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例腹部外伤的诊治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腹部创伤12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损伤的急诊救治经验,探讨提高腹部损伤的抢救和治疗的方法及措施。
方法:对120例腹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12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86例,非手术治疗34例,治愈95例,治愈率为791%,死亡10例,死亡率为83%。
结论:早期诊断和准确掌握手术时机,以及果断剖腹探查是提高腹部损伤的关键因素关键词腹部损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腹腔穿刺分析我院外科2004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120例腹部损伤病例的诊断、治疗,并就如何提高其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与方法一般情况:男91例,女26例;年龄6~72岁。
其中31~53岁91例。
多发伤占745%。
钝性损伤86例,穿刺性损伤42例(斗殴94%)。
休克发生率52%,8例来院血压为0。
伤后1小时内来院占45%。
111例行诊断性腹穿,假阴性率52%。
病因与病情:车祸伤41%,坠落伤12%,殴击伤37%,余为踢、挤压、砸伤等。
最多伤及10个脏器。
共损伤脏器269个。
发生率为脾38%、肝26%、大小肠30%、肾16%、胃8%、膈6%、腹血管8%、胆胰十二指肠9%,其余脏器较少。
多发伤部位四肢占60%、胸部36%、颅脑32%,余为软组织等。
治疗:保守治疗:生命体征稳定病例可对症并观察治疗。
92例手术(距来院1小时内):脾切除12例,小肠部分切除并端端吻合10例,结肠部分切除并端端吻合2例,结肠造瘘3例,肾切除3例,其他2例。
结果失血量2500ml以上的36例存活32例,其中最大失血量8000ml。
早期手术因漏诊再手术3例。
总病死率83%。
主要死因为失血性休克(56%),死于术前后各4例,术中2例。
讨论腹部创伤分开放性和闭合性,由于开放性损伤能够看到伤口,需要清创,在清创的同时探查腹部脏器,一般诊断较易。
而闭合性损伤考虑内脏是否受损相对较困难,一定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体会以下几点对诊断有帮助:①详细了解受伤机制及病情变化。
腹部创伤的诊治体会(附127例报告)邓世全;张宝剑;成明传;官建;肖敏【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4(006)006【摘要】①目的探讨腹部创伤的诊治经验.②方法回顾分析127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③结果本组127例均行开腹手术,治愈119例(93.7%),死亡8例(6.3%),死亡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严重的颅脑外伤,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伴呼吸窘迫综合征.④结论对于腹部创伤患者,特别是多发性损伤的患者,应进行腹腔穿刺、X 线、B超及CT检查,迅速准确地作出病情诊断,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探查要全面仔细,避免遗漏受损脏器,根据腹部各脏器损伤程度,时间及并发伤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对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术式简单、有效,创伤亦应小.【总页数】2页(P713-714)【作者】邓世全;张宝剑;成明传;官建;肖敏【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0052;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0052;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0052;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0052;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1【相关文献】1.腹部创伤的诊治体会(附136例报告) [J], 穆拉提·买买提2.胸腹部钝性损伤致创伤性膈肌破裂的发生机理及诊治体会(附36例报告) [J], 王瑞祥;柴春玲;崔永昆;王欣茹3.腹部闭合性外伤性脾破裂诊治体会(附86例报告) [J], 欧阳辉;方展;林庆民;严炳海4.腹部损伤的诊治体会(附81例报告) [J], 王春喜5.腹部刀刺伤诊治体会(附147例报告) [J], 吴建平;许政文;贺鳌;全信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外伤123例临床分析前言腹部外伤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腹部器官受到损伤或破坏的外力作用。
因其危害性较大,对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123例腹部外伤的临床数据,探讨了腹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影响,以期为医生在治疗腹部外伤上提供帮助。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某某医院内收治的123例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电子病历记录,包括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等。
