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及应对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第 33 卷 第 12 期2020 年 12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3 No.12Dec.2020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及危害于婷婷,徐永健(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扩大,在多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一些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将对象直接瞄准大学生。
主要就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大学生的渗透及危害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以及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方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20)12-0073-02The Penetration and Harm of Western Ideology to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YU Ting-ting, XU Yong-jian(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Abs t 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explosiv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 the self-media era, my country’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Under the influence and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 some Wes t ern countries have never given up on ideological infiltration of my country and directly Aimed at college s t udents in our country.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penetration and harm of wes t ern ideology to Chinese college s t udent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the ideological safety work of college s t udents and maintaining the ideological safety of college s t udents.Keywords: Wes t ern Ideology; Socialis t Values1 意识形态概述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是人所有思想观念要素的总和。
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影响力和竞争也日益加剧。
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干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需要加强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其挑战。
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媒体和机构经常发表一些关于中国的虚假信息和不实言论,试图抹黑中国的形象和声誉同时,一些西方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往往蕴含着一些不利于中国发展的思想价值观念。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中美之间的互信和理解,也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需要加强对于西方国家和媒体的信息审查和监管力度,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扩散需要积极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落实,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带来的挑战和压力。
二、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削弱中国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而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
这些新手段具有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
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美国利用其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领域的优势,通过大量发布虚假信息、煽动性言论和恶意攻击等方式,试图误导中国公众对国家形象和政策的看法。
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还频繁使用“人权”、“民主”等借口,对中国内政进行干涉和指责,加剧了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
利用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进行思想渗透。
美国通过派遣文化机构、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派遣留学生等方式,试图向中国传播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浅谈高校如何积极应对西方文化渗透夏鸣远(湖南文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摘 要: 西方文化渗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范围广泛、活动手法隐蔽,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形成。
我国高校要高度重视西化!战略的危害性,从教育、宣传、管理等层面探寻应对策略,确保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观的指引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校;西方文化渗透;西化!;对策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7)03-0115-02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在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借助于文化传播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战略。
作为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急需人才的高等院校,目前正面临着西化!、分化!的巨大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和影响,立足于高校学生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制定高校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策略与措施,更好地担负起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观的政治使命。
一 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及影响西方文化渗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文化渗透与西方国家对外颠覆战略紧密相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始终把文化渗透作为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武器。
早在冷战时期,美国就如何利用文化宣传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和颠覆进行过专门设计。
冷战实施者之一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曾说:美国没有文化部,中央情报局有这个责任来填补这个空缺。
![1]美国官方对文化宣传!下的定义是:有组织地运用新闻、辩解和呼吁等方式散布信息或某种教义,以影响特定人群的思想和行为。
![1]宣传!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最终改变人的理想信念,从精神上对人进行彻底的洗脑!,以实现控制他人的目的。
65简析西方国家对中国青年意识形态渗透的应对策略李法童(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青年不仅是政党和政府执政的基础,也是国际交往中意识形态较量中的重要力量。
西方国家意识到青年在国际意识形态较量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向中国青年不断地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青年的意识形态建设,通过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的国际意识等方面的应对策略,及时有效的防范和应对西方国家以青年为重点的意识形态渗透。
【关键词】西方国家;中国青年;意识形态渗透;应对策略当今世界,青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成为政党政治和对外交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青年不仅是政党和政府执政的基础,也是国际交往中意识形态较量中的重要力量。
所以,谁赢得了青年的支持,谁就赢得了较量的主动权。
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必然是中国的青年一代,而青年的价值观念将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国家之间不同的意识形态相互摩擦和碰撞也在增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青年在国际意识形态较量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向中国青年宣传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意识形态造成巨大影响。
