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 格式:docx
- 大小:12.99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1课时教案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1.出示青藏高原范围和位置图提出问题:观察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描述其范围。
2.出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地形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补充:穿过藏高原的主要纬线:30°N,40°N3.引导学生观看雪山连绵的景观这样的自然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学生在图中描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归纳本地区的主要地形特征?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2.出示我国地势剖面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总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
3.出示青藏高原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湖泊星罗,沼泽连片4.认识青藏高原的河湖:引导学生找一找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河流?湖泊?追问:为什么青藏高原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出示澜沧江源头、长江源头等总结:青藏高原海拔高,山顶年积雪,冰川广布。
当气温升高时,冰雪消融,这些冰雪融水成为了许多大江大河的水源地。
5.探究青藏高原的气候结。
对比分析成都和拉萨的气温资料,并思考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交流展示:高原山地气候;特点:冬寒夏凉,降水少,昼夜温差大。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1.合作交流: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棉衣:御寒,因为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日温差大。
防晒物品:防紫外线,因为这里光照强,太阳辐射强烈,为避免皮肤受到伤害2.结合图文资料,说一说你最想看哪些景观?请你展示你感兴趣的景观?展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补充介绍:(1)念青唐古拉山脉山顶终年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温暖B.湿热C.高寒D.干旱3.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A.藏绵羊B.藏山羊C.藏野驴D.牦牛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4~5题。
第2课时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本课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主要介绍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比较发达。
教材特别注重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以及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相处这一感情的培养,并为此设计了相关的“活动”。
学生经过前面北方、南方、西北地区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能够通过地图或者资料分析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然后根据地理位置特征了解其自然环境,再结合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当地农牧业的状况。
不足之处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不足,在教学中要注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资料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原因。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如何发展农业。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雪域高原》,在音乐氛围中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青藏高原被称作“世界屋脊”,了解了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藏高原相关知识,分析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二、探究新知1.展示青藏地区的图片:教师提问:这样的景观说明了这里发展什么产业?提示:畜牧业。
2.多媒体出示我国四大畜牧业区分布图。
学生读图并结合教材P88的文字内容,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牧区,分析青藏地区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
提示: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自然条件:海拔高,气温低,分布着耐寒的高山草甸,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3.多媒体出示“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完成下列任务:(1)找出青藏地区的优良畜种。
(2)青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里?(3)因为青藏高原上的农业分布在河谷地带,我们把该农业叫做什么?(4)这些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1)牦牛、河曲马、藏绵羊、藏山羊。
(2)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等。
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世界屋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构成。
2.认识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独特高原风光。
3.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主要的地形区以及自然环境特征。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以及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独特高原风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构成。
2.青藏高原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难点】青藏高原“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来自威海的大学生“蓝猫”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
多媒体展示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出示思考问题: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知识点世界屋脊【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84~P86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9.3,说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答案: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读教材图9.3,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及地形地势特征。
答案: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的地形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知识框架图】地理位置世界屋脊地形特点世界屋脊地貌特征大江大河发源地气候自然特征与农业太阳辐射高寒牧区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河谷农业饮食与民居二、【知识点】【一】、世界屋脊1、地理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是我国,山脉以西,山脉以南,南至。
2、“世界屋脊”:青藏地区在上。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以上,是世界上最的大高原,素有“”之称。
3、地形特点:“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高原上分布上一系列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和。
4、地貌特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广布。
5、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6、气候特点:具有独特的气候,冬夏,年温差,日温差。
7、太阳辐射: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8、高寒牧区: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
①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
②牲畜: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
9、河谷农业:①生产条件:青藏地区气温,日照。
②河谷农业: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东部的,分布着。