结果基本情况经统计,123例腹部外伤患者中男性占比71.5%,女性占比28.5%,平均年龄为35.2岁。
其中交通事故是最主要的伤害方式(57.7%),其次是跌落(18.7%)、打斗(12.9%)和其他伤害(10.6%)。
绝大部分患者(85.4%)有外伤史。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其多见于受伤后立即出现。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发热、休克等。
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检查。
其中,96例(78%)CT检查提示有腹腔积液,38例(31%)CT检查提示有腹腔脏器损伤,其中脾脏损伤最为常见(47.4%),肝脏损伤次之(26.3%),胃和小肠损伤比较少见(5.3%)。
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在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积极的肠胃减压、抗感染、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一些患者还需要手术治疗。
根据统计,115例患者治愈出院(93.5%),8例患者死亡(6.5%)。
其中,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腹腔脏器破裂伴腹膜炎、休克等。
结论1.腹痛是腹部外伤的主要症状,应及时诊断;2.腹部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3.对于存在肝脏、脾脏等器官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不可避免的;4.应加强措施,尽力减少腹部外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1] 黄礼平, 刘哲, 李昕等. 238例腹部创伤临床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7, 27(2): 202-206.[2] 范家新, 王彩云. 腹部外伤的处理[J]. 国外医学外科分册, 2004, 24(2): 51-54.[3] 段文龙. 56例腹部外伤的治疗体会[J].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2015, 5(1): 94-94.。
腹部外伤12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腹部外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收治的123例腹部外伤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单纯腹壁损伤6例和肾损伤12例用非手术疗法,治愈17例,来不及手术死亡1例,余105施行手术治疗,治愈98例,死亡6例。
结论腹部外伤特别是闭合性腹内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是以临床征象为依据,腹腔穿刺阳性为佐证,必要时剖腹探查。
迅速准确的诊断及时有效合理的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腹部外伤诊断腹部外伤治疗腹部外伤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损伤,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123例,居外科损伤住院病人的第二位,现就临床诊治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1性别年龄:本组男性96例,女性27例,男女之比为3.6:1,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8岁。
1.2致伤因素:坠落伤10例,车祸31例,暴力撞击伤58例,挤压伤12例例,枪伤3例,刺伤7例,炸伤2例。
1.3受伤距住院时间:4小时以内入院者47例,伤后4—12小时入院者51例,12小时以上入院者25例。
1.4损伤情况:本组闭合性损伤111例,开放性损伤12例。
腹内脏器损伤117例,单纯腹壁损伤6例;在腹内脏器损伤中,脾破裂43例居首位,其余依次为胃肠破裂18例,肝破裂16例,肾损伤14例,膀胱损伤8例,肠系膜损伤4例。
腹膜后血肿12例,膈肌损伤2例。
本组合并其它部位损伤15例,其中胸部伤(包括肋骨骨折)5例,脊骨骨折1例,四肢或骨盆骨折9例。
2治疗与结果本组单纯腹壁损伤6例,肾损伤12例用非手术疗法,治愈17例,来不及手术死亡1例。
余105例施行手术治疗,治愈99例。
死亡6例,其中肝破裂3例,脾破裂1例,胃肠破裂2例,死亡原因为术中失血性休克2例,余4例为术后腹腔感染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3讨论开放性腹部外伤根据致伤物的性质、暴力作用强度、部位、方向、深度及临床表现,诊断较易。
而腹部闭合性损伤相对较难。
其诊断的中心问题是尽早确定有无内脏损伤;何脏器损伤;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
腹部外伤临床救治体会
陆海军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
【年(卷),期】2010(023)004
【摘要】腹部外伤表现复杂,正确无误的诊断、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减少合并症与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
急诊患者应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按需要给予输血、输液、抗休克,补充血浆蛋白。
全身应用抗生素。
