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的生平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艾略特的一生是怎样T·S·艾略特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判家,是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艾略特的一生是怎样,希望对你有帮助。
艾略特的一生是怎样T·S·艾略特188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
T·S·艾略特在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可见他的成就很高。
艾略特的祖父是一位牧师,他曾经担任了大学的校长,父亲是经商的,母亲是一位诗人,写过很过宗教诗歌。
艾略特曾经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比较文学,还接触了梵文和东方文化,对黑格尔派的哲学也十分有兴趣,曾经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
1914年,艾略特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诗人庞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就来到英国,并定居在了伦敦,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和教师等职业。
1922年,T·S·艾略特创办了文学评论季刊《标准》,担任了主编,一直到1939年才辞去。
艾略特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党,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在1922年T·S·艾略特所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名誉,并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1927年,艾略特加入了英国国籍,成为了英国人。
1943年艾略特结集出版的《四个四重奏》使他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T·S·艾略特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1965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享年77岁。
T·S·艾略特的成就有哪些T·S·艾略特是一位十分有声誉的人,他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了博士论文,但因为他拒绝回国而失去了学位。
1917年的春天,一位朋友为艾略特提供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在罗易德银行担任评估员。
这份工作使艾略特有更多的间和精力继续他的诗歌创作,在这一年中,他第一本书《普鲁弗洛克及其他》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
艾略特T·S·艾略特(T. S. Eliot)是诗人、评论家、剧作家,现代西方开一代诗风的先驱。
1888年9月26日,艾略特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他家境殷实,且富有文化氛围。
祖父是华盛顿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父亲是个殷实的商人,母亲亦出生于名门望族,曾从事诗歌创作。
七八岁时,他进了一所地方学校。
1898年秋又转到史密斯学院,他在这里学习了希腊文、拉丁文、德文、英文和远古史,并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名著,同时还主编《火旁》杂志,毕业时获得了拉丁文学奖。
1906年6月,他进入哈佛大学专修哲学,同时还选修了英、法、德及古希腊各国文学以及中世纪历史、比较文学、东方哲学与宗教等,他的老师中有著名的新人文主义者欧文·白璧德和美学家桑塔那那,艾略特受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的反浪漫主义观点影响很深。
这期间,他开始了诗歌创作。
1908年,他阅读了《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运动》一书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拉福格的诗歌。
1910年,艾略特去法国巴黎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听过柏格森的哲学课,接触到波德莱尔、拉弗格和马拉美等作家的象征派诗歌。
1911年,艾略特又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印度哲学和梵文。
1911年十月,他在哈佛攻读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的哲学。
1914年,他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去德国。
不久,他又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撰写博士论文《经验和知识的目的:布拉德雷的哲学》。
1915年开始定居英国伦敦,在牛津大学学习希腊哲学,并在海格特学校教拉丁文和法文。
1915年,他和埃兹拉·庞德相遇,庞德力促其《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在现代诗的主要阵地《诗刊》上发表。
这一年他和有些神经质的英国姑娘维芬结了婚。
为了生计他只得到一家中学任教,年薪仅140英镑。
1917年,他在罗厄茨银行找到了工作,不久又在《利己主义者》杂志做编辑,1919年,他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圣林》出版。
1921年,由于精神原因艾略待到瑞士疗养。
在疗养院里,他完成了《荒原》。
欧洲现代派文学之十一:艾略特欧洲现代派文学之十一:艾略特1.生平与创作艾略特,G.(1888-1965)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一个商人家庭。
原籍美国,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
祖先几代都是英格兰的清教徒。
1906年至1910年,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受到新人文主义者巴比特的影响。
后去法国,在巴黎大学听柏格森讲哲学,接触到波德莱尔、拉弗格、马拉梅等人的象征派诗歌。
1911年至1914年,他又回到哈佛大学学习印度哲学和梵文。
