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威廉·莎士比亚(W.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本·琼森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艾汶河上斯特拉福镇一个富商家庭。
少年时代,莎士比亚曾在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过古典文学、修辞学、拉丁语和法语等。
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
在他13岁的时候,由于家道中落,他中途辍学,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
1582年,18岁的莎士比亚娶了比自己大8岁的安妮·赫索威。
婚后他们生有三个孩子。
三年后,莎士比亚只身离开家乡来到伦敦,在剧场门口给人看马匹,在剧场担任临时演员。
1590年,莎士比亚开始戏剧创作,并与当时的“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有交往。
他的戏剧才华很快就显露了出来,所编写的剧本不断获得成功。
以后,他还曾为伦敦环球剧场的股东之一。
从1597年开始,他的剧本开始出版,并十分走俏。
从此,莎士比亚成了著名的戏剧家。
大约在1612年,莎士比亚大致完成了38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0首十四行诗的写作,遂离开伦敦,回到故乡斯特拉福。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病逝,享年52岁。
一、作者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二、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悲剧的情节:《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文化艺术:解读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1. 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出生于16世纪末。
他的作品涵盖了悲剧、喜剧、历史剧、恐怖剧等多个题材,对世界文学和戏剧产生了巨大影响。
2. 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2.1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一部著名的爱情悲剧,讲述了两个年轻恋人在两个敌对家族之间的禁忌之爱。
-《哈姆雷特》:被誉为史上最优秀的悲剧之一,揭示了王权斗争、背叛和复仇的故事。
-《麦克白》:以苏格兰王位继承战为背景,展现了野心与破灭的主题。
2.2 喜剧-《仲夏夜之梦》:这是一部虚幻浪漫的喜剧,讲述了一群爱情纠葛的人在仙境中经历的疯狂冒险。
-《威尼斯商人》:描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友谊和贪婪的故事,以及对种族歧视的思考。
2.3 历史剧-《亨利五世》:描绘了亨利五世统治期间英格兰与法国之间战争的故事,展现了英雄主义和民族骄傲。
-《理查三世》:以英国历史上最为暴君的理查三世为主角,通过其残酷而野心勃勃的统治来探讨权力欲望和道德倒退。
3. 莎士比亚作品背后的主题和意义•爱与激情:莎士比亚作品中普遍存在着对爱情和激情的深刻描绘,探讨人性中最基本、最强烈的感情。
•权力与政治:许多莎士比亚作品都涉及到统治者之间、家族之间或王位继承等权力斗争问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及权力争夺的黑暗面。
•人性和命运:莎士比亚通过深入揭示人性的弱点、追问命运的无情,引导读者从中思考和反思生活中种种困境和抉择。
4. 莎士比亚作品对今日文化艺术的影响•影响文学创作:莎士比亚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情节,为后世文学提供了灵感来源。
•影响戏剧艺术:莎士比亚对戏剧形式、结构以及角色心理描写等方面有着重大贡献,对全球戏剧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大众文化:莎士比亚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演出,并被改编成电影、音乐、舞台剧等不同形式,推动了他作品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
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生于1564年4月26日,卒于1616年4月26日。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著名的作品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莎士比亚的创作活动一般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主要创作诗歌、历史剧和喜剧。
当时正值伊莎白女王执政的鼎盛时期,英国空前统一、强大,资本主义顺利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成了暂时的联盟,政治局势比较安定。
这时,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情绪,他歌颂友谊谊,抒写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想。
第二时期(1601~1608),主要成就是悲剧。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逐渐明显地暴露出来。
面对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动荡不安的现实,莎士比亚感到人文主义的理想难以实现。
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一系列悲剧,描写人文主义理想的爱情、友谊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愤怒抗议和猛烈抨击现实的黑暗。
第三时期(1609~1613)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在理想同现实尖锐对立而又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莎士比亚不得不以乌托邦式的幻想来加以调和。
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剧本对黑暗的现实虽有所揭露,但都以宽恕和谅解作为主题,人物和背景富有传奇色彩,戏剧矛盾冲突的解决常借助于偶然的机缘巧合。
代表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名家论莎翁:“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马克思“时代的灵魂”——本·琼斯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
出生背景
教育经历
婚姻与家庭
03
02
01
早期生活
剧场生涯
他创作的作品包括喜剧、悲剧和历史剧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等。
作品创作
宫廷演出
职业生涯
遗产影响
莎士比亚的作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
颂。
退休生活
晚年的莎士比亚逐渐退出戏剧界,回归家乡斯特拉特福,过上退休
生活。
纪念活动
为纪念莎士比亚,斯特拉特福每年都会举办莎士比亚戏剧节,全球各地也会定期上演他的经典作
品,使他的戏剧精神得以永续传
承。
晚年和遗产
莎士比亚的作品
文艺复兴巅峰
多种文学形式
丰富的文学人物
对文学的影响
戏剧革新
舞台表现力
对戏剧的影响
莎士比亚的语言表达独特而富有诗意,