若急诊患者有感染中毒性休克或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在积极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抗休克的同时及时手术,并同时行中心静脉压、动脉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因此笔者认为腹部损伤体征迟发出现时间存在差异,即应对首诊患者进行认真检查及嘱咐注意事项,对复诊患者进行认真地回顾病史,既不误诊又能及时得到正确处理。
【总页数】2页(P261-262)
【作者】陆海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1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3
【相关文献】
1.急性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救治的护理体会 [J], 徐红莲;楼爱琴;沈红霞
2.腹部外伤伴会阴部严重损伤的临床救治 [J], 季晟超;刘秀峰;于愿;王炜;张辉;王从俊
3.腹部外伤临床救治体会 [J], 陆海军
4.腹部外伤的急诊临床救治 [J], 曾乐
5.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急诊一体化临床救治分析 [J], 张国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创伤救治总结汇报腹部创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诊,往往由于交通事故、工业意外或其他暴力因素引起。
腹部创伤的救治过程需要精确的诊断和迅速的干预,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本文将对腹部创伤的救治总结汇报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对于腹部创伤的救治,准确的初步评估至关重要。
这包括对患者的ABC(气道-呼吸-循环)评估,确定呼吸和心血管状态,以及进行初步的外伤评分。
同时,纵膈和盆腔、肋骨及脊柱骨折等其他可能的伴随性损伤也需要进行检查。
其次,腹部创伤的诊断需要使用适当的影像学技术,如X线、超声、CT等。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鉴别腹部器官的损伤以及可能的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如果怀疑严重的腹部内脏损伤,可能需要进行急诊腹部手术探查。
在腹部创伤的救治中,快速的干预和手术是关键。
对于出血明显的患者,应尽快行急诊腹腔冻结。
对于无明确出血点的患者,应考虑行急诊腹腔探查术。
同时,在干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伤口二次污染,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患者。
此外,在腹部创伤的救治中,合理的液体复苏和输血也是必不可少的。
应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同时防止过度液体负荷,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正常盐水、新鲜冰冻血浆、全血或其他血液制品进行输液。
最后,在腹部创伤的救治后期,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镇痛措施,预防感染和缓解疼痛。
同时,积极进行恢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腹部创伤的救治需要及时的初步评估、准确的诊断和快速的干预。
通过合理的手术和液体复苏,以及细致的后期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疗团队中的各个环节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以确保腹部创伤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腹部外伤的诊疗体会【关键词】诊疗【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的诊疗体会。
方式回忆分析两医院10年来医治的276例患者诊治情形。
结果死亡11例,二次手术10例,治愈255例。
结论严防漏诊,及时处置,谨慎探查是关键。
关键词外伤诊疗腹部外伤病情复杂而严峻,临床诊断困难。
若是不及时处置,可危及生命。
现将276例腹部外伤患者情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本组276例腹部外伤患者中,男198例,女78例,年龄16~65岁,其中有明显腹痛者202例,入院即有休克表现者73例,昏迷者21例,受伤缘故:车祸伤135例,跌落伤20例,耕具伤17例,斗殴伤42例,刀刺伤42例,挤压伤20例;受伤部位:脾破裂117例,肝破裂41例,肾破裂10例,空肠和(或)回肠破裂23例,胃破裂11例,大肠破裂21例,胰腺损伤9例,膀胱损伤4例,后腹膜血肿35例,大网膜血肿3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
归并损伤的器官有:脑损伤30例,膈肌破裂30例,骨盆骨折10例,肋骨骨折10例,肺损伤5例,支气管断裂2例,腰椎骨折3例,子宫损伤3例。
辅助检查腹部B超、腹部穿刺及腹部CT,腹部CT对腹膜后血肿、肝脾破裂、十二指肠破裂尤其有效。
腹部X线检查作为大体的检查也应重视。
医治结果手术治愈222例,保守治愈33例,死亡11例,二次手术治愈10例。
见表1。
表1 医治结果(略)2 讨论关于腹部损伤患者的诊断应该明确下面3点[1,2] :(1)是不是存在休克。
(2)是不是存在实质脏器损伤或2处以上的损伤。
(3)是不是需要手术,何时该手术,对术中可能显现的情形、该做如何预备都要充分试探。
腹部损伤的患者在病情平稳情形下,依照受伤的部位、暴力大小、受伤机制和辅助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腹腔穿刺简单易操作,诊断阳性率高,本组患者阳性率达90%。
若是是阴性也不能排除损伤,操作者可能受体位、病情的不同时期腹腔积液多少阻碍。
B超诊断靠得住,能够发觉脏器是不是完整和腹腔积液多少。
