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食品安全排名出炉-113个国家中国排第几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随着贸易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
海关总署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基本原则,紧扣落实各方责任的这一主线,持续完善食品安全全过程的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积极推进国际共治,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2017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贸易的特点是:数量快速增长、来源更加广泛、品种覆盖齐全、进境口岸相对集中,部分进口食品已成为国内市场重要的供应来源。
(一)进口食品数量快速增长。
据WTO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
2017年,全国共进口食品1142.9万批(货物批,下同)、5348.1万吨、58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9%、36.5%和25.0%。
近5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5.7%(图1)。
1食品包括:肉类及制品(含脏器)、水产及制品、乳及乳制品、蛋类及产品、蜂产品、肠衣、食用油、大米、花生、蔬菜及产品、中药材、罐头、食用蛋白及制品、面粉及粮食制品、杂粮、油籽油料类、干坚果、籽仁类、茶叶、咖啡可可原料、饮料、酒类、糖类、蜜饯类、调味品、糕点、燕窝、特殊膳食用食品、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等,但不包括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果等农产品。
图1. 2013-2017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情况(二)进口食品来源多样化,主要贸易对象占比突出。
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来源愈加广泛。
2017年,我国从187个国家(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欧盟、美国、新西兰、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和越南,共440.3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75.5%(图2)。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的国际比较食品安全一直是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食品贸易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美国、欧洲联盟和中国这三个代表性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分析报告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共同点和差异。
美国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多个机构共同负责,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USDA)。
FDA负责监管大部分食品,包括加工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而USDA则主要负责肉类、家禽、蛋类等畜产品的监管。
美国的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通常包括对食品中残留农药、重金属、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以及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评估等内容。
欧洲联盟食品安全分析报告欧洲联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相对较为统一,主要由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科学评估和风险评估,欧洲委员会负责立法和管理,各成员国负责执行。
欧洲联盟的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通常更加注重对农药残留、基因改造食品、转基因作物等新技术和新问题的监测和评估。
中国食品安全分析报告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等多个部门共同组成。
中国的食品安全分析报告通常包括对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使用、非法添加等方面的检测结果,以及对进口食品和出口食品的监管情况等内容。
国际比较与启示通过对美国、欧洲联盟和中国这三个代表性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分析报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然各国/地区在监管体系和重点关注领域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在不断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同时也可以看到,在面对新技术、新问题时,各国/地区都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监管体系,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维护全球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各国/地区在食品安全领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监管模式和特点,通过开展国际比较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全球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吃自古都是人类的头等大事,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对美食都会有无尽的向往。
在如今这个物质条件已经基本满足人们需求的年代,大部分人对食物的追求可能更上一层,对于一些吃货更是如此。
各个国家饮食习惯不同,对美食的烹饪追求各异,下面通过综合性对比进行的排名。
10.美国很多人会对美国菜不以为然,但其实美国菜经过世界各地的融合发扬创新,已经有很多改进。
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吃很多的美国美食。
很多受欢迎的美国食物都非本地原产,而是来自各个国家,像意大利的披萨、比利时或荷兰的炸薯条、德国的汉堡包和法兰克福香肠等。
这些食物传入美国,经过改善和加工便走向世界,迎合了各处美食爱好者的口味。