1914年起定居英国。
1914年至1915年求学于德国,1915年回伦敦,在牛津大学读希腊哲学,后执教拉丁文与法文。
1917年至1920年在劳埃德银行当职员,并任《利己主义者》杂志副主编。
1922年创办文学评论季刊《标准》,任主编,直至1939年。
从20年代起直到去世,他一直任费柏出版社董事。
1948年因《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
艾略特自称在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政治上是保皇派。
艾略特曾与庞德一起,于本世纪初发起过意象主义诗歌运动,后又倡导" 新批评" ,撰写过很多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论文,是这一思潮的奠基人之一。
艾略特主要的成就是在象征主义诗歌方面,他是" 后期象征派" 最重要的代表诗人,他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15-1922 年为艾略特创作的早期。
这个时期发表的作品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一个妇人的写照》(1915)、《海伦姑姑》(1917)、《小老头》(1919)、《斗士斯威尼》(1920)等。
这些诗歌反映了第一次大战前后英美上层人物的精神空虚和绝望。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写一个神经质的上流社会青年普鲁弗洛克在求爱过程中的矛盾心理。
这是一篇" 戏剧独白" ,采用自嘲的手法,运用大量的烘托和比喻来刻画西方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1922-1925 年,是艾略特创作的中期。
艾略特,T·S.艾略特。
T·S.。
艾略特。
T.S.。
男。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先祖是英国萨默塞特郡东科克地方的鞋匠。
英国诗人。
批评家。
中文名,艾略特。
国籍,英国。
职业,诗人。
批判家。
正文。
英国诗人。
批评家。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先祖是英国萨默塞特郡东科克地方的鞋匠。
1670年移居美洲波士顿。
他的祖父迁至圣路易斯。
创办华盛顿大学。
1872年任校长。
父经商,母夏洛蒂·斯特恩斯是诗人。
他的家庭一直保持新英格兰加尔文教派的传统。
1906至1910年。
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攻读哲学。
并受到新人文主义者巴比特的影响。
其后去法国。
在巴黎大学听柏格森讲哲学。
接触到波德莱尔。
拉弗格。
马拉梅等象征派诗歌。
并以其书评著称。
从20年代起直至去世。
他一直任费柏出版社董事。
1948年因《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艾略特自称在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
政治上是保皇派。
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他从1909年起发表诗歌,先后出版《诗歌》。
《诗集》。
《四个四重奏》。
《诗集》。
艾略特的诗受法国象征派诗歌。
文艺复兴后期英国剧作家和玄学派诗歌的影响。
形象具体准确。
思想和感情融合。
用联想和暗示为联系。
反映了2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怀疑和幻灭的情绪。
艾略特到了30。
艾略特40年代又有向宗教中求解脱的情绪。
早期诗歌中最重要的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写上流社会一个庸碌的青年在求爱途中的矛盾心理;《一位夫人的写照》写上流社会妇女生活的空虚;《小老头》通过一个老头子的独白描绘一种空幻的感受。
这些诗歌反映了第一次大战前后英美上层社会人物的精神空虚。
贫乏和绝望。
《荒原》是20世纪西方文学里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也是艾略特的成名作。
全诗分5章。
在第一章《死者葬仪》里,诗人以荒原象征战后的欧洲文明。
它需要水的滋润。
需要春天。
需要生命。
而现实则充满了庸俗和低级的欲念。
既不生也不死。
第二章《对奕》对照上流社会妇女和酒吧间里下层男女市民的生活。
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与《荒原》艾略特生平与创作(一)生平T•S•艾略特(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西方现代诗歌中开一代诗风的先驱。
艾略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名门之家,祖籍英国。
他从小生活在当地宗教那种强调义务与职责的浓郁影响下,而母亲作为一个不太成功的诗人,则在儿子身上寄托了诗与文学的期望。
1906年,艾略特进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开始写诗。
这期间,他接触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和儒尔·拉福格的作品。
迷恋拉福格对浪漫主义激情的批判态度。
1909年获学士学位。
第4年接着读硕士课程,与讲授“法国文学批评”的老师巴比特结为至交,巴比特反对卢梭主义的“滥情主义”,提倡“非个人化”,主张建立秩序与权威,这种学术观点给艾略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这些影响使他一心向往法国。
1910年,他在巴黎度过了“浪漫的一年”(艾略特语)。
他进入巴黎大学研修法国文学,并在法兰西学士院听帕格森每周举办的哲学讲座,经历了短暂的“帕格森主义”的皈依。
后来又游历伦敦、慕尼黑,写出早期重要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等。
1911年,一方面是父母的要求,一方面是“哲学的呼唤”,他离开欧洲返回哈佛大学,成为专攻哲学的研究生。
1913年任哲学系助教,大学哲学协会主席。
但在3年的哲学研究之后,他又向往欧洲了。
1914年,艾略特接受哈佛大学为他提供的奖学金,重返欧洲。
一路上经历比利时、意大利、德国,最终到达伦敦,进入牛津大学,开始了他哲学家、诗人、欧洲人、美国人几重生活的人生阶段。
这期间他结识了庞德等一批旅欧的美国作家,并在摒弃浪漫主义崇尚古典主义的观点上不谋而合。
已经成名的庞德非常赞赏艾略特的诗才,将其《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推荐给芝加哥的《诗刊》杂志发表。
艾略特一边按原计划写他的哲学博士论文,一边参加一些文学集会,开始在欧美一些刊物上发表诗作。
1915年,他与英国姑娘维芬结婚,放弃了回哈佛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从此定居伦敦。
