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指导思想:治病求本 2 治则:治标治本,正治反治,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3 治法: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具体治法: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等 治疗措施: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
治病求本: 是中医学治病的主导思想。 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 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 的本质进行治疗。 病因病机是对疾病本质的抽象认识,故 求本,实际上就是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 候。 例如头痛病
3.体质 因先天禀赋与后天生活环境的不同,个体体质存 在着差异。 一方面不同体质有着不同的病邪易感性,另一方 面,患病之后,由于机体的体质差异与反应性不同, 病证就有寒热虚实之别或“从化”的倾向。 体质不同治法各异: 偏阳盛或阴虚之体,当慎用温热之剂; 偏阴盛或阳虚之体,则当慎用寒凉之品; 体质壮实者,攻伐之药量可稍重; 体质偏弱者,。
(二)防止病邪侵害
1. 避其邪气
2. 药物预防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意在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传变或 危变。其一要求医者掌握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规 律,善于发现病变苗头,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有 效彻底的治疗。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疾病传变的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二节 治
则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 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针灸等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养生,古称“摄生”。中医养生学的主要特点
是整体调摄,它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扶正避邪;②形神共养; ③预防、治疗与养生相结合。
养生的意义: 一是预防疾病; 二是延缓衰老。 常见的养生方法: 1.顺应自然 2. 养性调神 3. 护肾保精 4. 体魄锻炼 5. 调摄饮食:注意饮食宜忌;药膳保健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