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重点 形状与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形状与结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2. 学习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3. 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体形状和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已经较为熟悉,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学会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探究不同形状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生活动材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形状和结构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稳定性,总结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3.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利用不同材料和工具进行构造,尝试创造稳定性的结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形状与结构》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掌握各种形状与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各种形状的识别、几何图形的构成、结构的设计与搭建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形状与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形状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形状和结构的认识仍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理解各种形状的特点,学会用几何图形进行设计和搭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形状的识别和理解,几何图形的构成。
2.难点:复杂形状和结构的认识,设计与搭建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各种形状和结构。
2.任务驱动法: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形状和结构的特点。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形状和结构的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同形状的卡片或模型,用于实践活动。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各种形状和结构的应用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形状的特点和名称,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模型展示让学生触摸和感受这些形状。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给学生相应的形状卡片或模型,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识别和命名这些形状。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一、科学知识: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瓦楞纸中间的纸被折成了波浪形,增加了纸的厚度,从而提高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5、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足拱、管状的手臂骨、腿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生活中的拱形:植物的杆、茎、果实,拱门,拱窗,拱桥。
6、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三角形框架受到外力时,总是能够通过三根杆的推拉达到内力与外力的平衡。
在四边形框架中加一根斜杆,就会变得稳固。
因为加了斜杆后,当框架受到外力时,斜杆会产生拉力,使框架达到内力与外力的平衡,从而不易变形。
7、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8、框架铁塔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采用了大量的三角形框架结构、抗风能力强。
9、常见的桥梁结构类型有梁桥、拱桥、拉索桥和浮桥。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抵抗弯曲1、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宽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强)。
2、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增加纸梁的厚度,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师要注意的重大问题。
4、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横梁的材料、形状、宽度、厚度、长短等因素有关。
5、横梁的放法:【横梁厚度】能更大的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所以横梁一般【立着放】。
这样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6、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①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②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③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可以看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7、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8、研究的问题: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有关吗?实验材料:两叠书、三张A4纸、若干个垫圈实验假设: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大实验步骤:①把两叠书当作桥墩,放上一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②放两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放三张纸,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④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中应控制改变的量:纸的宽度;不变的量有: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
(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结论(我们的解释):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关,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越大9、实验: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我的猜想: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科学知识: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2、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
3、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4、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或宽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6、纸的厚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纸的宽度与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7、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
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增加纸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8、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增加材料的厚度比增加材料的宽度更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9、改变形状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原因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10、赵州桥是一座长寿的石拱桥。
拱形受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受受巨大的压力。
11、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12、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13.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14、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15、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16、生活中的拱形: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腿骨,植物的杆、茎、接近圆形的水果,拱门,拱窗,拱桥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第一课抵抗弯曲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要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4.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宽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宽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厚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把铅画纸裁成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宽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实验现象:4倍宽的纸梁能承受的垫圈数量最多。