西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长期性、进攻性和隐蔽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青年的意识形态建设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应对西方以青年为重点的意识形态渗透。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中国青年的吸引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对中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挑战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展。
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吸引力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并付诸实践的现实问题。
1.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立足于当代,着眼于未来。
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网上没有找到能抄的,找了几篇网上的论文随便整理了一下,关键词放大了,相对容易理解,方便大家相互借鉴。
不懂不要紧,这课水水过去了。
【内容提要】西方国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包装后,夹杂在错综复杂难以分清的文化系统中对中国进行渗透,从而使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内容、名称、方式和过程上带有很大的隐蔽性。
这种隐蔽性渗透更难以觉察,是导致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淡化的重要原因。
化解的途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综合利用多种策略和手段,全方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起因:意识形态渗透特点:隐蔽性带来的恶果/ 应对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意识形态渗透的原因:在处理国家关系时,我们不妨假设:国家之间总体上是矛盾的。
各国通过各项外交政策进行矛盾的调和,便发展成不同程度的友好或矛盾关系。
那么处理国家之间矛盾时便需要一个合理的思维框架,塞缪尔·亨廷顿将其“文明冲突论”称作“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将世界以文明划分阵营,以文明冲突理论作为处理国际政治的蓝本。
当然还有一种,便是我们今天要主要阐述的——意识形态论,世界各主要国家以不同主流意识形态划分阵营,大体上我们可以看到会出现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一方的自由主义阵营;以及以中国为主要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当然还有以伊斯兰教为信仰的穆斯林阵营,意识形态对立的各方会维护自己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并且有时甚至会攻击对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不相容是相互矛盾的根源所在。
当我们思考现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的关系时,美国时而不免陷入意识形态带来的偏见中,美国政府似乎正在奉行一种令人反感的外交政策,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久以来组织策划了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其手段是十分险恶狡诈的。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枫默鬼哥謶m | 浏览2571 次推荐于2016-10-09 04:07:22 最佳答案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
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效应对。
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
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
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
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
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
这些方式借助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
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
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
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
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
2021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大学生的渗透及对策范文 摘要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控网络技术优势,他们利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国家间不同意识形态相互摩擦和碰撞增多,他们不断的向世界渗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网络不断的宣传他们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提出所谓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成为了西方国家渗透的重点目标。
他们利用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把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给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背景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我国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维护社会主义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阐述课题的选题背景、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概念进行界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渗透及意识形态网络渗透。
第三部分重点阐述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现状,他们选择高校渗透的原因。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利益的多元化、网络的普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影响。
第五部分阐述在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地位,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软硬件建设。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渗透;高校;建设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第 1 章绪论……-1 - 1.1 选题背景 ……- 1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 - 1.2.1 理论意义 ……- 1 - 1.2.2 实践意义 ……- 2 - 1.3 研究现状 ……- 3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4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5 - 1.4.1 研究内容 ……- 5 - 1.4.2 研究方法 ……- 6 - 第 2 章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安全概念……-7 - 2.1 意识形态概念解析 ……- 7 - 2.1.1 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 ……- 7 - 2.1.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 ……- 7 - 2.1.3 国内学者对意识形态含义的认识 ……- 9 - 2.2 意识形态安全的界定 ……- 10 - 2.2.1 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 ……- 10 - 2.2.2 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 ……- 11 - 2.3 意识形态网络渗透 ……- 12 - 2.3.1 意识形态渗透 ……- 12 - 2.3.2 意识形态网络渗透 ……- 13 - 2.4 本章小结 ……- 13 - 第 3 章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现状……-15 - 3.1 当前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网络转向 ……- 15 - 3.1.1 当前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网络转向的成因 ……- 15 - 3.1.2 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表现形式 ……- 17 - 3.1.3 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的危害 ……- 19 - 3.2 西方意识形态选择高校作为网络渗透重点对象的原因 ……- 22 - 3.2.1 转型期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性 ……- 22 - 3.2.2 大学生对网络的心理需求和依赖 ……- 23 - 3.2.3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相对缺失 ……- 24 - 3.2.4 西方意识形态在网络宣传战上的独特优势 ……- 25 - 3.3 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网络渗透的重点 ……-26 - 3.3.1 指导思想上的网络渗透 ……- 27 - 3.3.2 价值观上的网络渗透 ……- 28 - 3.4 本章小结 ……- 30 - 第 4 章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分析……-31 - 4.1 当前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现状 ……- 31 - 4.1.1 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多元化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权威 ……- 31 - 4.1.2 互联网的普及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 32 - 4.1.3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环境变得异常复杂 ……- 33 - 4.2 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 - 4.2.1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 35 - 4.2.2 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负面影响 ……- 35 - 4.2.3 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运用 ……- 36 - 4.2.4 高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矛盾 ……- 37 - 4.3 本章小结 ……- 37 - 第 5 章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对策……-39 - 5.1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地位 ……- 39 - 5.1.1.