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2
- 格式:pdf
- 大小:152.40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题型归纳及应试技巧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题型归纳及应试技巧近几年来的高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设题方式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深层次阅读理解才能的考察。
本人在长期的高考英语备考教学中,总结出阅读理解题常见出题方式及应试技巧,让学生在考场上能明白出题人考察目的,采取相应技巧,做到知彼,从而进步解题速度与准确性。
一、主旨大意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主旨大意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在理解全文的根底上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文章进展高度的概括或总结的才能。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标题类:W hat’s the best title/headline for thepassage?大意类: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 Thetopic /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is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conclude that .作者意图类: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inwriting the passage?针对主旨大意类型的题,考生可以掌握以下解题策略:把握文章逻辑构造,快速找出主题;寻找主题句,确定文章中心思想;将首段中心句和各段第一句话连接成一个整体,得出文章主题;逆向思维法解标题类问题。
此类题关键在于通读全文,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不受干扰项细节影响,要把握好文章的大意,抓住文章的主题句,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及写作目的。
二、数据推断题解答此类题,关键是要擅长捕捉有关数字的信息,然后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和题意的根底上,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分列数字,对其进展分析^p 、推算,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阅读理解题:……But now there is a Winter-swimmingEnthusiasts’Club and it has more than 2.000 mem.bers. The oldest is 84 years old and the youngest isonly 7. The members are from all walks oflife ……The question is : Among the winter-swimmersthe oldest is _____ years older than the youngestone.A. 91B. 84 C . 77 D. 7答案是C。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推理逻辑能力的重要题型。
以下是高
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1. 全面理解文章:在阅读题目之前,要全面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可以通过快速
浏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2. 仔细阅读题目:在阅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题目的要求和要求考查的
内容。
注意关键词,有助于理解文章和找到答案。
3. 找到关键信息: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找到关键信息,如数字、日期、地点、人名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和推理答案。
4. 确定问题类型:在阅读题目时,要确定问题的类型,如作者观点、主题概括、细
节解释等。
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5. 利用上下文推理: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利用上下文的提示和线索来推测答案。
通
过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选择最符合上下文的选项。
6. 回答有依据的问题:在解答问题时,要选择有依据的选项。
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
支持,并不能确定为正确答案的选项,应该排除。
7. 省略阅读不必要的部分:有些文章可能会非常长,题目可能只需要关注其中的一
部分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省略掉不必要的部分,集中注意力和时间在相关的部分。
8. 多练习: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的练习题,尤其是真题,可以提高解题的技巧和速度。
也要多阅读英语原文,提高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补充词汇和语法知识。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实用5篇)1.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第1篇这类题在设题时常会用到title, subject, main idea, topic, theme等词。
归纳标题题特点:短小精悍,一般多为一个短语;涵盖性强,一般能覆盖全文意思;精确性强,表达范围要恰当,不能随意改变语意程度或色彩。
常见命题形式有: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概括大意题包括寻找段落大意(topic)和文章中心思想(main idea),常见命题形式有: What is the general/main idea of the passage?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presses the main idea?What is the 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text? BThe writer of the story wants t o tell us The passage/ text is mainly What’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解题技巧阅读理解文章多是议论文和说明文,这两种文体的结构可归纳为:提出问题——论述问题——得出结论或者阐明观点。
对于这类文章,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
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主题句具有简洁性、概括性的特点。
主题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位于段首:一般而言,以演绎法撰写的文章,主题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即先点出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作具体的陈述。
判断第一句是否为主题句,可具体分析段落的首句与第二,三句的关系;如果从第二句就开始对第一句进行说明,论述或描述,那第一句就是主题句。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范文1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1一、命题特点近几年阅读理解的命题思路基本相同,注重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具体如下:1体裁与题型特点近几年课标地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所选文章各个体裁均有涉及,说明文比重略大。
如2016年全国卷I中4篇阅读理解有2篇说明文,1篇记叙文和1篇应用文,阅读理解七选五为说明文。
题型为传统的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以及文章结构题。
从整体来看,细节理解题占绝大部分,推理判断题其次,接下来是主旨大意题和词义猜测题,文章结构题偶有涉及。
2题材与语言特点题材仍然体现了来源于生活、紧跟时代、反映英美文化等特点。
阅读材料多为具有时代性的原汁原味的文章。
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2016年全国卷I中,A篇介绍了四名杰出的女性,B篇讨论了祖父母搬去子女身边照顾小孩子的这种现象,C篇介绍了一个名叫Peter Hodes的人从事的有关干细胞传递的工作,并主要讲述了他的一次难忘的经历,D篇介绍了沉默在不同文化里所代表的含义及其治疗价值,阅读理解七选五介绍了与密码学相关的一些情况。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来看,所选文章具有明显的英语语言文化特征,几乎囊括了英语句法中的所有语句结构形式。
行文的隐含信息较多,考生读懂文字也不一定能立刻领悟语篇的意思。
此外,长难句的增加也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考生语言分析能力和判断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在今后的高考阅读理解试题中仍将保持这种态势。