比如汉堡,热狗,三明治,美国人就能做出很多花样。
美国南部的烤肉,沿海地带的海鲜大餐都是不错的美食。
美国传统美食同样不容忽视。
蛤蜊浓汤、酸橙派、科布沙拉都是传统美食,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由爱丽丝·华德斯发起的现代美国食物土食者运动。
美国烤肉9.墨西哥很多人都知道墨西哥人喜欢吃辣,其实墨西哥的食材覆盖甚广,永远不会让您觉得口味单一。
在安其拉达、炸玉米饼、冰淇淋和油炸玉米粉饼中,您能发现希腊的沙拉风味、印度的咖喱特色,还有泰国小吃和西班牙的手抓餐前小吃。
营养丰富的活力食物有鳄梨、西红柿、辣椒、柠檬大蒜拌豆子和巧克力,富含抗氧化剂和有益物质。
吃起来就像嘴巴里举办嘉年华,花样繁多。
肯德基快餐中也有一款风靡的墨西哥鸡肉卷饼。
美食案例:Mole——由红辣椒、香料、巧克力制成的酱汁,历史深远,品尝之后便像被施了魔咒般欲罢不能忘。
玉米饼碎肉卷——烤猪肉卷饼玉米粽子——玛雅人的古老食物,用湿润粉糊制作,包裹在树叶中。
炸玉米粉圆饼——很像墨西哥卷饼或玉米煎饼。
它是一款香酥的薄饼,咬一口下去便碎成一片片,几乎吃不到嘴里。
8.泰国翻看泰国的烹饪食谱,您会发现每种食物的食材多到一页纸都不够写,它们混合着草本植物和调料,制造出的味道就像是在演奏交响乐。
泰国烹饪受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和王室饮食传统的印象,算得上是世界最好的,一盘菜中可以融合酸甜咸辣各味,可以嚼劲十足,可以口感香脆,也可以柔滑润舌。
中国菜的健康排名世界第三?几年前《福布斯》刊文,名人教练和作家哈里·帕斯杰里纳克写了一本《世界饮食五大因素》,书中罗列了拥有健康饮食的一些国家,其中日本料理排名第一,中国菜排名第三,这个消息让国人相当开心。
在这本书当中,是按食物导致肥胖率来对各种饮食进行排名的。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日本料理;食物导致肥胖率1.5%;国人寿命预期82岁;其次是新加坡果蔬饮食,食物导致肥胖率1.8%,国人寿命预期82岁;排在第三的是中国菜,食物导致肥胖率1.8%,国人寿命预期73岁。
看了这个排名,中国人果然开心得起来么?恐怕未必。
中国烹调在海外的名声一向不好,因为美国人所吃到的中国食物主要是中国餐馆中的过了油的高脂肪菜肴。
然而,这本书中解释说,实际上中国人吃的东西和美国中餐馆并不一样,在中国菜的主料中,三分之二以上是蔬菜、水果、粗粮和豆类,其中包括绿叶蔬菜、根类蔬菜、大豆、生姜和大蒜等,这些食材非常健康。
中国人偶尔也做油炸食品,但是更多时候他们采用的是炒、蒸、炖的方法。
这话令人愉快,但作者所赞扬的,恐怕并不是如今中国人所热爱的,味浓油大的餐馆菜肴,而是二三十年之前中国家庭的传统烹调方式。
那时候,因为富裕程度不高,家庭烹调时油脂用量比较小,荤少素多,而且经常吃粗粮和豆类。
当然,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的患病率的确非常低。
但是时代变了,饮食也变了。
现在人们“不差钱”,以追求口味为唯一目标,根本不在乎做菜多放点油,乐于每日精米白面、鱼肉成盘,早就背离了自古以来的以素为主、食物多样、少油清淡的烹调方式。
无论城乡,只有脂肪摄入量一个指标随着经济增长而飞速上升,其他营养素摄入量都止步不前,甚至显著下降。
如今国人的肥胖率哪里还是1.8%呢?真让我们汗颜——北京的10个成年人当中,有6个人超重或肥胖,全国超重肥胖人口高达3亿人。
最糟糕的是,肥胖甚至已经蔓延到了孩子们的身上。
2008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公布了2005年全国31个省市38万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的结果,7-22岁城市男生的超重加肥胖检出率为24.64%,女生为13.73%。
科迪华发布《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国排名352019年12月14日,中国上海——科迪华农业科技®携手经济学人智库发布《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对全球食品安全威胁日渐加剧,而创新为降低相关风险提供了可行路径。
在该报告的综合榜单当中,新加坡以87.4的得分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中国综合得分为71,较去年大幅提升11位,来到第35位。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Global Food SecurityIndex)是科迪华农业科技®与经济学人智库共同发起的全球食品安全评估体系。
该报告于2018年10月首度推出,是世界上首个综合了系统承载力、可用性和产品质量三大维度来观察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
相关研究覆盖全球113个国家与地区,旨在审视食品体系的活力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
科迪华农业科技®对外事务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副总裁DanaBolden表示,“通过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我们希望可以帮助食品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利益攸关方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捍卫食品安全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农户到行业组织,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消费者,食品价值链中的所有环节都有相应的角色需要扮演。
科迪华相信,我们有责任以知促行,打造更可持续的生产体系,提高食品的营养以及可获得性,最终进一步巩固全球食品安全。
”本期指数新增了农业基础设施、食品成本和营养标准等几大关键指标,新加坡、爱尔兰和美国综合得分位列前三,与去年相同。
而中国则以71的综合分数居于第35名,在亚洲国家中与新加坡、卡塔尔、日本、阿联酋、科威特、马来西亚与韩国一起排名靠前。
新增指标:自然禀赋及修复能力食品安全与自然环境常被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农业生产被认为会增加碳排放,加剧土地压力和加速资源枯竭,由此引发的环境危机对农业和食品安全有极大负面影响。
2006至2016年十年间在53个发展中国家进行的74项灾后需求评估研究显示,以干旱、暴雨和洪水为主要形式的自然灾害造成了23%的农业损失。
2023年世界美食榜(中国排第二)2023年世界美食榜(中国排第二)根据了解,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旅游频道CNN最新消息,发布了2023年世界美食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分别有哪些国家上榜呢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3年世界美食榜,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23年世界美食榜2023世界美食榜国家排名榜前十依次为:意大利、中国、法国、西班牙、日本、印度、希腊、泰国、墨西哥和美国。
中国排名CNN2023世界美食榜第二文章指出,对法国人来说,午休两小时来享用三道餐是必须的。
该榜单称赞了法国的马卡龙(Macarons)和法棍(Baguette)。
