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教师任课表
- 格式:xls
- 大小:10.94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校工作量的计算方案一、专任教师(一)备课工作量:任教主学科按0.5时/节(同一主学科不同年级只计一主学科,其余按兼任计算),兼任学科按0.2时/节计算。
(二)上课工作量:①严格按课表,1时/节;②担任双班语文、数学、英语,除按1时/节计算外,数学另加:实际数学(数选)课时×20%,语文另加:实际语文(语选)课时×30%,英语另加:实际英语课时×10%。
(三)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1. 过程性监测学科(中心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中心校信息技术:0.2时/节2. 统考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按班级人数计(1)50人以上:0.6时/节;(2)40-49人:0.5时/节;(3)30-39人:0.4时/节;(4)20-29人:0.3时/节;(5)20人以下:0.2时/节。
3. 除统考学科、中心校信息技术、中心校过程性监测学科外,其余学科不计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区上不会对分校进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过程性监测)(四)其它1. 晨会:0.5时/节;2. 课外体育锻炼:1时/次;(如与社团活动冲突,则不计)3. 社团活动不纳入计算。
(另有考核)二、行政(含分校负责人):不计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实际所上课时(最高不超过8节)三、工勤人员:不计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1. 完全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75%计算;2. 每周上1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85%计算;3. 每周上2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90%计算;4. 每周上3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95%计算;5. 每周上4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计算;6. 每周上4节课以上: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实际所上课时-4计算。
四、特殊人员:教师因特殊病不能担任统考学科教学任务,得到学校认可并同意到校工作的特殊人员,每周至少担任4节及以上教学任务,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75%计算。
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试行)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学衡量中小学教师工作业绩,促进学校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规范化,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山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方案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现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参考标准试行如下:专任教师课时工作量标准1、小学:语文、数学每周14-16节,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每周16-18节,其他学科每周18-20节。
2、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每周10-12节,思想与品德、历史、地理每周12-14节,其他学科每周14-16节。
3、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初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执行,即:“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说明1、各市、县(市、区)在具体执行上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参考标准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类学科专任教师工作量标准数,必要时可向下浮动2课时。
2、上述各学科周课时数是以标准班额(小学45人、初中50人)为基准确定的。
对于非标准班额教学班和单师校、复式教学班、教学点、单轨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等任课教师的标准工作量,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可进行合理调整。
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周课时数,也可由各校适当调整。
3、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教师,其周课时数可由各县(市、区)或学校适当调整。
4、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工作量。
5、各学科教师除周课时工作量外,必须承担学校其他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及教科研工作。
6、学校管理、教辅及工勤人员的工作量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山焦中学初中教师工作量标准(讨论稿)一、我校制定工作量的依据、方法和理念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省课程标准为依据,参考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多年惯例特制如下工作量标准。
小学校工作量的计算方案一、专任教师(一)备课工作量:任教主学科按0.5时/节(同一主学科不同年级只计一主学科,其余按兼任计算),兼任学科按0.2时/节计算。
(二)上课工作量:①严格按课表,1时/节;②担任双班语文、数学、英语,除按1时/节计算外,数学另加:实际数学(数选)课时×20%,语文另加:实际语文(语选)课时×30%,英语另加:实际英语课时×10%。
(三)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1. 过程性监测学科(中心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中心校信息技术:0.2时/节2. 统考学科(语文、数学、英语):按班级人数计(1)50人以上:0.6时/节;(2)40-49人:0.5时/节;(3)30-39人:0.4时/节;(4)20-29人:0.3时/节;(5)20人以下:0.2时/节。
3. 除统考学科、中心校信息技术、中心校过程性监测学科外,其余学科不计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区上不会对分校进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过程性监测)(四)其它1. 晨会:0.5时/节;2. 课外体育锻炼:1时/次;(如与社团活动冲突,则不计)3. 社团活动不纳入计算。
(另有考核)二、行政(含分校负责人):不计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实际所上课时(最高不超过8节)三、工勤人员:不计备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工作量。
1. 完全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75%计算;2. 每周上1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85%计算;3. 每周上2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90%计算;4. 每周上3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95%计算;5. 每周上4节课: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计算;6. 每周上4节课以上: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实际所上课时-4计算。
四、特殊人员:教师因特殊病不能担任统考学科教学任务,得到学校认可并同意到校工作的特殊人员,每周至少担任4节及以上教学任务,按教师的平均总工作量的75%计算。
小学校长和行政周课时1、小学教师周课时量:(1)数学任教两个班,英语任教多个班或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并兼任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7节;(2)音乐、美术、微机、科学或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8节;(3)体育周课时不少于16节;(4)担任班主任并任教语文、数学或英语,周课时不少于16节;其他学科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7节;(5)校长、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4节(一校两址、镇中心小学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0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14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退下来的县属学校校长、乡(镇)中心校或农村中学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每学期听课指导不少于10节;(6)村小或教学点教师周课时不少于18节;村小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2节;(7)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8)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主任或主科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10%;(9)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2、中学教师周课时量(1)高中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1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0节;政治、历史、地理周课时不少于10节,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4节。