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
等语言技巧,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独特的语言表达
丰富了英语词汇
莎士比亚的解读与争议。
莎士比亚生平简介;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等;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三或四首长诗;他是“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三个阶段的特点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以他杰出的创造性劳动,给后世留下丰富的精神食粮:三十七部戏剧、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二首叙事长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根据社会和其思想的发展变化,他二十来年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590年到1600年,正值伊丽莎白统治盛年,英国一派繁盛兴旺景象,莎士比亚的创作基调也是乐观明朗的;这是他创作的早期,即历史剧、喜剧时期;他写出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篇和亨利五世等九部历史剧,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和威尼斯商人等十部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三部悲剧;这些作品,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从对待现实的态度上看,着重于讴歌赞美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喜剧尤为突出;他的喜剧突破了古希腊罗马喜剧重在社会讽刺的传统,而偏重于对理想事物的歌颂;他大多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婚姻上的纠葛,来颂扬人文主义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如第十二夜等;其次,从人物形象上看,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历史剧中战功显赫、治国有术的开明君主亨利五世形象,喜剧中一大群新女性形象,例如薇奥拉,鲍西娅等;后者尤为光彩照人;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表达了他主张国家统—的政治理想和个性自由的生活理想;再次,从戏剧冲突上看:多用误会、巧合来编织情节,表现人物;例如错误的喜剧,便是把整个作品的构思建立在误会和巧合上;第四,从创作基调和风格上看,明朗乐观居主导地位;轻松的喜剧和严肃中含有诙谐的历史剧自不待说,甚至悲剧,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乏欢快的情趣;上述特点的形式,不外乎三方面的原因:从社会根源上看,这时期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英国已建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国势强大,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举国上下陶醉在升平安乐之中;这自然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上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从思想根源上看,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这时尚未经受社会的严重考验,他坚信人文主义理想是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的,因而,对现实的看法过于乐观;从艺术规律上看,他之倾向于用历史剧的形式来反映现实,是因为他像每一个处在民族形成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一样,出于一种用艺术形象来探索祖国历史的爱国主义热忱,而他致力于喜剧的写作,则是因为这种戏剧样式能比较自由地表现他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主题,而且喜剧多以误会和巧合来编织情节的特点,也便于他这个经验不多的青年剧作家去把握;这样,特定的生活内容找到了适当的表现形式,他在历史剧和喜剧的创作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601年到1608年,英国社会矛盾表面化、尖锐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莎士比亚对现实悲观失望;这是莎土比亚创作的中期,即悲剧时期,也是他一生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悲愤、阴郁的情调;他写出哈姆雷特等七部悲剧,一报还一报等四部喜剧,成就大者是悲剧;其中又以有“四大悲剧”之称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更为着名;这些作品,与作者早期创作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首先,不再是歌颂而是深刻揭露现实的矛盾和丑恶,着力表现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如哈姆雷特就是通过同名主人公未能完成“重整乾坤”重任的社会悲剧,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批判专制暴政的罪恶;其次,占戏剧中心舞台的,不再是理想人物,而是一系列野心家、阴谋家;例如奥赛罗中的伊阿古,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妇等,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作者一方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另方面表达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忧虑;第三,不再依赖外部的误会和巧合来构筑戏剧冲突、描写人物,而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他们内心的矛盾斗争;比如哈姆雷特的描写中心,就是写主人公内心激烈的斗争过程,通过他内心的冲突来表现并强化外部冲突即人文主义理想与专制暴政的冲突,他既坚定又软弱、既果断又犹豫的典型性格,正足以显示“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第四,创作基调由明快转变为悲愤沉郁;悲戚伤感的悲剧自不待言,就连喜剧如一报还一报也蒙上一层冷峻凄苦的阴影;总之,莎士比亚这一时期的创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关于变化的原因,同样可从三方面来探索:从社会根源上看,这时的英国已从表面繁荣进入动乱时代,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都暴露无遗,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时代风云的变化,自然影响到作者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的变化;从思想基础上看,莎士比亚之所以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揭露和批判上,是由于他对现实的认识深化了,他看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