腹部损伤的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基层腹部损伤在临床工作当中的抢救时机、抢救措施及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
方法总结我院近收治的61例腹部损伤病例。
结果手术61例,痊愈59例,死亡2例。
结论基层腹部损伤以车祸为主。
救治腹部损伤关键是早期诊断,严密观察,及时手术,适时手术和合理的手术方法可提高诊治效果。
【关键词】腹部损伤治疗体会腹部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空中坠落、工业劳动意外,以及打架斗殴中的刀伤、枪伤等,由于腹腔脏器多,腹部损伤常常是多发伤的一部分,易引起大出血和严重感染,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死亡率较高。
腹部损伤的原因:(1) 撞击伤、压砸伤、锐器刺伤、火器伤、跌打伤、吞食异物伤(金属类)等各种伤害。
(2) 高处坠落拍击伤。
(3) 剧烈爆炸引起的气浪或水浪的冲击伤。
(4) 化学性损伤如腐蚀性的强酸、强碱或毒物等的损伤。
我科自2002年至2008年共收治腹部损伤病人61例,现将腹部损伤的诊治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收治61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8岁。
致伤原因:摔坠伤15例,打架伤10例,车祸伤28人,其它8例,其中腹部闭合性损伤55例,穿透性损伤6例,腹部内脏损伤55例,腹部单个脏器损伤44例,腹部多个脏器损伤15例,首诊休克47例。
1.2方法本组患者61例,全部手术治疗。
1.3诊断 (1)详细询问受伤情况:包括受伤时间、受伤地点、致伤源及致伤条件、伤情、受伤至就诊之间的病情变化和就诊前的急救措施等。
如果伤员神智不清,有必要向现场目击者及护送人员询问受伤经过。
(2)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呼吸、脉率和血压的测定,注意病人有无面色苍白,脉搏加快、细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的情况。
(3)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的程度和范围,是否有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无腹部移动性浊音,肠蠕动是否减弱或消失,直肠指检是否有阳性发现等。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108例急诊患者的救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收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救治结局及体会。
结果:105例患者救治成功,占97.22%,其中94例患者经治疗后于7~15d后好转出院,余11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进一步诊治。
有2例患者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2.78%。
患者在院期间,有5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1例并发肺部感染,予以抗炎等对症治疗后,均好转。
结论:急诊收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应早期诊断、尽早治疗,警惕患者是否为腹部闭合性创伤,是否存在失血性休克,并予以对症处置,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多发伤;腹部损伤;急诊;救治【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134-02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工作以及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因车祸、高空坠落等引发腹部创伤来院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多[1]。
腹部创伤初期,患者症状一般较为隐匿,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便血、血尿等症状,一旦合并出血,往往病情进展较为迅猛,甚至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
因此,针对急诊收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患者,为其制定有效的救治预案,并给予患者有效救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以我院急诊收治的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为例,进一步探讨了救治结局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急诊收治的108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为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男63例,女45例,年龄介于19~76岁,平均(46.87±3.69)岁,致伤因素:车祸伤79例,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击打伤9例,坍塌伤2例,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12h内就诊并且全部采取手术方式治疗,所采取的术式包括:脾脏全切除术46例,肝脏破裂修补术11例,肠系膜挫裂修补术9例,胰腺挫裂修补7例,15例为小肠破裂修补术,6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14例予以胸腔闭式引流,5例予以清创缝合治疗,12例予以骨折内固定修复术治疗,5例于首次手术治疗后,拟延期行二次手术治疗。