实验结论: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5.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研究问题:材料的厚度与其抗弯曲能力有关系吗?实验猜想: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材料:铅画纸两张、厚度相同的书4本、垫圈若干枚改变条件:材料的厚度不变条件:材料的宽度、桥墩的高度、宽度,每张纸的大小,每个垫圈的重量,纸被压垮的程度实验过程:①用铅画纸裁出7张同样宽度的纸梁,保持长度相同,用少量固体胶粘贴成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梁;②用4本书做成桥墩,把1倍厚的纸梁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垫圈;③桥墩之间距离保持不变,把2倍厚、4倍厚的纸梁分别平放在上面做桥面,看最多能承受几个回形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重点形状与结构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3、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而且要增强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4、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答: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 L U T 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是一个好办法!5、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答:瓦楞纸板中间的夹层做成W 形后,形状改变了,相当于增加了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增加了,因此也就变坚硬起来。
6、拱形承重的秘密:(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2)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7、圆顶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圆顶形承载压力的特点。
答: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8、球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球形承载压力的特点。
答: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它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是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9、利用了圆顶形建造的薄壳建筑:中国大剧院、悉尼歌剧院。
10、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1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12、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状?答: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三角形;它具有稳定性。
13、使用框架结构的好处:承受压力大,用料少,稳定性强。
14、什么样的物体不易倒?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一、基础知识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增加梁的厚度比增加宽度能更有效抵抗弯曲。
2、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因此,能大大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承受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的更加紧密。
4、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他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7、龟、贝的外壳相当于圆顶形结构,可以增加生物体抗击外力冲击的能力,更好的保护自己。
8、增加斜杆可以起到加固框架的作用。
9、实验说明:向各个方向按压,三角形框架牢固,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容易变形。
利用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原理,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0、对比实验中,应该控制改变的条件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应该保持不变。
1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12、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等特点能使框架铁塔不容易倒。
13、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拉住了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减少了桥墩的负担。
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14、钢索桥主要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索桥桥塔修的很高的原因是为了减小钢绳的拉力。
二、问答1、建筑物的横梁为什么要立着放?答:这是为了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因为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增加梁的厚度比增加宽度能更有效抵抗弯曲。
2、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得坚硬?答:中间的波形纸增加了纸的抗弯曲能力,两边的平板纸通过粘合与波形纸粘在一起,也增加了抗弯曲能力,所以,、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得坚硬。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横梁立着放(即:侧着放)比平着放好,因为这样能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抗弯曲能力。
3.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把几层纸粘贴在一起,并改变其中一层或几层纸的形状。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古代城门大多建成拱形,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
2.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3.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第四课:找拱形1.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2.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3.生物体中的拱形有:人的头骨、肋骨和足弓;龟壳;贝壳等。
(其中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第五课:做框架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结构叫做框架结构。
2.三角形框架比长方形框架不容易变形。
3.用加斜杆的方法给长方形框架加固,斜杆能在框架受压时起到“推”或“拉”的作用。
第六课:建高塔1.建造高大的铁塔,不但要结实不变形,还要保持直立。
2.铁塔不易倒的主要原因: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三角形框架、塔基深陷于地下。
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桥的承重要求、材料的特性、材料的数量、桥的形状和结构等。
第二单元2.1 抵挡曲折【教课目的】1、经过对“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大小的实验研究,认识增添纸条的抗曲折能力,认识横梁立着安置的道理。
2、在研究中学会辨别与控制变量收集和记录数据,并能利用曲线图和数据剖析和解说。
【教课准备】1 、学生实验资料:长、宽相同,厚度不一样的纸条,相同大小的铁垫圈、实验记录表、画曲线图的格子纸,木片(竹片)、尺子。
b5E2RGbCAP2、教师示范资料:各种矩形梁的实物模型(图片)。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出示一张纸条,把它放在两个盒子上边,假如在上边放一个重物会如何?2、演示在纸条上放一个垫圈,察看纸条怎么样了?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它不曲折呢?拉近盒子的距离行吗?加支撑物呢?p1EanqFDPw二、研究“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大小”1、推断增添纸的厚度,会不会增添它的抗曲折能力,如何查验我们的假定?2、出示 1 号、 2 号纸条,商讨实验方法。
实验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实验改变的是哪个条件?曲折程度怎样保持相同?如何表示抗曲折能力的大小?DXDiTa9E3d3、学生疏组实验,家世巡视指导。
(1)提示:纸的厚度用粘在一同的张数表示。
(2)先展望后实测。
4、报告沟通,并谈谈做了这个实验后有何感想。
5、指引展望 3 号纸能够放几个垫圈,沟通如何展望。
6、实测 3 号、 4 号纸的抗曲折能力。
7、报告沟通。
三、绘制折线图并剖析1、出示统计图:横向表示纸的厚度,纵向表示垫圈的个数,请大家把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关系用折线的形式画下来。
RTCrpUDGiT2、学生绘制折线图。
3、展现与沟通后你们有什么发现?4、小结: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增添纸的厚度能明显提升纸的抵挡曲折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质1、像纸这样的薄形资料抵挡曲折的能力较差,假如要提升资料的抗曲折能力,应当怎么做?2、在建筑中为何要采纳厚度很大的横梁?3、赏识图片后,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横梁大多实立着放的仍是横着放的?可否用今日学的知识来解说此中的道理呢?5PCzVD7HxA4、课件演示后,请大家用手折一折尺子,看如何折尺子不简单曲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知识点总结1.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2.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横梁宽度能增强(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厚度)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3.同一根横梁,(立着)放比平着放好,因为这样能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4.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相比较而言,要制造同样强度的钢材,改变材料形状更加(节省)原料。
5.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6.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利用(改变形状)和(厚度)增大抗弯曲能力的原理,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还节省了材料。
7.古代城门、桥梁大多建成(拱形),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
8.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啊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9.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在一定限度内,抵住拱足的力越(大),拱形的承重能力就越强;抵住拱足的力越(小),拱形的承重能力就越弱。
10.圆顶形承受压力的特点:①圆顶形是拱形的组合;②受到压力时可以把力向四面八发分散开来,可以承载更大的压力;③而且不产生外推力。
11.球形承受压力的特点:①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②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可以向四周均匀分散开来;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12.圆顶形、拱形、球形承载压力从大到小的是:(球形、圆顶形、拱形)。
