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药理学_总论__药动学
- 格式:pptx
- 大小:5.74 MB
- 文档页数:28
药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言1. 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or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3. 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 发现新药根据实验药物的来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了解未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特点。
6. 评价新药经过科学、严格的实验设计,并与已上市的公认的有效药物进行比较,客观评价有效化合物的优劣,从而决定取舍。
7. 一般药理学研究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8.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物质对机体伤害作用的科学。
第二章药效学1.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2. 药物效应(drug effect)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3. 兴奋(excitation)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4. 抑制(inhibition)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5.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无需经过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6. 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吸收作用、系统作用,药物通过吸收经血液循环而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发挥的作用。
7.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8.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9.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治标,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10. 副作用(side effect)副反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11.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药剂量过大or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第一篇药理学总论第一章绪言一、名词解释1.药理学2.药物\3.药动学4.药效学1.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2.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3.又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动态变化规律。
4.又称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即机体在药物影响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及机制。
二、选择题5.药物主要为A 一种天然化学物质B 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C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 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E 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6.药理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是因为它A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B 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C 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D 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E 具有桥梁学科的性质7.药效学是研究A 药物的临床疗效B 药物疗效的途径C 如何改善药物质量D 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E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8.药动学是研究A 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B 药物如何影响机体C 药物发生动力学变化的原因D 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E 药物效应动力学二、选择题5.D 6.D 7.E 8.A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的被动转运2.药物的主动转运3.易化扩散4.药物的吸收5.首关消除6.药物的分布7.血脑屏障8.肝药酶9.药酶诱导药10.药酶抑制药11.肝肠循环12.药-时曲线13.生物利用度19.血浆半衰期20.稳态浓度一、名词解释1.药物依赖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当膜两侧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
2.药物依赖细胞上的特异性载体(如泵),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
3.一种特殊的被动转运,药物通过与生物膜上的特异性载体可逆性地结合而顺差扩散,有竞争和饱和现象。
4.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跨膜转运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理学思考题一、药理学总论局部思考题〔一〕药理学绪言局部1.药理学2.药动学3.药效学4.药物〔二〕药效学局部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2.不良反响3.副反响4.毒性反响5.后遗效应6.停药反响7.量效关系8.效能9.效价强度10.半数有效量11.半数致死量12.治疗指数13. 亲和力14. 内在活性15. 解离常数KD16. 亲和力指数pD217. 冲动药18. 拮抗药19. 拮抗参数pA220. 受体调节〔三〕药动学局部1. pKa2.药物的吸收3.首关效应〔首关代谢〕4.药物的分布、再分布5.药物的转化〔代谢〕6.药物代谢酶的诱导7.药物的排泄8.肝肠循环9.一级消除动力学10.零级消除动力学11.稳态血药浓度〔Css〕12.半衰期〔t1/2〕13.生物利用度〔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耐受性2.耐药性〔抗药性〕3.药物的依赖性4.精神依赖性〔习惯性〕5.躯体依赖性〔成瘾性〕二、传出神经药理学思考题1.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根本作用方式。
2.试述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滴眼时应注意什么?3.比拟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的药理学根底。
4.新斯的明为什么可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应用时应注意什么?5.简述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理、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急性中毒的药物治疗原那么。
6.试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响。
7.山莨菪碱与阿托品相比有何作用特点?8.东莨菪碱与阿托品相比有何作用特点?9.简述除极化型肌松药与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为什么新斯的明不能用于除极化型肌松药琥珀胆碱的过量挽救?10.试述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响。
11.为什么过敏性休克时首选肾上腺素抢救?12.试述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主要不良反响。
13.试述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响。
14.对心收缩功能减弱及尿量减少的休克患者,选择多巴胺治疗效较好,为什么?应用时应注意什么?15.简述间羟胺、麻黄碱的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第一部分药理学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一.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任务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命运),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
任务: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第二章药动学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及其影响因素,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肾排泄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为药动学,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需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是吸收、分布、排泄。
1、被动转运:药物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转运的过程。
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可分为简单扩散和滤过两种。