乔治艾略特的生平经历乔治·艾略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还有人称之是19世纪英语文学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乔治艾略特的生平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
乔治艾略特的生平经历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作家之一,她的父亲代理了一个大庄园,因此这就使得他从小特别熟悉美好宁静的庄园生活,这些在她的作品都能体现出来,她的作品文字优美而安静,风格清新优雅,乔治·艾略特与世界名著《名利场》的作者萨克雷、《简爱》的作者所属派勃朗特姐妹以及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主义小说家狄更斯齐名。
乔治·艾略特喜欢学习各种语言,在学习上与创作上敢于怀疑一切,后来认识查尔斯·布雷后,对宗教的态度由之前的笃信变成批判,乔治·艾略特在感情经历上很顺畅,她与爱人刘易斯一辈子感情十分真挚,相互扶持着走过一生,但刘易斯在八七年时不幸去世,后来艾略特改嫁给了克劳斯,不久,艾略特就因病去世了。
乔治艾略特的写作特点乔治艾略特写作特点讲解,乔治艾略特不仅是一位描写大师,而且她还擅长描写人物的外貌特点和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些细微却又生动的描写,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让读者感觉到更加亲切而且真实。
乔治艾略特所描写的人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她的作品的意义在于美学上的陶冶,而不是为了去充当什么教化的老师,乔治艾略特写作的目的在于呼唤社会的高尚情感,提升人类的社会道德意识,而不是规定社会应该怎么样。
乔治艾略特的写作出发点和目的与其他的小说家有所不同,这就是乔治艾略特的独特之处,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乔治艾略特写作特点。
乔治艾略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让广大读者悉心阅读,同时也有赖于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着实让人寻味。
乔治艾略特在人物话语设计方面确实是匠心独运,发挥到好处,她所设计的每个人的话语,都有自己的不同风格在,小说人物话语的设计本来就是决定人物塑造成败的关键,乔治艾略特在这一点上面做的很好。
第十一章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第二节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一,生平与创作~,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诗歌最杰出的代表,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荒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1888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大砖瓦商家庭。
他祖籍英国,曾祖父于1670年移居美国波士顿。
祖父毕业于哈佛大学神学院,是华盛顿大学的创始人。
父亲是成功的商人,母亲出身名门。
他的家庭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190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受教于著名新人文主义者欧文·白壁德和哲学家桑塔耶纳。
他还广泛涉猎了文学、宗教、历史、多种语言及东方文化的领域。
1908年,他接触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拉福格的作品,受到很大震动,从此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英美诗歌传统决裂,转向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探索。
1910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到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和文学,听过柏格森的讲座。
并广泛接触了波德莱尔、马拉美、拉福格等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
1911年回哈佛准备论文,1913年担任哈佛大学哲学系助教。
1914年,为了写博士论文,他再次来到欧洲。
先去德国,后因一战爆发,转到牛津学习希腊哲学,后完成博士论文,但因战争无法回哈佛答辩,于是定居伦敦。
1915年,与患有神经衰弱症的英国姑娘维芬·海渥特结婚。
在伦敦他结识了著名诗人庞德,后者的帮助和提携对艾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1917年艾担任先锋派杂志《自我主义者》副主编,1922年任文学评论季刊《标准》主编,直到1939年。
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并入英国国教。
1952年就任伦敦图书馆馆长,1965年1月4日在伦敦去世,葬于西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
1948年,由于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55年获歌德奖。
其创作从一开始就带有某种实验性质,可分为三个时期,三个时期都有较大的变化:第一时期包括1915年至1922年的作品。
艾略特,G.Ail ete艾略特,G.George Eliot (1819~1880)[]英国女小说家。
原名玛丽*安*埃文斯。
1819年11月22日出生于沃里克郡奇尔弗斯科顿附近的乡村。
父亲年轻时当过木匠,后来是庄园主的代理人,政治观点保守。
艾略特于1828至1835年先后在两所女子寄宿学校就读,笃信福音教,热衷于慈善事业。
她学会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外语,熟悉《圣经》和大量宗教、文学著作,并涉猎天文、地质、数学、昆虫等各类科学。
1836年母亲去世,她辍学为父亲管家。
1841年随父迁居考文垂,结识了自由思想家、缎带商查尔斯*布雷一家及布雷的姻亲海纳尔一家。
查尔斯*海纳尔的著作《基督教起源的调查》(1838)很快地转变了她的宗教信仰。
1842年初她宣布不再去教堂,不信上帝,但她仍深切理解、同情一切虔诚的宗教感情,这也成了她作品的基调。
1844年初开始翻译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于1846年匿名发表,在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名噪一时。