文章还盛赞了法式蜗牛(Escargot):“法国人不仅把花园里的害虫变成了菜肴,还做得很好吃。
”而以美食文化丰富多样著称的中国,排在该榜单第二位。
2023世界美食榜前三美食推荐意大利:披萨、烩饭、炸酥肉中国:糖醋里脊、点心、烤乳猪、北京烤鸭以及小笼包。
法国:马卡龙(Macarons)、法棍(Baguette)、法式蜗牛(Escargot) 中国十大名菜中国十大名菜是指包括北京烤鸭在内的十种菜、分别是北京烤鸭、四川麻婆豆腐、西湖醋鱼、飞龙汤、无为熏鸭、东坡肉、腊味合蒸、辣子鸡、东安子鸡、清蒸武昌鱼。
世界十大美食,你吃过几种?第一名:马沙文咖喱(泰国)马沙文咖喱被称为帝皇咖喱,咖喱之王,其实应该也是万食之王,想来许是源自皇家宫廷菜,属于泰国南部的菜系。
马沙文咖喱跟其它咖喱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口感的厚重和香浓,它拥有一种被果仁包裹着的温暖辣香味道,这也是是马沙文咖喱受大众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名:那不勒斯比萨(意大利)那不勒斯比萨(Naples pizza)是一种配上了那不勒斯的___酪和作料的比萨。
传统的匹萨那不勒斯风比萨的面团,不使用擀面棍而是只用手推压。
四边的部分称为边缘厚片,这种做法是当地最为正统的。
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那不勒斯风比萨的面团应仅用面粉,水,酵母,盐4种材料。
中国食品安全排名中上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3年第9期本刊主笔孙力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7月发布了最新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该指数由经济学人智库在美国杜邦公司的资助下开发。
中国在纳入统计的10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42位,比2011年度下降3位,处于中上等。
美国、挪威、奥地利、法国、瑞士分列前五名。
倒数第一到第五名均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这些排名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呢?中国优于欧洲多国最新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该指数中的排名高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排名第70)、巴基斯坦(排名第75)和泰国(排名第45)、越南(排名第60)、菲律宾(排名第64)等。
中国甚至超过了位于欧洲中部或东部的白俄罗斯(排名第46)、乌克兰(排名第47)、塞尔维亚(排名第49)、保加利亚(排名第51),而接近俄罗斯(排名第40)。
据新华网提供的数据,中国在这个指数中的食品安全排名,甚至领先于中国的人均GDP排名(第52位)。
这与中国很多媒体报道的和消费者感觉的中国人吃什么都不安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印象,似乎很不符合。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关键在于这个指数对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与中国媒体使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英文的“Food security”和“Food safety”两个词,在中文里都被译为“食品安全”。
其实二者有含义上的差别,前者是包含后者的。
前者范围涉及食品供应、营养(如蛋白质摄入量)、消费者是否有能力支付等,后者才是中国媒体常常谈到的有毒、有害食品,如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镉大米、地沟油等。
跨学科的指数研究创新其实,关于食品安全类的全球排名有好几种,影响较大的还有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英国风险分析公司梅波克洛夫联合发布的“粮食安全风险指数”。
2010年,在该指数中,中国在全球163个经济体中排名第96位,排名越靠后风险越小。
《经济学人》的这套指数,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
2017全球食品安全排名出炉,113个国家中国排第几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日前发布《2017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在113个被评估国家中,爱尔兰综合排名升至第一,美国降至第二,失去全球食品最安全国家宝座。
那各国排名情况究竟如何?中国排名又如何?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一年发布一次,是杜邦公司(DuPont)委托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撰写与发布,以便确认最急需改革的地区。
该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
往年的The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GFSI)是通过各个国家的食品承受能力(Affordability)、供应充足程度(Availability)和质量与安全(Quality and Safety)三个指标来计算一个综合的粮食安全指数。
与往年不同的是,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影响,2017年的GFSI引入第四个指标,即自然资源及复原力(Natural resources & Resilience)。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土壤退化、粮食减产、旱涝灾害等直接影响农业产量。
因此,2017年的指数也将国家在气候变化面前的应对情况纳入,并将排名进行了调整。
简单通俗地讲,一个国家的食物安全指数排名并非地大物博就一定名列前茅。
粮食食物产量高,或许买不起,或者浪费严重。
土地并不广袤,但是政策好,进口稳定品种齐全营养均衡,反而在报告中排名会靠前。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下2016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该报告于2016年6月发布,亦对全球113个国家的食品安全进行了测量和排名,结果显示美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国食品最安全,6个欧洲国家进入前10,中国排名42位。
2016年食品安全排名前十名分别是:美国,爱尔兰,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
食品安全全球第一!加拿大不愧为吃货天堂在多伦多举行的食物与饮品高峰会发布的报告指出,在针对34个世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进行的食品安全排名中,加拿大食品安全再次名列第一。
这已是加拿大第二次获得此项殊荣,2014年,针对17个经合组织成员国进行的食品安全排名显示,加拿大的食品安全体系被评为世界上最好的,与爱尔兰并列第一。