腹部创伤的诊治体会作者:吐尔洪·沙木沙克,张锋,阿布力米提·阿木提【摘要】目的对136例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创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 136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术,并对损伤的脏器进行相应处理。
结果经治疗136例患者痊愈133例,死亡3例,均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2.2%。
结论腹部创伤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危重,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
由于腹腔内脏器多、致伤因素复杂、病情严重,给临床诊治造成一定困难。
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常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所以腹部创伤患者必须及时、正确、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探查应全面细致,对多发伤应分清轻重缓急。
明确多脏器功能衰竭重在预防,要在脏器功能出现异常的早期,及早发现并予以纠正,可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关键词】腹部创伤;早期诊断;治疗原则腹部创伤发病急,病情复杂,是外科较为常见的急腹症,死亡率高,但如果处理及时、妥当,可以减少其死亡率。
我科从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共收治腹部创伤患者136例,均行手术治疗。
结合文献,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8例,女8例,男女之比16∶1,年龄6~60岁,平均30岁,以20~30岁年龄者居多,约占59.3%。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4例(62%),坠落伤32例(23.5%),斗殴伤8例(6%),刀刺伤10例(7%),枪弹伤2例(1.5%)。
其中闭合性损伤28例(21%),开放性损伤108例(79%)。
单纯性腹壁损伤5例,腹内脏器损伤合并后腹膜损伤124例。
单一脏器损伤合并体表软组织损伤55例,2个脏器损伤58例,3个脏器损伤合并血管损伤5例。
脾脏损伤49例,肝损伤33例,胃损伤25例,腹膜后血肿18例,结肠破裂17例,膈肌损伤16例,小肠损伤16例,肠系膜损伤8例,胰腺损伤7例,肾损伤4例,膀胱损伤3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入院时呈休克状态55例(40%),肠管及网膜外露29例(21.3%),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122例(90%),腹肌紧张伴有腹膜刺激征94例(69.1%),腹穿阳性者29例(21.3%),肠鸣音改变者28例(21%),移动性浊音阳性者49例(36%),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腹部X线平片及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20例(88.2%),行剖腹探查而明确诊断者12例(8.8%)。
2014.09临床经验132造成腹部创伤的原因通常是交通事故或者利器伤害,在各种创伤中占有0.6%-2.1%的比例,而且,腹部创伤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尤其是对于内脏出现损伤的患者,危险性更大。
在发生内脏损伤后,患者会出现休克、大出血、感染等多种症状,如果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且,近几年来,由于腹部创伤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医疗工作者积极研究腹部创伤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1]。
为了分析腹部创伤急救的临床疗效,本组选择了我院2012年3月至腹部创伤急救121例临床分析王世杰吉林省磐石市医院急诊科 吉林省磐石市132300【摘 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急救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21例腹部创伤患者,分析腹部创伤急救的临床疗效。
结果:9例患者死亡,治愈112例,死亡率为7.4%,治愈率为92.6%。
结论: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骨骼、内脏、胸腔创伤的情况较多,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脏器衰竭或者失血性休克,因此,要将诊断和急救结合,选择科学治疗方案,节省治疗时间。
【关键词】腹部创伤;急救;临床分析2014年3月收治的121例腹部创伤患者进行研究,现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1例腹部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71例,女性50例,年龄在18-66岁之间,平均(44.5±5.9)岁;其中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60例,高处跌落造成的创伤17例,打架造成的创伤25例,其他情况造成的创伤29例;腹部开放性损伤68例(56.2%),腹部闭合性损伤53例(43.8%),患者的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分值小于15分的患者有40例,分值在16-60分的患者有65例,分值大于60分的患者有16例。