3阅读文章的特点新课标全国卷所选的文章一般为200~400词,考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合理高效的阅读方法,如跳读(就是快速地、有选择地阅读,即在文章中找到一个或几个关键词,用这种阅读方法回答who, what, when, where之类的问题最为有效)、略读(就是泛泛地、粗略地快速阅读,目的是了解大意,对文章有个总的概念,此种阅读方法能回答why, how之类的问题)、精读(即最细致、最慢的深层阅读方法)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语、主题句,捕捉情节、人物、观点等信息,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方法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考生们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部分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技巧一:快速浏览题目在进行阅读理解之前,建议先快速浏览一遍题目。
通过阅读问题,你可以预先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问题类型。
这样有助于你在阅读文章时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提高解题效率。
技巧二:掌握关键词在阅读理解中,关键词能帮助你更准确地找到答案。
当你阅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并在阅读文章时有意识地寻找这些关键词出现的位置。
一旦找到关键词,你可以更有目的地阅读相关部分,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技巧三:了解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结构是解决阅读理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理解每个部分的主题和信息。
常见的文章结构包括问题引入、事实陈述、观点分析、等。
通过了解文章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有助于解答问题。
技巧四:练习推理题阅读理解中的推理题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
在解答推理题时,要注意寻找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断和判断。
推理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合理的推断。
通过多次练习推理题,可以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解决这类题目。
技巧五:多读英语文章阅读理解的基础是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建议多读英语文章。
可以选择报纸、杂志、小说等各种类型的英语文章进行阅读。
通过多读文章,可以提升阅读速度、提高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使自己更熟悉英语表达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阅读理解题。
技巧六:划重点和做笔记在阅读文章时,可以使用划重点和做笔记的方法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可以使用红笔或高亮笔来划出重要句子或段落,这些句子或段落通常包含了文章的关键信息。
同时,可以在文章旁边或笔记本上做一些简短的笔记,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技巧七:做真题练习最后,建议考生进行大量的真题练习。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有哪些?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有哪些?阅读理解题是考察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才能以及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获得有用信息并进展处理的才能,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有哪些?一,细节题解题方法细节题,顾名思义,就是指针对文章的某个细节而设置的试题。
细节题的命题方法很多,如可能是对某个细节用同义构造转换后进展考察、也可能是将文章中的几个细节(通常是四个)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判断是非(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选出错误的一项)或对几个细节进展排序等。
解答这类试题时,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运用定位法,即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线索词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与选项进展比较从而确定答案(此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常见的同义转换)。
如今围绕上述的定位理论,引申出几个小的技巧:(1) 关键信息定位法。
这个主要是细节题,如涉及到数字(日期、时间、价格等),就可以在文章中快速圈出数字,再找出目的数字及相对应的细节作息,还有人物姓名、地点名词等等,其他的还包括一些提示情节开展,或条纲性关键字眼,如First, Next, Finally等等。
As a young girl growing up in the 1930s, I always wanted to fly a plane, but back then it was almost unheard of for a woman to do that. I got a taste of that dream in 2023,when my husband arranged for me to ride in a hot air balloon for my birthday. (2023年高考英语北京A篇)What happened to the author in 2023?A. She flew an airplaneB. She entered a petitionC. She went on a hot air balloon rideD. She moved into a retirement munity解析:此题属典型细节题,通过题干中的时间in 2023不难定位到文中粗体字部分,很容易可以锁定正解为C。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1、 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与命题特点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卷保持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的基本命题思路。
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现以近几年高考全国卷I为例,谈谈阅读理解题的选材及命题特点。
1. 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仍是高考的重点和基本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着重检测考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篇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涉及较低能力要求的事实性和细节性考题的比例虽呈上升趋势,但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等深层次试题仍占很大比重。
2. 选材更趋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突显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就体裁而言,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段涉及叙述体、论说体和应用体等多种文体;选材风格保静予连续性,既注重题材的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又较为综合地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
3. 适当降低读速及难度要求,提高试题的信息含量,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近几年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量总体呈回落趋势,比如,2006年全国卷I的读速略有降低,但近年来阅读速率要求均在50---57wpm之间;难度系数适当降低,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分辨、整合、加工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4. 阅读材料更趋于“原汁原味”,设问方式更加深入阅读材料基本保留了其原有的语言风格,文章的展开不再是平铺直叙,而是兼有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一词多义、熟词生义、多种时态的混用、结构复杂的长句、省略句以及插入语等语言现象比较常见。
阅读材料的文化含量加大,文章的行文风格更具英语语言的特点,文章的遣词造句也更加地道,许多考生通常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读懂。
二、阅读理解题答案与干扰项关系的分析正确的选项往往是命题人员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现出来。
