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3
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色彩》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美术活动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色彩》,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红、黄、蓝、绿等基本色彩;观察和分析自然景物中的色彩变化和搭配;学习运用不同颜色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和命名红、黄、蓝、绿等基本色彩,并了解它们在自然景物中的分布。
2. 培养幼儿观察和分析自然景物中色彩变化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观察和分析自然景物中的色彩变化,运用不同颜色表达感受。
重点:认识和命名基本色彩,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课件(自然景物图片)、挂图(基本色彩图卡)。
学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或教室内的自然景物,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的色彩。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大自然中见过的色彩,进行互动交流。
2. 例题讲解(5分钟)(1)展示课件中的自然景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和命名红、黄、蓝、绿等基本色彩。
(2)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则,让幼儿了解色彩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
(2)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互动交流(5分钟)(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组织幼儿互相评价,鼓励他们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色彩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自然景物图片:展示课件中的图片,标注红、黄、蓝、绿等基本色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植物或附近的自然景物,用画笔记录下你最喜欢的色彩搭配。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设计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西昌秀丽的风景。
走进视频:一起领略碧波环绕的庐山,青山依附的邛海。
邛海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春天绿树成荫,百花齐放。
城市的街头巷尾一片蓝色的海洋,夏天郁郁葱葱,这里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秋天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金黄的落叶飘飘扬扬,冬天,温暖的阳光给美丽的景色穿上纱衣。
今天,我们就一起在富有魅力的大自然中去畅游。
讲授新课:富有魅力的景色历来被古代诗人称颂:看见血红的红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一湾江水,白居易曾说忍不住赞叹“春来江水绿如蓝J——白居易《忆江南》这么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在黑夜里,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这些色彩还有吗?色彩产生的原理: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光线照射到物质上,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讨论分析色调:这几幅画面是什么色调?色调:暖色调,红色、黄色、橙色冷色调,蓝色、绿色、紫色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把美丽大自然的色彩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了?大自然是我们的最好的设计师,我们今天就要把最好的设计师请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比如,独特创意的衣服,富有魅力的鞋子。
我们一起欣赏俄罗斯女设计师以山河湖海,四季光影、花草树木为主题设计的礼服。
我们把大自然这位原创设计师请进我们的课堂练习中,首先请出的是西昌市的市花“三角梅”。
讲解设计步骤:第一:铅笔画草图第二:勾线笔构线条第三:根据自己的需要填色第四:用小刀刻去服饰部位第五:把大自然这位原创设计师请进画面。
教师示范:同学设计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或植物、建筑等等,包括蓝天、白云、水按照演示的步骤进行创作,用照片的形式记录并保存下来。
6《大自然的色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培养学生运用任意色彩手段,表现简单的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2.掌握相关的色彩基础知识,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和高雅的审美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2.准确地将真实的景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彩色笔,纸张、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四季组图,回答问题:(1)每一个季节都出现了什么颜色?(2)这些颜色给你怎样的感觉?春天:草绿色,生机勃勃。
夏天:粉红色,娇艳夺目。
秋天:金黄色,丰硕饱满。
冬天:银白色,寒冷苍茫。
二、新授1.我们为什么能够看到这么多丰富的色彩?生思考交流:之所以能够看到多种色彩主要是因为光线。
(1)解读太阳光谱分析图:了解太阳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可见光:赤橙黄绿青蓝紫。
不可见光:射线和电磁波。
(2)物体自身会吸收可见光的一部分颜色,并反射一部分颜色。
反射的颜色即人眼看到的物体的颜色。
2.小练习:说出物体反射的颜色。
3.大自然有丰富的颜色,我们无法一一调和出这么多的颜色,但是我们可以将差别不大的色彩进行归纳,这就是色彩归纳法。
(1)用网格划分画面。
(2)分析每个格子主要的色彩。
(3)网格划分得越密集,色彩归纳得越详细。
4.小练习:对图片进行色彩归纳。
5.把大自然的颜色带到画面上:画面中每种颜色出现的比例不同,画面也会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
这种色彩变化之间的关系,就称之为色调。
6.一个环境或者一幅作品的主色调就是由环境或作品中的主要颜色决定的,也称主色调。
(1)主色调明显:紫色调、橙色调。
(2)主色调不明显:蓝绿色调。
(3)不要被小面积的颜色干扰。
三、课堂练习1.大自然不同色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分析四季景物的色调,并表达感受。
2.如何确定作品的色调?(1)作品颜色是否明亮。
(2)分析各种颜色的比例。
(3)确定占比例最多的色彩为画面的主色调。
1教课目的1、知识性目标 :能够认识和感觉春季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季的常用色彩。
2、感情性目标 :感觉利用各样媒材 ,勇敢表现所带来的乐趣。
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能力性目标 :培育学生对自然界的察看能力,对色彩的感觉能力和辨别能力。
2 学情剖析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色彩知识开端课,属于“造型 ?表现” 领域 ,本课侧厚利用大自然丰富而漂亮的色彩现象指引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对色彩进行初步认识和认知,认识光芒与色彩的关系,认识色彩的形成,学会用色彩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的梦想。