1.2 临床诊断判断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的损伤程度和损伤部位比较容易,而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损伤程度和损伤部位进行确定时,需要医护义(P<0.05)。
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诊治体会腹部闭合性损伤临床诊治体会【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腹部闭合性损伤是临床常见创伤病症,由于病情复杂,病症转变快,诊断难以明确,如临床判断或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笔者总结了本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的11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的临床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2例,男87例,女25例,男女之比为3.48∶1。
年龄2~74岁,平均年龄32.8岁。
入院时间1~14h,平均5h,中位时间为11h。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7例(59.82),高空坠落或撞击伤18例(16.07),斗殴伤13例(11.61),其他伤14例(12.50)。
损伤情况合并其他部位损伤24例,占21.43。
其中颅脑损伤6例,胸部损伤9 例(合并血气胸5例),四肢骨折5例,骨盆骨折2例,脊柱骨折2例。
单一腹腔脏器损伤99例(88.39),其中脾破裂38例,肝破裂23例,脾包膜下血肿8例,小肠破裂6例,结肠损伤5例,肝包膜下血肿4例,肠系膜裂伤3例,胃壁挫裂伤2例,膀胱破裂3例,胃破裂1例,胰腺损伤1例,下腔静脉损伤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2例,膈肌损伤1例;2个以上脏器损伤13例(11.61),其中肝、脾破裂3例,肝、小肠损伤3例,脾、小肠损伤2例,脾、结肠损伤1例,脾、肾破裂1例,胰、十二指肠损伤1例,脾及腹膜后大血管损伤1例,肝、脾、小肠损伤1例。
1.2 方法112例中急诊手术96例(85.71),保守治疗16例(14.29),48h内中转手术5例(中转率31.25)。
包括脾切除45例,脾修补4例,肝切除6例,肝修补23例,肾切除1例,小肠切除吻合3例,小肠修补9例,胃修补3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例,胰腺缝合1例,十二指肠修补1例,膀胱修补3例,结肠一期修补3例,结肠造瘘3例,肠系膜修补3例,胆肠吻合2例,膈肌修补1例。
1.3 结果本组治愈101例,治愈率90.18,死亡11例,占9.82。
腹部创伤急诊科治疗体会探讨【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创伤的实际临床特征和相关的急诊救治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共53例当作研究对象,对具体的资料内容进行回顾和分析,分析腹部床上的急诊救治措施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相关患者经过针对性抢救,4例死亡,痊愈49例,具体成功率是92.32%。
结论:针对腹部创伤患者,在实施急救的过程中,需要分析患者的个体特点,通过有效评估和判断,遵循早治疗、早诊断的原则,救治和诊断是同步的,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成功率,为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关键词】腹部创伤;急诊;治疗腹部创伤基本都是因为交通事故或者利器伤害引发的,有着较高的危险性,这种腹部创伤会跟相关内脏损伤相互作用,所以疾病的病变速度比较快、情况复杂多变,在实际救治中会出现休克和大出血的情况,如果缺乏有效救治,患者的生命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本研究分析了腹部床上急诊的特点,并且提出了相关策略。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共53例当作研究对象,包括女性22例和男性31例。
年龄在16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3.3岁。
出现创伤的原因包括:7例开放性创伤;46例闭合性创伤;锐器创伤4例;5例高空坠落创伤;43例车祸创伤。
相关患者中出现:3例合并颅内血肿、合并肋骨骨折9例。
2例肠破裂,4例肾挫伤;23例肝脾破裂。
1.2针对腹部创伤患者的早期诊断针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急救和早期处置是关键的抢救流程。
所以,具体的诊断需要遵循先复苏、后实施抢救,诊断和抢救同时进行的方法,相关的诊断需要争分夺秒。
针对开放性损伤比较容易,只要使用常规方式就可以快速诊断。
但是闭合性损伤有着较大的诊断难度,这方面的患者有时处在昏迷状态下,难以有效描述伤情,所以会出现漏诊以及误诊的问题,具体的临床诊断有着比较大的难度。
所以,针对这方面的患者,需要实施仔细和全面的检查,了解患者的实际受伤状况。
外科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对122例腹部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经认真护理,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可见有效的治疗及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早期诊断复杂的腹部损伤,更能全面改善病情转归与预后。
