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重点 形状与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形状与结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2. 学习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3. 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较为熟悉,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学会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生活动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形状和结构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稳定性,总结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3.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尝试创造稳定性的结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形状与结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各种形状与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各种形状的识别、几何图形的构成、结构的设计与搭建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形状与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形状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形状和结构的认识仍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理解各种形状的特点,学会用几何图形进行设计和搭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形状的识别和理解,几何图形的构成。
2.难点:复杂形状和结构的认识,设计与搭建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各种形状和结构。
2.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形状和结构的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同形状的卡片或模型,用于实践活动。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各种形状和结构的应用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形状的特点和名称,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触摸和感受这些形状。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给学生相应的形状卡片或模型,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识别和命名这些形状。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一、科学知识: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瓦楞纸中间的纸被折成了波浪形,增加了纸的厚度,从而提高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5、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足拱、管状的手臂骨、腿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生活中的拱形:植物的杆、茎、果实,拱门,拱窗,拱桥。
6、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三角形框架受到外力时,总是能够通过三根杆的推拉达到内力与外力的平衡。
在四边形框架中加一根斜杆,就会变得稳固。
因为加了斜杆后,当框架受到外力时,斜杆会产生拉力,使框架达到内力与外力的平衡,从而不易变形。
7、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8、框架铁塔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采用了大量的三角形框架结构、抗风能力强。
9、常见的桥梁结构类型有梁桥、拱桥、拉索桥和浮桥。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抵抗弯曲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师要注意的重大问题。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形状、宽度、厚度、长短等因素有关。
5、横梁的放法:【横梁厚度】能更大的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横梁一般【立着放】。
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6、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①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②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③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7、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8、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实验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大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改变的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结论(我们的解释):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大9、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科学知识: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2、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4、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或宽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6、纸的厚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的宽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7、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8、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增加材料的厚度比增加材料的宽度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9、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原因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0、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
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受受巨大的压力。
11、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12、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13.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14、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5、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16、生活中的拱形: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腿骨,植物的杆、茎、接近圆形的水果,拱门,拱窗,拱桥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宽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厚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把铅画纸裁成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宽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实验现象:4倍宽的纸梁能承受的垫圈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厚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宽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用铅画纸裁出7张同样宽度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用少量固体胶粘贴成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梁;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厚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厚、4倍厚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重点形状与结构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3、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而且要增强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4、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答: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 L U T 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是一个好办法!5、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答:瓦楞纸板中间的夹层做成W 形后,形状改变了,相当于增加了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增加了,因此也就变坚硬起来。
6、拱形承重的秘密:(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2)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7、圆顶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圆顶形承载压力的特点。
答: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8、球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球形承载压力的特点。
答: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它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是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9、利用了圆顶形建造的薄壳建筑:中国大剧院、悉尼歌剧院。
10、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12、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状?答: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三角形;它具有稳定性。
13、使用框架结构的好处:承受压力大,用料少,稳定性强。
14、什么样的物体不易倒?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
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3、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而且要增强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4、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答: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 L U T 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5、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
答:瓦楞纸板中间的夹层做成W 形后,形状改变了,相当于增加了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增加了,因此也就变坚硬起来。
6、拱形承重的秘密: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
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
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
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2)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
的重量。
7、圆顶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圆顶形承载压力的特
点。
答: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8、球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球形承载压力的特点。
答: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它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是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9、利用了圆顶形建造的薄壳建筑:中国大剧院、悉尼歌剧院。
10、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
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
人体的重量。
1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
叫做框架结构。
12、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
状?答: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三角
形;它具有稳定性。
13、使用框架结构的好处:承受压力大,用料少,
稳定性强。
14、什么样的物体不易倒?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5、框架结构铁塔的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应用了三角形
的稳定性,风的阻力小。
16、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
见的建筑。
17、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特点:桥面在拱的下方,桥板拉住了拱足,
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18、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
跨越能力。
19、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一跨过江。
吊起桥面的
主钢缆,每根都由两万多根钢丝组成。
钢缆要承受6.4万吨的拉力。
20、桥的四种类型:梁桥、拱桥、拉索桥、浮桥(浮在水面上的桥)。
21、用纸造桥要考虑的问题: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设计的形状
和结构。
22、为什么用“工”字形钢材?
答:“工”字形钢比起L形钢的四个边更不容易折弯,在节约材料的前提下,它又有较大的厚度。
这就使它有很强的抗弯曲能力,又比同样厚度的矩形钢少用一半以上的钢材,而且能承受同样的重量。
23、为什么细细的麦杆能够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
答:秘密是麦杆是空心的,这样的结构使麦杆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相应的就增加了它的抗弯曲能力。
所以麦杆虽细也能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
24、钢管就是利用了麦杆空心的原理发明的。
特点:重量轻、强度高,
比同样多材料做成钢棒抗弯曲能力强,而且中间还可以输送气体和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