同时促使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觉力,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味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b5E2RGbCAP3 要点难点要点 :察看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样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难点 :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掌握及创新表现。
4教课过程4.1.1 教课活动活动 1【导入】大自然的色彩导入一段蝉录音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察看、记忆、想象 ,倾听声音并思虑这声音给大家带来的感觉。
)引入表现大自然色彩诗词,比如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量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经过课件播映或图片赏识一些自然界的色彩现象 ,展现教课课件及有关图片 ,帮助学生宽阔眼界。
p1EanqFDPw学生活动 :学生思虑并想象诗词中描述的风景,赏识课件图片。
活动 2【讲解】大自然的色彩看书第一图 ,剖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近中景秋季树叶的金黄,橘红 ,夹杂着一些灰紫色的矮小树木 ;远处清亮的湖水表现出深浅不一样的蓝色 ,湖畔有墨绿色的塔松 ;再远处隐约可见的浅灰紫色的远景 ,共同组成一派绚烂多彩的秋景。
发问 :大家感觉到这些色彩的丰富和漂亮了吗 ?平常大家注意过身旁的风景变化和色彩现象吗?再看看下边两幅例图有什么显然的不同 ?DXDiTa9E3d学生活动 :跟从教师的展现赏识,思虑并作出回答。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色彩》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3.帮助幼儿认识不同色彩对情绪和身体的影响。
4.通过感性体验和创造性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PPT资料2.大自然的图片和素材3.五花八门的颜色道具4.色彩盘、画笔和颜料5.相关绘本故事书籍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色彩,并询问他们认为大自然的色彩有哪些。
2.教师通过不同纸张、布料、食物、塑料模具等与之相呼应的颜色道具,鼓励幼儿主动发言,尽可能多地描述每个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和形象。
实践环节1.教师邀请幼儿一起玩色彩板游戏,体验不同颜色给人的感受,并且体验颜色的混搭变化。
2.教师鼓励幼儿在色彩探究中发挥创造性,体验色彩变化之美。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尝试混合颜料,在白色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色彩环。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可以将自己感受到的不同色彩真实呈现出来。
拓展环节1.围绕大自然的色彩展开创作活动,让幼儿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2.通过阅读相关的绘本故事书籍,帮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色彩的知识,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3.通过比赛形式,让幼儿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本次的教学活动中,幼儿们能够积极参与,对于大自然的颜色、色彩的认知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色彩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多次鼓励幼儿多互动、多沟通,让幼儿对于自己展现的色彩作品能够充满信心与自豪。
同时,教师也从现象中寻找问题,帮助幼儿们认识到颜色道具的颜色并非上面贴标签那么简单,要认真领会每一个颜色之间的不同,以及混搭之后如何让思维更加自由地驰骋。
在策划本节课时,教师在精化目标时尤为重要。
在今后,需要更多考虑未来要带给幼儿的启示,以及需要扩展的内容和课程体验。
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将会在设计的过程中思考细节点及错误的问题。
6、大自然的色彩课题《大自然的色彩》教学内容1、本课是初中阶段美术教材中色彩知识的起始课,意在利用大自然丰富而美丽的色彩现象引导学生对色彩发生兴趣,从而产生了解色彩、研究色彩、学习用色彩,并用色彩表现的事物的愿望。
2、本课着重启发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界开始对色彩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认识光线与色彩的关系,认识色调的形成,同事促进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染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现简单色彩关系和色调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个人对大自然色彩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见之美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事物,表达思想情感。
帮助学生逐步建树发现美、欣赏美好、审视美习惯。
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根据学习的色彩知识,有意识地换另一种角度:色彩的角度,观察欣赏事物。
色彩思维:通过对事物的观察,采用色彩的思维方式作画。
并将绘画的色彩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中。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和色调。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把真实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的方法。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分析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绘画纸(水粉纸、水彩纸或素描纸)、颜色(水彩、绚彩棒)、画笔、PS软件。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课出示西沃白板“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教师:“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的这首诗我们很熟悉,诗中美景令人神往,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景象吗?出示课件图片教师:真的有这样的景象呀,火红的花海、喷薄而出的红日。
那么“日出江花红胜火”,下一句诗是什么呢?“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师出示课件“春来江水绿如蓝”诗词及图片。
教师:蓝天映照蓝色的水,绿树渲染绿色的河。
大自然就是这么美轮美奂。
出示课件:枫叶图片问:面对这幅画你能联想到哪首诗呢?(课件呈现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师:这些赋有诗情画意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更多的美。
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色彩》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色彩》(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色彩》,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色彩》篇1教学目标:1、仔细观察,用较完整、具体的语言表述所见的色彩。
2、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的美。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1、能发现自己身边的色彩。
