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案新部编本
- 格式:doc
- 大小:383.50 KB
- 文档页数:52
《聚合物合成⼯艺》教学⼤纲《⾼聚物合成⼯艺》本科课程教学⼤纲⼀、《⾼聚物合成⼯艺》课程说明(⼀)课程代码:(⼆)课程英⽂名称:Polymer Synthesis Craft(三)开课对象:材料化学专业(四)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化学作为基础,⼜为后续课程“聚合物成型加⼯原理”及其它专业课等打下理论基础。
⾼聚物合成⼯艺学实验是研究⾼分⼦的合成⼯艺及其化学反应的⼀门实践科学。
它的任务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掌握⾼分⼦合成⼯艺的基本概念,⾼分⼦化合物合成⼯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章绪论掌握⾼分⼦⼯业和⾼分⼦科学的发展简史,⾼分⼦材料的特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应⽤、⾼分⼦化合物的⽣产过程及废物处理与安全⽣产基础知识。
第⼆章⽣产单体的原料路线学习⽯油化⼯原料路线及煤炭原料路线与其他原料路线⽣成⾼分⼦原料的⽅法。
第三章⾃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由基本体聚合原理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由基本体聚合、苯⼄烯熔融本体聚合、氯⼄烯⾮均相本体聚合原理及⽣产⼯艺。
第四章⾃由基悬浮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由⼯悬浮聚合原理及氯⼄烯悬浮聚合和苯⼄烯—丙烯腈悬浮共聚合⽣产⼯艺第五章⾃由基溶液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溶液聚合原理及醋酸⼄烯溶液聚合⽣产⼯艺和聚⼄烯醇(PVA)⽣产⼯艺、丙烯腈溶液聚合⽣产⼯艺。
第六章⾃由基乳液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由基乳液聚合原理及丁⼆烯、苯⼄烯乳液共聚合和糊⽤聚氯⼄烯种⼦乳液聚合⽣产⼯艺。
第七章离⼦聚合原理及⽣产⼯艺掌握离⼦聚合原理及⼄烯⽓相本体聚合、丙烯⾮均相溶液聚合、聚丁⼆烯橡胶和丁基橡胶的⽣产⼯艺。
第⼋章线型缩聚原理及⽣产⼯艺了解线型缩聚,包括熔融缩聚和界⾯缩聚⽣产⼯艺。
第九章体型缩聚原理及⽣产⼯艺掌握体型缩聚原理及酚醛树脂的⽣产⼯艺、醇酸树脂的⽣产⼯艺、不饱和聚树脂及低聚合物的⽣产⼯艺环氧树脂的⽣产⼯艺、压塑粉的⽣产⼯艺、玻璃钢及压缩层塑料的⽣产⼯艺。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案第一章:聚合物合成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聚合物的概念、分类和特性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了解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1.2 教学内容聚合物的概念、分类和特性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聚合物的工艺流程:单体选择、反应条件控制、分子量调控等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聚合物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介绍常见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聚合反应机理和工艺优化方法第二章:自由基聚合2.1 教学目标掌握自由基聚合的原理和动力学了解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和终止剂掌握自由基聚合的工艺条件和调控方法2.2 教学内容自由基聚合的原理和动力学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和终止剂自由基聚合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单体浓度等自由基聚合的调控方法: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组成等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介绍自由基聚合的实际应用开展实验操作,掌握自由基聚合的工艺条件和调控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由基聚合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第三章:离子聚合3.1 教学目标了解离子聚合的原理和特点掌握离子聚合的反应条件和调控方法了解离子聚合的应用领域3.2 教学内容离子聚合的原理和特点离子聚合的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单体浓度等离子聚合的调控方法: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组成等离子聚合的应用领域:轮胎、电缆、医疗等3.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介绍离子聚合的实际应用开展实验操作,掌握离子聚合的反应条件和调控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离子聚合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第四章:配位聚合了解配位聚合的原理和特点掌握配位聚合的反应条件和调控方法了解配位聚合的应用领域4.2 教学内容配位聚合的原理和特点配位聚合的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单体浓度等配位聚合的调控方法: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组成等配位聚合的应用领域:聚合物薄膜、纳米材料等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介绍配位聚合的实际应用开展实验操作,掌握配位聚合的反应条件和调控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配位聚合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第五章: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5.1 教学目标了解聚合物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掌握聚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了解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应用领域5.2 教学内容聚合物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分子结构等聚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物理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应用领域:材料设计、功能材料等采用实例分析,介绍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实际应用开展实验操作,掌握聚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第六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化与控制6.1 教学目标理解聚合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学习聚合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控制方法掌握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分析和控制策略6.2 教学内容聚合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聚合反应装置及其操作原理:反应釜、换热器、压缩机等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温度、压力、流量等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分析: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纯度等6.3 教学方法采用模拟操作,演示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方法开展实验操作,练习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分析技巧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优化与控制策略第七章:聚合物合成安全与环保7.1 教学目标理解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学习聚合反应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和执行标准掌握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7.2 教学内容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化学品的毒性、火灾爆炸风险等聚合反应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处理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事故报告、救援措施等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介绍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实例开展实验操作,练习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措施第八章:聚合物合成新技术与发展趋势8.1 