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一览表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哪些工程场地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下列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桥梁和隧道,大型车站,港口,码头及二类以上飞机场,高速公路等工程;
(二)大中型水库的大坝,位于城市市区或上游的一级挡水建筑;
(三)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或规划总容量8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容量75万千瓦以上的水力发电工程,电压330千伏以上的输变电站工程和重要电力调度中心;
(四)大功率广播电视发射台和电视台工程,大中城市长途电话枢纽工程;
(五)大中城市大型供水、供气、供油、供电调度控制工程;
(六)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80米以上的建筑;
(七)大中型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生产、输送和贮存设施;
(八)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受地震破坏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九)国家或者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与发展计划部门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的其他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工程类别划分和界限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在安徽省境内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741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 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50223-200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震安全性评价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3.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3.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4 基本要求4.1 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级遵循GB 17741的规定,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4.2 核电厂、核设施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中的主要工程做Ⅰ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4.3 下列建设工程做Ⅱ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a)符合表1给出的工程类别和界限指标的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b)扩建、改建建设工程的新增规模或新增加的生产能力达到并符合表1规定界限指标的。
4.4 下列区域和建设工程做Ⅲ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a)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中型城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b)位于GB 18306标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参数0.15 g及以上区域的中型城市;c)占地范围较大、跨越不同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型建设工程;d)新建开发区。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项目下列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一)交通工程1.多孔跨径总长大于1000米或者单孔跨径大于150米公路、铁路干线的桥梁,长度大于1000米的隧道,城市道路上的大跨度桥、高架桥、地下铁道、地下公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2.铁路、公路干线上的大中城市火车站与铁路枢纽工程、一级汽车客运站;3.新建、扩建民用航空机场,5000吨级以上港口工程。
(二)能源工程1.省、设区的市电力调度中心;2.单机300兆瓦以上或者规划容量800兆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厂;3.单机容量100兆瓦或者总装机容量300兆瓦以上的水力发电厂;4.枢纽变电所和500千伏以上变电站(所)、500千伏以上线路大跨越塔;5.抽水蓄能电站;6.大型工矿企业的自备电厂。
(三)广播电视、通信与信息工程1.省、设区的市广播电视中心主体工程、高度在100米以上或者总发射功率大于200千瓦的广播电视发射塔;2.通信枢纽工程、本地网汇接局、应急通信指挥用房和金融、证券、保险、铁路、民航、电力、海关、税务等重要信息系统工程。
(四)工业与民用建筑、公共设施1.大型的矿山、化工、石化、钢铁、有色金属等工程;2.省、设区的市领导机关办公楼;3.100米以上高层建筑工程或者平面和竖向的结构均不规则的建筑工程;座以上大型影剧院、6000座以上体育馆、大型体育场、2.5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中心和商场、1万平方米以上教学楼;5.省级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展览馆、图书馆;6.省、设区的市级急救中心、中心血站和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张以上床位的综合性医院或者专科医院的住院楼、门诊楼;8.规划人口50万以上城市各类救灾应急指挥中心、邮政枢纽;9.城市日供水10万吨以上和日污水处理20万吨以上的主体工程;10.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大型建(构)筑物。
(五)特殊工程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及核废料处理工程。
关于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约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应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确定。
国务院的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1)国家重大建设工程;(2)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3)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4)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天津的要求如下:根据《天津市防震减灾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建设单位拟建下列工程,必须取得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和抗震设防要求确定行政许可:(1)公路以及铁路干线上长度大于五百米的多孔桥梁或者跨度大于一百米的单孔桥梁;(2)市级广播中心、电视中心、电视发射台以及功率大于二百千瓦的广播发射台,电信和邮政枢纽;(3)铁路特大型站的候车楼、地下铁路,机场中的候机楼、航管楼、大型机库;(4)单机容量大于三十万千瓦或者规划容量大于八十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五百千伏和二百二十千伏的变电站;(5)八十米以上的高层建筑;(6)五百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六千个座位以上的大型体育馆,一千二百个座位以上的大型影剧院,建筑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的、人员活动集中的多层大型公共建筑;(7)市级城市供水、供气、供电调度控制中心;(8)生产和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产品的设施,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病菌的较大型建筑;(9)水库大坝、堤防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大型建设工程;(10)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各八公里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11)占地范围较大、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型厂矿企业以及新建开发区。
辽宁地区如下:辽宁省抗震设防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范围目录:交通工程:1)各级公路单孔大于300m的斜拉桥,跨径大于500m的悬索桥,超高层的公路及港口客运站,大中城市出入关口的重要桥梁。