加拿大食品观察议会(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s Canadian FoodObservatory)发布了周年成绩表。
加拿大食品策略(Canadian Food Strategy)副总裁布卢姆(MichaelBloom)指出,在34个国家中,加拿大在食品安全等16个领域中均领先其他会员国。
布卢姆表示,在食品安全这一类别中,加拿大获得A级评分,位列其他会员国榜首。
加拿大在食品消费工作上不断做出改善,注重营养、研究膳食,注重及改善可追溯性及放射性核素的研究。
2014年,在针对17个经合组织成员国进行的排名中,加拿大的食品安全体系同样被列为世界上最好的,与爱尔兰在该榜单上并列第一。
2008年和2010年,加拿大的排名则分别在第5位和第4位。
报告显示,加拿大在食物感染发病率、召回的食品和饮食消费研究等领域均排名领先,报告还发现,加拿大还拥有最高的食品安全公信力。
在今年的调查中,在食品保障这一类别中,加拿大的评分为B,主要是糖尿病、肥胖症等患病率有所增加,影响了整体表现。
此外,由于存在加拿大家庭浪费食物的现象比较严重,相应在温室气体及氨氮气体的排放上排名较为靠后,评分仅为C+。
此次报告的主要研究对象均为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其中包括加拿大、澳洲、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等国家。
全球105个国家食品安全指数中国排名39位7月10日发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对105个国家食品安全进行测量和排名,结果显示,美国、丹麦、挪威和法国食品最安全,原因是供应充足、国民收入高、食品开支相对其它开销成本低以及大力进行食品生产研发。
食品安全指数最低的国家主要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包括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尼日利亚和莫桑比克。
中国在105个参评国家里排名第39位,总得分62.5分(满分100分)。
该报告由杜邦公司(DuPont)委托经济学人信息部撰写,以便确认最急需改革的地区。
报告主要关注指标包括对食品的购买力、获取食物的容易程度、质量与安全三个指标。
中国在这三项上的得分分别为58.1分、65.4分、65.4分。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的权重显示该报告更关注粮食安全以及温饱问题。
报告赋予“对食品的购买力”以及“获取食物的容易程度”这两个指标的权重均比较高,前者权重为40%,后者权重高达44%,而“质量与安全”这一指标权重只有16%,因此排名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单独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状况。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7月14日发表评论认为,中国食品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称,由于担心瘦肉精,中国的女子排球队甚至变成了严格的素食者。
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其他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多是因为无意而加入了一些有毒的化学元素,而中国食品安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商追求盈利润而故意非法地把有毒元素注入到食物链中。
首先是中国的食品生产商琳琅满目,其次这些生产商大多数都是小公司,这就让所有的产品都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安全标准很困难。
另外,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非常错综复杂,分成国家一级,省一级以及地区一级,而在国家一级又有很多不同的部门介入其中。
第三点,由于很多食品商在地方一级进行运作,当地政府缺乏监督和实施规定的能力或者动力。
全球食品安全排名出炉中国排名第35位上升11位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01期全球食品安全排名出炉中国排名第35位上升11位据媒体报道,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旗下智库发布了《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在该指数跟踪的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35位,较2018年上升11位。
报道显示,尽管2019年有新的指标如食品成本、基础设施和营养标准,新加坡、爱尔兰和美国仍然连续第二年被评为食品安全三强。
2018年,中国在该排名中以65.1的成绩排在第46位的中上游位置。
2019年,中国综合得分71分,排名上升。
不过,如果计入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与水有关的风险后,食品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的新加坡的排名将下降11位。
不仅如此,上述指出,当计入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影响后,“所有国家的总体得分都下降了,这突出表明了全球粮食系统易受干旱、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威胁的影响。
”媒体报道还指出,上述报告发现,30%以上的国家缺乏维持正常视力、健康的免疫系统和器官功能所需的维生素A;四分之一的国家缺乏对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免疫系统至关重要的锌。
此外,报告还显示,全球范围内的食品价格正在上涨,委内瑞拉和叙利亚的上涨最为显著。
据悉,《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综合评估得出。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是一个动态的定量和定性基准模型,由34个独特的指标构建而成,可衡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驱动因素。
(紫林)《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发布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在2019年突破4000亿元2019年12月5日,36氪研究院联合奈雪的茶发布《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披露了中国茶饮行业最新的市场容量。
根据测算,中国茶饮市场规模=新式茶饮门店销售额+传统茶叶销售额。
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在2019年将突破4000亿元,是另一个明星赛道咖啡市场的两倍,现制茶的市场规模则在500-800亿元左右。
揭秘|食品安全指数世界第一的国家关于消费者权益,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病从口入,不安全的食品导致全球每年约200万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儿童。
