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水乡片区规划及房地产市场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22
东莞水乡片区规划及房地产市场研究东莞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南部濒临珠江口,北靠深圳市,西临广州市。
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东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和制造业基地。
而在东莞的房地产市场中,水乡片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东莞水乡片区的规划以及房地产市场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东莞水乡片区的规划。
东莞市政府将水乡片区规划为“以居住为主导,融合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大型新城区。
该片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紧邻环江广场、虎门大桥和虎门火车站,交通便利。
此外,水乡片区还享受着虎门桥头水乡风光资源,拥有丰富的休闲娱乐和旅游资源。
根据规划,水乡片区将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现代化的城市社区。
重点发展高端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和文化娱乐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同时,片区内还将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提供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水乡片区的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片区内的房地产项目将成为各种资本的投资热点。
首先,片区内的高端住宅小区将成为投资的热点。
由于片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休闲娱乐资源,高端住宅小区将受到购房者的青睐。
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这些高端住宅并出租,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
此外,随着东莞经济的发展,高端住宅的价值也将不断增加,投资者可以通过房地产升值获得巨大的回报。
其次,商业综合体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随着水乡片区的建设,片区内的商业设施将成为周边居民的购物和娱乐首选。
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商业综合体的商铺并租给商家,获取稳定的租金收入。
同时,商业综合体的价值也将随着片区的发展不断增长。
最后,片区内的文化娱乐设施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投资方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度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工作计划》的通知【法规类别】计划综合规定【发文字号】东府办[2013]27号【发布部门】东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3.08【实施日期】2013.03.0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度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工作计划》的通知(东府办〔2013〕27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省驻莞有关单位:《2013年度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工作计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3月8日2013年度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工作计划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市加快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奋进之年,也是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实现一年良好开局之年。
在新的一年里,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深入贯彻实施省政府印发的《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重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工作谋划,狠抓工作执行,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新局面。
2013年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一年良好开局,为三年初见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来讲要着力完成好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全面完成规划的顶层设计。
力争今年3月底前,形成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3个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的初步成果,并按程序进行报批。
二是初步形成配套的政策体系。
力争今年3月底前,完成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项目审核管理暂行办法、土地统筹实施方案、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等基础性政策文件的制定,在推进城乡统筹、环境保护、水利设施建设、土地统筹等方面实现政策创新突破。
三是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效应。
规划建设10个水乡特色发展示范片区,在统筹片区开发方面形成示范;启动实施五个特色村庄塑造示范工程,在岭南水乡特色村落重塑方面形成示范;启动打造3段标志性河岸,在滨江景观建设方面形成示范;年内争取完成一批、新启动一批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形成示范;引进和完工一批幸福导向型产业项目,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形成示范。
水乡土地统筹如火如荼新规划突出五大创新当前我市水乡片土地统筹如火如荼,最新进展如何?昨日下午,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莫伟鸣接受媒体集中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10多个镇街的土地情况摸查,水乡地区土地统筹细则也正在上报。
他透露,水乡统筹有两个难点:一是规划整合;二是利益机制。
“我们就水乡地区土地统筹有关情况,专门向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分别作了汇报,上级国土部门均表示大力支持东莞实施水乡地区土地统筹整合,并在规划修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创新上给予支持。
”莫伟鸣表示。
已摸清水乡十镇街一港土地利用现状根据《东莞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实施方案》工作任务分解,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土地利用规划,要求2012年底前形成初稿,目前这项工作进展怎么样了?莫伟鸣透露,该局已摸清了水乡地区十镇街一港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规划用地情况、“133579”项目用地情况、规划中心城区拆迁情况,形成了《关于水乡地区土地统筹有关情况的报告》,得到了徐建华书记、袁宝成市长、贺宇副市长的批示肯定。
市府办也将这份报告印送水乡地区各镇街组织落实。
同时,制定的《水乡地区土地统筹实施方案细则》已上报市统筹办,确立了水乡地区土地统筹的目标任务、政策创新和保障措施等。
《水乡地区土地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农用地统筹、建设用地统筹、土地空间管制、用地需求测算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五个方面的创新内容。
目前已完成规划文本,正在修订规划图则,将尽快完成上报。
莫伟鸣还透露,该局将联合发改、规划、农业等部门,以水乡地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利用及乡村建设规划。