2、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见的色彩。
教学准备:1、儿童经验基础: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色彩。
2、环境准备:幼儿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以提问引出课题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
1、教师和幼儿一起翻看幼儿活动材料,观察画面中的事物。
2、观察画面一,并提问。
3、观察画面二,并提问。
4、观察画面三,并提问。
5、观察画面四,并提问,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
6、教师进行总结。
三、寻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师带来幼儿来到幼儿园内寻找“美丽的东西”。
2、鼓励幼儿敏锐地发现美的事物。
3、引导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语言设计:1、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会是什么样子?2、在田野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4、你发现鹦鹉幼儿哪几种颜色?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颜色吗?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色彩》篇2一、课题:大自然的色彩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光与色的关系,感知色调等知识,掌握运用色彩归纳方法描绘大自然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作品,联想,讨论色彩相关知识等过程,提高学生创作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探用色彩表达自己对美好实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自然的色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大自然的色彩》章节,详细内容包括:1. 大自然中常见的颜色及它们的代表物体。
2. 色彩的调配和变化。
3. 利用自然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颜色,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
重点:认识大自然中的颜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彩色画纸,水彩颜料,调色板,画笔等。
2. 学具:彩笔,画纸,调色盘,小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大自然中的各种颜色。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大自然中见过的颜色和物体。
2. 例题讲解(5分钟)讲解色彩调配的基本方法,如红、黄、蓝三原色的混合。
演示如何利用这些颜色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3. 随堂练习(10分钟)每位幼儿领取一张画纸,根据老师的指导,用彩笔进行色彩调配练习。
引导幼儿观察调配出的颜色,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4. 绘画创作(10分钟)以小组形式,让幼儿用画笔、水彩颜料在画纸上创作一幅大自然的画面。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颜色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
邀请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色彩红色:玫瑰、苹果、太阳黄色:向日葵、香蕉、月亮蓝色:天空、大海、蓝莓2. 色彩调配:红色+黄色=橙色红色+蓝色=紫色黄色+蓝色=绿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大自然的色彩画。
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色彩调配方法,用画笔和水彩颜料完成。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在色彩调配和绘画创作方面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
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能够了解和感受春天给自然界带来的变化,知道表现春天的常用色彩。
(2)情感性目标:感受利用各种媒材,大胆表现所带来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
爱生活的情感。
(3)能力性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识别能力。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表现、乐于交流、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和记忆色彩,能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表现方法的运用以及整体色彩的把握及创新表现。
教学资源:
(1)教师:电脑设备、各种颜色彩纸、工具材料、板刷。
(2)学生:彩笔、各色彩纸、水粉色、有关春天色彩的图片材料。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看一看)
⑴教师说: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你可以跟着音乐唱起来也可以动起来。
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春天在哪里?》
(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原有的自然界的体验产生回忆,启发学生的想
象。
)
⑵教师说: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春天的景色吧!(教师用媒体展示春天的画面)。
(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感受春天的色彩。
)
二、主动交流,启思联想,(想一想)
(1)教师说: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描述一下春天。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绘画方法还可以通过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春天,体现学科的综合性,让学生体验、感受艺术表现的多元性。
)
三、观察联想,合作探究。
(说一说)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春天景色的画面,(新疆自然风光)并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到
的有关春天景色的图片。
2.学生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
3.教师出示课题:春天的色彩
四、欣赏感受,拓展思维(赏一赏)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不同方法表现的春天的色彩。
2.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绘画作品中点、线、面是美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有了它们,我们的作品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想一想,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春天的色彩。
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想到的方法。
五、愉快表现,合作做画。
(画一画)
1.教师:今天,我们4人小组共同合作,根据你们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想一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六、成功展示,教学评价。
(评一评)
学生展示作业,并告诉大家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