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纸船和风筝课文
- 格式:docx
- 大小:10.82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课文纸船和风筝原文
《纸船和风筝》
小明是一个爱玩的男孩,他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和朋友一起玩耍。
有一天,他们决定去河边放纸船和风筝。
他们先去了小溪边,找来了一些纸和木棍,开始做纸船。
小明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做好了一个漂亮的纸船。
他们把纸船放在小溪上,看着它在水中飘荡。
小明高兴地笑了,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聪明的小工匠。
接着,他们又去了开阔的草地上放风筝。
小明和朋友们一起扯着线,放起了五颜六色的风筝。
风筝在空中飞翔,宛如一只美丽的大鸟。
小明望着风筝,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快乐。
渐渐地,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微风。
风越刮越大,纸船和风筝都被吹得飘向了远处。
小明和朋友们急忙追赶,但是纸船和风筝已经飞得很远了,他们无法追上。
小明有点失望,但他没有放弃。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用竹竿做了一个长长的钩子,然后小明用钩子把纸船和风筝一一钓了回来。
小明又高兴地笑了,他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聪明的小捕手。
小明和朋友们回到了家,他们相互分享了放纸船和放风筝的快乐。
他们决定以后常常一起玩耍,创造更多的快乐。
这天的经历让小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遇到困难时,只要不放弃,想办法去解决,就一定能找到成功的方法。
风筝和纸船原文课文风筝和纸船原文课文《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课标本及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是刘保法,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下面是关于风筝和纸船原文课文的内容,欢迎阅读!风筝和纸船原文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
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小熊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
松鼠高兴得哭了。
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它讲述的是发生在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动人友谊,小小的纸船和风筝是它们友谊联结的纽带。
课文简说《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
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
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课文24《纸船和风筝》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会用“也”说话,并能借助提示讲故事。
4.感受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情,懂得友情的维系需要相互宽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字词1.学习词串。
(1)朗读词串:松鼠、小熊、纸船、风筝。
(2)认读“纸、筝、鼠”。
提示:“鼠”是个象形字,可以“猜一猜”;“纸、筝”是形声字,借助熟字了解。
2.学习字串。
(1)出示字串:折、扎、抓、哭、取。
(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要点:都是动词。
“折、扎、抓”部首相同。
“扎”是多音字,借助查字典知道它在本文中读“zā”。
(3)选用词串和字串中的内容,说一句话。
提示:结合课文内容,通顺即可。
3.学习词组。
(1)出示字词:乐、难过、哭了。
(2)朗读词语,它们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提示:都是表示心情的词语:高兴、难过、难过。
(3)出示词组:乐坏了、很难过、高兴得哭了。
(4)比较两组词语。
(5)模仿“乐坏了”说词组。
要点:“乐坏了”表示非常高兴,联系生活拓展说词语;哭了不一定是难过,还可以表达极为高兴的心情。
4.学习短语。
(1)出示短语:漂哇漂、飘哇飘。
(2)区分2个字的偏旁和字义。
(3)拓展说词语。
二、朗读课文1.自读课文。
(1)朗读课文,一句一句读正确,读连贯。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2.指导读好停顿。
(1)出示句子: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有标点的地方需要停顿,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应适当停顿。
我们该怎么停顿呢?根据教师提示读出停顿。
提示:小熊拿起纸船/一看,分隔符地方宜停顿,且要“声断气连”。
(2)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
提示:区分连着的两个动作,中间略作停顿。
3.指导读好“漂哇漂”“飘哇飘”。
(1)师生合作读带“漂哇漂”的句子。
纸船漂到了哪里?——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纸船是一下子漂到那里吗?——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简介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
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
传说公元202年,汉王刘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重包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
经过千余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逐渐完善起来的工艺设计,使风筝的扎制技术日臻精巧、合理而易于放飞。
从唐朝(公元6118─907年)开始风筝由军用品转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饶有趣味的娱乐工具,“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正是放鸢取乐的写照。
“放风筝”这了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国,春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
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公历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于在这个期间扫墓或到郊外去春游,放风筝便是此时一项流行的娱乐方式。
古人所述“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声驰空碧东风晓”,正是描绘出春天放飞风筝的热闹景象。
风筝在中国,有北鸢、南鹞之分。
传统样式有串型风筝(以龙头蜈蚣为主),筒子型(以立体宫灯为主),板子型(以八卦形为主),软翅型(以蝴蝶、晴蜓为主),硬翅型(以燕子、神话人物为主),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种用丝绢制成的掌燕风筝,其形体如火柴盒大小,放于手掌上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
丰子恺漫画城市之春。
风筝在中国广为流传,但风格各异;北京、天津、潍坊、南通所制风筝各领风骚。
