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03-06级)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14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课时安排1.耳鼻咽喉科学绪论及疾病总论3学时2. 鼻应用解剖及临床、病症学2学时3.鼻科先天性疾病及炎性疾病3学时4. 鼻出血、鼻息肉及鼻肿瘤2学时5.咽科学解剖及病症治疗学2学时6. 咽科炎性疾病及OSAHS 3学时7.喉科学解剖及病症治疗学2学时8. 喉科炎性疾病及喉肿瘤3学时9.气管食管科学3学时10. 耳科学解剖及生理2学时11.耳科炎性疾病及并发症4学时12. 梅尼埃病、面瘫及耳聋3学时3.头颈外科概论4学时第一章鼻科学教学目的一鼻腔与鼻窦的应用解剖:掌握鼻部重要解剖构造,鼻腔及鼻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二鼻与鼻窦检查法:掌握额镜、鼻镜的正确使用,了解外鼻检查及鼻腔检查时正确所见,了解鼻腔、鼻窦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三鼻腔炎症:掌握慢性单纯性鼻炎与肥厚性鼻炎的鉴别,了解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
四鼻窦炎症:掌握急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要点,了解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药物置换疗法和手术等)。
五鼻科急症:掌握鼻出血的常见病因及处理,了解鼻骨骨折,鼻腔异物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六熟悉鼻中隔偏曲的诊断和治疗。
七熟悉鼻息肉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八鼻肿瘤:熟悉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那么,熟悉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处理原那么。
教学内容一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外鼻、鼻腔、鼻窦的解剖构造,鼻腔血管、神经及淋巴分布,鼻腔的生理功能。
二鼻出血及鼻外伤鼻出血的病因、诊断及处理原那么,鼻骨骨折的诊断及处理。
三鼻腔炎症性疾病急慢性鼻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
四鼻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鼻息肉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治疗。
五鼻窦炎症性疾病急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那么。
六鼻-前颅底肿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表现及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那么。
《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Otolaryng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121 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时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 1.5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影像、麻醉、法医、眼专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耳鼻咽喉-头颈外诸器官疾病。
教学的内容是结合临床讲授耳鼻咽喉-头颈外诸器官的解剖、生理、检查方法及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知识,着重我国“四炎一聋”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按温州医学院麻醉、影像、法医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0学时,讲授20学时。
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内容时数1、绪论耳鼻咽喉科特点及新进展10M2、鼻应用解剖(外鼻静脉回流特点、鼻腔顶壁、内侧壁及外侧壁30M 2学时3、鼻腔炎性疾病25M4、鼻粘膜高反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15M1、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鼻窦炎30M2、颅内眶内并发症、脑脊液鼻漏10M 2学时3、鼻出血10M4、鼻腔鼻窦良性肿瘤(重点:内翻性乳头状瘤)10M5、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0M1、鼻内镜理论基础及手术15M2、食管、气管应用解剖10M2、喉、气管、支气管异物30M 2学时3、食管异物临床表现及处理10M4、颈部创伤15M1、咽应用解剖及生理20M2、咽炎、咽异感症的鉴别诊断及处理15M3、急、慢性扁桃体炎、周围脓肿、咽后脓肿表现、并发症及治疗35M 2学时4、腺样体肥大。
10M1、鼻咽纤维血管瘤5M2、鼻咽癌25M3、颈部肿块30M 2学时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20M1、喉应用解剖及生理(喉软骨支架、喉内肌、声门分区及声门旁隙)30M2、喉炎症性疾病(急慢性喉炎、会厌炎、小儿急性喉炎)35M 2学时3、喉麻痹15M1、喉良性肿瘤10M2、喉恶性肿瘤(包括喉咽恶性肿瘤)30M3、喉梗阻20M 2学时4、气管切开术20M1、耳应用解剖30M2、耳生理15M3、耳外伤10M 2学时4、分泌性中耳炎25M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5M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25M3、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20M 2学时4、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20M1、周围性面瘫15M2、侧颅底肿瘤15M3、中耳癌,听神经瘤20M 2学时4、耳聋的防治30M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到耳鼻咽喉-头颈部诸器官病病中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原则。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一、前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局部同全身整体的相对独立与有机联系。
其相对独立在于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诸器官的共同密切联系:解剖相沟通、生理相关联、病理相影响、检查有共性、治疗相辅佐。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同临床医学的有机联系不仅在于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诸器官同相邻、远隔组织器官的交通与关联,而且其解剖、生理与病理上同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全身其他系统的关联甚为密切。
因此,对于学习全面的、整体的医学知识的医学生来说,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必不可少的,他将更能丰富医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医学知识的全面性、整体性,有助于将来进一步为病人、为社会服务。
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注重临床病史的采集,仔细的体格检查及借助于辅助检查手段,又要注重耳鼻咽喉科的特点,必须对其应用解剖、层次解剖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临床见习使用的特殊检查器械有所熟悉,最后达到应用自如的水平。
