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4《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全练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酷.热(kù)耸.立(sǒng)突兀.(wù)参差.不齐(chā)B.厌倦.(juàn)怦.怦(pēng)晕眩.(xuán)哄.堂大笑(hōng)C.抽噎.(yē)呻吟.(yīn)恍.惚(huǎng)惊慌失措.(cuò)D.安慰.(wèi)凌.乱(líng)滑稽.(jī)小心翼.翼(y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反胃逼迫警告气喘嘘嘘B.冒险雀斑粉粹浑身发抖C.杂乱臭椿边缘天旋地转D.绕道嘲笑牢记犹豫不绝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最近学生到校时间参差不齐....,使得早读的氛围不够浓厚。
B.小亮的一个小笑话,使得大家哄堂大笑....。
C.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D.文物修复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取出需要修复的文物,生怕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
4.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
B.那高高的摩天大楼像是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
C.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泼。
D.面对着这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是喝了香醇的美酒。
二、能力提升全练: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5题。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
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
《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字词、成语运用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14课】
选择题:【字音、字形、成语运用】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酷热晕眩恍惚桎梏厌倦附和啜泣天旋地转
B.安慰抽噎熨斗驯服凌乱蓬草帐蓬变换莫测
C.峭壁疲劳俏丽眩晕炫耀山崖天涯小心翼翼
D.冀望嘘声逼迫点缀拾掇金陵棱形浑身发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晚会上,他上台做了一个滑稽动作,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
B.这些树很久没有修剪了,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
....。
C.一听到门外有轻轻的脚步声,她就惊慌失措
....。
D.小王整天精神恍惚
..,注意力高度集中,生怕漏下老师讲过的知识点。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D.趴下pā气喘吁吁xū
2.【答案】B【解析】B.帐篷变幻莫测
3.【答案】D【解析】D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矛盾。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 再走一步》阅读答案《走一步, 再走一步》阅读答案主题理解不要想成功的距离有多遥远,只要‘ 走一步,再走一步’ ,尽力地去做好每一天,直到达到目的。
课文说明《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 岁那年写的回忆,8 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内容上很有咀嚼的余地,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意值得咀嚼。
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如此,一个大困难, 就不难克服了。
这篇课文,足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个什么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一笔精神财富。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分成一个一个容易克服小困难,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困难就不大了。
人生也是如此,看似无法逾越,其实化整为零,走好每一步,并且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只想着在走一小步,天大的困难也能闯过去。
莫顿· 亨特美国作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复述故事 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男孩 的父亲 ;起因:别出花样,去爬悬崖 伴们冒险爬悬崖 )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架,不能动弹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指点下,脱离困境 ) 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
( 面对挫折 ; 实践目标 ) 故事延伸—— 1945 年 1 月,我驾机滑行在跑道上。
我向前猛推了 一下风门杆,此刻,我所想的只是起飞,升到 25000 米的高 空,航向正东。
前方就是北海。
我告诫自己:我所能做到的 就是保持这个航向 20 分钟,飞越过荷兰的素汶岛。
这我能 做到。
飞过素汶岛后,领航员告诉我改变航向 125 度然后保持 这个航向 10 分钟,我们就可以到达下一个侦察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及答案第15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时训练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灼()人呻吟()恍惚()抽噎()2.课文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二、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
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
”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
“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
“看到了。
”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
这就是你要做的。
它就在你下面一点。
你能做到。
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
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很好。
”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
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
这就是你要做的。
只要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
”我照做了。
“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再一次,我做到了。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酷.热(kù) 厌倦.(juǎn) 暮.色(mù)B.附和.(hé) 突兀.(wù) 嘲.笑(cháo) C.哭泣.(qì) 呻吟.(yǐn) 凌.乱(línɡ) D.警.告(jǐnɡ) 犹豫.(yù) 抽噎.(yē)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
(1)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贸险。
( )(2)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紧和不可能的化身。
( )(3)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砰砰地跳动。
( )3.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 (迟缓动摇,拿不定主意),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2)这位老人回想着自己过去的生活,神情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3)近日,两家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的价格欺诈事件让消费者变得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起来。