在众多消费维权领域中,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球各国政府、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定于每年的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
一直以来,高质量的空气和安全的食品是人们所共同向往的,而加拿大就是一个拥有该优势的宜居国家。
2014年,加拿大的食品安全体系被评为世界上最好的,与爱尔兰并列第一。
随后2015年、2016年的《食物与饮品高峰会报告》上,加拿大继续保持食品安全第一的优势。
根据2017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食品安全指数最高的十五个国家为:爱尔兰、奥地利、法国、美国、德国、瑞士、英国、加拿大、丹麦、瑞典、荷兰、新西兰、芬兰、澳大利亚、挪威。
加拿大名列前茅。
可持续的生态观加拿大已耕种面积占全世界可耕种土地的30%,淡水资源是中国的4倍,拥有丰富的农业、渔业资源。
可以说,用原野无垠、土地肥沃用来形容加拿大是最贴切不过的了。
加拿大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不仅空气质量高,还有可信赖的高品质产品——食品安全标准高于世界普遍标准。
同时,加拿大寒冷气候也可消除害虫和病毒,有助于保证食品的高质量。
在加拿大,大型的农业用地周边,总会配套一个生产有机肥料的场所,收集和再利用牲畜的排泄物和草木灰,做成有机肥重新供给农场使用;农场主为了防止小鸟吃太多葡萄,会欢迎老鹰定居;为了实现自然授粉,会欢迎养蜂人比邻而居……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最接近自然最富有营养的生产方式。
在加拿大每3人就占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土地世袭。
他们更懂得尊重与保护自然,因为这是他们从祖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资产,也是他们的后代子孙将要赖以生存的根基。
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2000年第53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将食品安全确定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在建立和完善本国食品安全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达国家更是一马当先,走在前面。
2004年,中国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对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建立起多部门监管的体制然而,2007年,我国食品安全管理遇到重大挑战,中美食品安全问题、中欧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及周边国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的出现,其成因很多,但与各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无关系。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笔者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文献,进行了认真分析。
一、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现状(一)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了提高效率,减少部门职能重叠,降低联邦开支,加拿大于1996年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重组,将加拿大卫生、农业、渔业和海洋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合并,成立加拿大食品监督署,于1997年4月开始工作。
加拿大食品监督署的职责有:进/出口食品的监督,实验室和诊断支撑,危机管理和产品召回,以及出口认证。
CFIA直接向加拿大农业和农产品部报告。
加拿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重组后,取得了3个方面的成效:①节省财政预算支出,1997~1998财政年度支出减少10%;②减少机构监管的重叠,避免了不同部门进行相同监督检查的现象;③明确职责,加强协作,监管较少“盲区”。
加拿大卫生部负责制定公共政策和标准,包括研究、风险评估,以及制定食品中允许物质的限量标准。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由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部门组成。
在联邦政府层面上,有12个部门涉及食品安全监管,即: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监督局;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美国农业部动植物监督局;美国农业部粮食、包装、储存管理局;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人类卫生服务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商贸局;美国财政关税局;美国财政部烟、酒、火炮局;美国环保署;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
2017全球食品安全排名出炉,113个国家中国排第几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日前发布2017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在113个被评估国家中,爱尔兰综合排名升至第一,美国降至第二,失去全球食品最安全国家宝座;那各国排名情况究竟如何中国排名又如何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一年发布一次,是杜邦公司DuPont委托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撰写与发布,以便确认最急需改革的地区;该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 往年的The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GFSI是通过各个国家的食品承受能力Affordability、供应充足程度Availability和质量与安全Quality and Safety三个指标来计算一个综合的粮食安全指数;与往年不同的是,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影响,2017年的GFSI引入第四个指标,即自然资源及复原力Natural resources & Resilience;除此之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土壤退化、粮食减产、旱涝灾害等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因此,2017年的指数也将国家在气候变化面前的应对情况纳入,并将排名进行了调整;简单通俗地讲,一个国家的食物安全指数排名并非地大物博就一定名列前茅;粮食食物产量高,或许买不起,或者浪费严重;土地并不广袤,但是政策好,进口稳定品种齐全营养均衡,反而在报告中排名会靠前;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下2016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该报告于2016年6月发布,亦对全球113个国家的食品安全进行了测量和排名,结果显示美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国食品最安全,6个欧洲国家进入前10,中国排名42位;2016年食品安全排名前十名分别是:美国,爱尔兰,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原因是供应充足、国民收入高、食品开支相对其它开销成本低以及大力进行食品生产研发;其中,排名前10名里有6个欧洲国家;而食品安全最低的国家分别是海地,莫桑比克,尼日尔非洲中西部国家;2017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实况食品安全指数最高的十五个国家为:爱尔兰、奥地利、法国、美国、德国、瑞士、英国、加拿大、丹麦、瑞典、荷兰、新西兰、芬兰、澳大利亚、挪威;食物安全指数最低的十五个国家是:圭亚那、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安哥拉、叙利亚、马拉维、尼日尔、海地、塞拉利昂、乍得、也门、马达加斯加、布隆迪、刚果金; 据报告显示,爱尔兰的总分较2016年下降了分,但总体名次却上升了一名,超越美国,位居榜首;而中国排名从前两年的第42位降至第45位,仍位居中上游,综合评分,较去年下降分;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排名最高,位居第4;日本全球排名第18位,韩国与智利并列第24位;马来西亚名列第41位;▲ 2017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整体排名中国排名仍位居中上游,从前两年的第42位降至第45位,综合评分,较去年下降分;第一名爱尔兰得分为分; 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排名最高,位居第4;日本全球排名第18位,韩国与智利并列第24位;马来西亚名列第41位; 在食品可负担性方面,中国排名第47位,得分为分;第一名卡塔尔得分为分; 在食品可利用性方面,中国排名第48位,得分为分;第一名英国得分为分;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中国排名第38位,得分为分;第一名葡萄牙得分分;那么整体来看,中国在此次报告中表现如何2017年,中国综合指数得分值为,比2016年下降;与2016年的三个老的分指标相比,2017年中国的食品承受能力上升了,可供性下降了,质量与安全持平;虽然这三个指标有些波动,但与全球平均水平而言,中国表现还是可以的;在自然资源及复原力上,中国排名第66位,明显地要低于其综合指数排名,处于中等水平;全球食品安全究竟仍在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又在其中扮演何等角色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复苏和个人收入双位数增长正促进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但仍急需更有效的创新性食品生产以及可持续供应链来支持食品喜好转变和需求增长;自2012年中国首次GDP增长了54% ,同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也迅速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需要50%的农业生产增长率来满足世界100亿人口的需求,除此之外,水果、蔬菜和肉类的需求增长将需要农产品输出量做出转变,同时对自然资源利用也变得极其紧张;食品安全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国防级别的大事,特别地,食品安全对于人口居全球第一的中国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据报告称:经济增长迅猛的中国购买能力大大增强,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离开农村,给粮食生产和供应带来了压力,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食品生产和供应结构;同时,中国食物浪费现象极其严重,联合国在2016年曾公布,全世界新增了3800万食不果腹的人口,总人数达到亿人;而中国每年浪费掉的1700万-1800万吨的食物,这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印度、加拿大和乌克兰是全球四大粮食生产国,2016年,这四个国家小麦产量为亿吨,仅加拿大和乌克兰相加就占了全球小麦产量的20%;而且这些国家也最易遭受洪灾影响,其粮食产量一旦波动,将对全球粮食安全状况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中国和印度也是淡水使用极其不可持续的国家,在113个国家中淡水资源风险排名分别为99和108;据科学家估计,中国目前有亿人口或者说有一半中国人居住在水资源极其紧张的地区;在印度,到2050年其人口将接近17亿,用水会变更紧张;印度占世界营养不良人口的四分之一,超过任何其他国家,是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的核心;2030年后,中国人口可能开始萎缩,专家预计,全球粮食安全不太会受到气候变化的高度影响,尽管中国部分地区在适应缺水和潜在的农业问题的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中国对于海洋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迅速增高,全世界60%的渔场都位于中国水域;滥用农药化肥的化学农业生产模式、工业化和城镇化导致中国的近海海域富营养化和缺氧现象极其严重;几十年来,经济发展都在号召环境友好型发展,最近的政策和规划的也表明了演变;亚洲正处于海洋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心地带,拥有全球一半以上渔场的和90%的水产养殖量,但亚洲三大人口国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处于指标排名的下半游;在海洋资源消费中,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消费模式,将长期影响海洋的健康发展;。
年度盘点:全球最不健康50国饮食方式,你猜中国排第几?The World’s Best Diet全球最健康的饮食方式BBC主创班底在全球各地盘点人们的饮食方式,从最健康到最不健康排出了50个。
我们先不说中国排在第几,我们先从最不健康的那一端说起,然后你会发现,这些饮食方式里很多都有现在中国人的影子。
Part 1. The Worst第一部分:最差位于这个榜单最底端的饮食方式,是太平洋上马绍尔群岛的饮食:说这个名字你们可能不熟悉,但你们应该知道这里的比基尼岛,对,美国在那实验了原子弹。
把这里评为最差真的很贴切,因为他们这不光肥胖问题严重到魔幻,而且几乎没有多少人不得糖尿病。