【关键词】腹部损伤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99-01从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我科共收治l22例腹部损伤患者,现将其临床观察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腹部损伤患者l22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36例。
年龄最小为5岁,最大为73岁。
其中,49例脾破裂,28例肠穿孔,20例肝破裂,l9例膀胱破裂,6例胰腺挫伤,约半数患者存在合并伤,如尿道损伤,骨折、气胸、血胸、脑外伤等。
导致损伤的原因有车祸致伤、锐器物致伤、拳击致伤等。
入院时大部分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的休克状态,经肠道缝合术,肝修补术、膀胱修复术、脾切除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2 临床护理2.1 急救护理2.1.1 休克护理。
损伤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疼痛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及神经源性休克。
对于失血或失液过多的患者,应给予快速输血和补液治疗,可用留置静脉穿刺针建立数条有效静脉输液通路,一般建立2-3条;保持头部抬高10-20度,下肢抬高20-30度左右;可行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每分钟氧流量6-8L,如有严重呼吸困难,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务必保持呼吸道通畅。
2.1.2 术前隹备。
鉴于多数患者为腹部损伤疾病,无论其为开放性还是闭合性,只要达到手术指征,均考虑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是相当重要的,如交叉配血、备皮、导尿、留置胃管等。
2.2 病情观察2.2.1 监测生命体征。
每隔15—30分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体征,密切观察其意识状况,皮肤和黏膜颜色,四肢末梢循环,尿量。
给予特殊护理,并及时报告护理记录。
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嘴唇紫绀、面部表情烦躁、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表示其有休克的征象。
122例腹部外伤的诊治体会
作者单位:257500 山东省垦利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薛立强
目的对122例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腹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0~2010年收治的122例腹部外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119例,死亡3例(2.5%),死亡原因为术后再出血致严重失血性休克。
结论腹部外伤表现复杂,常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所以及早发现并予以纠正,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标签:腹部外伤;诊断;治疗;体会
腹部外伤如果处理及时、妥当,可减少其死亡率。
笔者所在医院从2000~2010年共收治122例腹部外伤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2例,男113例,女9例。
年龄最小2岁,最大78岁,多为18~35岁(84例,占68.9%)。
损伤类型:车祸97例(79.5%),高空坠落16例(13.1%),斗殴6例(4.9%),刀刺伤3例(
2.5%)。
其中闭合性损伤21例(17.2%),开放性损伤101例(82.8%)。
从损伤到就诊时间为0.5~172 h。
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120例,休克58例(47.5%),昏迷30例(24.6%)。
肠管及网膜外露24例(19.7%),腹胀108例,腹膜刺激征阳性112例,移动性浊音阳性98例(80.3%),肠鸣音改变23例(18.9%),腹穿阳性25例(20.5%),B超发现55例,提示肝破裂8例,脾破裂47例,行腹部探查而明确诊断者11例(9.0%)。
1.3 方法120例施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根据内脏损伤情况分别予以止血、修补或切除。
2例脾破裂经非手术治疗。
2 结果
120例施行剖腹探查术,治愈117例,死亡3例,占2.5%,死于术后再出血致严重失血性休克。
2例脾破裂经非手术治疗治愈。
3 讨论
3.1 诊断对腹部损伤应详细了解损伤的原因、部位、暴力的大小、方向,以及腹腔脏器在体表的投影部位是否受伤。
通过对122例腹部外伤的诊治,笔者体会到腹部开放伤有引人注目的伤口,诊断较容易。
下列几点值得注意:(1)锐
器物的入口不在腹部而在胸、肩、腰、臀、会阴部等位时,仍有穿透腹腔、伤及脏器的可能;(2)高速投射物未穿透腹膜的切线伤,可因冲击效应引起腹内脏器损伤;(3)实际的伤道往往与连接贯通伤入、出口的直线不符,因此不能凭入、出口部位判断有无脏器损伤以及哪些脏器损伤;(4)创口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损伤的轻重,细小的高速投射物及刀伤可以引起致命的内脏损伤。
闭合性损伤多由钝性暴力引起,致伤因素和机制复杂,有时必须连续密切观察伤情变化,重复使用各种检查手段,才能减少误诊和漏诊。
影响腹部闭合损伤早期诊断的原因:(1)早期伤情不明显:空腔脏器破裂口不大,患者腹部症状不显著;肝脾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胃空腹穿孔化学性消化液漏出少,伤后早期腹膜炎不明显;腹膜后的十二指肠、胰腺损伤等。