4.填空。
文章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里的“步”不仅可以理解为爬下悬崖的脚步,还可以理解为 ;作者通过文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 。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①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
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
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
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14走一步,再走一步【夯实基础】1.B(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2.B(注意三句话分别对应“山脚下”“爬到一半时”和“爬到了山顶”)3.母鹰磨炼小鹰,是培养小鹰独立生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父母也要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竞争的需要。
【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1.标题有两层含义:在那次“我”感到难以走下悬崖时,在父亲的指引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2.交代自己身体情况不佳,是为了埋伏笔,说明为什么5个孩子都能爬上崖顶,而“我”只能爬到三分之一高的岩石架,而且上不去,下不来,还吓得要死。
3.上去把孩子抱下来的办法也可以,但是这种办法只能使孩子脱险,对于孩子自己应付困难能力的培养却毫无用处。
所以本文父亲的做法更好些,它能让孩子自己体验用自信战胜困难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
二、片段研读1.这是景物描写。
烘托了我无助孤独,极度恐惧的心理。
2.第一次:心中恐惧,害怕会掉下去摔死。
第二次:既有历险的余悸,又有脱险的激动和喜悦。
3.“我”下山时情绪从“大哭”到“怒吼”,再到“照做”,最后是“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这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引导给“我”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力量,说明父亲教育方法的恰当。
[拓展阅读】1.按图索骥:文中指让“儿子”按母亲的指点去看病。
2.准确地表现出“我”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狠下决心,让“儿子”独自到医院看病的情形。
3.(1)在磨炼“儿子”的过程中,“我”的勇气和信心得到增强,教育“儿子”的方法得以改进,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2)理解: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长辈预先指明的方向,传授的经验、方法,对我们是很有帮助的。
益处:长辈的教导让我们少走弯路,解决困难的办法更多。
【文化传承】1.诗的前两句中,前一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后一句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的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十四)[14 走一步,再走一步](853)1.学校举行以“话说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如果这次活动由你主持,请你写一段开场白。
(2)阅读下面几则关于成长的名言,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解读成长的。
①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②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③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
——沈从文(3)“幼童学唱热辣情歌”的现象我们已经不陌生了,这无疑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父爱陷阱郑成南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
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
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有康复。
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都听不到。
②突然,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呼喊:“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
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
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缘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④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
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
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
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⑤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
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
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
既练朗读,又练说话。
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本题让学生走进课文,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同时激励勇敢精神。
本题又是口语交际训练,应热情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自由言说,教师可因势利导。
三、生活中难免遇到过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张贴在教室里。
本题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总结人生经验。
这既是练笔活动,又是交流活动。
没有字数规定,但宜短小精悍。
书写标题,设计花边要求美观。
张贴,布置专栏,可指定若干同学,负责编辑。
暑假提前学——部编版七年级上(每日一练)走一步,再走一步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强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班级课本情景剧表演时,他那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D. 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市内不同小学,大家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
2.下列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文中瘦弱胆怯的“我”,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成功战胜了恐惧,走下了悬崖。
B. 文中小伙伴的行为是“我”陷入困境的原因,所以作者间接批评了美国社会存在的人情冷漠的现象。
C. 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岩脊上下不来,却并不上去救孩子,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主观方面,因为父亲深知,孩子只有依靠自己一步步走下悬崖,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D. 文章叙述详略得当,开头简单交代“我”的身体状况,为下文埋下伏笔;中间详细描写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过程;末尾点题,升华文章主题。