③农作物:河谷谷地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等作物的生长,10、饮食和民居:①饮食:主食,常见食物,抵御严寒的。
②民居:牧民居住牛毛毡搭成的,农区、城镇是平顶。
11、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有哪些优势?①热量优势: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4~10月气温在10℃以上。
②水源条件:河谷地区,水源丰富,有利于灌溉。
③江谷地带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光热条件配合较好,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三、【试题精选】1、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说法错误的是()A 位于我国西南部B 横断山脉以西C 昆仑山--祁连山以北D南至国界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B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少雨C冬冷夏热,降水丰富 D 冬季寒冷,夏季凉爽3、青藏地区牧民主要居住在()A 蒙古包B平顶碉房 C 牛毛毡搭成的帐篷 D 窑洞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说法错误的是()A日常主食是糌粑B牛羊肉也是常见食物C喝青稞酒抵御严寒D哈密瓜出名5、青藏高原素有()之称A塞上江南B鱼米之乡 C 天府之国 D 世界屋脊6、青藏高原孕育了()等众多的大江大河A长江、黄河 B 长江、珠江C黄河、淮河 D 松花江、黑龙江7、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A 青藏高原B 黄土高原C 云贵高原D 内蒙古高原8、青藏高原地形最显著的特征是()A 千沟万壑B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C 地势平坦D丘陵山地相间分布9、下面不属于青藏地区高寒牧区牲畜的是()A牦牛B藏绵羊C藏山羊D三河马10、青藏高原的高寒牧区拥有()A大型优质草场B高山草场C耐寒的高山草甸D水草丰美11、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有()①海拔较低②气温较高③土质较肥沃④气温较低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12、青藏地区人们的主食是()A馒头 B 牛羊肉 C 糌粑 D 海鲜13、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原因是()A 纬度B地势 C 阳光 D 冰川14、青藏地区青稞、小麦等单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 海拔高,气温低B大气洁净,透明度高C河湖多,雨水足D日照时间长15、我国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地区是()A 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16、青藏地区和同纬度的四川地区相比较,气温要低很多,主要原因是()A纬度 B 海陆 C 人为D地形17、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①河西走廊②湟水谷地③宁夏平原④雅鲁藏布江谷地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18、李宁去拉萨旅游,下列用品不需准备的是()A防晒霜B遮阳伞C羊毛衫D降暑降温用品19、藏族人穿藏袍可以适应当地的()A 气候寒冷B 气候干旱C 昼夜温差大D日照强烈20、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应()A增加牦牛、绵羊数量,提高居民收入 B 大力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C 全面禁止放牧D因地制宜,适当发展畜牧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种植业,发展高原生态旅游。
人教版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欣赏视频和图片,多媒体播放韩红的《天路》,青藏地区的图片,并出示思考问题: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2. 老师利用暑假期间外出旅游,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一下如果乘坐青藏铁路,老师能经过牧区最多的铁路线。
3、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
教师: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
教师: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对哪些方面带来影响?学生:气候、河流、动植物、农业、生活……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请参考课本P85——P86图文资料)。
问题1: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
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问题2:(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气候特点?(4)尝试概括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点。
问题3: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并用彩笔描出来。
追问: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湖泊有何特点?问题4:解释地理现象:(1)藏族的“高原红”。
(2)太阳能资源丰富。
追问:青藏地区还有哪些能源资源丰富?原因是什么?学生:先对照地图自主探究,学生能对照地图交流。
师生根据板书共同小结所学内容。
过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假如你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一位藏民,在这种高寒的环境下,你会首先选择哪一种生产活动?如果在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你会选择什么地方?为什么?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教师出示思考问题:问题5: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问题6: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
牦牛能适应高原什么样的独特环境?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问题7:“蓝猫”同学在旅游中发现,青藏地区的藏民分别选择在下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这与西北地区有何不同?问题8: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这些作物有什么特点?问题9:案例分析: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分析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农产品品质优良
的原因。
屏幕展示探究要求:请各小组组长做好分工,记录员简要记录关键词,最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要求能对照地图交流,声音洪亮清晰,语速适中。
比比看,哪组同学掌握得又快又好!学生: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
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抽小组代表到前面对照地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
过渡:高寒的气候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藏族的资料,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一个同学做代表,大家一起展示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利用多媒体展示交流藏族的资料。
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高寒的气候还影响藏族居民的生活(服饰、主食、民居等)。
教师:出示“青藏地区铁路和公路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1)青藏地区以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2)铁路名称、起止点。
(3)在修建铁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学生读图思考问题。
教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游人越来越多,促进了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挑战。
要保护好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献计献策。
学生组内合作交流。
师生小结: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高寒影响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所以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分析其与其它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青藏地区有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实现去青藏旅游的梦想。
这里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因而,这里已经成为科研和旅游的宝地。
希望将来有一天,同学们能揭开这里更多的奥秘。
要了解青藏地区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搜索视频《航拍中国》,了解青藏,建设青藏,美化青藏。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