以后又翻译了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文》。
1850年担任《威斯敏斯特评论》副编辑,与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过从甚密,并认识了刘易斯和克罗斯。
乔治*亨利*刘易斯是著作家和评论家,对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都有研究,写过《歌德传》。
她和刘易斯志趣相投,后与他公开同居。
1854年7月她翻译的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以真名出版。
同月,与刘易斯去德国。
她的哥哥姐姐同她断绝往来,朋友也对她疏远,她则甘愿承受她严肃抉择的后果。
她们共同生活了24年,她的稿酬一直用以帮助刘易斯扶养他在瑞士的三个儿子和他的离异的妻子。
[《亚当*比德》插图]她在德国时开始翻译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回国后译完(未发表);还为刘易斯翻译了《歌德传》中的大量引文,并为《威斯敏斯特评论》写专栏文章,所写的书评中已包含了她对现实主义小说的认识和理论。
1856年秋起,在刘易斯的鼓励下,她开始小说创作,写了3部回忆早年家乡生活的中篇小说,1858年结为一集名为《教区生活场景》出版,署名乔治*艾略特。
艾略特的生平
T;S;艾略特是美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判家,是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艾略特的生平,希望对你有帮助。
T;S;艾略特188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艾略特的祖父是一位牧师,他曾经担任了大学的校长,父亲是经商的,母亲是一位诗人,写过很过宗教诗歌。
艾略特曾经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比较文学,还接触了梵文和东方文化,对黑格尔派的哲学也十分有兴趣,曾经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
1914年,艾略特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诗人庞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就来到英国,并定居在了伦敦,先后做过银行职员和教师等职业。
1922年,T;S;艾略特创办了文学评论季刊《标准》,担任了主编,一直到1939年才辞去。
艾略特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党,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
在1922年T;S;艾略特所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名誉,并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也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1927年,艾略特加入了英国国籍,成为了英国人。
1943年艾略特结集出版的《四个四重奏》使他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T;S;艾略特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1965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享年77岁。
T;S;艾略特的成就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了博士论文,但因为他拒绝回国而失去了学位。
1917年的春天,一位朋友为艾略特提供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在罗易德银行担任评估员。
这份工作使艾略特有更多的间和精力继续他的诗歌创作,在这一年中,他第一本书《普鲁弗洛克及其他》出版了,这本书的出版给了他很大的动力。
这本书是由《自我主义者》杂志印行,由庞德夫妇匿名出资,这本书也为艾略特奠定了他诗人的地位。
之后在1922年《荒原》随之出版,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而这时艾略特本人的名气也高涨了,他的名气近似神话,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T;S;艾略特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散文、剧本等作品。
其中著名的诗歌有《荒原》、《四个四重奏》;散文有《但丁》、《神圣的树林》;剧本有《家庭聚会》、《老政治家》等等,这些都是他的代表作。
艾略特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批评家之一,他的“共同追求正确判断”的理想一度成为具有感召力的口号。
而艾略特的第一本文集《圣林》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开创新时代的权威之声,他的《论文选,1917;1932》更是成为英国批评史上少有的经典。
对T;S;艾略特的评价在1964年9月14日,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他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他是一位诗人和批评家,融汇了智力与想象、传统与创新,在一个变革时代,他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罗姆说这样评价T;S;艾略特,他说:“你也许跟艾略特的评论搏斗了很久,但仍
然终生迷恋他最好的诗作。
《荒原》和《阿尔弗雷德;普罗弗洛克的情歌》等,艾略特最不朽的诗作的名单上,也许还可以再加上《小老头》。
”罗杰;金博尔评价艾略特说:“艾略特之所以值得注意,不是因为我们今天不赞同他对女性、犹太人、教育或宗教的态度,而首先是因为他写的能引起人们共鸣、好奇的诗。
”这些都是对T;S;艾略特的评价,可见,世人对于他的评价都是很肯定的。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艾略特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美国,那些迷恋爱默生“内在的声音”的诗人与批评家觉得艾略特背离了美国精神。
但是即使这样,艾略特对当代英语诗歌写作的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他在文学史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艾略特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