思想上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重要性 ……- 39 - 5.1.2 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的信息源建设 ……- 40 - 5.1.3 培养高素质的高校网络理论宣传队伍 ……- 41 - 5.1.4 加强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42 - 5.2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软硬件建设 ……- 42 - 5.2.1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网络魅力和吸引力 ……- 43 - 5.2.2 努力搭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 ……- 43 - 5.2.3 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管力度 ……- 44 - 5.2.4 积极开发中文文化信息资源 ……- 45 - 5.3 本章小结 ……- 46 - 结论……-47 -。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枫默鬼哥謶m | 浏览2571 次推荐于2016-10-09 04:07:22 最佳答案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
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效应对。
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
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
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
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
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
这些方式借助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
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
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
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
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
长期以来,敌对势力一直把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对解放军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内容。
拒绝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五年临床四班3组 201250200 邓少欢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
意识形态是“想象、期望、价值及假设的总和”。
我国国防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在《较量无声》中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的意识形态渗透总结为五大战线:(一) 实施政治渗透,企图通过各种形式对我政治走向渐进施加影响;(二) 实施长期、广泛、全方位的文化渗透,企图改变中国民族,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观念;(三) 充分运用以互联网为核心手段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广泛对我实施舆论渗透和思想渗透,为政治颠覆创造条件;(四) 实施组织渗透,“精确演变”,培植代理人集团,为政治颠覆埋下大威力的“定时炸弹”;(五) 实施政治干涉和社会渗透,积极培植反对力量,隐蔽扩大政治颠覆的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我看来,西方对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有(二)(三)(四)(五),五种方式中占了四种方式,可见高校大学生极容易受到西方对我国的意识渗透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意识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
由于高校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易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
特别对外来的西方的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容易不假思索和没有鉴别就全盘吸收。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高校学生。
在思想上,学术上,行为上,方方面面中。
如中国高等教育编写的英语语言文化的传播影响,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西方文化的语境和习俗时,接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学生们经常要接触西方的文化,西方意识文化无孔不入的在隐形渗透。
特别在新疆、西藏边境等地区,他们不但用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宣传,宣传西方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淡化,对我们的党,我们的社会主义就会产生怀疑,产生动摇,这是极其危险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比如,我们喜欢看欧美大片,吃西餐,过洋节。
西方国家对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研究摘要: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今天,西方国家正加紧其意识形态渗透。
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选择以我国高校大学生为重点意识形态渗透对象的原因及手段,建议性提出我们应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加强阵地建设、充实内容教育、凝聚队伍协同、创新载体应用,从而有效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
关键词:西方国家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渗透应对策略一、西方国家以高校大学生为重点意识形态渗透对象的原因1.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
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中国青年在当今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他们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的先锋队和重要依托力量。
他们作为最富有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的群体,在社会前进中一直走在时代前列。
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殷实的理论装备和潜在广泛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步步入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中上层,将对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当前中国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与西方渗透的要求相契合。
一方面,青年大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还不完全成熟,没有最终确立自身的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创新意识,但同时又多变、较为叛逆和求异。
3.青年大学生影响着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青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对维护政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许多青年大学生因就业、潜在失业等现实问题而产生了极度不安的心理,从而出现如仇富、打击报复社会等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西方国家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1.文化渗透。
文化内容和学术交流上的渗透是西方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最基础的方式。
西方国家一直十分重视青年政治家、青年学者、留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各种教育、交流项目对其进行亲西方渗透,使其在政治上向西方靠拢,达到通过代言人传播西方意识形态的目的。
2.网络渗透。