教学目标了解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生物催化、纳米催化剂等掌握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进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合成等熟悉聚合物合成领域的发展趋势:功能化、高性能化等8.2 教学内容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生物催化、纳米催化剂等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进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合成等聚合物合成领域的发展趋势:功能化、高性能化等8.3 教学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了解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聚合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的应用前景进行课堂报告,分享聚合物合成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第九章:聚合物合成工艺实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学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案例分析方法掌握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化和控制技巧培养解决聚合物合成工艺实际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聚合物合成工艺案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化:反应条件、设备选型等聚合物合成工艺的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缺点和改进措施开展实验操作,练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优化和控制技巧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解决聚合物合成工艺实际问题的方案第十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10.1 教学目标理解聚合物合成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学习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设备掌握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聚合物合成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塑料、橡胶、纤维等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反应釜、挤压机、纺丝机等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发展趋势:高性能、功能化、绿色化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考察,了解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生产设备和应用领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发展趋势及挑战进行课堂报告,分享聚合物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聚合物的概念、分类和特性重点环节二:聚合反应的基本类型和机理重点环节三:聚合物的制备方法重点环节四:聚合物的工艺流程重点环节五: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重点环节六:聚合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重点环节七: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方法重点环节八:聚合反应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分析重点环节九: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重点环节十:聚合反应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本教案围绕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结构与性能关系、工艺控制和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及工作程序一、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设计内容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及技术资料、学会用简洁文字说明和图表表达设计内容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设计思想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后续毕业论文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教学的一个实践性环节,一般安排在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理论课之后进行。
设计内容主要是围绕以某一具体聚合物合成工艺为例,重点对聚合物合成工艺流程进行物料及能量衡算、并对工艺设备进行选择、计算及布置安装。
三、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基本程序1、制定《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完成。
2、填写《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常熟理工学院实践教学预安排表,明确设计任务及其设计计划安排。
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完成。
3、《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方法及要求课堂讲授,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完成。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拟定课程设计题目,并报指导教师审核通过。
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查阅文献、按照拟定的设计题目制定设计内容纲要,并报指导教师批阅、修改、审核通过。
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6、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设计内容纲要,完成设计报告。
该部分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7、设计报告的评阅及成绩认定,由指导教师完成。
四、聚合物合成工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围绕以某一具体聚合物合成工艺,包括合成工艺过程中的某一重要工段的工艺设计为中心,训练学生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工艺条件分析、化工工艺计算等的综合学习能力。
课程设计基本内容为:1.查阅大量书籍、文献及其他资料,全面搜集国内外聚合物及生产厂的有关资料,包括技术路线及特点、工艺参数、原材料和公用工程单耗、产品质量、三废治理以及各种技术路线的发展情况与动向等。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程设计1. 简介高聚物是指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通常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低分子量单体通过共价键或物理吸附力连接而成。
它们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因此,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被认为是聚合物科学和技术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高聚物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的合成工艺,同时对于主流合成工艺进行评价和探讨。
2. 高聚物的基本知识高聚物合成的基础知识包含聚合物的结构、聚合反应、聚合引发体系、聚合反应动力学等内容。
其中,聚合物结构主要可分为线性聚合物、支化聚合物和交联聚合物等,每种结构的聚合物间具有不同的相互作用和特性;聚合反应分为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酸碱聚合和辐射聚合等多种类型,选择合适的聚合反应条件可以获得不同结构和性能聚合物;聚合引发体系包括光聚合、热聚合、溶液聚合等,不同引发体系也能在具体的反应条件下获得适宜的聚合物;聚合反应动力学是研究聚合反应机理和行为的基础,主要通过分级或不同温度的反应监测来确定反应行为和条件。
3. 经典高聚物合成工艺3.1 酯交换法酯交换法是制备聚酯和聚酯类高分子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它基于酯基互换反应,通过酸催化下的乙酸酯类单体与多元醇反应得到聚酯。
通常采用平衡转化法和超额法两种不同的反应体系。