②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0节。
(2)初中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3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2节;政治、历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地理、生物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音乐任教8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6节,体育任教7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4节,美术、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8节。
②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2节。
③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2节(一校两址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6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④对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可在上述规定课时减少1-2节;⑤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江西省南昌市对中小学教师课时量的规定专任教师的周课时量原则上按以下标准执行:1、普通高中教师10—14节,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12节,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每周14节(中职学校可参照本标准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各学科周课时量标准);2、初中教师12—16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每周14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学科每周16节;3、小学教师14—18节,语文、数学每周14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周18节。
国务院中小学教师的课时标准是怎样的?1、小学教师周课时量:(1)数学任教两个班,英语任教多个班或任教语文、数学、英语并兼任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7节;(2)音乐、美术、微机、科学或其他学科周课时不少于18节;(3)体育周课时不少于16节;(4)担任班主任并任教语文、数学或英语,周课时不少于16节;其他学科担任班主任,周课时不少于17节;(5)校长、党支部书记周课时不少于4节(一校两址、镇中心小学或学生数在2000人以上的减半)、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副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0节,中层干部周课时不少于14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退下来的县属学校校长、乡(镇)中心校或农村中学校长周课时不少于4节,每学期听课指导不少于10节; (6)村小或教学点教师周课时不少于18节;村小校长周课时不少于12节; (7)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20%; (8)班额在65人以上的班主任或主科教师在规定课时中相应减少10%; (9)对因病、怀孕待产及处于哺乳期的教师,可酌情减少课时量。
2、中学教师周课时量 (1)高中①数学、语文、英语任教两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1节;物理、化学任教3个班或周课时不少于10节;政治、历史、地理周课时不少于10节,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周课时不少于14节。
关于合理安排小学课程的几点参考意见一、关于语文、数学课时的安排。
一是不要安排“语文活动”、“数学活动”课程,随意增加语文数学教学上课时间。
二是科学安排低中年段数学课时,周一和周五一般要安排数学课程,避免数学课程过于集中或间隔时间过长的现象。
二、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安排。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小学阶段68节,一般三年级及以上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地方与学校课程即是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综合本地人文、自然、师资的优势和传统,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开发的课程。
包括国学、环保、国防、安全、海西家园,班队活动、文明礼仪、书法课程、心理健康等。
二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的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安排4课时,三年级及以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每周安排6课时。
有的校本课程的内容可两周(或多周)安排一节,如班队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安排同一时间段,单周上班队活动,双周上心理健康(具体校本课程的安排可在表格上备注说明);又如环保课程或多周安排一节。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程规范填写。
地方与学校课程可在课表中如下表述:地/海西;地/班队;校/国学;校/书法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可在课表中如下表述:综/信;综/劳;综/研;综/社。
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应有实施方案、课程计划、年度教学进度、教案及相关过程性材料。
三、关于教师的任课安排。
一是尽量安排语文、数学老师担任两个班级同科目课程,以腾出更多的专任老师担任体、音、美、科学、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二上尽量采取专职专任地任课方式,避免一师兼多科现象。
三是尽量不让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本班、本年段非语数课程,克服占课挪课作为。
四是体育课尽量安排在周一、周三和周五,科学安排体育课程。
四、关于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安排。
学校课程计划表范例随着教育的发展,学校课程计划表成为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课程计划表是一份按照学校教学大纲安排的内容和时间表,它不仅规划了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帮助老师有条不紊地教授知识。
本文将从课程计划表的编写过程、内容和具体安排等方面展开,探讨学校课程计划表的范例。
一、确定课程目标和要求编写课程计划表之前,要先明确课程目标和要求。
课程目标是指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要求则是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可以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科要求中获得。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和要求,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编写工作。
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程计划表的核心部分,需要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需要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实践。
同时,还要考虑到教材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进度进行调整。
三、制定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具体教学行为,如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等。
教学活动是课程计划表的补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制定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安排评估方式评估是课程计划表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评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采用考试、测验、作业等形式。
在安排评估方式时,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五、编写详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表的总结和概述,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大纲要简明扼要地总结教学计划,以便于教师对整个课程进行管理和指导。
六、制作课程表课程表是课程计划表的实际呈现形式,它将教学内容和安排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示出来。
制作课程表时,要合理安排每个学科、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
七、课程计划表的调整课程计划表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学生的学情和学科要求的变化,可能需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