总学时:33学时。
理论和见习比例:24/9二、课程基本要求(一) 掌握内容1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2常见疾病的处理原则及常规治疗方法。
3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二) 熟悉内容1门诊常见检查工具的使用方法。
2常见急诊的处理原则。
(三) 了解内容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用仪器设备、辅助诊断方法。
3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4常见门诊小手术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时间分配(一) 鼻科学:8学时(二) 咽科学:4学时(三) 喉气管食管学:4学时(四) 耳科学:8学时(五) 见习内容:9学时(六) 考试:2学时四、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鼻科学1鼻外伤、外鼻炎性疾病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鼻外伤的诊断与处理,熟悉鼻疖严重并发症,了解鼻窦骨折的类型,区别击出性骨折和击入性骨折。
能够说明: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耳鼻咽喉管的代表性异物的取出方法。
能够概述: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管的代表性异物。
5、颈部疾病要求能够说明:颈部肿块一、教学目的:的诊断思路和检查方法。
(一)认识耳鼻咽喉科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学科三、教学安排:的范畴与特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特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耳鼻咽喉科-头临床表现及诊治处理原则,认识耳鼻咽喉颈外科学》(第六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试行耳鼻咽局部与临床其他学科的联系。
喉科教学计划总学时46学时,其中大课讲授36学时,(二)学习耳鼻咽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见习课10学时,教学安排如下:(三)学习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
见习课二、教学要求授内安、外鼻、鼻1形态与功能:要求能够说明:(一)变应性鼻炎、鼻4喉、鼻腔功能和嗅觉传导2腔和鼻窦的构造变应性疾病慢性法、咽的构造及淋巴组织和喉的构造通路;炎、慢性鼻窦学时外耳、咽喉功能及神经支配;并图示;4、52中耳及内耳的构造并图示;6、听觉机构鼻外伤、鼻中隔常用药物曲、鼻出血平衡觉的感觉机要求能够概述:传导通路和构和传导通路1鼻、鼻窦恶性肿疗、鼻腔、诊断和主要检查:要求能够说明:1(二)2急慢性扁桃体炎方法学咽部、喉腔、外耳道、鼓膜的诊察并操作腺样体肥大、咽时 2、听力检查脓喉症状:要求能够说明:引起鼻塞、鼻出血、(三)2鼻咽病咽痛、声嘶、耳聋、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疾1阻塞性睡眠呼吸及临床表现。
眩晕、吞咽困难的原因停低通气综合诊断和治疗要求能够说明:①鼻骨骨折(四)、鼻部 1疾病2喉外学时②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好发的诊断和治疗2喉的急、慢性炎鼻、咽和喉③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临部位及治疗性疾的解剖2床表现和治疗;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喉阻塞及气管切2学时临床表现和治疗。
能够概述:鼻腔、鼻窦喉部肿2生理耳、食、咽喉部要求能够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食管、气管异2管明:①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治疗,和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发症的诊断治疗3颈部疾病生理(2学②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和诊症和禁忌症;2 外耳疾病时)断、治疗;③喉阻塞的原因、治疗原则,气1 分泌性中耳炎管切开术的适应症;④鼻咽癌的临床表现、急慢性化脓中耳炎3 诊断和治疗;⑤喉癌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04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儿科学)学分: 2总学时: 32先修课程: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后续课程:临床实习选用教材: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必读科目:[1]孙爱华主编《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临床指南(二版/本科临床配教)》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7月[2]孔维佳主编《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1月[3]韩德民主编《耳鼻咽喉头颈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2月[4]张华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实习指南》科学出版社 2008年6月[5]张挽时主编《耳鼻咽喉影像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7月[6]程雷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科学出版社 008年4月[7]韩德民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袖珍药物治疗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11月选读科目:[1]韩德民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附光盘)》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2]谷京城,王雪峰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年1月[3]郭玉德主编《耳鼻咽喉头颅外科急诊》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9月[4]姜泗长,张素珍,杨伟炎主编《耳鼻咽喉与全身系统疾病》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5](美)科克尔(Coker.N.J.),(美)詹金斯(Jenkins.H.A.) 著,卜行宽译《耳外科手术图谱(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月二.课程教学目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既独立而又与整个机体有着广泛、紧密联系的学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学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耳鼻咽喉局部同全身整体的相对独立与有机联系。
《耳鼻咽喉 - 头颈外科学》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简介..................................3 二、课程总览..................................4 三、课程各论..................................6 总论..........................................6鼻科学........................................6咽科学.........................................8喉科学......................................... 9 气管食管学..................................... 10 耳科学.........................................10颈科学......................................... 12 耳鼻咽喉特别性炎症............................. 12 职业有关的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 (12)课程简介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