其中,平衡转化法是指在反应体系中保持平衡或加入不断供应单体的方法,通过保持反应进程平衡,使产物分子量分布变窄;而超额法是指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大量单体,使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未定常态的,能够获得更高分子量的产物。
3.2 氧化聚合法氧化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和聚酰胺的通用供体分子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氧化剂使单体进行氧化反应,进而聚合得到高分子。
常见的氧化剂有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等。
与其他聚合反应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反应速率快、产率高、反应条件宽、不需引发剂等优点。
3.3 酰胺反应法酰胺反应法是利用酸催化下的肽键形成的特性,通过底物酸或酐与α-氨基酸或胺反应而得到聚酰胺的方法。
《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Polymer Synthesis课程号(代码):30003203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继有机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后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以三大合成材料及精细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工业生产为模型,以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结构控制── 性能控制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重要品种的生产工艺技术,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新方法;各种聚合方法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特点、配方原理、流程组织原理和典型工业生产过程、聚合反应的基本化工单元及典型生产设备;不同实施方法中,关键设备的选用,传热传质和分离提纯的有效措施,最能体现工艺意图的设备组合,获得预定性能和结构的聚合物生产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技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熟悉工业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一般过程,掌握工业生产高聚物的技能技巧,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工业化生产和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的能力,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板块。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1)毕业要求1,分指标点1.5;(2)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5;(3)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4;(三)、教学内容(含主要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高分子合成原理及工艺学绪论(3学时)以高分子材料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发展趋势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学习本课程的动员;再通过介绍高分子工业合成的一般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课程组织方式的整体概念。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各知识点不同层次的要求。
难点在于一开始就讲述合成高分子生产的主要过程,学生可能难于完全理解消化。
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二.工业合成高分子的一般过程*三.本课程对不同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第二章生产单体的原料路线(4学时)本章主要介绍从石油,煤炭和农副产品制备高分子原料的主要技术路线,目的是使学生系统了解从自然资源获取工业高分子合成原料的生产过程,了解来自不同原料路线的单体或其它化学品的特性。
一、教案概述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 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常见聚合反应类型。
3. 熟悉聚合物合成的工艺条件和流程。
4. 能够分析和解决聚合物合成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3. 常见聚合反应类型及特点4. 聚合物合成的工艺条件和流程5. 聚合物合成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常见聚合反应类型及特点。
2. 案例分析:分析聚合物合成的工艺条件和流程,以及聚合物合成过程中的问题。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聚合物合成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实践操作:进行聚合物合成的实验操作,加深对聚合反应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聚合物合成实验的操作技能和问题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的整体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第一章: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聚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 熟悉聚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聚合物的基本概念2. 聚合物的分类3. 聚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4. 聚合物的性质5. 聚合物的应用领域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聚合物实例,了解其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聚合物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聚合物分类和命名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三、第二章: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单体、活性种和聚合物链的生长。
3. 熟悉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和速率控制因素。
教学内容:1. 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2. 单体、活性种和聚合物链的生长3. 聚合反应的动力学4. 聚合反应的速率控制因素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动力学。
聚合物合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2.理解聚合反应的原理。
3.了解聚合物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内容
1.聚合反应的原理及分类。
2.聚合反应的工艺流程。
3.聚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聚合反应的原理及分类,聚合反应的工艺流程。
2.难点:聚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解:对聚合反应的原理及分类进行详细讲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聚合反应的工艺流程,让学生直观了
解聚合物合成的全过程。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聚合物的基本性质及分析
方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评价:通过考试、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指导他们进一
步学习和提高。
合成聚合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聚合物的概念,掌握聚合物分类及特点;2. 学生能掌握聚合物合成的常见方法及其原理;3. 学生能了解聚合物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化学实验技能,进行聚合物合成的实验操作;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聚合物合成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聚合物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聚合物科学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2. 学生能认识到聚合物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合作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中化学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以聚合物合成为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聚合物基本概念及分类- 定义聚合物的概念,区分天然聚合物与合成聚合物;- 介绍聚合物的主要分类,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分析各类聚合物的特点及用途。