(2)腹外其它部位严重损伤引起的心源性休克、颅脑损伤等,掩盖了腹部症状体征。
(3)医护人员的主观因素对病情观察不足,过分依赖特殊检查结果。
因此详细询问受伤史(部位、暴力的方向、大小)和仔细的查体是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最基本的方法。
腹腔穿刺是简便而易行的诊断手段,根据穿刺液的性状基本上能够明确损伤脏器的定位,阳性率可达90%以上。
如穿刺中含有胃、肠道内容物、胆汁、尿液等可确定诊断。
但诊断性腹腔穿刺难以判断器官组织损伤的程度[1]。
同时明确一个脏器损伤并不能排除多脏器创伤,更不能因腹腔穿刺阴性即给予否定。
因此,反复多次的穿刺有助于明确诊断。
超声对于体格检查及腹腔穿刺不能诊断的微小的、隐蔽的、多脏器的创伤能提供较明确的诊断,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应尽量避免搬动患者。
腹部X线平片或造影检查,对腹腔内脏损伤有特定的诊断意义。
CT、MRI等能清晰显示腹腔及腹膜后脏器的结构改变,特别是对临床较难诊断的胰腺损伤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腹部外科一项极有价值和前途的诊疗新技术,在腹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到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并可直接进行缝合止血、修补、引流和必要的操作。
因腹腔镜创伤较小,能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部分伤员免除了剖腹探查手术的再创伤。
3.2 治疗
3.2.1 腹部探查术腹部严重损伤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抗休克治疗,应建立1~2条静脉通路,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确保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没有出现休克的患者应全面准确估计病情,预防休克发生,以保证治疗效果,减少下肢大量快速输入液体,以免漏入腹腔,已有明确腹腔内脏器损伤的病例,术前积极抗休克,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应作剖腹探查术:(1)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观察1~2 h无好转,症状加重,不能排除腹腔内脏损伤;(2)受伤后低血压经抗休克治疗无效;(3)腹穿阳性;(4)并发症,对伴有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尤其是腹腔内血管断裂或腹膜后血肿者,不宜行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或片状密实影者。
剖腹探查术的体会:(1)有腹腔内出血时,开腹后立即吸出积血,清除凝血块,迅速查明出血来源,加以控制。
最常见的出血来源是肝、脾、肠系膜、肾、胰,其次是腹膜后大血管。
若术前得不到任何提示,则先探查凝血块集中的区域,该处一般是出血部位;(2)如果没有腹腔内明显出血,则对腹内脏器进行系统检查。
如见到食物残渣先探查上消化道,见到粪便先探查下消化道,见到胆汁先探查肝、胆道、十二指肠。
纤维蛋白沉积最多或网膜包裹处往往是破裂所在部位。
最终必须完成系统的检查,谨防遗漏隐蔽部位的损伤。
3.2.2 手术治疗原则进腹后应首先止血,后修补再切除,手术力求简单、有效、快速、安全,如脾破裂,修补困难,止血不可靠,可能再次出血,一般行脾切除,本组胃肠破裂58例,破裂口小,腹腔污染轻者行修补;损伤重,或系膜血管断裂者切除;结肠损伤行修补,加近端结肠转流,效果好;肝破裂采用创面缛式缝合,加大网膜、明胶海绵破口内填塞,最后喷生物蛋白胶效果好。
3.2.3 非手术治疗脾损伤脾脏位于左上腹部,质地脆弱、易因胸、腹部伤而致破裂,属脾裂伤表浅者,可考虑先行非手术疗法。
笔者所在医院47例脾损伤中有2例(4%)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出院。
由于脾内血小板含量占全身血小板的1/3,脾血自凝能力很强,所以单纯性脾损伤经过相应的处理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措施是先对患者作必要的处理,动态观察伤情变化,随时准备中转手术,以免因大出血造成严重的后果。
对脾损伤积蓄较重者,发生腹腔内大量出血,在腹部外科中常需要手术处理。
对脾损伤在3级或3级以上者仍以脾切除为安全[2]。
3.3 多发伤的处理腹腔探查发现一脏器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应全面、系统地检查其他脏器有无损伤,如伴有颅内出血、合并肋骨骨折、伴血气胸者;脊柱、骨盆及四肢骨折一般不需紧急手术,但应给予可靠的固定,搬运时加以注意。
对开放性损伤,应同时手术,如病情不稳定时,也应先转变为闭合性,再行二期手术[3]。
对于合并出血性休克的处理是尽快输液输血和手术止血,迅速恢复有效血容量。
3.4 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预防腹腔脏器损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容易并发MODS。
对MODS的治疗,应包括对已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进行纠正和有效的控制感染两个方面。
有效的防治MODS还需要外科医生有较全面的内科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姜洪池,侯利民.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诊断与剖腹探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92.
[2]黎瑞.腹部联合伤的诊治体会.腹部外科杂志,2004,17(2):119.
[3]李英军.腹部闭合性损伤伴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