3.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凌乱冷不妨天旋地转犹豫不决B. 雀班成就感神情恍惚惊慌失措C. 畏惧矮树丛气喘吁吁畏缩不前D. 既使臭椿树变化莫测良辰美景4.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啜(chuò)泣一堵(dǔ)墙峭(qiào)壁耸(sǒnɡ)立B. 崩(bēnɡ)土蓬(pénɡ)乱颤(zhàn)抖嶙峋(xún)C. 凝(nínɡ)视嘲(cháo)笑头晕(yūn)目眩(xuàn)D. 陡(dǒu)峭动弹(tɑn)摔(shuāi)死翼翼(yì)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周围一片________,我趴岩石上,神情______,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灼.人(zhuó) 滑稽.(jī) 模.糊(mó) 参差.(cī)B. 恍.惚(huǎng) 突兀.(wù) 臭椿.树(chūn) 严禁.(jìn)C. 目眩.(xuàn) 挪.动(nuó) 耸.立(sǒng) 附和.(hé)D. 凌.乱(líng) 抽噎.(yē)哭泣.(qì) 弹.珠(dàn)【答案】C【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C加点字注音有误。
“和”应读“hè”。
2.下列各句中都有一个或两个错别字,请在括号内改正。
(1)幕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_____)(2)当我感到惊慌失错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_____)(3)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矫傲。
(_____)(4)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呯呯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_____)【答案】(1). (1)幕—暮(2). (2)错—措(3). (3)矫—骄(4). (4)呯呯—怦怦【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幕”与“暮”、“错”与“措”、“矫”与“骄”、“呯”与“怦”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B. 莫顿·亨特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丧气....,要想办法将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步一步去战胜它。
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酷.热(kù)灼.热(shuó)悬崖.(yá)严禁.(jìn)B. 扒.住(bā) 突兀.(wù) 怦.怦(pīnɡ) 呻.吟(shēn)C. 挪.动(nuó) 恍.惚(huǎnɡ) 参差.(cī) 厌倦.(juàn)D. 晕.眩(yùn) 哄.堂大笑(hōnɡ) 惊慌失措.(cuò) 凌.乱(lín)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学校花坛里的灌木参差不齐....,好久没有修剪了。
B. 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 老师突然提问,小明显得惊惶失措....。
D. 小明上课答错了一个问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来了!”我喊道,然后跟在他们后面跑。
B. 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C.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D. “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
4. 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2)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3)“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5.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不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A)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B)、容易(C)的第一小步,迈出(D)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走一步,再走一步》综合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灼.人()抽噎.()神情恍.惚()晕眩.()突兀.()哄.堂大笑()呻吟.()滑稽.()参差.不齐()闪烁.()哭泣.()天旋.地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悬涯厌倦岩脊小心翼翼B.暮色嘲笑寻觅惊慌失错C.安慰挪动胸腔犹豫不绝D.凌乱畏惧嘘声变化莫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要写一首长诗,赞美她们参差不齐....的舞姿。
B.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捂着肚子,拍着桌子,哄堂大笑....起来。
C.“比赛面试结果怎样,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D.我和妹妹在陌生的马路上小心穿行,像胆小的猫一样惊慌失措....。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________。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③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④不停的絮絮叨叨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④②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敏捷”“诅咒”“心情”“除非”这四个词语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动词。
B.“高尚”“贫贱”“勤奋”“善良”这四个词语都是褒义词。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D.“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这句话没有语病。
6.某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写出漫画的寓意。
(3)晓明同学在“我在磨炼中成长”的校级演讲比赛上忘词了,台下一片哗然,最终与得奖无缘。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耸立( ) 峭壁( ) 纳罕( ) 头晕目眩( )嶙峋( ) 啜泣( ) 迂回( ) 小心翼翼( )2.词语积累⑴耸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峭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迂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_______:(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
⑸ _______: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⑹ _______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3.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____(教训训诫 )。
②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____(注视凝视)着我。
③我听见有人____(啜泣哭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4.文章运用倒叙的方法,回忆了儿时的我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去爬悬崖,中途被弃,进退两难,在父亲指点下,__________,从中得到启示:________________。
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理解文章内容例题1:‚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首先要通读文章,理清文章主要围绕那些内容来写的,然后再来分别概括。
答案:‚我‛和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不经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来,‚我‛很恐惧,伏在岩石上不敢动弹。
暮色中父亲用手电筒照着,引导‚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困难转化为一个个小困难,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