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03.04•【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施行日期】1996.05.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已经1996年2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1996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宋宝瑞一九九六年三月四日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能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以下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进行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应当依照本规定履行申报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义务。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审批全省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标准。
市(地、州)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含管理防震减灾工作的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市、区)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含管理防震减灾工作的部门,下同)协助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六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抗震设防标准,归口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抗震设计、施工验收和抗震加固工作。
第七条计划、财政、建设、土地、环保、经贸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银行应积极配合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把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纳入项目审批的内容。
2024年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知识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址和场址周围的地震与地震地质环境,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科学地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确立为地震灾害预防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以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具有合理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工程抗震应做哪些基础工作?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
哪些工程需做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云南省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省政府第58号令)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大中城市的建设,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凡是“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工程”,以及在“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和“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和大型工矿企业,以及新建开发区”也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云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云南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审定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2024年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知识(2)一、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概念和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建筑、结构或区域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可以评估建筑或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为设计、改造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建筑、结构或区域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2. 评估已建成建筑、结构或区域的地震安全性,并提供改造或加固建议;3. 为地震设计和结构抗震指标提供科学依据;4. 为地震风险管理和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借助于地震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基于经验、基于响应谱、基于非线性分析等不同的方法。
2、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一、事项: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核准二、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第二款“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㈠国家重大建设工程;㈡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它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它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㈢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㈣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41—1999《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4、江苏省地震局、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的通知》。
三、条件:1、重大建设工程和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2、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已获得发展计划部门立项批复,同意立项的建设工程。
四、数量:无数量限制五、申报材料1、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申请表;2、有效的立项批准文件复印件;3、建设工程场地位置图。
六、办理程序1、申请人提交申请表和法定材料,办理人员出具接收材料凭证;2、材料符合法定要求的,3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材料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办理人员3日内向申请人发出一次性补正材料通知书;3、确定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等级和内容,签发审批意见,颁发《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确认证书》。
七、收费:不收费八、办理期限: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签发审批意见。
九、受理地点、电话:苏州锦帆路31号市地震局0512—十、办理人员:主办:李克偕协办:阙济兴十一、申请表: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申请表编号: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申请表建设工程名称:建设工程项目业主(盖章):申请日期:苏州市地震局印制填表说明一、《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申请表》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时或可行性论证阶段,由建设工程项目业主填报后按管辖权报当地市、县(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附件1: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99号《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规定,以下十四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特大桥、长及特长隧道,公路铁路立交桥、城市高架公路;(释义: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特大桥是指多孔跨径总长大于1000m,或者单孔跨径大于150m的桥梁;长隧道是指隧道长度大于1000m且小于等于3000m的隧道,特长隧道是指隧道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
)(二)大中城市火车站与铁路枢纽的主体工程;(释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三)高速公路的高架桥、II类以上机场、万吨级以上港口工程(码头、泊位等);(四)规划容量≥1000MW的火电厂、装机容量超过200MW的水电厂;超过300KV的变电站和调度楼;海岛市、县装机容量超过200MW的发电厂;省、设区的市所属电力调度中心;(五)大、中城市通讯枢纽的主体工程和重要建筑;(六)大、中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的主体工程;(七)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重要军事工程;(八)大中型水库和蓄能水库大坝、坝高超过60M的高坝和位于大、中城市市区内或上游的I级挡水坝;(释义: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大型水库是指总库容大于等于1亿m3的水库,中型水库是指总库容大于等于1000万m3且小于1亿m3的水库,Ⅰ级挡水坝是指过闸流量大于等于5000 m3/s的挡水坝。