看到了人文主义理想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悲剧性的事实;从艺术规律上看,他之所以完全或部分放弃历史剧和喜剧的写作,而潜心于悲剧的创作,是因为无论就表现矛盾冲突的深刻性而言,还是就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灵便而言,悲剧都明显地优于历史剧和喜剧,而且作者这时已积累了足够多的创作经验,能自如地驾驭这种难于把握的戏剧样式;悲剧创作代表了莎士比亚创作的最高成就;1609年到1613年,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莎士比亚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式的幻想;这是莎士比亚的晚期创作,即传奇剧时期;他写出暴风雨等三部传奇剧,亨利八世一部历史剧与人合作;传奇剧的代表作是暴风雨;作者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在这部剧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第一,它虽然对黑暗的现实有所涉及,但中心不是揭发批判,而是鼓吹宽恕调和;第二,主人公普洛斯彼罗被虚化成一个神话式人物;他被阴谋家窃去权柄,不图报复斗争,只求洁身自好,最后反宽恕了敌手,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抽象的善的代表;第三,推动剧情发展的不是现实生活中复杂激烈的矛盾斗争,而是一系列虚无缥缈的奇遇;冲突的最后解决,不是人物行动的逻辑结果,而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第四,构成戏剧基调的,是虚幻超脱;一句话,作者这一时期的创作,明显表现出倒退;至于倒退的原因,仍可从三方面加以探寻:从社会根源上看,这时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不堪压迫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面对人民的反抗,詹姆斯一世一方面野蛮镇压,另一方面则加强对舆论的控制;戏剧界于是形成一股专写迎合宫廷趣味的、情节离奇的传奇剧的逆流;莎士比亚转向传奇剧创作,显然是受到这股逆流的影响;从思想根源上看,由于人文主义者自身的矛盾,使得莎士比亚未能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当人民群众起来反抗暴政时,他便很自然地退到企图以宽恕来调和社会矛盾的境地;此外,作者本人此时的经济地位,也使得他这样做,因为作为一个大剧团的股东和在乡下拥有田产的富裕绅士,他个人特别需要有安定的环境而不思动乱;从艺术规律上看,传奇剧往往依靠外部力量来解决矛盾冲突的特点,正好被作者用来调和矛盾服务;因而他抛开悲剧转向传奇剧的创作;从思想内容上看,传奇剧自然不是作者的上乘之作,然而,他们的艺术成就却很高;国外批评界把暴风雨看成是作者“诗的遗嘱”而予以高度评价,并非毫无根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莎士比亚在传奇创作上同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特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描写人物命运,对于人物性格和生活现象,往往是从多方面加以描写,有发展变化,广泛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莎士比亚对戏剧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他的创作方法也成为人们师法的标准和规范;。
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也是全球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至今仍然广为传诵和演出。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戏剧、诗歌和散文,他以其独特的天才创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和经典台词,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出生地为英国的斯特拉特福区(Stratford-upon-Avon)。
根据历史记录,他在当地出生并度过了大部分的人生。
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这并没有阻碍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据信,莎士比亚在当地的文法学校接受了教育,学习了拉丁文和古希腊文学。
这些教育背景对于他后来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莎士比亚的早期生活并不为人所知,直到他在戏剧界取得成功,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追溯到1590年代,当时他已经成为伦敦剧院的重要演员和剧作家。
他的早期作品包括广受欢迎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题材和风格。
他的喜剧作品以幽默和爱情为主题,包括《威尼斯商人》和《十二夜》等。
他的悲剧作品则深入探讨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无常,如《哈姆雷特》和《麦克白》等。
此外,他还创作了历史剧、神话剧以及许多其他类型的剧作。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独具一格,不仅在剧情结构上独具匠心,而且描写了各种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深度。
他的作品常常涉及社会和政治问题,并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观众,也能够引起后世读者和演员的共鸣。
三、莎士比亚的诗歌和散文除了戏剧创作,莎士比亚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诗歌包括许多著名的十四行诗,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hakespearean sonnets)。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以及欧洲最重要的作家。
他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文、哲学和历史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
后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
莎士比亚幼年时,常有著名剧团来乡间巡回演出,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1585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去伦敦,先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
莎士比亚除了参加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常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到乡间。
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他一生写了许多剧本和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在莎士比亚的早期创作中,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出色地反映了英国社会五光十色的画面。
