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的合成分解68926
- 格式:ppt
- 大小:671.00 KB
- 文档页数:12
核苷酸代谢LOGO目录1核苷酸的生物合成2核苷酸的分解代谢3核苷酸的异常代谢核苷酸的主要生理功能l合成 DNA、RNA 的原料。
l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主要为 ATPl某些核苷酸的衍生物是多种生物合成过程的活性中间物质: UDP-葡萄糖,CDP-甘油二酯等。
l环核苷酸 cAMP 与 cGMP 作为信息分子。
l AMP是某些辅酶(NAD+、NADP+、FAD、辅酶A)的组成成分。
核苷酸的代谢动态核苷酸食物核酸生物合成组织核酸NTP 组织核酸某些辅酶 活性中间物质cAMP 与 cGMP核苷酸的生物合成l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途径:利用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复杂过程),合成核苷酸。
l补救合成(或重新利用,salvage pathway)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现成原料),经过比较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核苷酸。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l嘌呤类在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 (核糖-5-P的活化态)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嘌呤环(次黄嘌呤核苷酸IMP)。
l嘧啶类则是先形成尿嘧啶后再与PRPP连接。
从头合成可分为两个阶段:l先形成IMPl再转化为AMP和GMP 来自磷酸戊糖途径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5-磷酸核糖焦磷酸的合成l IMP合成的直接起始物是PRPP (构建载体)嘌呤环合成元素来源 (同位素标记)l 尿酸是首个被发现的嘌呤化合物(Karl Scheele等,1776年,尿液和肾结石)l John Buchanan等在1950s以碳、氮同位素标记化合物饲喂鸽子,并通过分离及降解其排泄的尿酸以追踪这些同位素在嘌呤环中的分布。
甲酸盐由N 10-甲酰四氢叶酸提供合成原料:天谷甘碳碳1:从头合成途径从头合成是体内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主要途径l原料:磷酸核糖、氨基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 氨酰胺)、CO2 及一碳单位l部位:胞液Step1IMP合成(11步反应)① 在谷氨酰胺 - 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的作用下,由 1st 个 Gln 以 -NH2 形式引入N9,连接在核糖的 C1 位上;l脱下 PP i之后的核糖衍生物由 α-构型转变为 β-构型;l5-磷酸核糖胺很不稳定, pH 7.5 时的半衰期仅为30s。
核苷酸分解最终产物
核苷酸是有机物质中最重要的一类物质,它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基本单元,它在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核苷酸分解作为生物体内分解合成物质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反应,它在生物体内产生多种有机物质,其最终产物也是非常丰富的。
本文将探讨核苷酸分解最终的产物,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核苷酸分解的目的是将核苷酸结构打开,使其具有活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核苷酸的分解反应是由一种强力的酶进行的,它可以将核苷酸分解为磷酸根和糖类,如水杨酸,葡萄糖和糖类。
磷酸根是核苷酸分解最终产物之一,它主要有尿素,磷酸,磷酸二钠,磷酸三钠和磷酸钙等,它们都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裂,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参与酸性和碱性的交换,参与糖代谢,能量的释放,以及细胞内重要酵素的活性。
糖类是核苷酸分解最终产物之一,有水杨酸,葡萄糖,果糖,乳糖和其他多种糖类。
它们可以被细菌和其他生物体吸收,作为能量来源,被用于细胞内合成,参与糖代谢,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参与有机物质的运输。
核苷酸分解最终产物不仅对生物体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在生化工程中使用。
它们可以被用于制备合成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用于药物研发等。
例如,水杨酸可以用于合成胰岛素,葡萄糖可以用于制备抗细菌药物,磷酸钙可以用于制备骨病药物和激素。
总而言之,核酸分解最终产物对生物体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
作为能量来源,参与重要生物学反应,例如糖代谢,并可以被用于生物化学工程中。
因此,研究这些物质十分重要,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生物体更多的内容,从而为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介绍核苷酸合成代谢特别是碱基的合成代谢⏹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5-磷酸核糖焦磷酸开始逐步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转变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甲酸盐天冬氨酸甘氨酸甲酸盐谷氨酰胺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合成IMPAMPGMPIMP5-氨基咪唑核苷酸的合成5-磷酸核糖焦磷酸5-磷酸核糖胺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甲酰甘氨眯核苷酸5-氨基咪唑核苷酸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氨酶甘氨酰胺核苷酸合成酶转甲酰基酶甲酰甘氨眯核苷酸合成酶氨基咪唑核苷酸合成酶形成次黄嘌呤核苷酸5-氨基咪唑核苷酸5-氨基咪唑-4-羧酸核苷酸5-氨基咪唑-4-(N-琥珀基)甲酰胺核苷酸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苷酸5-甲酰胺基咪唑-4-氨甲酰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氨基咪唑核苷酸羧化酶氨基咪唑琥珀基氨甲酰核苷酸合成酶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次黄嘌呤核苷酸合酶叶酸和四氢叶酸●来源:叶酸的分布较广,绿叶、肝、肾、菜花、酵母中含量较多,其次为牛肉、麦粒。
成人(18-)膳食推荐量400ug/d●结构:叶酸分子是蝶啶、对氨基苯甲酸与L-谷氨酸连接而成:2-氨基-4羟基-6-甲基蝶啶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蝶酸叶酸叶酸和四氢叶酸●功能叶酸是除CO2以外所有氧化水平碳原子一碳单位载体,重要供体和受体。
四氢叶酸(THF)是其活性形式。
主要携带甲醛,甲酸。
●缺乏症•巨幼红细胞贫血•孕妇缺乏引起胎儿异常和先天疾病•引起高通行半胱氨酸症腺嘌呤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鸟嘌呤核苷酸合成酶●生物体内除以简单前体物质“从头合成”核苷酸外,可由碱基或核苷合成核苷酸,“补救途径”主要的补救途径:嘌呤碱与5-磷酸核糖焦磷酸在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作用下形成嘌呤核苷酸⏹嘌呤碱和核苷合成核糖核苷酸Pu嘌呤核苷嘌呤核苷酸核苷磷酸化酶核苷磷酸激酶R-1-P Pi ATP ADPAPRTAMP+PPi腺嘌呤+PRPP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IMP+PPi次黄嘌呤+PRPP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鸟嘌呤+PRPPGMP+PPi(adenine phosohoribosyl transferase)(hypoxanthine-guanine phosohoribosyl transferase)人类该途径具重要的作用,大脑中腺嘌呤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合成主要依赖该途径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生理意义●节约能量和一些氨基酸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