部编版二年级上《纸船与风筝》课文纸船与风筝松鼠与小熊是好朋友。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您快乐!”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然而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
如何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您幸福!"纸船与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然而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小熊特别难过、他依然每天扎一只风筝,然而不行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特别难过。
他依然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行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假如您情愿与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快乐得哭了。
他赶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纸船与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与小熊的友谊。
3。
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如何交朋友与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与小熊的友谊、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如何交朋友与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教学准备:1。
挂图2。
学生朗读课文。
3。
纸船与风筝(课前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认识8个生字,感悟友谊。
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与小熊的友谊。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纸船和风筝》是新教材第三册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漂亮动人的故事。
写的是小松鼠住在山上,小熊住在山下,他俩用纸船和风筝传递着友情。
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愿,带着浓浓的真情为小松鼠和小熊架起了一座友情的长桥。
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一对好挚友。
可是小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山顶上再也看不到漂浮的风筝了。
小松鼠和小熊都很难受,内心有难言的孤独和失落,难忍的难受和苦痛。
后来小松鼠再也受不了了,他领先伸出友情之手,他俩又和好了。
教学内容:会认8个生字,会写“祝、福”二字。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友情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情的苦痛。
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愿。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特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2、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的环境。
3、充分敬重学生的感受,体验。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祝、福”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情。
3、对怎样交挚友和维护友情有肯定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松鼠”和“小熊”的头饰图片,问:“孩子们,你们瞧,老师今日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可爱的小伙伴,你们喜爱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中去共享他们的快乐吧!”2、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纸船和风筝》的故事。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家齐读课题。
“风筝”的“筝”要读得轻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相识的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这么仔细,风筝也兴奋地飞起来了,它可要带着我们相识课文中的生字呢!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
3、没有得到枫叶的同学别灰心,假如你们能将去掉拼音的生字读出来,老师就会送给你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课文《纸船和风筝》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小编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课文-原文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
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小熊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
松鼠高兴得哭了。
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会写幸、福、扎、抓、句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11自然段。
体会松鼠和小熊因一件小事而争吵,陷入失去友谊的痛苦,后又鼓起勇气,相互伸出友谊之手,重拾友谊之后的感人之情。
3、初步理解友谊的意义,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体会朋友之间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时的兴奋、激动。
学会怎样交朋友,珍惜身边的朋友。
融课堂于孩子的生活中。
风筝简介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发明了风筝。
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
传说公元202年,汉王刘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重包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
经过千余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逐渐完善起来的工艺设计,使风筝的扎制技术日臻精巧、合理而易于放飞。
从唐朝(公元6118─907年)开始风筝由军用品转而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饶有趣味的娱乐工具,“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半纸飞腾元在己,一丝高下岂随人”正是放鸢取乐的写照。
“放风筝”这了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国,春季是放风筝的最好时节。
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公历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于在这个期间扫墓或到郊外去春游,放风筝便是此时一项流行的娱乐方式。