《罗密欧与朱丽叶》反映了人文主义者爱情理想和封建恶习之间的冲突,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个性解放的思想。
同期的《威尼斯商人》则尖锐地讽刺了高利贷商人极端利己的本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莎士比亚创作高峰的标志是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其中《哈姆雷特》堪称世界最佳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成了最复杂的文学典型之一。
莎士比亚晚年转入神奇剧的创作,寄希望于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作品有《辛白林》、《暴风雨》等。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时又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
作品思想通过情节人物自然地表现出来。
莎士比亚还是语言的大师,他吸收人民的语言、以及古代和当代的文学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
剧中时用散文,时用诗体,毫不刻板。
莎士比亚被同时代的戏剧家称之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也把莎士比亚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是英国闻名的戏剧大师,著名的文学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莎士比亚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莎士比亚生平简介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1908年2月)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
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
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
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浪漫主义时期赞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为莎士比亚崇拜。
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在十六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欧洲,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让人身心疲惫,但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让人们有了新的期望,人们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和平。
人文主义精神是个让人积极、乐观的精神主义,人文主义的兴起让人们赞美、歌颂着那些美好的一切。
莎士比亚简介
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
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就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他是莎士比亚的名言,也是他能在艺术天地里自由飞翔,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父亲是个商人。
4岁时,他的父亲被选为“市政厅首脑”,成了这个拥有两千多居民,20家旅馆和酒店的小镇镇长。
这个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
莎士比亚在观看演出时惊奇地发现,小小的舞台,少数几个演员,就能把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表现出来。
他觉得神奇极了,深深地喜欢上了戏剧。
他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学着剧中的人物和情节演起戏来,并想长大后从事与剧本相关的工作。
但不幸的是,他父亲经商失利,14岁的莎士比亚只好离开学校,给父亲当助手。
18岁时他结了婚,不到21岁,已有了3个孩子。
他的妻子比他大8岁,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婚事常常感到遗憾,在他的作品中曾说:“女人应该与比自己年纪大的男子结婚”。
不过,他对辛勤持家,抚养孩子成人的妻子依然关怀备至。
1586年,富于进取精神的莎士比亚随一个戏班子步行到了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
这虽然是打杂,但毕竟跟戏剧挂了钩了,莎士比亚尽力尽心地干这个工作,他干得很好。
骑马来的观众都原意把马交给他。
莎士比亚常常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工作之余,还悄悄地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
当剧团需要临时演员时,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他的才华,他终于能演一些配角了。
演配角时,莎士比亚也认真演好,他出色的理解力和精湛的演技,使他不久就被剧团
吸收为正式演员。
那时候,伦敦的剧团对剧本的需要非常迫切。
因为一个戏要是不受观众喜欢,马上就要停演,再上演新戏。
莎士比亚在坚持学习演技的同时,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人民不幸的命运,他决定也尝试写些历史题材的剧本。
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一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霸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这部剧本中,作家写了自由爱情的可贵,谴责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迫害,歌颂了理想的爱情。
1599年,莎士比亚已经很有钱了,他所在的剧团建成了一个名叫环球剧院的剧场,他当了股东。
他还在家乡买了住房和土地,准备老了后回家备用。
不久,他的两个好友为了改革政治,发动叛乱,结果,前者被送上绞刑架,后者被投入监狱。
莎士比亚在悲愤不已,倾注全力写成剧本《哈姆雷特》,并亲自扮演其中的幽灵。
在以后的几年里,莎士比亚又写出了《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它们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的戏剧多以广阔的背景和生动、丰富的情节来表现历史和现实的内容,以鲜明的个性显示丰富而深刻的主题。
在表现方法上,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的限制,崇高与卑下、可笑与可怕、英雄与丑角奇妙混合,时间、地点可以随便转移,情节有单线、双线、三线和多线,把笑剧、闹剧、风俗喜剧、传奇剧、悲剧等因素融汇在一起,服从了生活描写和性格表现。
在语言上有韵文,也有散文,把谚语、俗语、民歌都引进了戏剧舞台,词汇非常丰富,并使人物语言性格化。
1616年,莎士比亚由于生病离开了人世。
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看在上帝的面上,
请不要动我的坟墓,
妄动者将遭到诅咒,
保护者将受到祝福。
”
他的墓现在他家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象朝圣一般去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