(1)特点: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2)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①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
②药物理化性质: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易通过生物膜转运,反之难跨膜转运。
2、主动转运:是一种逆浓度差的转运。
特点:需要载体,消耗能量,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
二、吸收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吸收速度与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和给药途径。
(一)胃肠道给药(口服、舌下、直肠给药)1.胃肠道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pH接近中性,粘膜吸收面广,缓慢蠕动增加药物与粘膜接触机会)。
(1)舌下给药:脂溶性药物如硝酸甘油,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
(2)胃:小的水溶性分子如酒精可自胃粘膜吸收。
(3)小肠、大肠:大多数药物在小肠被吸收。
药理学总复习提纲第一篇:总论第一章:掌握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定义:药效学、药动学。
第二章:1.会画单剂量血管外给药后的药时曲线,并熟练标明和解释曲线内所包含的各项含义;2.掌握主要药动学参数的缩写、含义、意义、计算(例如Vd值);3.掌握药物的四个体内过程及英文表述;4.掌握药物的转运方式、各方式的特点;5.掌握“首过消除”的概念;6.掌握肝药酶的缩写和特点,掌握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7.掌握结合型药物和游离型药物的特点,熟悉分布、再分布的概念及药物;.8.理解LD50、ED50等概念;9.熟悉药物消除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的特点。
第三章:1.什么是副作用?掌握副作用的特点。
2.熟悉不良反应的种类和概念,如毒性反应、后遗效应、成瘾性和习惯性等。
3.什么是最小有效量?效能?强度?会比较药物之间的强度大小、效能大小。
4.会画药物的量效曲线,并熟悉相关参数的意义;5.什么是治疗指数?如何计算?有何意义?6.什么是受体?掌握药物和受体结合的特点。
熟悉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
7.什么是受体激动剂、受体阻断剂?各有何特点?8.熟悉药理效应量反应、质反应的区分,并会举例说明。
第二篇:外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理1.什么是递质?外周传出神经系统主要的递质有哪些?2.相应受体的分类及被激动或阻断时机体的反应?3.重点掌握以下各类药物:a.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表现及解救;b.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c.肾上腺素、麻黄碱的作用及特点;d.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阿托品对眼睛的作用;f.熟悉普萘洛尔的作用及用途。
4.什么是“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掌握长期服用α受体阻断药导致低血压时应该使用的是肾上腺素还是去甲肾上腺素进行纠正?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1.掌握地西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熟悉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物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吗啡的作用、不良反应,熟悉其作用机理;3.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别是什么?4.掌握常见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的作用、不良反应,理解其作用机理,熟悉常用感冒药的主要组成成分,并能对各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正确的分析;5.会从各方面(如镇痛机理、镇痛部位、镇痛强度、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等)比较阿司匹林和吗啡用于镇痛的异同点;第四篇:内脏系统药物药理1.熟悉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掌握目前推荐使用的四种一线抗高血压药物;2.什么是ACEI?能够从影响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缓激肽等途径阐述ACEI的作用原理和不良反应,熟悉普利类的作用机理、主要适应症和主要不良反应;3.熟悉新型的AngⅡ受体阻断剂沙坦类的作用机理、作用特点;4.掌握何种利尿药可用于高血压的治疗;5.熟悉硝酸甘油的服用方法、能够从增加心肌供氧和减少心肌耗氧两方面阐述其治疗心绞痛的机理;6.理解硝酸甘油为什么通常和普萘洛尔联用治疗心绞痛?7.理解心绞痛的分型,熟悉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药物和禁忌药物;8.熟悉常用的钙通道阻滞药的种类,理解其作用、用途及其机理,;9.熟悉常用的助消化药;10.熟悉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的主要类别,掌握四大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掌握四大类中“抑制胃酸分泌药”的种类,并能举例说明如替丁类、拉唑类等的药物名称及作用机制。
第 1 章药理学总论-绪言1、药理学 (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3、药物 (drug) :指能够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疗和治疗药疾病的化学物质。
4、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效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5、售后调研 (postmarketing surnamics) :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连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评论,在宽泛长久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响,该期对最后确定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24 页1、首过效应 (first pass effect) :药物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经过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药物制剂给药后此中能被汲取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及速度。
3、时量曲线 (time-concentration):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作的曲线。
4、半衰期 (half-time) :血浆药物浓度降落一半所需的时间。
5、房室观点 (compartment concept):按药物散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区分的药动学观点。
6、表观散布容积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散布达到均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7、稳态血药浓度 (steady state of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C88) :属于一级动力学的药物,经恒速恒量给药后,血药浓度稳固在必定水平的状态。
8、一级除去动力学 (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每隔一段时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必定比率。
药理学总论基本概念1.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躯体生理功能,并规定用法用量和功能住治的一切物质。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
3.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4.药物的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5.药物的代谢:指体内药物主要在肝脏经肝药物酶作用而产生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药物的结构改变。
6.药物简单扩散:药物大多是脂溶性的,和细胞膜融合,顺浓度梯度向胞内转运。
7.首过消除: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黏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8.肝药酶: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因肝细胞内存在有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而该系统能促进多种药物发生转化。
9.肝药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的代谢,便药物效应减弱。
10.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降低其它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效应增强,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11.肝肠循环:是指某些药物经肝脏转化为极性较大的代谢产物并自胆汁排出后,又在小肠中被相应的水解酶转化成原型药物,再被小肠重新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12.一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以等比的量减少血药浓度。
13.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以等差的量减少血药浓度。
