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7-065、4.1几何图形(2)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矩形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几何图形,并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小学阶段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够清晰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矩形等,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几何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黑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几何图形》。
幼儿园大班教案《几何图形》含反思(通用)幼儿园大班课程方案《几何图形》与反思大班课程《几何图形》包含对大班数学主题教学活动的思索,让幼儿培育观看力,想象力和敏捷思维力量,进一步把握几何图形的特点,引导孩子把握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看看幼儿园班级《几何图形》,反思课程方案。
教学目标1.进一步把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育观看力,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力量。
3.引导孩子们把握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4.能够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数学的欢乐。
教学预备1.在三张白纸上绘制几何图形。
2,一支铅笔,一个几何图形,一把剪刀,一张白纸和一张几何图形的工作纸每张桌子有几个几何图形手巾糊。
3,一组几何图形(矩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教学过程首先,爱好受到刺激老师今日,我邀请了一些伴侣来我们班。
他们是谁?(老师显示广场,圆圈)问广场有什么特点?圆圈有什么特点?2,嘿!是否有任何让广场和圆形娃娃如此快乐的东西?事实证明,他们今日必需一起庆祝他们的生日。
许多伴侣都来庆贺。
看!他们是谁?(该部门呈现矩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椭圆形。
)3。
老师嘿!有这么多客人,看看谁看起来像一个广场?你找到了一个方形娃娃的类似伴侣。
那个看起来像圆圈的伴侣在哪里?我们也来关心它找到它。
二,爱好体验(1)观看和探究1.捉迷藏三角没有类似的伴侣,但每个人都情愿玩它。
这时他们玩了一场捉迷藏嬉戏。
(1)找到图形并填写表格。
师导游。
(2)说一下有多少图形。
老师孩子们真的很有力量。
发觉了隐蔽在一起的矩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椭圆形。
(3)说出这些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隐蔽的地方?(2)好玩的嬉戏1.现在转变魔法让孩子们成为魔术师,使用这些图形来改造很多小图形玩偶。
(1)转变魔法(大图形到小图形)(2)问你能告知我你用什么图形成为小图形吗?2,拼图艺术家你已经转变了这么多的图形娃娃,今日是方形,圆形娃娃的生日。
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2)》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能说出棱柱,棱锥等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3.通过学生自我探究,小组合作,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学习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形【学习方法】观察—描述—动手操作—归纳总结自学1.整体感知仔细研读课本P117页并认真观察相关图形并结合自己桌子上的一些实物,完成下列问题。
(1)口述长方体、圆锥、圆柱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2)画一画:长方体、圆锥、圆柱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3).举例说明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课本119页图4.1-7这个图形,分别画出得到的平面图形。
3.完成课本P118练习第1题4.我的疑惑:研学、1.讨论组长整理的疑惑问题2.能力提升用准备好的正方体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然后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方法提炼画三视图时,要让所画图形与原图型大小匹配,比例协调。
示学比比谁有创意,各组将自己组堆成的最有创意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检学必做题1.图,桌上放着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下面a、b、c、d、e这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2.一个正方体中,截去一个小正方体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3.一个由8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和上面观察这个图形时,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那么从左面观察这个图形时,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4.如图分别是某立体图形三视图,请根据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⑴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⑵正视图俯视图右视图中考链接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块所搭几何体的俯视图,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对于一些基本的图形和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课堂活动,但对于一些较难的概念和性质,可能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学生对于一些特殊图形的理解和识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几何图形。
2.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一些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正式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解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巩固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
4.1 几何图形【学习目标】1.会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2.会准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3.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2.难点:学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复习引入请列举小学阶段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二)、导读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二、预习探究预习课本P112至P114的内容,解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几何图形?2.几何图形分为哪两类?3.你能找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吗?二者能互相转化吗?三、合作探究例1.观察图形,它们分别与哪种立体图形对应?(请用连线连接)例2.请分别将下列四个图形的名称写在横线上.例3.说一说,图中所示的各交通标志中,分别包含有哪些平面图形?例4.请画出如图所示正方体的的展开图,至少画出两种不同的展开图.四、堂上练习1.请你分别说出从下列实物中能抽象出的立体图形.2.把下图中的立体图形与它们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圆锥三棱锥三棱柱球圆柱3.下列图形中,平面图形有,空间图形有.4.下图可以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五、课堂小结谈谈你的收获和疑惑?六、课后作业1.如图,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实物(用线连接).2.下面各立方图形的表面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盒子的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B,C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它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B,C内的三个数依次为多少?。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系统接触几何知识,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这些图形是构成各种复杂几何图形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基本几何图形,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小学数学知识,对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有所了解,如点、线、面等。
但是,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角、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并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图形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画图、折纸等,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和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图形教具,如三角板、矩形框、正方形等。
2.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用于展示和分析几何图形。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纸张、铅笔、直尺等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五篇]第一篇: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几何图形》及教学反思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几何图形》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猜测中,学习推理、提问的方法,在游戏中,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几何图形》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猜测中,学习推理、提问的方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立体图形的盒子(正方体、长方体[有两个正方形]、长方体[全部是长方形]三棱柱),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礼物若干,垫子若干【活动过程】一、游戏《几何图形找朋友》1、复习几何图形名称2、游戏《几何图形找朋友》玩法:一个立体图形找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它们之间要有关系。
找到朋友放在垫子上回到座位上。
●第一次游戏----提问:谁和谁是好朋友,它们有什么关系?●第二次游戏---提问:一个立体图形只能有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吗?小结:这些几何图形中,有的立体图形可以找到一个平面图形做朋友,有的立体图形可以找到两个平面图形做朋友。
二、游戏《猜礼物》玩法:礼物藏在几个盒子中的某一个里,不能走上来看,不能用手触摸。
但是你可以问我问题,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
猜对了礼物就归你。
规则:1、不能上来看,也不能摸盒子,只能问问题。
2、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第一、二次游戏:教师藏礼物----提问:可以怎么问呢?(引导幼儿问:礼物是藏在XXX的盒子里吗?)●第三、四次游戏师:这次请一个小朋友来藏,谁愿意来猜?-----提问:哪一个肯定不是的?小结:立体图形的罐子上面有平面图形,只要问问上面有什么平面图形,就能够猜到礼物藏在那个罐子里。
●延伸:今天我们试着在三(四)个罐子中间猜糖果藏在哪?我还有一些礼物,如果藏在更多的罐子里,你能够用今天的方法猜出它藏在哪里吗?教师通过“猜礼物”这样一个游戏设计,主要将目标定位在图形的认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