它是研究听觉、均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医学与本学科发展。
陪伴着耳鼻咽喉科学向头预外科延长及耳鼻咽喉科三级学科如头颈外科、颅底外科、听觉语言疾病科的接踵出现,现代耳鼻咽喉科学的范畴几科包括了头颈外科的所有内涵,当前,部分大医院的耳鼻咽喉科陆续更名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同时,耳鼻咽喉科学基础与临床获得了很大进展,促使学科不停快速进步。
展望 21 世纪,基因工程,“生理 - 心理 - 社会 - 社会医学模式”将会完全改观耳鼻咽喉科学的传统相貌,导航微创手术,微显微手术,高保真人工感觉器官将成为推动本学科行进的主要动力。
耳鼻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一)认识耳鼻咽喉科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学科的范畴与特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特临床表现及诊治处理原则,认识耳鼻咽喉局部与临床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学习耳鼻咽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三)学习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形态与功能:要求能够说明:1、外鼻、鼻腔和鼻窦的构造;2、鼻腔功能和嗅觉传导通路;3、咽的构造及淋巴组织和喉的构造并图示;4、咽喉功能及神经支配;5、外耳、中耳及内耳的构造并图示;6、听觉机构和传导通路。
要求能够概述:平衡觉的感觉机构和传导通路。
(二)诊断和主要检查:要求能够说明:1、鼻腔、咽部、喉腔、外耳道、鼓膜的诊察并操作;2、听力检查。
(三)症状:要求能够说明:引起鼻塞、鼻出血、咽痛、声嘶、耳聋、吸气性呼吸困难的疾病及临床表现。
眩晕、吞咽困难的原因。
(四)疾病:1、鼻部要求能够说明:①鼻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②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好发部位及治疗;③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
能够概述: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2、咽喉部要求能够说明:①急、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和治疗,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②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③喉阻塞的原因、治疗原则,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④鼻咽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⑤喉癌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能够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症状和诊断。
3、耳部要求能够说明:①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诊断和治疗;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名称、临床表现;③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断。
4、异物要求能够说明: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管的代表性异物的取出方法。
能够概述:外耳道、鼻腔、咽喉、食管、气管的代表性异物。
5、颈部疾病要求能够说明:颈部肿块的诊断思路和检查方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法医、口腔、影像、麻醉等专业使用)(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八版修订)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修订二〇一四年一月一、前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等器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学科。
耳鼻咽喉科学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耳鼻咽喉局部同全身整体的相对独立与有机联系。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相对独立在于耳鼻咽喉诸器官的共同密切联系。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范畴是一不断变化的概念。
20世纪初我国耳鼻咽喉科常与眼科、口腔科共存,统称“五官科”,当时耳鼻咽喉科学的范畴局限于耳鼻咽喉急慢性炎症、息肉及小肿瘤的门诊治疗与简单手术。
50年代初期开始,耳鼻咽喉科逐步独立于“五官科”之外,学科范畴有较大拓展,耳显微手术、鼻腔与鼻窦肿瘤、咽部肿瘤、喉癌的根治性手术成为常规。
20世纪90年代后,创建一流大学科的发展理念成为共识,2007学科正式更名为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近二、三十年耳鼻咽喉科的基础与临床的范畴进一步扩大,鼻腔、鼻窦疾病内镜手术成为鼻窦外科的现代特征,耳蜗植入、听性脑干植入、助听器选配与听觉言语训练等有了较好的基础,功能性或根治性颈廓清扫术,喉癌及下咽癌切除与功能重建及甲状腺显微手术等成为颈部科学的重要内容。
展望21世纪,基因工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会彻底改观耳鼻咽喉科学的传统面貌,导航微创手术、微显微手术、高保真人工感觉器官将成为推动本学科前进的主要动力。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第一篇总论【目的要求】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史及相应疾病【教学内容】第一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发展史1.历史回顾2.发展现状第二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疾病总论1.疾病总论、全身疾病在耳鼻喉表现第二篇鼻科学【目的要求】1.掌握鼻腔各壁的结构及鼻窦开口及分组、窦口鼻道复合体;2.熟悉鼻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表现及治疗;3.了解鼻的生理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1.外鼻的支架及构成,鼻腔动脉血液供应及其分布状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30010课程名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laryngology)学分:1.5总学时:30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见习学时:6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外科学总论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材:1.田勇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参考教材:1.田勇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32.孔维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83.王启华.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解剖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8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该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进展,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检查者和病人的位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查治疗综合工作台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应用。