一般而言,答案项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1) 选用原文中的词句;(2) 使用原文词句的同义词或相似结构;(3) 使用原文词句的反义词或相反结构;(4) 答案项是对生词、长句或难旬的解释;(5) 答案项是对原文词句或段落的归纳、推理或演绎;(6) 使用原文的上下义结构,如用“科学”涵盖“计算机、航天、发明、电子”等概念。
干扰项的设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 张冠李戴命题者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题干问的是作者的观点,选项中出现的却是他人的观点;或者题干问的是他人的观点,却把作者的观点放到选项中去。
以2006年全国卷I第60题“The author planned to stop at Oklahoma City______.”为例。
此题乍看C项“to pay at the cash register”和D项“to have more gas for his car”都对,因为原文中有这么一句“While I Was standing in line at the cash register,I said hello to an older couple who were also paying for gas”。
很明显作者是停下来付款加油时,偶遇一对老夫妇并问好,似乎选项C和D本身都没错,但题干问的是“作者计划在俄克拉荷马市逗留的原因”,如果考生没有理解题干,就会误选C项或D项。
正确选项应为A项“to visit a friend”。
2. 偷梁换柱干扰项用了与原文相似的句型结构和大部分相似的词汇,却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了几个词汇,造成句意的改变。
以2006年全国卷I第57题“It can be inferred that greyhounds_______. ”为例。
此题乍看应选B项“like staying in bed all day”,因为原文中有这么一句“especially they would much rather be at home in bed than walking around outside”.殊不知选项中加了“all day”,使意思绝对化了。
正确选项应为D 项“need some exercise outdoors”。
考生若注意不到此细节的变化,势必造成失分。
3. 无中生有干扰项往往是生活的基本常识和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在原文中并无相关的信息支持点,这种选项的设置往往与问题的设问毫不相干。
以2006年全国卷Ⅰ第67题“We may infer from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that______. ”为例。
干扰项C项“English courses are necessary for foreign students”就是这种情况,而正确答案应为A 项“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used”。
解答这类考题时考生还应注意问题中有无“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According to the passage”之类的限定语。
4. 以偏概全考生在做猜测文章中心思想、给文章添加标题或判断推理题时,往往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考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以局部代替整体。
其具体表现为合理关联与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与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
不合理关联就是表层理解与深层理解相混淆。
表层理解是对文章中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往往是文章直接表述的结论;深层理解则是对文章中的客观事实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后得出的结论。
例如,2006年北京卷第73题“What did Loftus find out from her research?”的正确答案为B项“People Can be led to believe in something false.”。
而误选C项“People tend to forget their childhood experiences. ”的考生显然是根据文中“it came up with an account of their early childhood experiences… The researchers then changed this detail into a manufactured memory through leading questions”的信息得出的,但它只不过是表层信息,其对原文信息的转述并不全面。
不准确概括是指不能准确地按题目要求概括或提取文中的表层或深层信息。
例如,2006年全国卷I第69题“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______.”的正确答案为D项“Life after retirement”。
干扰项A项“Learning to paint in later life”与C项“An artist turned teacher”极具迷惑性,但它们只是文章中的某个细节信息。
考生如果不清楚细节信息与短文主题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犯概括不准确的错误。
三、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总体思路是:单句人手。
语篇突破,着眼整体,归纳推断。
一般有以下两种阅读顺序(P=Passage,Q=Question):(1) P—Q—P:即先看文章,后看问题,再通过阅读文章来解答问题。
这是考生常用的按部就班的阅读方式。
其特点是有利于考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态度。
但采用这种阅读方式的考生往往阅读速度较慢,因此难以在阅读时积极主动地预测文章内容。
(2) Q—P—Q:即先将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最后答题。
其特点是针对性强,节省答题时间,比较适用于解答事实性和细节性的问题,但是解答主旨性和推断性问题的效果不明显。
P—Q—P方式或Q—P—Q方式的采用因人而异,无优劣之分。
当然,题型不同,解题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常用的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种:1. 正选法与排除法正选法即根据所读材料内容从正面选择最佳答案。
如果在有些情况下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考生则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那么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排除法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常用方法,对于那些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与短文内容相反的选项、与短文内容不相关的选项、虽在短文中出现但答非所问的选项,以及不是问题的主要因素的选项等,都可以采用排除法。
考生可以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排除干扰项:(1) 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即为“误”,可以直接排除。
(2) 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但在原文中没有依据,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
(3)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可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 (误否) ——是否有依据? (虚否?) ——是否以偏概全 (偏否?)”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
请看2006年广东卷第64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working class?A. They are often employed as skilled and semi-skilled workers.B. They are often offered jobs with high incomes.C. They are often considered lazy and dishonest.D. They are often exploited by the public.此题为事实细节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由文章第一段第一、二句“Members of the working class have blue-collar jobs. They are construction workers, truck drivers, mechanics, steel workers, electricians, and the like.” 可知,蓝领阶层的薪水不高这个事实,据此先排除B项;由第一段最后一句“They consider themselves to be respectable and hard working and they look down upon members of the ‘lower’ class, whom they often consider to be lazy, dishonest, and too ready to exploit public assistance.”可知,蓝领阶层是受人尊敬的、勤劳的群体,他们看不起那些懒惰、欺诈别人、依靠别人捐款生活的阶层,故排除C、D两项,正确答案为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