13.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保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龟壳、蛋、贝壳、塑料瓶等)14.许多植物的茎、动物的骨头、生活中的钢管都是空心的,是因为(同样多的材料,空心的管状比实心的棒状粗得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1、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是球状的。
2、地球是在运动的,不但绕地轴自转,还围绕太阳公转。
3、地球到现在的寿命超过了40亿岁;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火山喷发、地震、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等。
4、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地壳、地幔、地核。
5、地球表面主要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其中海洋面积为71%,陆地面积为29%,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6、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察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7、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8、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昼夜交替指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
9、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为一天或24小时。
10、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11、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时:手电筒模拟太阳,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有多种,还需结合更多的事实证据得出最后结论。
12、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其实与地球与太阳运动关系有关。
13、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用傅科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14、“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宇宙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学说。
学说名称地心说日心说15、通过探究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我们知道:地球绕地轴不停自转,同时地球还会绕着太阳转。
16、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17、地球绕地轴自转,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是不变的(地轴是假想的,真实是不存在地轴的)。
18、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19、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
20、坐在转动的轮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的运动方向和轮椅转动的方向相反。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知识要点1.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越厚,它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
2.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越宽,它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
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改变物体的“一”字形也就是薄板形形状,就能增加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4.纸拱的力量与抵住拱足的瓶盖数量的关系:抵住拱足的瓶盖数量越多,纸拱承载的力量就越大。
5.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子)和(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因为从安放的形状上看,立着放的(柱子)要比平着放的(横梁)的厚度要厚得多。
6.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和什么有关:和所用的材料、材料的长短、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材料的形状等等有关。
7.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其他形状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了材料宽度虽然会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是个好办法!8.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瓦楞纸板有好几层好几张纸组成,它不是把纸单纯的平粘增加厚度,而是每一层都有一个个连续的拱形。
9.拱形承载重量大的原因是: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10.拱(弧)形结构包括:拱形,圆顶形、球形。
11.圆顶形承受力量大的原因是:它由许多拱形组成,具有拱表承载重量大的特点,但它不需要用外力来抵住.。
12.球形承受力量大的原因是: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物体在球的任意位置用力,力都能向四周分散开来,13.生物体中的拱形举例:人体的头骨、肋骨、足骨、额骨都是拱形结构;龟壳、鸡蛋、螺蛳等等也是拱形结构。
14.什么叫框架结构:像铁塔这样的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它主要是由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组成。
15.为什么说三角形是最稳定,最不容易变形的框架结构,因为:无论在三角形的哪一条边上用力,它总有一条边起“推”,另一条边起“拉”的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
建筑科学上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3、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
而且要增强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4、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答: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 L U T 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加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的。
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5、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
答:瓦楞纸板中间的夹层做成W 形后,形状改变了,相当于增加了纸的厚度,抗弯曲能力增加了,因此也就变坚硬起来。
6、拱形承重的秘密: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
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
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
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2)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
的重量。
7、圆顶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圆顶形承载压力的特
点。
答: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
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8、球形与拱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试着解释球形承载压力的特点。
答: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
它的任何一个地方受力,力都是可以向四周均匀地分散开来,这使得球形比任何形状都更坚固。
9、利用了圆顶形建造的薄壳建筑:中国大剧院、悉尼歌剧院。
10、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
人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
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地承载
人体的重量。
1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
叫做框架结构。
12、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形
状?答:组成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是三角
形;它具有稳定性。
13、使用框架结构的好处:承受压力大,用料少,
稳定性强。
14、什么样的物体不易倒?答: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5、框架结构铁塔的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应用了三角形
的稳定性,风的阻力小。
16、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道路和其他障碍,是我们生活中常
见的建筑。
17、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特点:桥面在拱的下方,桥板拉住了拱足,
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也比较低而且平坦,方便通行。
18、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
跨越能力。
19、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跨度达1385米,一跨过江。
吊起桥面的
主钢缆,每根都由两万多根钢丝组成。
钢缆要承受6.4万吨的拉力。
20、桥的四种类型:梁桥、拱桥、拉索桥、浮桥(浮在水面上的桥)。
21、用纸造桥要考虑的问题: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设计的形状
和结构。
22、为什么用“工”字形钢材?
答:“工”字形钢比起L形钢的四个边更不容易折弯,在节约材料的前提下,它又有较大的厚度。
这就使它有很强的抗弯曲能力,又比同样厚度的矩形钢少用一半以上的钢材,而且能承受同样的重量。
23、为什么细细的麦杆能够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
答:秘密是麦杆是空心的,这样的结构使麦杆任何方向的抗弯曲能力都相同,相应的就增加了它的抗弯曲能力。
所以麦杆虽细也能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
24、钢管就是利用了麦杆空心的原理发明的。
特点:重量轻、强度高,
比同样多材料做成钢棒抗弯曲能力强,而且中间还可以输送气体和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