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余光中
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 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 望去追寻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深沉的苍凉去奔波。 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
“乡愁”亦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永远吟唱的主题。
写作背景
1949年去台湾当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 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 再来已雪满白头。”
学写诗句
同步练习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引起我们的思乡情绪。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用具体的事 物为 “乡愁”打个比方。
示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余光中曾说过:
“如果乡愁只是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前三节以大陆生活经历为 内容,写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家别离愁:少 时出门求学恋母,成年后谋生在外念妻, 后来阴阳两隔哭娘,写尽生离死别之愁。 最后一节扩大了乡愁的表现范围,羁旅孤 岛,游子望归,这就代表了渴望海峡两岸 统一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感情和愿望。时间 的发展就是线索,它贯串全诗,概括了诗 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这一节画龙点睛,使乡愁的诗意 升华为国愁和民愁。如果删去 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 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 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突出诗 人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所 以不能删去。
《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 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乡 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 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冗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