,必须特别注意产品的安全性。
镍镉电池在1984年被导入市场,由于价格便宜、安全性佳、快速充放电力强,被广泛使用于市场。
但镉污染严重、又有记忆效应,已慢慢被其它电池取代。
镍氢电池在1991年导入市场,由于较镍镉电池之电容量高、记忆效应小、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且工作电压与镍镉电池相同,已经大量取代镍镉电池市场。
然而镍氢电池的工作电压、能量密度、高温特性及些许记忆效应等性能,远比二次锂电池还差,使得1992年才导入市场的锂离子电池,目前已大量取代镍氢电池在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PDA、摄录像机、数字相机、迷你光驱及蓝牙耳机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市场,成为未来小型二次电池的主流,表1.为小型二次电池特性比较。
2.全世界市场状况根据日本IIT总合研究所2003年调查报告预估,全世界小型二次电池的市场需求量,在2003年时达32.97亿颗,其中二次锂电池的需求量达12.53亿颗(38%),镍氢电池占的需求量达6.58亿颗(20%),镍镉电池的需求量达13.86亿颗(42%)。
从1998年至2003年,镍镉电池需求量的年平均成长率为-0.4%,镍氢电池需求量的年平均成长率为-3%,而二次锂电池需求量的年平均成长率仍高达63%以上。
目前已商品化的二次锂电池,包括圆筒型锂锂离子电池(Cylindrical LIB)、方型锂离子电池(Prismatic LIB)、锂高分子电池(Lithium Polymer Battery)三类。
其中方型锂离子电池在2003年的需求量达8.39亿颗,占整体二次锂电池需求量(12.53亿颗)的67%;圆筒型锂锂离子电池需求量达3.13亿颗,约占整体二次锂电池25%;锂高分子电池需求量达1.01亿颗,约占整体二次锂电池8%,如图2所示。
同样地,全世界小型二次电池的市场需求值,在2003年时将达6143亿日圆,其中二次锂电池占70%(需求值达4284亿日圆),镍氢电池占10%(需求值达640亿日圆),镍镉电池占20%(需求值达1219亿日圆),从1998年至2003年,二次锂电池产值的年平均成长率仍高达11%以上,如图3所示,综观以上,可看出二次锂电池产业的重要性,且未来需求及发展前景仍然是相当看好的。
3.国内上游外围产业二次锂电池攸关电子产业发展甚巨,已被政府列入六十四项关键零组件之一。
目前已商品化的二次锂电池,包括圆筒型锂锂离子电池(Cylindrical LIB)、方型锂离子电池(Prismatic LIB)、锂高分子电池(Lithium Polymer Battery)三类。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所需要的材料与零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基材、隔离膜、电解液(盐类及有机溶剂)、导电剂、黏结剂及零组件等,如表2。
国内3C产品产业蓬勃发展,不但笔记型计算机生产量居世界之冠,在行动电话、PDA及数字相机等可携式电子产品上,均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地位。
国内笔记型计算机大厂,包括宏碁、广达、华硕、仁宝、大众、英业达、华宇及伦飞等公司,目前所使用的锂电池90%以上均为国外进口,锂电池产业相对于下游终端产品产业之成熟度来说,尚属萌芽期。
台湾目前有多家业者投入二次锂电池的生产,未来台湾业者是否能够与国际电池大厂一较高下,上游关键材料、零组件及设备的建立是不可缺少。
目前台湾已有不少业者投入相关领域发展,在设备商方面,友煜投入在分条机及卷绕机的研发,亚泰金属投入二次锂电池之涂怖机开发,固纬电子则进行电池充放机与活化设备之生产。
在电池材料方面,中钢碳素投入负极材料生产,其材料系统属于球状石墨化碳粉;台湾康普化学、锂科、长园投入LiCoO2正极材料的生产,而铁研科技则投入LiNiCoO2正极材料的生产;高银化学则进行镍氢电池隔离膜的量产及进行锂电池隔离膜的研究开发。
台塑企业则跨入锂电池电解液与盐类的生产。
在电池零组件方面,包括宏全金属目前进行圆型钢罐与端盖组件的生产,而宏全金属及和勤也投入锂电池方型铝罐与端盖组件的开发,冲压精密则投入电池端盖组件的开发。
金车铜箔则量产锂电池电解铜箔基材。
浩聚则生产钮扣型电池零组件;衍春则提供锂电池绝缘垫片,表3为国内锂电池上游产业现况。
锂电池生产设备昂贵,对电池厂的营运设备摊提,造成显著的负担;同样地,昂贵的锂电池关键材料及零组件,直接显影电池制造成本,降低国内锂电池业者的获利空间。
因此唯有在国内建构完整的锂电池上游产业(材料、设备、零组件),才能与日本锂电池业者互相抗衡。