在解决这些困难中,‚我‛逐步树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难。
点拨:仔细阅读课文,找准问题所要的段落,概括回答。
探究点二:理解感悟例题2: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理解,细读父亲怎样教‚我‛下来,从中感悟其中的道理。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向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B.尽管我们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
【答案】C【详解】A.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符合语境;B.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符合语境;C.头晕目眩: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一)及答案14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积累运用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啜.泣(chuò)峭.壁(qiào)耸.立(sǒnɡ)B.蓬.乱(pénɡ) 颤.抖(zhàn)嶙峋.(xún)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目眩.(xuàn)D.摔.死(shuāi)动弹.(tɑn) 翼.翼(yì)2.下列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悬崖:高而陡的山崖耸立:高高地直立B.呻吟:指人因痛哭而发出声音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C.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D. 安慰:使心情安适闪烁:比喻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B.“我”在伙伴的怂恿下爬悬崖。
C.伙伴们勇敢地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D.我终于爬了上去并跟他们一块艰难地下来了。
4.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国作家,选自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我往下看,但是却感到阵阵晕眩”至结尾,完成后面问题。
5.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6.请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
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7.面对危险,父亲只是说了“现在,下来”“要吃晚饭了”这样简单的语言,怎样理解父亲的用意?8.写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
9.结尾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
(二)类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
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这时挤进教室。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B.通过老师的教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C.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的明天。
D.为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情色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是名词,“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则不是。
D.“迈”、“踩”、“扑”是动词。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道德”“趣味”“暮色”“凌乱”都是名词。
B.“热忱——热情”“请求——恳求”是两组近义词。
C.“自欺欺人”“爱慕虚荣”“贪生怕死”都是贬义词。
D.“书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喳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感情色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和“臂弯”是名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就不是。
D.“迈”“踩”“扑”是动词。
5.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
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女儿劝阻道:A.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B.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C.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D.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好吗?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后读读写写、多音字形近字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14课】一、生字词注音:补充: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多音字:扒:扒.开扒.手晕:晕.车晕.倒弹:子弹.弹.跳闷:沉闷.闷.热颤:颤.抖颤.栗吁:气喘吁吁.呼吁.和:附和.和.睦和.面形近字:扒.开趴.下灼.人斟酌.酷.热桎梏.安慰.熨.斗训.练驯.服蓬.草帐篷.峭.壁俏.丽眩.晕炫.耀山崖.天涯.冀.望小心翼翼.一、生字词注音:补充: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多音字:扒:扒.开bā扒.手pá晕:晕.车yùn晕.倒yūn弹:子弹.dàn弹.跳tán闷:沉闷.mèn闷.热mēn颤:颤.抖chàn颤.栗zhàn 吁:气喘吁吁.xū呼吁.yù和:附和.hè和.睦hé和.面huó形近字:扒.开bā趴.下pā灼.人zhuó斟酌.zhuó酷.热kù桎梏.gù安慰.wèi熨.斗dǒu训.练xùn驯.服xùn蓬.草péng帐篷.peng峭.壁qiào俏.丽qiào眩.晕xuàn炫.耀xuàn山崖.yá天涯.yá冀.望jì小心翼翼.yì点缀.zhuì啜.泣chuò拾掇凌.乱líng金陵.líng棱.形.罗绸缎líng。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灼.人(zhuó) 抽噎.(yē) 恍.惚(huǎng) 哄.堂大笑(hōng)
晕眩.(xuàn) 突兀.(wù) 呻.吟(shēn) 参差.不齐(cī)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
....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此处形容树木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
”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的则哄堂
..。
..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3)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
....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4)当我感到惊慌失措
....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
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C.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D.在刚刚结束的第54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男单,女单,男双和女双四项冠军的好成绩。
(解析:A项“目不暇接”用词不当,“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诉诸听觉,不能用形容视觉的“目不暇接”;C项不合逻辑,应将“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市容市貌的改变”调换位置;D项句式杂糅,应将“囊括”改为“取得”或删去“的好成绩”。
) 4.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是什么?