加之他们的医疗条件不好,很多人一旦患上重症糖尿病就得截肢。
(因为伤口几乎无法自己愈合,只能把破损的手脚截掉)那么这里的人吃什么呢?第一样东西我们都很熟悉,那就是中国人最基础的主食:大米。
不过当然,并不是说吃米饭就会让你得糖尿病、然后截肢,还没那么严重。
马绍尔群岛的饮食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
(但是大米确实不是一个很健康的食物。
)他们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几乎完全以罐头食品为生,因为便宜:蔬菜是罐头,肉类几乎也是罐头。
唯一的新鲜肉类则是一些脂肪含量极高的肉类,比如火鸡屁股。
而这说到底都是因为便宜,马绍尔群岛的人真的很穷。
这样的饮食加上大量的米饭,造就了他们糖尿病泛滥的现状。
话说,这好像也是很多中国人的吃法吧:米饭大肥肉方便速食。
真的很危险啊。
Part 2. Drinking第二部分:喝酒比马绍尔群岛稍微好一点的,是我们的一个大邻居。
那就是北边的俄罗斯,它排名49:他们这倒是没有马绍尔群岛的糖尿病问题啦,但是他们有极其严重的酗酒问题。
他们有的是喝酒喝死的,有的是喝酒之后出意外死的,有的是喝酒之后打架打死的,总之可以搞得很有创意。
而且匪夷所思的是,俄罗斯民间居然相信喝酒有益健康: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国内的那些重度白酒党,额……(药酒党也一样,管它哪种酒,归根结底都是乙醇)Part 3.Sugary Beverage & Snacks第三部分:含糖饮料和零食紧接着,在榜单里稍微往上一点,又是一个肥胖大国。
还是加拿大人有福气!食品安全排世界第一
导语:根据加拿大会议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与贵湖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食品研究所,针对17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进行的食品安全排名,加拿大的食品安全体系被列为世界上最好的,与爱尔兰在该榜单上并列第一。
该报告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将加拿大与其他16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其中包括了澳洲、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国。
在2008年和2010年,也发布了上述报告,加拿大的排名分别在第5位和第4位。
总的排名得分是根据包括评估、管理和交流3大类的10项指标确定,如食物感染发病率、召回的食品和饮食消费研究等。
加拿大的排名领先,凸显了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成功,例如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就食品安全问题与利益相关者和公众的沟通。
该报告还发现,加拿大也有最高的食品安全公信力。
除了优点外,该报告也指出加拿大食品安全系统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包括通过加工处理环节对食品进行追踪的能力,对杀虫剂和其他化学成份的检测,以及为国民所吃的食物设定可以接受的辐射水平。
其中食品业界所称的对食物的追踪能力,是确
保更安全的供应系统的关键。
如有能力追踪一磅牛肉的产地到农场,也可以追踪到最后吃它的餐厅的食客。
这种能力在疾病爆发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可以让当局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它。
紧随加拿大和爱尔兰的是法国和英国,比利时排在最后,原因是农作物大量使用杀虫剂和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率较高。
圈点食事qUANdIANSHISHI中国经济网消息称:“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日前发布《2015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报告显示,在109个被评估国家中,中国综合排名42位,位居上游。
据了解,全球食品安全指数包括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三个方面28个定性和定量指标。
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109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
数据显示,在国家综合排名方面,109个被评估国家平均分约为49.3分,其中,发达国家占据排名约四分之一。
美国以89.0分位居全球第一,新加坡和爱尔兰以88.2分和85.4分位列二、三位。
中国以64.2分排在42位,位居上游,排名在中国前后的国家分别为南非(64.5分)和俄罗斯(63.8分)。
在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排名方面,中国分别以61.0分、65.2分、69.3分位列第50名、第39名、第38名。
报告将中国列入良好一档,并指出,中国在食品安全系统建设、营养标准、农业生产波动性等方面的指标表现突出,在人均GDP、农业研究开发公共支出方面的指标稍弱。
2015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中国排名42位居上游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战备与管理研究中心王俊平教授介绍说,目前学界确实有观点认为,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会在生理上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喝纯净水时,由于它是完全的纯水,可能导致细胞或血液中的矿物质成分、无机营养成分等小分子可溶性成分透过细胞壁或细胞膜向外反渗,长时间来说有些负作用”。
但王俊平强调,以上观点仅仅是理论推测,从临床医学来说,并没有对此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是否会产生哪些临床症状,确实还没有临床资料。
即使有人做了动物实验,但动物的反应跟人的临床反应差别很大,还不能判断人也会有这些反应。
王俊平表示,普遍来说,只是建议不要长期单一摄入纯净水。
但真的喝了一段时间的纯净水,比如像北京一些小区里的净水设备,已经使用很多年了,也不用担心,毕竟目前还没有流行病学的证据显示长期喝纯净水会导致健康问题。
2017全球食品安全排名出炉-113个国家中国排第几
2017全球食品安全排名出炉,113个国家中国排第几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日前发布《2017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在113个被评估国家中,爱尔兰综合排名升至第一,美国降至第二,失去全球食品最安全国家宝座。
那各国排名情况究竟如何?中国排名又如何?小编带你去了解一下。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一年发布一次,是杜邦公司(DuPont)委托英国经济学人智库撰写与发布,以便确认最急需改革的地区。
该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