)(九)重要贮油、贮气工程,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大型生产车间与仓储设施工程以及地震时容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其他建设工程;(十)高层(高度≥80M)建筑工程;(十一)省、设区的市所属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中心血库;(十二)省、设区的市所属广播电视设施的播控中心、发射塔等工程;(十三)大型影剧院和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建筑工程;(释义:依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大型影剧院是指座位不少于1200座的剧场、电影院、礼堂;大型体育馆(含游泳馆)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6000人的。
哪些工程场地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下列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桥梁和隧道,大型车站,港口,码头及二类以上飞机场,高速公路等工程;
(二)大中型水库的大坝,位于城市市区或上游的一级挡水建筑;
(三)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或规划总容量8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容量75万千瓦以上的水力发电工程,电压330千伏以上的输变电站工程和重要电力调度中心;
(四)大功率广播电视发射台和电视台工程,大中城市长途电话枢纽工程;
(五)大中城市大型供水、供气、供油、供电调度控制工程;
(六)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80米以上的建筑;
(七)大中型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生产、输送和贮存设施;
(八)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受地震破坏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九)国家或者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与发展计划部门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的其他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省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州)首脑机关的办公大楼,市(州)级以上医院大楼;
2
3、坚硬、中硬场地上8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中软、软弱场地上6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4、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跨度的影剧院、体育馆(中心)等建
筑、侯车(机)大楼;
5、铁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定必须进行地震
6、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重要旅游索道工程和二类以上飞机场工
7、大中型火力发电生产用房、大型重要输变电工程、大型电力调度
中心用房;
8、大功率广播电视发射(接收)塔、省、市(州)广播电视中心;
9
10、大型粮油库、冷冻库
1
2
3
4
5
6、大中型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易污染物质的生产、储存工
程和管道输送设施;
7、大中型水库、水电站及位于城市市区内或上游的Ⅰ级挡水建筑;
8
9、大中型储油、储气、储水工程。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3号现公布《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章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范围和要求第十一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中国地震局令第7号)二○○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第九条下列区域内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结果,必须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一)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二)位于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的建设工程。
第十条下列地区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中城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二)位于地震动参数0.15g以上(含0.15g)的大中城市;(三)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内的大中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和新建开发区;(四)其他需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设部2015)第二章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第六条建设单位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时,应提供以下资料:(一)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申报表和超限情况表(至少5份);(二) 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的可行性论证报告(附件6,至少5份);(三) 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 结构工程初步设计计算书(主要结果,至少5份);(五) 初步设计文件(建筑和结构工程部分,至少5份);(六) 当参考使用国外有关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实例和震害资料及计算机程序时,应提供理由和相应的说明;(七) 进行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的结构工程,应提交抗震试验方案;(八) 进行风洞试验研究的结构工程,应提交风洞试验报告。
、省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州)首脑机关的办公大楼,市(州)级以上医院大楼;
2
3、坚硬、中硬场地上8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中软、软弱场地上6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4、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跨度的影剧院、体育馆(中心)等建
筑、侯车(机)大楼;
5、铁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定必须进行地震
6、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重要旅游索道工程和二类以上飞机场工
7、大中型火力发电生产用房、大型重要输变电工程、大型电力调度
中心用房;
8、大功率广播电视发射(接收)塔、省、市(州)广播电视中心;
9
10、大型粮油库、冷冻库
1
2
3
4
5
6、大中型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易污染物质的生产、储存工
程和管道输送设施;
7、大中型水库、水电站及位于城市市区内或上游的Ⅰ级挡水建筑;
8
9、大中型储油、储气、储水工程。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内容与范围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与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址及周围活断层评价、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
这些工作内容不是所有工程都要做的,而是根据工程重要程度和安全的需要等来选取。
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单位应主动到当地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办理审定手续,以确保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工程和地区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
如公路、铁路干线上的特大桥梁、涵洞,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卫星地面接受站,重要的邮电、通信枢纽,大型候车楼,国际、国内主要干线航空站楼,发电厂、变电站、电力调度中心、贵重仪器仪表中心、水厂、污水处理厂,医疗机构与急救中心、公安消防指挥中心,高层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影剧院、商场、学校,连片开发的居民住宅小区以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设工程等。
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
五、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六、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七、地方政府规定需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