台湾目前电池材料、零组件及设备商之规模较小,不过要台湾电池产业能够真正具有竞争力,培养这些厂商是必要的。
目前工研院材料所藉由技术移转、合作开发等方法来协助国内电池上游关键产业的建立。
一般而言,电池厂对于材料、设备及零组件的要求不外三点: 性能、价格及品管。
性能方面当然要求安全及充放电功能达到一定水平,而品管则是要求产品质量及供货能力。
从一九九二年SONY开发出来的第一颗锂电池至今已有十二年,电池的能量也已大幅提升,然而目前娌电池厂碰到的关键问题,就是电池能量与密度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需要新的材料的导入,若导入奈米技术将有机会使传统锂电池,提升到高能量锂电池(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的目标。
目前工研院材料所利用奈米技术,已经开发出高容量&高安全性之奈米锂电池电极材料,并且应用于高容量奈米锂电池上。
并将此奈米锂电池电极材料技术移转国内电池材料商,包括高容量&高安全性之锂镍钴正极材料(铁研科技公司)与高容量复合石墨负极材料(中钢碳素公司)。
将可促进锂电池材料的国产化,并将协助国内锂电池业者掌握关键材料及强化国内锂电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国内市场需求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PDA、摄录像机、携带式光盘等电子产品上,其中以笔记型计算机25%,行动电话58%为最大应用产品。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及CPU高阶化需求及笔记型计算机「轻、薄」要求下,锂电池是最佳的电源供应来源。
台湾笔记型计算机在全世界占有率已超过60%,成长率约为35%-40%左右。
在2003年时,笔记型计算机的生产量为2425万台,一般一台笔记型计算机须使用1.2套锂电池组,每套NB/PC 锂电池组约7.8个锂电池,2003年时NB/PC使用锂电池的比例将达99%。
材料所预估在2003年,应用在NB/PC的锂电池需求量达2.3亿颗,需求值达216亿台币以上。
在2004年时,预估笔记型计算机对于锂电池的年需求量为3亿颗,需求值达267亿元。
图4为国内笔记型计算机之锂电池需求值。
锂电池具有重量轻、厚度薄的优势,特别适合在无线通讯产品上,包括行动电话、PHS (Personal Headphone System)和PDA (Person Digital Assistance)等产品上,目前国内在通讯应用方面,主要是以行动电话为主。
由于1997年国内行动通讯服务开放民营化,民营行动电话业者藉由通路多样化、价格促销及新兴业务等手法积极吸引用户,目前台湾每人之行动电话持有率超过壹支,达世界第一。
未来行动电话往「轻、薄」的方向发展,每一支行动电话的平均电池组数目约为1.45个锂电池组。
材料所预估在2003年时行动电话对于锂电池的年需求量为7110万颗,需求值达77.5亿元。
在2004年时,预估行动电话对于锂电池的年需求量将高达1亿150万颗,需求值达103.5亿元。
图5为国内行动电话之锂电池需求值。
国内除了笔记型计算机、行动电话外,在数字相机、迷你光驱及蓝牙耳机上的产量也日渐增加,对于锂电池的需求量也很大,因此国内3C 产品对锂电池的需求值高达300亿台币以上。
5.锂电池产业现况由于二次锂电池是3C产品朝向无线化、可携带化发展的关键性零组件,因此从1998年开始,台湾本土厂商开始竞相投入二次锂电池产业,目前国内约有十家二次锂电池业者,包括能元科技、太电电能、兴能高科技、金山、南亚、台湾超能源、动能科技、量威、有量及精极公司。
其中太电电能、台湾超能源、动能科技为工研院材料所之技术移转厂家。
太电电能其初期资本额为15亿,股东包括太平洋电线电缆、长荣重工、大陆工程及伦飞集团等,主要生产圆筒型锂电池与方型锂电池,年产量达2000万颗。
兴能高科技是由中纺和统一集团等股东所投资,其初期资本额为15亿,兴能高科技除了自Bellcore引进PVDF系统的高分子锂电池技术外,也开发完成方型锂电池技术,年产量为方型锂电池500万颗(小量生产线),高分子锂电池之年产量为1000万颗。
能元科技是由和信集团投资,初期投资额预估20.1亿,已在南科成立第一期厂房,主要生产方型锂电池,年产量达1000万颗,以应用在笔记型计算机上。
能元科技为了获得美国信息市场的庞杂商机,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技术、人才与量产经验等层面的支持,向NEC购买位于加拿大的Moli Energy电池厂,Moli厂现有月产能为180万颗圆型锂电池,年出货量约1000万颗,其中80%产品销往台湾,20%则销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