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有趣的图形 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9.56 MB
- 文档页数:8
《有趣的图形》美术教学设计(通⽤6篇)《有趣的图形》美术教学设计(通⽤6篇) 作为⼀名⾟苦耕耘的教育⼯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图形》美术教学设计(通⽤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趣的图形》美术教学设计1 活动⽬标: 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形、正⽅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及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的⼤⼩卡⽚若⼲、⾃制图形拼摆图2幅。
活动过程: ⼀、活动导⼊。
今天⽼师要带⼩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根据已有认知⼤胆猜测)喔,⼩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逐⼀出⽰圆形、三⾓形、正⽅形⼤卡⽚,引导幼⼉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个图形宝宝(教师出⽰⼤卡⽚,逐⼀让幼⼉观察并摸⼀摸,并分别⽴体粘贴在三张桌⼦前⾯)。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条边。
请你⽤⾝体表现圆形的样⼦。
(幼⼉动作表现) 请⼩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进⾏联想) 2、三⾓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形有⾓、有边)我们数数三⾓形有⼏条边?(师⽣点数)有⼏个⾓?噢,有三条边,三个⾓。
请你⽤⾝体动作表现三⾓形的样⼦(如:双⼿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形等)。
请⼩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进⾏联想) 3、正⽅形宝宝有⼏条边?⼏个⾓?谁来数⼀数(幼⼉点数,回答)师:正⽅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
请⽤⾝体动作表现正⽅形的样⼦。
请⼩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进⾏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
幼儿园中班美术《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前言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美术教育能够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我在教授幼儿园中班美术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为《有趣的图形》。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不同图形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帮助幼儿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绘画技巧;•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知识点概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有趣的图形”,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不同形状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星形等;2.每种图形的特点、形态;3.如何利用图形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是体验式学习法和艺术探究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进行感性认知;其次,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首先,我会在黑板上画出几种图形,让幼儿围观,感性认知并收集他们对这些形状的基本认知。
同时,我会向幼儿介绍每种图形的名称、特点等知识点,引导幼儿逐渐形成概念。
第二步:示范制作我会以一个模板为例,展示如何用不同的图形拼凑出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形模型。
期间,我将逐步讲解每个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如何拼凑出完整的形状。
第三步:互动体验在幼儿对每个图形的名称和特点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我会让幼儿自己动手拼出一个立体模型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
第四步:创作绘画在互动体验完成后,我会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刚才练习的各种图形进行绘画创作(例如,利用不同图形绘制成动物、蔬菜等)。
在此过程中,我会引导幼儿在绘制过程中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利用所学知识点来丰富绘画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虽然整体进程较为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的个体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一些较为调皮的幼儿容易走神或者不听讲。
因此,在教学互动中,我需要多一些与幼儿一对一的交流,引导幼儿的关注点,帮助幼儿认真参与课程。
《有趣的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基本的图形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通过图形绘制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定义和分类2. 基本的图形绘制方法3. 有趣的图形绘制活动三、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2. 图形绘制工具(铅笔、尺子、钢笔等)3. 图形绘制纸和作业本4. 丰富的图形绘制示例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开始本课之前,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并让他们猜测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绘制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图形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向学生介绍图形的定义和分类,例如:点、线、面等。
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图形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并示范绘制几个基本的图形。
3. 基本的图形绘制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几种基本图形的绘制方法,例如:直线、圆等。
鼓励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练习,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同时,介绍不同图形绘制工具的使用方法。
4. 有趣的图形绘制活动(50分钟)分发给学生一张没有画好图形的练习纸,并告诉他们要绘制一个有趣的图形。
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出独特的图形。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5. 总结(5分钟)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图形,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图形绘制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绘制几个基本的图形,并尝试创作一个有趣的图形,并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导入、图形的定义和分类、基本的图形绘制方法以及有趣的图形绘制活动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绘制方法,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绘制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和创造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最终绘制出了各自独特和有趣的图形。
整个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巡回指导学生时应注意时间管理,避免有些学生得到较少指导的情况发生。
美术有趣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甲骨文的艺术魅力。
2、感悟线的表现力,学会运用线条概括图形,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甲骨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借鉴甲骨文字完成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用甲骨文发现的故事作引导。
板书(有趣的图形)
二、新课讲授
出示一幅由甲骨文字完成的绘画作品,告知学生画里藏着一个秘密等待着他们探索去解开。
出示甲骨文“马”的演变过程,学生对甲骨文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字是对实物外形的简单概括。
PPT出示“象”“牛”“羊”“木”等字的象形文字与实物的对比加深学生对象形文字的理解。
你们认识这些写甲骨文吗?谁来猜一猜?