2. 聚合物合成方法及原理- 掌握聚合反应的分类,如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学习聚合反应的常见方法,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 了解聚合反应原理,以及影响聚合物性能的因素。
3. 聚合物性质及应用- 研究聚合物的物理性质,如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溶解性等;- 探讨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降解性等;- 分析聚合物在日常生活、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将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聚合物相关知识。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1课时:聚合物基本概念及分类第2课时:聚合反应分类及方法第3课时: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影响性能因素第4课时:聚合物性质研究第5课时:聚合物应用及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合成方法及性质等理论知识。
第一次作业1.何谓三大合成材料?简要说明他们的特点。
答:(1)用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或称作合成的高聚物为基础制造的有机材料,统称为合成材料。
其中以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2)特点:①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本成分,具有质轻、绝缘、耐腐蚀、美观、制品形式多样化等。
其主要的缺点是绝大多数塑料制品都可以燃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光线、空气中氧的作用以及环境条件和热的影响,其制品的性能逐渐变坏,甚至损坏到不能使用,即发生老化现象。
②合成橡胶是用化学的合成方法产生的高弹性体。
经硫化加工可制成各种橡胶制品。
某些种类的橡胶具有较天然橡胶为优良的耐热、耐磨、耐老化、耐腐蚀或耐油等性能。
③合成纤维,线型结构的高分子量合成树脂,经过适当方法纺丝得到的纤维称为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相比较,具有强度高、耐摩擦、不被虫蛀、耐化学腐蚀等优点。
缺点是不易着色,未经过处理时易产生静电荷,多数合成纤维吸湿性差。
2.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主要包括哪两大类?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主要包括不饱和单体和二烯烃类单体的加成聚合反应和活性单体的逐步聚合反应两大类。
3.单体储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并说明原因?答:(1)单体储存时应达到防止单体自聚、着火和爆炸的目的。
(2)①为了防止单体自聚,在单体中添加少量的阻聚剂。
②为了防止着火事故发生,单体贮罐要远离反应装置,贮罐区严禁明火以减少着火的危险。
③为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首先要防止单体泄露,因单体泄露后与空气接触产生易爆炸的混合物或过氧化物;贮存气态单体或经压缩冷却后液化的单体的贮罐应是耐压容器;高沸点的单体贮罐应用氮气保护,防止空气进入。
4.聚合物反应产物的特点是什么?答:①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
②聚合物的形态为坚韧的固体物、粉状、粒状和高粘度的熔体或溶液。
③聚合物不能用一般产品精制方法如蒸馏、结晶和萃取等方法进行精制提纯。
5.选择聚合方法的原则是什么?答:选择原则是根据产品的用途所要求的产品形态和产品成本选择选择适当的聚合方法。
化学实验教案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化学实验教案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引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教案将介绍聚合物的概念、合成方法以及聚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深入了解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实现以下目的:1. 了解聚合物的概念和性质;2. 学习常见的聚合物合成方法;3. 掌握聚合物应用的相关实例;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聚乙烯醇(PVA);2. 硼酸;3. 水溶性染料;4. 玻璃棒;5. 称量瓶、量筒、滴管;6. 温度计;7. 烧杯、玻璃棒、搅拌子;8. 热板。
三、实验步骤:1. 聚乙烯醇的合成:a. 在称量瓶中称取适量PVA;b. 将PVA溶解在适量的水中;c. 搅拌至PVA完全溶解;d. 将溶液倒入烧杯中。
2. 聚乙烯醇与硼酸的反应:a. 在另一个烧杯中称取适量硼酸;b. 将硼酸溶解在适量的水中;c. 搅拌至硼酸完全溶解;d. 缓慢地将硼酸溶液注入PVA溶液中;e. 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溶液。
3. 聚合物的形成:a. 将溶液加热至50℃并持续搅拌10分钟;b. 关闭热板,让溶液降至室温;c. 观察聚合物的生成现象。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聚乙烯醇与硼酸反应后,形成了聚合物物质;2. 观察到聚合物形成时的温度变化;3. 聚合物呈现凝胶状。
五、实验讨论:1. 聚合物的合成是通过聚合反应完成的,反应原理是什么?2. 硼酸在反应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3. 聚合物形成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 什么是凝胶态聚合物?有什么特点?六、实际应用:1. 聚乙烯醇在日用品中的应用;2. 凝胶态聚合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3. 聚合物凝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聚合物的概念和合成原理,掌握了凝胶态聚合物的特点及应用。
此外,学生还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2023年全国化学优质课上课教案集《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简介本教案集旨在为2023年全国化学优质课提供《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课程的上课教案。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了解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内容。
教学目标1. 了解聚合物的合成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聚合物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了解聚合物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第一节课: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合成方法- 介绍聚合物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探讨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如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等。
- 分析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2. 第二节课:聚合物的应用领域- 介绍聚合物在材料领域、医药领域、能源领域等方面的应用。
- 分析聚合物在不同领域的特点和优势。
3. 第三节课:聚合物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探讨聚合物材料的可降解性和可回收性。
- 分析聚合物产生的环境问题,如塑料污染等。
- 引导学生思考聚合物材料的合理使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聚合物合成和应用的知识。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聚合物合成实验,加深对合成原理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聚合物合成实验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参考资料-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相关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 在线研究资源和教学视频- 聚合物化学教材及教辅资料以上为《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课程的上课教案集,希望能够为2023年全国化学优质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