14.一室模型:是假定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在体内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
15.二室模型:是假定身体由一个中央室和一个周边室相连接的模型,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中央室的分布是瞬即均衡的,但进入周边室则有一个分布过程,须经一定时间才能同中央室保持均衡。
16.血浆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虚的时间。
17.生物利用度:经肝脏守关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占给药量(D)的百分率,用F表示,F=A/D×100%。
18曲线下面积(AUC):药物时-量曲线下的面积,AUC大小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应进入体循环药物的量。
药理学目标检测题及参考答案鹿怀兴主编《药理学》第一版(兰色字新宋体为参考答案)第1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既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3.毒性反应: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敏感性过高引起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
4.受体激动剂:指对受体既有亲和力,也有内在活性的物质(或药物)。
5.内在活性:药物兴奋受体的能力。
6.生物利用度: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7.首过消除:某些口服药物在首次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8.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9.特异质:是由于遗传异常并在药物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应。
10.耐受性: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方可呈现应有的治疗作用,称为耐受性。
11.成瘾性:反复使用某些药物,使机体对该药产生依赖现象,停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的药物。
如吗啡。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的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
可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躯体依赖性。
)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依赖性潜力,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可以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药用原植物或者物质,包括天然、半合成、合成的阿片类、可卡因、大麻类等。
12.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短时间先、后应用。
13.常用量: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极量小的量,既为常用量。
二、填空题1.药物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许多,一般说,药物分子______ 、脂溶性_______、溶解度_______、解离度____者易吸收。
3.弱酸性药物在弱碱性环境中,解离度_____,分子极性_______, 脂溶性______。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一、选择题:1. 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提高药物疗效的途径C.如何改善药物质量D.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E.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2.药动学是研究:A.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B.药物如何影响机体C.药物在体内的时间变化D.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E.药物效应动力学3.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必须提供:A.系统药理研究数据B.新药作用谱C.临床前研究资料D.LD50E.急慢性毒理研究数据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2、药动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E.2 E.3 C二、名词解释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选择题: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是机体器官组织:A.功能升高或兴奋B.功能降低或抑制C.兴奋和/或抑制D.产生新的功能E.A和D2.药物的副反应是与治疗效应同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此时的药物剂量是:A.大于治疗量B.小于治疗量C.治疗剂量D.极量E.以上都不对3. 半数有效量是指:A.临床有效量B.LD50C.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D.效应强度E. 以上都不是4.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致死量的一半B.中毒量的一半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5.药物的极量是指:A.一次量B.一日量C.疗程总量D.单位时间内注入量E. 以上都不对7、药物的治疗指数是:A.ED50/LD50B.LD50/ED50C.LD5/ED95D.ED99/LD1E.ED95/LD58、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激动受体,也可阻断受体,取决于:A.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B.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C.药物的酸碱度D.药物的脂溶性E.药物的极性大小9、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是: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B.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C.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D.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E.以上均不是10、药物作用的双重性是指:A.治疗作用和副作用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C.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D.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E.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11、属于后遗效应的是: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B.地高辛引起的心律性失常C.呋塞米所致的心律失常D.保泰松所致的肝肾损害E.巴比妥类药催眠后所致的次晨宿醉现象12、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下列哪种参考?A.药物的安全范围B.药物的疗效大小C.药物的毒性性质D.药物的体内过程E.药物的给药方案13、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B.药物对受体的亲合能力C.药物水溶性大小D.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E.药物脂溶性大小14、安全范围是指:A.有效剂量的范围B.最小中毒量与治疗量间的距离C.最小治疗量至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D.ED95与LD5间的距离E.最小治疗量与最小中毒量间的距离15、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中毒量B.治疗量C.无效量D.极量E.致死量16、可用于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A.阈剂量B.效能C.效价强度D.治疗指数E.LD5017、药原性疾病是:A.严重的不良反应B.停药反应C.变态反应D.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E.特异质反应18、药物的最大效能反映药物的:A.内在活性B.效应强度C.亲和力D.量效关系E.时效关系19、肾上腺素受体属于:A.G蛋白偶联受体B.含离子通道的受体C.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D.细胞内受体E.以上均不是20、拮抗参数pA2的定义是:A.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竞争性拮抗剂浓度的负对数B.使激动剂的剂量增加1倍时竞争性拮抗剂浓度的负对数C.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激动剂浓度的负对数D.使激动剂的效应不变时竞争性拮抗剂浓度的负对数E.使激动剂的效应增加1倍时非竞争性拮抗剂浓度的负对数21、药理效应是:A.药物的初始作用B.药物作用的结果C.药物的特异性D.药物的选择性E.药物的临床疗效22、储备受体是:A.药物未结合的受体B.药物不结合的受体C.与药物结合过的受体D.药物难结合的受体E.与药物解离了的受体23、pD2是: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B.拮抗常数的负对数C.解离常数D.拮抗常数E.平衡常数24、关于受体二态模型学说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拮抗药对R及R*的亲和力不等B.受体蛋白有可以互变的构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