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象形文字在自己的绘画本上画出来。
看谁画的像。
出示那幅带有悬念的图画,让学生进行揭秘。
谁现在能看出来这幅画的秘密?三、布置作业
用甲骨文字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四、作业点评
教师点评与学生自评。
五、甲骨文作为我古最古老的文字,是我国古代辉煌历史的见证,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甲骨文,更学会了用甲骨文进行绘画。
有趣的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古老汉字的历史及构成,感受汉字的奥妙和艺术魅力,并能使用象形字进行创作画面。
2、通过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学习,了解汉字是我们祖先伟大的创造,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3、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型特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用绘画形式表现汉字的创作乐趣。
教学难点:字体设计的创意。
对学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准备:课件,范画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猜字导入,了解中国汉字的历史师板书象形字“鱼”,学生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汉字的联想》。
板书课题。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已经是简化的汉字了,简化汉字之前是繁体的汉字。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汉字最初的形态呢?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象形文字,远古时候的人们看到什么就根据他所看到的用简单的图画线来表示,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文字就叫象形文。
这些象形文就像在画图画一样,今天我们也学学古人的方法用图画来装饰我们的文字。
二、了解汉字渊源,激发兴趣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
距今已有3 千多年的历史了,经过西周的金文、秦朝的小篆、具有蚕头燕尾特点的汉代隶书、魏晋的楷书,到现代端庄整齐的方形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如今的文字已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汉字是最富有内涵的字,每个字都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
2、联想游戏,讲解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型特点。
①、接下来,我们玩一个联想游戏,请同学将相应的字与图连线。
你是怎么判断的呢?这些文字的图形和生活中的事物有什么关联呢?②、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的象形文字,你们能猜到古人是怎么联想到“休”字?3、感悟书画同源。
可见我们的祖先特别的聪明,现代人也不简单,我们来看这是字还是画?为什么?艺术家用龙与凤的形象代替了其中的一些笔画,从而表达了这个字的含义,把字与画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有趣的图形1. 教案背景在中班阶段,美术教育起到了培养幼儿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引导幼儿进行有趣的图形创作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对图形的认知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2. 教学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形状的图形。
•掌握使用基本形状进行创作的方法。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合理组合形状创作有趣的图形作品。
3. 教学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美术工具;•多种形状的卡纸或模具(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少量绘图纸和彩色铅笔。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展示几个有趣的图形作品,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
第二步:观察和描述1.给每位幼儿发放一张纸和一支彩色铅笔。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鼓励他们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这些形状。
3.让幼儿互相分享他们发现的不同形状,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第三步:形状拼贴1.准备多种形状的卡纸或模具,并将它们放在幼儿面前。
2.要求幼儿用这些形状拼贴出一个有趣的图形作品,可以是动物、植物、车辆等。
3.鼓励幼儿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组合形状,创作出不同的图形。
第四步:交流展示1.让每位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
2.其他同学可对作品进行观察和评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3.老师对每位幼儿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其中的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5. 教学总结通过这次有趣的图形创作活动,幼儿不仅增加了对形状的认知,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学会了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形状,并用这些形状进行组合和创作,产生了各种有趣的图形作品。
同时,通过交流展示和互动,幼儿还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6. 拓展活动1.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描述不同的形状,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2.组织幼儿参观美术展览,拓宽他们的美术视野。
3.鼓励幼儿利用可回收材料进行创作,培养环保意识。
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根据幼儿的成长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引导。
三年级美术有趣的图形教案教案名称:发现和创造有趣的图形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形状和图案。
2.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细节处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主题:三年级美术有趣的图形教学时间:2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资源:1. 色彩丰富的油画笔和水彩颜料。
2. 不同形状的模版和刻画工具。
3. 画板、纸张和调色盘。
4. 展示照片或示例图案。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准备一个大型可展示的图形样本,如星形、圆形、三角形等。
2. 展示图形样本并带领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导他们辨别出不同的几何形状。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喜欢哪个形状?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找到这个形状?”步骤二: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常见的几何形状,如正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五边形等,并展示对应的示例图案或物体。
2. 讲解每个形状的特点、命名及其常见应用领域。
3.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所出现的这些形状,并鼓励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
步骤三:实践创作(25分钟)1. 分发纸和调色盘给每个学生,并在教室里放置各种形状的模版和刻画工具。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选择一个或多个形状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使用各种颜色和不同组合的形状,创造自己心中有趣的图案。
4. 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注重细节处理。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成功完成作品的学生可以把作品放在教室墙上或桌子上。
2. 邀请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发表评论和提问。
