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学习教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7.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及理论2、了解和掌握西欧中世纪教育的类型;3、了解和掌握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产生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中世纪教育的类型;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内容: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进入封建时代。
西方历史学家把从罗马衰落到文艺复兴的一千多年间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的特征首先是文化教育衰落。
西欧四大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兴起后,其统治者一度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教育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和做法,僧侣阶级更是利用其政治、经济的统治地位,否定古代文明。
(如:还在罗马衰落时期,即公元391年,提阿非罗主教就下令烧毁了藏书几十万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格里高里一世,下令烧了罗马城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且开出大量禁书的名单,予以刮削、烧毁,宣扬一切从头做起。
)中世纪的文化教育本身渗透着神学的性质,文化科学的发展被扼制。
中世纪从古代接收过来的只有麻醉精神的基督教和破烂不堪的城市。
结果形成僧侣垄断了知识教育权,教育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性;教会是封建意识的权威代表。
一切进步思想被扼杀,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惨遭迫害。
神学家们宣布:“科学是宗教的奴仆”;“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基斯坦地区萌芽出现。
它最初只是备受压迫与奴役的犹太民族下层民众自发形成的犹太教新宗派中的一个。
与当时存在的其他宗教教派相比,新生的基督教宣称:“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徒之间患难与共,互相周济”、“现世界的末日即将来临,信徒因基督的牺牲而得救”。
这种教义,对被压迫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生活在“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体时期”充满悲观绝望情绪的罗马帝国的民众来说,更具精神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影响力,因此很快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