美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有关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的生活方式各价值观的信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发展涌入我国,对涉世尚浅、政治辨识力不强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片面影响。
青年学生如何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青年学生如何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
最近,西方国家不断打出“普世文化”、“普世价值”等大多暗含意识形态内容西化的文化和价值观,信奉西方文化的大学生更是对此崇拜和信奉,致使很多大学生对此着迷,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淡化,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意识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
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易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
特别对外来的西方的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一般不假思索和鉴别就全盘吸收。
如近几年大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兴趣极大。
对西方的餐饮更是感兴趣。
由此可见,西方意识和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大学生。
西方敌对势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我国进行经济渗透,武装威胁和颠覆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等领域多种形式的渗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1.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应积极防范西方意识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隐形渗透活动。
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
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根据西方国家的变化防范和积极应对。
其次,我们要不畏强权,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变化。
我们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本质。
西方国家千变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妄图将中国变质,走东欧国家和苏共的老路。
最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严防西方国家的手段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各种斗争的重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政治斗争,它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发展。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1)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境外宗教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摘要:新形势下,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产生,我国与西方诸国的矛盾不断激化。
意识形态在国家安全方面意义重大,而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线,高校意识形态常会受到境外宗教的渗透,从而影响到国家的意识安全,因此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十分重要。
本文分析了境外宗教渗透的路径、内容以及特点,研究了其对我国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影响。
最后针对高校如何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并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出了几点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境外宗教渗透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我国是当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国家,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突飞猛进,这给资本主义诸国产生了威胁和挑战。
部分别有用心的国家通过宗教渗透试图瓦解我国根基尚浅的三个代表价值观,从意识形态上来对我国国民加以控制。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建设的摇篮,大学生又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生活条件优越,价值观不稳固,享乐主义者颇多,很容易受到境外宗教渗透的影响,从而给国家的安全稳定带来威胁。
本文对境外宗教渗透以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进行分析一、境外宗教渗透的路径、内容以及特点1.境外宗教渗透的路径2.境外宗教渗透的内容宗教渗透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隐蔽性,其目的即是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消灭我国的东方价值观,影响我国学生的思想,从而达到民族分裂或者颠覆政权的目的。
首先,宗教渗透的主题多以爱为主。
宗教渗透的内容大多以爱为主,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不仅要爱他人,爱父母还要爱社会,做到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和协调。
我国因为长时间受到封建思想中某些糟粕的影响,再加上文革的破坏,社会上常存在较多的缺乏爱的事件。
大学生大多热血冲动,富有理想和批判,希望通过宗教来改变我国的社会氛围。
除了爱的主题之外,其传输的内容还有利他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等。
其次,其内容多以灌输民族分裂思想为主。
他们之所以向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其意是增强他们的受众力量,从而达到分裂我国领土的目的,我国的台独、藏独以及疆独等事件无不是他们的“杰作”3.境外宗教渗透的特点首先,它对我国主流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造成了影响。
西方文化渗透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策略分析作者:翟屿潼来源:《学理论·下》2021年第04期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经济技术优势,从未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渗透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隐蔽性、煽动性、目标确定性。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维活跃和流动性强的群体,从而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和目标。
当前,高校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汇聚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力量,所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应当在意识形态制度机制、队伍建设、阵地管理上下功夫,从而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进行有效防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性。
关键词:西方意识形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策略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各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间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科技进步的影响深远并伴随着众多不确定性,人口结构呈现出深刻复杂的变化,现行的国际秩序正在进入瓦解与重构。
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世界正在孕育着一种新格局、新模式,也需要面临新工业革命、新的全球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西方一些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鼓吹“中国威胁论”,以各种方式向中国肆无忌惮地宣扬“民主”“自由”“人权”价值观,不断诋毁、攻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警惕性不足,容易被误导,形成错误认识,危害大学生思想健康和成长成才。
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现状及特点(一)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现状自新中国成立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松过对我国经济上的制裁和思想文化上的渗透,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西方一直將中国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中之重。
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背景下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策略研究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如何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背景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文章梳理西方意识渗透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策略研究。