3. 引导学生回顾这次创作经验,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你如何选取形状来创作你的图案?你遇到了哪些难题?”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根据学生的创作表现和参与度,给予个别评价和指导。
2. 强调学生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发现有趣的图案的重要性。
《有趣的图形》一、教学目标1.认识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学习用图形进行组合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图形游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不同的图形,用图形进行组合和创作。
2.难点: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有趣的图形组合。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示范法、实践法、游戏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些由不同图形组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哪些图形?”2.认识图形1.教师拿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卡片,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图形。
2.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3.图形游戏1.玩“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卡片拼成各种图案。
2.玩“图形接龙”游戏,让学生依次说出一种图形,不能重复。
4.示范用图形创作1.教师在黑板上用图形组合成一个有趣的图案,边画边讲解用图形进行创作的方法。
2.如用圆形和三角形组成一个小房子,用方形和圆形组成一辆汽车等。
5.学生作画1.让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用不同的图形组合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颜色和装饰。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作画。
6.作品展示与评价1.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墙上。
2.组织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哪些图形,组成了什么图案。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7.总结1.总结不同的图形和用图形进行创作的方法。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图形,用图形创造出更多的美丽图案。
幼儿园中班优秀美术教案《有趣的图形》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基本图形的认知能力;
2.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3.通过绘画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
1.认识和练习基本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制作有趣的图形:在图形上添加装饰,创作个性化的图形。
三、教学步骤
1. 介绍基本图形
首先,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幼儿展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基本图形,介绍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常见的用途。
2. 练习基本图形
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基本图形,并请幼儿模仿画出相应的图形。
每一种图形可以画 1 至 2 次。
3. 制作有趣的图形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图形上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个性化。
同时,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常见的装饰材料,如彩纸、贴纸、毛线、布条等,让幼儿自由组合和搭配,制作个性化的图形。
4. 展示和交流
制作完成后,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桌上给大家观看,并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灵感。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针对中班幼儿进行,基本图形的认知能力和制作能力都还比较欠缺,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操作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现和进步。
此外,制作有趣的图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添加装饰,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都是比较清晰明了的,而反思中也提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弥补的地方,希望今后能够更加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案,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幼儿园大班美术《有趣的图形》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美术《有趣的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几何形状模板。
2. 学具:每个孩子一套相同的教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今天的主题“有趣的图形”,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新课(1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几何图形,介绍其名称和特点。
然后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图形,例如窗户是长方形,饼干是圆形等,让他们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20分钟):给孩子们分发材料,让他们尝试用剪刀剪出各种图形,然后用胶水粘贴到纸上,创造出自己的图案。
此环节旨在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作品分享(10分钟):让孩子们展示并解释自己的作品,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个环节有助于增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新和努力,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家庭作业:请孩子们回家后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并画下来带到学校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孩子们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趣的图形美术教案标题:用有趣的图形创作艺术作品导语:图形美术是培养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理想方式之一。
本节课将引领学生通过有趣的图形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本节课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
一、目标:1. 学会通过图形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二、准备工作:1. 一些宣纸和画笔。
2. 彩色铅笔、彩色笔、彩色蜡笔等。
3. 图形模板或者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以一些有趣的图案为例,让学生猜猜这些图案能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例如用一只红色的圆圈和两个黑色的弯曲线装饰的图案,可以引出“爱心”的意义。
2. 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和一些简单的图案,例如:圆形、三角形、矩形、直线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创作:将一堆图形模板或者简单的几何图形放在桌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几个图形,用彩色铅笔或者彩色笔将这些图形进行组合和装饰,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同时鼓励他们用自由的形式进行创作,并鼓励他们用不同的颜色来烘托出作品的特点。
