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34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第2课时功亦逆境,过亦逆境【教材分析】“功亦逆境,过亦逆境”主要从对逆境的认识出发,分析逆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逆境中消沉”,让学生明确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心理感受,逆境的阻碍作用是明显的,逆境对人的成长有消极影响。
第二层次“在逆境中奋进”,在明确逆境具有“两重性”的基础上,揭示在一定的条件下,逆境和顺境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最终使学生明确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必须正视现实,自己的人生轨迹由自己做主,只有如此,方能成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在逆境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努力上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分析、正确面对逆境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逆境是客观存在、难以完全避免的;认识逆境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懂得顺境与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逆境中奋进”。
从教材内容设置来看,“在逆境中奋进”是对逆境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和体验逆境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引导学生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从学生思想教育来看,由于缺乏对逆境的正确认识,当逆境来临时,有些学生情绪消沉低落,行为紊乱偏激,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因此,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奋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
教学难点:“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从初二学生的认知角度看,他们大都缺乏辨证思维能力。
怎样在顺境中居安思危?怎样遇到逆境不气馁,理智分析,勇敢应对,变不利为有利?这些问题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构成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1.导入方式一:列举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逆境,如考试失利、没有知心朋友、家庭经济困难等。
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主要让学生明确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一帆风顺,但这种美好的想法却不现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逆境的考验,从而导入新课。
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名师讲解知识梳理1、了解顺境的双重作用。
顺境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顺境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只有在主观上做到勤奋节制和坚强,我们就能健康成长;顺境对某些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如果贪图享乐,长期的顺境容易让我们懈怠,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陷入盲目乐观状态。
2、我们要学会珍惜顺境,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3、逆境是把“双刃剑”。
对有些人来说,逆境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消磨他们的意志,摧残他们的身心,甚至使他们走入迷途,一蹶不振;对于意志坚强、刻苦努力的人来说,是磨练,是促进,是有益的砥砺,是激发斗志的源泉。
4、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命题导引(2009湖北恩师)十六岁的女孩郭婷婷因为地震失去了左腿,但不能再跳舞的事实却从没有打到这个乐观的女孩,温家宝总理亲自去看望她,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她勇敢地站了起来,成为地震后通过手术站起来的第一人,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走出情绪的低谷,需要我们立即行动B、产生挫折的原因来自于自然因素C、正视现实和挫折,端正心态,这是走出挫折的前提D、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挫折是由外在的因素和人为因素地干扰所造成。
由外在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因素,人为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
易错警示1、对顺境和逆境的双重作用理解片面。
2、顺境和逆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轻松入门1、下列选项不属于顺境的是()A、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B、有很好的家庭环境C、父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D、自幼失去双亲,成为孤儿2、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荣毅然的儿子荣智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与其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这说明()A、生活在顺境中的人都能取得成功B、顺境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C、顺境比逆境更容易造就人才D、优越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分不开的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和平稳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10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第1课时)教案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第1课时成亦顺境,败亦顺境【教材分析】本部分从对顺境的认识出发,分析了顺境与人的成长和发展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共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顺境中成功”首先指出顺境的含义,然后分析顺境对我们成长和发展的积极作用;第二层次:“在顺境中沉沦”通过“高速公路的弯道”和“青蛙实验”,分析了顺境的负面作用;最后引导中学生要把握好人生目标,正确利用顺境。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面对顺境,能以积极的心态把握顺境。
能力目标:用辩证的方法分析顺境的双重作用。
知识目标:认识顺境的不同影响;懂得身处顺境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顺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顺境和逆境相比较,人们都喜欢顺境。
因为在同等条件下,在顺境中向目标奋进,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但是顺境对事业的发展也有不利因素,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而初二学生的思维习惯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很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顺境,正确认识顺境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待顺境”。
现在的学生大都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较少经历生活的磨难,缺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切身体会,因此他们不太懂得珍惜并利用自己拥有的有利条件。
有的青少年沉溺于顺境而不思进取,缺乏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在顺境中常存感激之心;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才;身处顺境,居安思危。
【教学过程】1.导入方式一:多媒体播放视频《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简介、童年的经历等)。
通过感受邓亚萍的辉煌成绩以及背后经历的种种坎坷,明确顺境与逆境构成了人生乐章的双重变奏,导入新课。
方式二:古诗导入,请学生分析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理解。
引发学生讨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方式三:图片欣赏导入。
伴随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图片。
然后教师按照教材引言的内容去讲解、导入。
【课题】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课标依据】1.4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1.5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3.3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战胜挫折,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自己成长中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体验、反思和讨论,努力成为生活的勇者,做一个意志坚强、刻苦努力的人。
知识目标:认识顺境和逆境的不同影响;理解顺境和逆境与人的成长之间的关系,明确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学会一些应对挫折的方法。
【本课教材分析】第十课《顺境与逆境的双重变奏》包含两部分内容:“成也顺境,败也顺境”和“功亦逆境,过亦逆境”,分别探讨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第十课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了顺境和逆境对于人的不同意义。
第一部分内容“成也顺境,败也顺境”,首先定义了什么是顺境,接着研究了顺境对人的发展的意义:顺境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我们成长中的有利条件;但是,顺境有时会让人产生懈怠的思想,成为我们发展的不利因素。
这部分由两个层次组成,分别是“在顺境中成功”和“在顺境中沉沦”。
第二部分内容“功亦逆境,过亦逆境”首先阐述了逆境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逆境与人的成败得失的关系。
这部分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在逆境中消沉”和“在逆境中奋起”第一层次:在逆境中消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逆境。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心理感受,逆境的阻碍作用是明显的。
逆境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其实,每个人对逆境的感受和体验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这一层次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逆境对人成长的消极影响。
第二层次:在逆境中奋进首先明确逆境具有“两重性”,并以人类历史上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科学家、文学家等的逆境成才的例子来进行概括说明,在通过肖伯纳的在逆境中成才的材料进行具体说明逆境中也可成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