标签:意识形态;高校;策略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1.西方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由于高校意识形态受到了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高校个别教职工和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改变,崇尚享乐,金钱至上,极度追求个性,乃至理想信念单薄,尽管这只是个别人或是少部分人群,但仍存在严重隐患。
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渗透一些文明冲突、可以淡化意识形态等的思想到高校,诱导中国大学生偏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因此,这些西方社会思潮冲击性不可小觑。
2.多元化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我国实行了两类的社会转型;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变。
这些转变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方面。
随着这两种转变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的生产力的发展,也实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使很多消极的思想乘虚而入,给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3.全球化信息化使高校意识形态复杂化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信息技术,加强了对我们的思想文化渗透,使部分人思想“西化”。
一些人通过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形式,大力宣扬美化西方文化以及生活方式,试图将西方的价值观变成“普世价值”。
高校处于全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最前沿,难以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多元化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4. 宗教渗透与邪教组织的破坏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高校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侵蚀的主要对象。
从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组织以信仰自由为挡箭牌,来到高校恶意宣扬唯心主义,一些敌对势力更是利用宗教渠道向我国高校师生传播西方意识形态,行为猖獗的同时,更具隐蔽性,方法更多样化,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威胁。
青年学生如何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或集团的思想家所创造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道德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说和观点。
最近,西方国家不断打出“普世文化”、“普世价值”等大多暗含意识形态内容西化的文化和价值观,信奉西方文化的大学生更是对此崇拜和信奉,致使很多大学生对此着迷,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混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淡化,给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意识文化源源不断进入我国。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学生。
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易接受新思想,敢于尝试新事物。
特别对外来的西方的文化感到新鲜和好奇,一般不假思索和鉴别就全盘吸收。
如近几年大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兴趣极大。
对西方的餐饮更是感兴趣。
由此可见,西方意识和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大学生。
西方敌对势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我国进行经济渗透,武装威胁和颠覆活动的同时,在意识形态等领域多种形式的渗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1.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对经济全球化,首先,应积极防范西方意识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隐形渗透活动。
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
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根据西方国家的变化防范和积极应对。
其次,我们要不畏强权,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变化。
我们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本质。
西方国家千变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妄图将中国变质,走东欧国家和苏共的老路。
最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严防西方国家的手段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各种斗争的重要领域,是争夺人心、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严肃政治斗争,它直接关系到祖国的统一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发展。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浅谈西方对中国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及应对策略
西方对中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顾名思义,是指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对中国的入侵达到非武力方式推翻我国政权的目的。
目前意识形态渗透可以分为价值渗透,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利用非政府组织渗透四种方式,其中,西方对中国高校的意识形态渗透主要体现在文化渗透上,直接影响到我国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的形成,其手段的险恶狡诈及造成危害的严重性都不容小觑。
从现实看,西方文化渗透在高校有着广泛的存在形式,诸如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无不留有西方文化渗透的影子,但由于多半是以隐蔽的形式出现,进而高校学生一般难以察觉。
从调查中发现,国际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学生接触西方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报刊杂志、部分影视宣传西方文化内容过多过滥成为大学生尽显眼底不可逾越的现象;再有个别老师由于政治上的不成熟,加之对“西化”本质认识不清,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宣扬“西化”思想。
从以上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渗透的显著特点,即隐蔽性。
事实上,当前西方国家输出的“普世价值”、“普世文化”、“大众文化”等大多是暗含意识形态内容的文化和价值。
毋庸置疑,经由“普世”、“大众”等名称的包装和文化修饰,暗含意识形态的西方文化就蒙上了普世的虚假幻象,在远离其发生的特定环境后就会给人以形式上抽象的普遍性和合理性,这无疑增加了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的潜隐性、蒙蔽性,以及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明确颠覆中国意识形态的著作和文化产品不可能在中国公开发行,西方就将意识形态的内容分散嵌入在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和大众文化产品中对我国进行渗透,从表面上看,中国出版的大部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与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关,其实其内部大都嵌有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学习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不可能避开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如在外语学习中,要想理解语言和进行熟练的交流,就必须掌握西方文化。
面对西方对中国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冲击,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化解西方意识形态的隐蔽性渗透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途径进行创新。
首先必须引导高校学生认清西方文化渗透的本质,即假文化交流致命,行渗透、颠覆、吞并之实;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对西方文化中意识形态内容的鉴别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继承西方文化所蕴含的精华;第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多科综合,创新教育方法,综合利用多种策略手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事关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巩固,也事关社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大学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协助学校筑牢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思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