(2)掌握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常见耳鼻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急重耳鼻咽喉疾病和耳外伤的处理,耳鼻咽喉治疗操作、手术及耳鼻咽喉的常用局部药物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2.基本技能(1)掌握耳鼻喉常用检查方法:额镜和立灯的使用;外鼻检查法;鼻窦、颈部触诊;前、后鼻镜检查法;体位引流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简易嗅觉检查法;鼻腔与鼻窦内窥镜检查法;口咽检查法;外耳检查法;耳镜检查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本科使用)Ⅰ前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言语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局部同全身整体的相对独立与有机联系。
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注意整体与局部的联系,使专科知识与学习临床各科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本教学大纲主要参考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2004年第六版(田勇泉主编),及《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998年第一版(黄选兆汪吉宝主编)。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杂志》二、本教学大纲内对学习教材各章节内容的基本要求有三项:(1)教学目的(2)教学要求1、掌握:指掌握教材中叙述的详细内容及有关的技能,达到能在实践中直接应用。
2、熟悉:指熟悉教材中叙述的基本内容及见习有关技能,以便以后可通过自学进一步达到掌握的目的。
3、了解:指了解教材中叙述的内容的概况,扩大知识面,为以后在需要掌握或熟悉时起指引作用。
(3)教学时数:理论课28学时。
Ⅱ正文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功能目的:了解外鼻解剖,掌握鼻腔各壁特别是外侧壁和鼻窦分组、开口,窦口鼻道复合体。
熟悉鼻腔血管神经分布。
教学内容:了解外鼻的支架及构成,熟悉鼻腔血管、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
掌握外鼻的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的结构及鼻窦开口及分组、窦口鼻道复合体。
了解鼻颅相关,鼻眼相关的解剖结构。
了解鼻腔粘膜的分区及其构造特点。
了解鼻腔神经的分布,鼻腔和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全身的关系。
鼻骨骨折,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目的:了解鼻骨骨折和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熟悉鼻骨骨折和鼻中隔偏曲的治疗。
了解慢性鼻炎的病因,熟悉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的鉴别及治疗原则。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Otolaryngoloy-Head and Neck Surger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订单定向免费教育使用)前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奠定基础。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也有显著的发展。
教师可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介绍一些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田勇泉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八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总学时27学时,大课讲授15学时,见习12学时。
大课不能讲授的内容,为学生自学内容。
本课程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以课后练习或见习报告为主,占总成绩的40%。
教学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 1.00 0鼻腔炎症性疾病 1.00 0 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鼻息肉0.50 0鼻出血鼻窦炎性疾病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咽炎、扁桃体炎、咽部脓肿咽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喉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喉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喉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喉肿瘤喉阻塞气管插管术及气管切开术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中耳炎性疾病耳源性眩晕耳鼻咽喉基本检查法耳鼻咽喉特殊检查法耳鼻咽喉常用药物、症状学、专科病历书写及特殊治疗方法病例讨论和多媒体课件0.501.001.001.001.001.001.000.500.501.000.500.501.001.001.003.003.003.003.00合计15 12 总计27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自学)目的要求1、熟悉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范畴及特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Principl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课程编号:14310100学分:1学时:18(其中:讲课学时:15,实验学时:3,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耳鼻咽喉局部解剖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人民卫生学出版社,2014年11月第8版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主旨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器官与呼吸、吞咽、发声、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耳鼻咽喉科学的基本目标是:1、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理论知识及技能。
2、基本掌握耳鼻咽喉科学常用器械的使用。
3、对本学科的新技术、新进展有所了解和认识。