标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我”那次悬崖遇险,在父亲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悬崖;二是指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5.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你对“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虽然“我”在悬崖上走过的路很短暂,但因为恐惧,对“我”来说就显得格外漫长。
同时,“我”在这段短暂的路上战胜了恐惧心理,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进步,这个进步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转变,这种成长也使“我”感到惊讶和骄傲。
6.某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我在磨炼中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在坎坷中微笑,在磨炼中成长。
(2)晓明同学在“我在磨炼中成长”的校级演讲比赛上忘词了,台下一片哗然,最终与得奖无缘。
晓明对此事难以释怀,感到很苦恼。
如果你是晓明的好朋友,你该怎样劝说他?
[示列]晓明,我们参赛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获奖,更是为了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再说了,这次虽然没有得奖,但你积累了经验,下次机会就更大了,你说对吗?
二、课内精读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那年我12岁,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
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精神恍惚。
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地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
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
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
浊之气。
⑥姐姐遭遇情感变故后,把自己困在屋子里,拉紧窗帘,整天不出来。
母亲担心姐姐闷坏了身子,变着法儿地想让姐姐走出忧郁的囚笼。
⑦母亲为姐姐做了很多好吃的,我去喊姐姐吃饭,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母亲实在逼急了,闯进姐姐的屋子,一把扯开窗帘,月光被抖落一地。
⑧“你还这么小,难免会遇到不好的人。
这有啥,以后的路长着呢,难不成你就把自己困在这黑屋子里,一辈子不出去了吗?”母亲轻语安慰,“丫头,你看,那月亮还有缺有圆呢,何况是人。
以后你就知道了,你这点儿小事儿啊,咋说呢,喏,看见窗外炉子上那大锅菜了吧,它就像那大锅菜里的一头大瓣儿蒜,菜都算不上,就是借点儿味。
”
⑨许是母亲的比喻生动,姐姐竟挤了一个笑窝窝出来,继而号啕,母亲把她拥在怀里,“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咱不能闷着,你看月亮多好看,你怎么舍得不去瞅上两眼呢!”
⑩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
⑪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⑫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
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⑬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让人有些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
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⑭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
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
”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
⑮跟着月亮走吧。
⑯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⑰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与“月亮”有关的三个情节。
①母亲让闯了祸的哥哥在月亮地儿反省;②母亲用月亮的圆缺来开导遇到情感变故的姐姐;③母亲在去给父亲送吃的的路上看到从乌云缝隙中窜出的月亮,又变得坚强乐观。
8.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做简要分析。
①从处理哥哥的事情,可以看出她对子女要求严格,自尊心强;②从处理姐姐的事情,可以看出她疼爱孩子,善于教育子女,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是个自强的人;③从照顾丈夫并承担家庭重担,可看出她是一个疼爱丈夫,关心孩子,坚强自立的人。
9.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1)姐姐心里的缺口,慢慢地就被那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了。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运用象征手法,用心里的缺口被月亮的银辉注得满满的,象征母亲的爱使姐姐走出情感上的挫折,走出忧郁的囚笼。
(2)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面对困难时的乐观、自信、坚韧不屈。
1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跟着月亮走吧”的理解。
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鼓舞你、抚慰你的人或事物,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示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坚信光明总会到来。
小时候的我胆小怕高,哥哥带我去爬山,我不敢上去,哥哥告诉我,把山路想象成上楼的台阶,在哥哥的鼓励下我慢慢克服了恐惧,爬上了山顶。
在困难面前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总会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