古人所述“一番春事一番空,放却风筝逐断蓬”、“声驰空碧东风晓”,正是描绘出春天放飞风筝的热闹景象。
风筝在中国,有北鸢、南鹞之分。
传统样式有串型风筝(以龙头蜈蚣为主),筒子型(以立体宫灯为主),板子型(以八卦形为主),软翅型(以蝴蝶、晴蜓为主),硬翅型(以燕子、神话人物为主),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一种用丝绢制成的掌燕风筝,其形体如火柴盒大小,放于手掌上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
丰子恺漫画城市之春。
风筝在中国广为流传,但风格各异;北京、天津、潍坊、南通所制风筝各领风骚。
《纸船和风筝》教材解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它们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修补“裂缝”,相互谅解的故事。
它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全文共有11个自然段,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讲述。
第一至六自然段写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因为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上和山下,中间有一条小溪连着,所以松鼠可以通过纸船给小熊送祝福,而小熊则通过风筝给松鼠送祝福。
松鼠和小熊传递友爱的方式充满美好的想象和纯真的童趣。
第七至九自然段写松鼠和小熊吵架了,两人赌气不理对方,但都很难过。
小熊只能把风筝挂在树枝上,松鼠只能把纸船放在屋顶上,越来越多的风筝和纸船积攒着,也代表着它们对彼此的想念。
第十至十一自然段写松鼠依旧用纸船向小熊传递和好的想法,得到了小熊放风筝的回应。
松鼠流下激动的泪水,相信小熊也非常地高兴。
松鼠和小熊和好如初。
山谷间又有很多风筝飞扬,小船流动。
课文配有一幅跨页的大插图,形象地描绘了松鼠住在山顶用小溪送纸船,小熊住在山脚拉着线放风筝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两个小伙伴用纸船和风筝传递友情的美好场景。
本文是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一年级学习的方法,再结合本学期学习到的部首查字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这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纸船和风筝》课文
纸船和风筝
作者:刘保法
松鼠和小熊是住在一座山上。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
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
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 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小熊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
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
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 个生字,会写10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感受。
教学方法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使学生感知课文,通过表演读,范读,比赛读感悟课文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纸船和风筝贴片,小熊和松鼠及他们的家的贴片。
2、学生准备:动手做一件小礼物,写上祝福的话,送给你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和放风筝吗?它们一个在水
里,一个在天上,却引发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第20课《纸船和风筝》。
(板书课题)
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
二、初步感知,预习生字。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学生回答:小熊和松鼠)
今天老师把这对好朋友请来了,快来认识一下他们
吧!(课件出示小熊和松鼠在一起的图片)同学们,生字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跟大家见面了,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老师今天给这些生字找了朋友,看你们认不认识?
三、导读感悟第1— 6 自然段。
1、同学们,在一座美丽的山上,有两座可爱的小房子,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学生回答:小熊和小松鼠)师:好,同学们真聪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自然段,看看它们各自的家应该建在哪里呢。
(幻灯片展示)
2、过渡:同学们,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却
住在山脚下,虽然离得很远,可它们确实是最好的朋友! 不信,你读读第2—6 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可以齐读、默读、快速浏览等方式学习2—6自然段)
3、提问:是什么使小熊和松鼠成为好朋友的?(概括)
4、导读第三自然段:
瞧,(课件演示)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清清的小
溪,
飘呀飘,飘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拿起纸船一看,———生:乐坏了!你能读好这一段吗?(指读)
提问:小熊为什么那么高兴呀?
5、过渡:是呀,从山上的小溪里以外的飘下来一只纸船,里面还有一份祝福,小熊能不乐坏了吗?
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小熊,在这开心、快乐、兴奋、激动之后,你不想做点什么吗?(一张贺卡,一只风筝)爱是相互的,小熊为松鼠扎了一只风筝。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6、第 5 段:不光小熊乐坏了,小松鼠呢?(图)是的,它收到了小熊送的风筝,也乐坏了。
这次,谁相信自己比刚才读的还好?(指读)
四、导读第7—11 自然段。
1、是啊,纸船和风筝让它们俩成了好朋友,正当它们
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
(师范读)(一种惋惜、难过的语气)
2、分析“飘荡的风筝”和“漂流的纸船”这两个词。
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飘荡”和“漂流”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问:谁能读的更美一些呢? 老师听了,好像真的感觉那
风筝飘起来了,纸船也动起来了。
过渡:这么美的东西都看不见了,谁还想把你的感受读一读?
3、同学们,你们都是感情丰富的孩子,下面就让我们来读第8—11 自然段,看一下你们有没有什么感受?
他们吵架了为什么还要折纸船和放风筝呢?(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可是为什么不把折好的纸船和风筝放出去呢?(不好意思)
他们都不主动,小松鼠孤孤单单的坐在屋顶,看着空荡荡的屋顶,心想这样的日子太难受了,我再也受不了了,那他会做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可以看得出,同学们都被松鼠和小熊的感人故事,高兴着,感动着,当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那高高飘荡的风筝,那一只只传递友谊的小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