本教学大纲按18学时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既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又要注意系统性和时代特点。
并要体现“三基”要求。
课堂讲授与实习、临床见习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理论知识理解,教学中尽量借助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学及病案讨论等手段,以达预期教学效果。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2)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史和成就。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殊性。
(4)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现代成就,发展方向及尚待解决的课题。
(5)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总论2、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2)了解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史和成就。
(3)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殊性。
(4)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现代成就,发展方向及尚待解决的课题。
(5)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总论3、重难点(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特殊性(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方向第二章鼻科学1、教学内容(1)、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A、鼻和鼻窦在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外鼻的支架及构成,外鼻静脉血液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的结构,鼻窦的分组及各窦开口的部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耳鼻咽喉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学分: 1.5 总学时: 26 理论学时: 18 实验(见习)学时: 8 课外学: 0 开课对象:临床医学(圣地卓越医师班)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参考资料:【1】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黄选兆、汪吉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版【2】临床耳鼻咽喉科学,王正敏主编,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版【3】颅底外科学,王正敏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版【4】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耳鼻咽喉科学,李宝实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版【5】耳鼻咽喉神经外科学,卜国弦、樊忠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版【6】实用耳鼻咽喉科学,樊忠、王天铎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版【7】五官及颈部影像诊断学,何望春主编,天津科学出版社,1998版【8】耳科学,何永照、姜泗长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版【9】手术学全集耳鼻咽喉科卷,姜泗长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版【10】手术学耳鼻咽喉科卷,姜泗长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版【11】耳鼻咽喉-头颈应用解剖学,王斌全主编,中国医药出版社,2000版【1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指南,孙爱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版【13】相关网站:1.2.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课,必修课,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发展而来,旨在研究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和颈部诸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二级学科。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耳鼻咽喉科诸器官解剖关系复杂,上承颅底,下至气管食管、纵隔,鼻窦两旁毗邻眼眶,颈部除了有重要的神经干与大血管通过外,尚有甲状腺和众多的淋巴结。
由于与周围邻近器官以至全身诸系统的联系非常紧密,医学各科在相互渗透和促进,耳鼻咽喉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包括耳科学(内含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面神经外科)、鼻科学(内含鼻内镜微创外科、鼻神经外科、鼻眼相关外科、鼻变态反应病学)、咽科学(内含睡眠呼吸障碍科学)、喉科学(分支出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颈部疾病学(又分出头颈肿瘤、甲状腺外科、涎腺外科、气管食管学、上纵隔外科学)、颅底外科学(侧颅底外科、前颅底外科)、颌面外科学以及激光耳鼻咽喉科学、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
耳鼻咽喉科学(30学时)前言耳鼻咽喉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器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教学内容是耳鼻咽喉器官的解剖、生理、检查,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防治知识。
以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五年制耳鼻咽喉-头颈科学(第六版)为主,内容共分9篇。
本教学大纲力求做到以下特点:①对于耳鼻咽喉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知识传授内容应达到医学专业本科水平;②在介绍传统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应注重反映有定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和新方法。
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耳鼻咽喉科检查方法,掌握常见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耳鼻咽喉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干学科。
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课与病例示教、录像、临床见习等交叉进行,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常用的检查方法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总学时数45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见习课15学时。