4. 分享与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和讨论,以促进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延伸活动:1. 制作折纸动物和折纸花朵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折纸方式来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2. 制作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将一些图形进行裁剪、折叠和粘贴等操作,创作出立体图形艺术作品。
3. 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者手机应用程序,让学生通过绘画工具和图形工具等功能进行图形创作,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培养了观察力和创造力,还提高了自己的色彩感知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和讨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些能力将对学生在美术创作和审美鉴赏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美术教案有趣的图形教案标题:美术教案-有趣的图形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有趣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提高学生对不同图形的辨识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点、线、面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分类(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2. 有趣的图形创作: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创作出有趣的图形作品。
3. 图形的装饰和色彩运用:学习如何使用装饰元素和色彩来增强图形的趣味性。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让学生描述这些图形的特点。
知识讲解和示范:2. 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3. 通过示范画出一些简单有趣的图形,例如笑脸、小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实践操作:4. 分发素描纸和彩色铅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画出有趣的图形作品。
5.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图形和组合,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装饰和色彩运用:6. 介绍图形的装饰和色彩运用,如使用线条、点缀等方式增强图形的趣味性。
7. 引导学生使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为他们的作品添加装饰和色彩。
展示和分享:8.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邀请他们分享他们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9.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作品,增强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
评价:10.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注重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教学延伸: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有趣的图形,并尝试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资源:1. 有趣的图形作品图片展示。
2. 素描纸和彩色铅笔。
3. 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
4. 示例图形作品。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有趣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对美术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鼓励学生的参与和表达,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中班美术教案《有趣的图形》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不同的图形,培养幼儿的形状认知能力。
2. 通过绘画和剪贴画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 绘画纸、彩色铅笔、剪刀、颜料、画笔等。
2. 老师准备好不同形状的图形实物、手稿或图片,如圆形、三角形、方形、五角形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已学过的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方形等。
2. 老师向幼儿出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形状名称。
二、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老师出示不同的图形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形的特点,如圆形是有着圆弧的形状,三角形有三个边和三个角等。
2. 老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图形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有什么样的功能,如一个红绿灯就是一个圆形。
三、绘画创作(30分钟)1.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由不同图形组成的图案,如由大大小小的圆形组成的太阳、由三角形组成的小船等。
2. 老师要求幼儿选择一个图案,自选颜色,使用彩色铅笔绘画在纸上。
3. 老师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所用图形的特点,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剪贴画(30分钟)1. 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图形的剪贴画样品,如三角形用剪刀剪出的尖尖的小山形,方形剪出的四个直角等。
2. 老师给每位幼儿发放剪刀、彩纸和其他材料,要求幼儿自由地设计与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剪下来粘贴在纸上。
3. 老师在幼儿剪贴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所用图形的特点,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老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绘制和剪贴的图形作品。
2.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的图形和创作方式。
3. 老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通过此堂课的学习,幼儿通过观察、绘画和剪贴画的方式,学习了不同的图形,并通过创作图案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中班美术优质教案有趣的图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以及通过图形组合创作有趣的图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图形组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形卡片、画纸、水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蜡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由图形组合而成的图画,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画中的图形。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发放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的联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以一个简单的图形组合为例,讲解组合方法,并引导幼儿尝试自己动手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一幅由图形组合而成的图画。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1)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图形2. 板书内容:(1)图形名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2)图形组合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创作一幅有趣的图画。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更多的图形。
(2)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如废旧物品)进行图形创作,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图形组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