往年的The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GFSI)是通过各个国家的食品承受能力(Affordability)、供应充足程度(Availability)和质量与安全(Quality and Safety)三个指标来计算一个综合的粮食安全指数。
与往年不同的是,考虑到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的影响,2017年的GFSI引入第四个指标,即自然资源及复原力(Natural resources & Resilience)。
除此之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土壤退化、粮食减产、旱涝灾害等直接影响农业产量。
因此,2017年的指数也将国家在气候变化面前的应对情况纳入,并将排名进行了调整。
简单通俗地讲,一个国家的食物安全指数排名并非地大物博就一定名列前茅。
粮食食物产量高,或许买
不起,或者浪费严重。
土地并不广袤,但是政策好,进口稳定品种齐全营养均衡,反而在报告中排名会靠前。
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下2016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该报告于2016年6月发布,亦对全球113个国家的食品安全进行了测量和排名,结果显示美国、爱尔兰、新加坡等国食品最安全,6个欧洲国家进入前10,中国排名42位。
2016年食品安全排名前十名分别是:美国,爱尔兰,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
原因是供应充足、国民收入高、食品开支相对其它开销成本低以及大力进行食品生产研发。
其中,排名前10名里有6个欧洲国家。
而食品安全最低的国家分别是海地,莫桑比克,尼日尔(非洲中西部国家)。
2017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实况
食品安全指数最高的十五个国家为:爱尔兰、奥地利、法国、美国、德国、瑞士、英国、加拿大、丹麦、瑞典、荷兰、新西兰、芬兰、澳大利亚、挪威。
食物安全指数最低的十五个国家是:圭亚那、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安哥拉、叙利亚、马拉维、尼日尔、海地、塞拉利昂、乍得、也门、马达加斯加、布隆迪、刚果(金)。
据报告显示,爱尔兰的总分较2016年下降了0.2分,但总体名次却上升了一名,超越美国,位居榜首。
而中国排名从前两年的第42位降至第45位,仍位居中上游,综合评分63.7,较去年下降1.2分。
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排名最高,位居第4;日本全球排名第18位,韩国与智利并列第24位;马来西亚名列第41位。
▲2017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整体排名中国排名仍位居中上游,从前两年的第42位降至第45位,综合评分63.7,较去年下降1.2分。
第一名爱尔兰得分为85.6分。
在亚洲国家中,新加坡排名最高,位居第4;日本全球排名第18位,韩国与智利并列第24位;马来西亚名列第41位。
在食品可负担性方面,中国排名第47位,得分为63.6分。
第一名卡塔尔得分为93.3分。
在食品可利用性方面,中国排名第48位,得分为61.2分。
第一名英国得分为87.2分。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中国排名第38位,得分为70.7分。
第一名葡萄牙得分89.7分。
那么整体来看,中国在此次报告中表现如何?2017年,中国综合指数得分值为63.7,比2016年下降1.2。
与2016年的三个老的分指标相比,2017年中国的食品承受能力上升了0.9,可供性下降了3.6,质量与安全持平。
虽然这三个指标有些波动,但与全球平均水平而言,中国表现还是可以的。
在自然资源及复原力上,中国排名第66位,明显地要低于其综合指数排名,处于中等水平。
全球食品安全究竟仍在面临怎样的挑战,中国又在其中扮演何等角色?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复苏和个人收入双位数增长正
促进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但仍急需更有效的创新性食品生产以及可持续供应链来支持食品喜好转变和需求增长。
自
2012年中国首次GDP增长了54% ,同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也迅速增长。
预计到2050年,将需要50%的农业生产增长率来满足世界100亿人口的需求,除此之外,水果、蔬菜和肉类的需求增长将需要农产品输出量做出转变,同时对自然资源利用也变得极其紧张。
食品安全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国防级别的大事,特别地,食品安全对于人口居全球第一的中国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据报告称:经济增长迅猛的中国购买能力大大增强,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离开农村,给粮食生产和供应带来了压力,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食品生产和供应结构。
同时,中国食物浪费现象极其严重,联合国在2016年曾公布,全世界新增了3800万食不果腹的人口,总人数达到8.15亿人。
而中国每年浪费掉的1700万-1800万吨的食物,这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中国、印度、加拿大和乌克兰是全球四大粮食生产国,2016年,这四个国家小麦产量为2.7亿吨,仅加拿大和乌克兰相加就占了全球小麦产量的20%。
而且这些国家也最易遭受洪灾影响,其粮食产量一旦波动,将对全球粮食安全状况造成巨大影响。
同时,中国和印度也是淡水使用极其不可持续的国家,在113个国家中淡水资源风险排名分别为99和108。
据科学家估计,中国目前有6.8亿人口或者说有一半中国人居住在水资源极其紧张的地区。
在印度,到2050年其人口将接近17亿,用水会变更
紧张。
印度占世界营养不良人口的四分之一,超过任何其他国家,是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的核心。
2030年后,中国人口可能开始萎缩,专家预计,全球粮食安全不太会受到气候变化的高度影响,尽管中国部分地区在适应缺水和潜在的农业问题的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中国对于海洋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迅速增高,全世界60%的渔场都位于中国水域。
滥用农药化肥的化学农业生产模式、工业化和城镇化导致中国的近海海域富营养化和缺氧现象极其严重。
几十年来,经济发展都在号召环境友好型发展,最近的政策和规划的也表明了演变。
亚洲正处于海洋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心地带,拥有全球一半以上渔场的和90%的水产养殖量,但亚洲三大人口国(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处于指标排名的下半游。
在海洋资源消费中,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消费模式,将长期影响海洋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