第一篇鼻科学(8学时)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鼻部重要解剖结构,鼻腔与鼻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鼻的生理功能。
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二、计划学时数(1学时)三、教学内容(一) 鼻的应用解剖学外鼻、鼻腔、鼻窦解剖结构,鼻道窦口复合体。
鼻腔粘膜、鼻窦血管、神经、淋巴分布。
(二) 鼻的生理学鼻阻力,鼻腔生理功能。
第二章鼻及鼻窦的检查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耳鼻咽喉科的常用器械及基本检查技能。
掌握鼻腔、鼻窦检查法。
了解鼻腔、鼻窦内窥镜检查法。
了解鼻腔及鼻窦影像学检查法及在鼻科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二、计划学时数 (2学时,安排在见习课中)三、教学内容(一) 耳鼻咽喉科的基本设备(二) 鼻腔检查法徒手检查法、前鼻镜检查法、三种体检、后鼻镜检查法(三) 鼻窦检查法前、后鼻镜检查、体位引流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四) 鼻内镜检查法鼻腔、鼻窦(五) 鼻功能检查法嗅觉检查(六) 鼻腔、鼻窦影像学检查法X线检查、CT及MR、体位、意义第三章鼻的症状学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鼻阻塞、鼻漏的原因,熟悉鼻出血的原因、病理性鼻音、嗅觉障碍的分类,了解鼻源性头痛的特点。
2006级预防医学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otolaryngology)学分:1总学时:30学时理论学时:20学时见习学时:1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外科学总论适应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教材:1、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参考教材:2、孔维佳主编,耳鼻咽喉科学(7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王正敏、陆书昌主编,现代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由耳鼻咽喉科学逐步演变发展而来,是研究听觉、平衡、嗅觉诸感官与呼吸、吞咽、发音、语言诸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现象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该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进展,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检查者和病人的位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查治疗综合工作台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应用。
(2)掌握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常见耳鼻喉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急重耳鼻咽喉疾病和耳外伤的处理,耳鼻咽喉治疗操作、手术及耳鼻咽喉的常用局部药物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下列常见病与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喉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出血;变应性鼻炎。
2、基本技能:(1)了解显微手术技术,X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2)熟悉通过接诊病人,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常规的耳鼻喉科专科检查,初步拟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作好门诊病历的书写。
(3)掌握耳鼻喉常用检查方法:额镜和立灯的使用;外鼻检查法;鼻窦、颈部触诊;前、后鼻镜检查法;体位引流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法;简易嗅觉检查法;鼻腔与鼻窦内窥镜检查法;口咽检查法;外耳检查法;耳镜检查法。
三、学时安排四、考核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笔试,见习课采用考勤和书写见习报告评定成绩。
成绩构成: 理论考试90%,考勤成绩10%。
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篇总论理论0.5学时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
2.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
3.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习的内容及生理功能。
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常见病“四炎一聋”。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4.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篇鼻科学理论4.5课时第一章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目的要求]1.熟悉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
2.熟悉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
3.了解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4.了解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
5.了解鼻的生理功能及其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讲课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外鼻支架、外鼻静脉血循环特点,鼻腔各壁结构(鼻前庭、固有鼻腔:内、外侧和顶、底四壁)2.鼻窦分组及各鼻窦开口部位,前、后组鼻窦的划分,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3.鼻腔动脉血供、神经分布、鼻粘膜分区。
4.鼻腔鼻窦与眼眶、颅腔和口腔的毗邻关系。
5.鼻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嗅觉功能共鸣;反射作用;鼻窦的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七章鼻腔炎性疾病第一节急性鼻炎[目的要求]1.掌握急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了解急性鼻炎与流感、变应性鼻炎、急性传染病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病毒感染为首要病因,鼻病毒最常见。
2.临床表现:初期鼻干燥、灼热痒感和喷嚏;后期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全身症状。
3.并发症:急性鼻窦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鼻前庭炎;其他感染。
4.鉴别诊断:流感;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急性传染病;鼻白喉。
5.预防:(1)增强机体抵抗力。
(2)避免传染治疗。
6.治疗(原则: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同时预防并发症)(1)全身治疗:发汗;中成药;全身应用抗生素;其他治疗。
(2)局部治疗:鼻内用减充血剂;穴位针刺。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慢性鼻炎[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了解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的病因和病理。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 局部原因;职业及环境因素;全身因素。
2.临床表现:鼻塞;多涕。
3.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1)病因治疗。
(2)局部治疗:鼻内用糖皮质激素;鼻腔清洗;鼻内用减充血剂;其他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八章变应性鼻炎[目的要求]熟悉变应性慢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发病机制:致敏;介质细胞脱颗粒;发敏。
2.临床表现:鼻痒;喷嚏;鼻涕;鼻塞;嗅觉减退。
3.诊断:详细采集病史;主要症状;前鼻镜检查;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变应性激发试验。
4.治疗:(1)脱敏疗法:避免与变应原接触;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2)药物疗法: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减充血药;抗胆碱药;其他。
(3)手术疗法:不应作为首选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章鼻中隔疾病[目的要求]1.熟悉鼻中隔偏曲的定义。
2.了解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讲课时数]0.5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组成鼻中隔的诸骨发育不均衡为主要病因。
2.临床表现:鼻塞;鼻出血;头痛;邻近器官症状。
3.治疗:手术矫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鼻出血[目的要求]1.熟悉鼻出血的常见病因和常见出血部位。
2.掌握鼻出血的治疗与常用的止血方法。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出血部位:(1)出血部位大多数和在鼻中隔前下部的易出血区。
(2)儿童鼻出血几乎全部发生在鼻腔前部。
(3)青年人虽以鼻腔前部出血多见,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
(4)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鼻出血部位见于鼻腔后部。
2.病因:(1)局部原因:外伤;肿瘤;炎症;其他。
(2)全身病因: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风湿热;中毒;内分泌失调等。
3.治疗:(1)一般原则。
(2)局部止血方法:烧灼法;填塞法;血管结扎法;血管栓塞法。
(3)全身治疗:镇静剂;止血剂;维生素;贫血或休克者应纠正贫血或抗休克治疗。
(4)手术疗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十三章鼻窦炎性疾病第一节急性鼻窦炎[目的要求]1.了解病因。
2.掌握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3.熟悉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1)全身因素:过度疲劳;受寒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致全身抵抗力降低。
(2)局部因素:鼻腔疾病;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创伤性;医源性;气压损伤。
2.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
(2)局部症状:鼻塞;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
3.诊断:局部红肿和压痛;前鼻腔检查;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性穿刺。
4.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1)全身治疗:注意休息;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特应性体质者给以抗变态反应药物;邻近感染病灶应针对性治疗。
(2)局部治疗:鼻内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
(3)体位引流。
(4)物理治疗:局部热敷、短波透热或红外线照射等。
(5)鼻腔冲洗。
(6)上颌窦穿刺冲洗。
(7)额窦环钻引流。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慢性鼻窦炎[目的要求]1.了解病因。
2.掌握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时有时无。
(2)局部症状: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视功能障碍。
2.诊断:病史+临床检查3.治疗:(1)滴鼻剂。
(2)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3)置换疗法。
(4)手术治疗。
(5)全身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三篇咽科学理论3学时第一章咽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目的要求]1.掌握咽的分部,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及其邻近器官的关系。
2.熟悉咽淋巴环之构成与临床意义。
3.熟悉腭扁桃体的解剖结构,了解其血液供应及其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4.了解咽壁构造和一些重要的咽筋膜间隙的部位与临床意义。
5.了解咽的生理机能,了解扁桃体的免疫机能及其临床意义。
[讲课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咽的分部,各部分重要解剖结构及其邻近器官的关系。
2.咽淋巴环之构成与临床意义;腭扁桃体的解剖结构。
3.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言语形成;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咽的检查[目的要求]1.掌握颈部扪诊和口咽检查法。
2.了解鼻咽部及下咽部检查法。
[讲课时数] 0.2学时[教学内容]1.口咽检查法。
2.鼻咽检查法: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内镜检查;鼻咽触诊。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四章咽炎第一节急性咽炎[目的要求]熟悉急性咽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 0.2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环境因素。
2.临床表现:先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继咽痛明显;全身症状轻。
3.诊断:病史+临床检查4.治疗:病因治疗;注意休息。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慢性咽炎[目的要求]熟悉慢性咽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 0.3学时[教学内容]1.病因:(1)局部因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及辛辣食物。
(2)全身因素: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
2.临床表现:全身症状不明显,咽部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和微痛感。
3.诊断:病史+临床检查4.治疗:(1)去除病因,增强体质。
(2)中医中药,宜滋阴降火。
(3)局部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第五章扁桃体炎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目的要求]1.了解病因学及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