探索建立旧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谈到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时,莫伟鸣说,该局从界定产权、激活资产、保护资源等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节约集约用地。
莫伟鸣表示,农民公寓建设是在土地日趋紧缺的市情下,保障农民安居的根本出路。
莫伟鸣透露,该局正在联合住建、发改、规划等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修改完善政策。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产业发展指引(2015年本)为贯彻实施《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和《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2030年)》,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加快推进水乡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探索水乡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子,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结合水乡经济区发展实际,制订本指引。
市、镇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在执行办理项目程序时,须依据本指引予以审查。
本指引为2015年本,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水乡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修订.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总目标,坚持环境引领和绿色崛起的理念,以高端新兴、节能环保、生态低碳为导向,对水乡经济区新增产业投资项目按照禁止、鼓励和允许三类进行管理,并严格设置新增产业投资项目的准入条件,强化功能分区控制,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分类指引本指引所指新增产业投资项目,包括新建产业项目和现有产业项目的增资扩产.对新增产业投资项目的管理措施分为鼓励发展、禁止发展和允许发展三种类型。
(一)鼓励发展的产业鼓励发展的产业,主要指符合水乡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水乡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完善提升,单位产出率高、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现代服务型和生态环保型产业。
鼓励发展的产业投资项目,享受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并通过市相关配套扶持优惠政策,培育其加快发展、做强做大。
鼓励发展的产业包括以下20个行业的重点领域:1.科技研发服务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科技成果推广,企业共性技术工程中心、技术中心、专业“孵化器”、“加速器”等。
2.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演艺制作、动漫、游戏等网络创意产品制作,广播影视制作,文化中心、文化室,电影院线,创意工作室,系统软件、专业软件、文化娱乐软件,媒介产品等。
《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总体规划》),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以下简称“水乡经济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政府常务会议有关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总体工作要求《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水乡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政策导向和主要任务,为我们高起点、高质量铺开水乡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开发建设水乡经济区的行动指南。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发展总体规划》结合起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好,用实干实现水乡发展梦。
(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水乡经济区“10镇1港”和市统筹水乡地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结合自身职能职责,有针对性地全面作出工作部署和安排,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迅速形成市镇联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要结合各自实际,从解决当前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认真研究确定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以重点突破促进规划全面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水乡经济区“10镇1港”要按照《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着重做好水乡特色生态系统治理、保育、修复和建设,土地资源统筹整合、示范片区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更新淘汰等工作。
市有关部门要重点围绕水乡经济区资源配置一体化的方向,主动整合行政资源、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建立有利于区域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指导、扶持和推动水乡经济区“10镇1港”跨镇域整合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
市内其它镇街(园区)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做好与贯彻落实《发展总体规划》工作的衔接,主动配合、支持和参与水乡经济区的开发建设。
东莞水乡片区规划及房地产市场研究东莞是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东莞市政府积极推动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水乡片区是其中一个重要规划区域。
水乡片区位于东莞市的中部,地处珠江心脏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
片区内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大型水库,水系资源丰富。
此外,片区还有大片的水田和农田,环境优美,乡村风光十分吸引人。
在东莞市政府的规划中,水乡片区被定位为综合性开发区,在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和旅游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
为了实现片区的规划目标,市政府积极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以提升片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水乡片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片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和乡村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尤其是从城市逃离繁忙生活的人们。
其次,片区内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可以满足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需求。
最后,由于片区处于东莞市中部,交通便利,可迅速连接到市中心和周边城市,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条件。
根据市政府的规划,水乡片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重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力推动旅游地产的建设,在片区内开发旅游度假村、温泉酒店等项目,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加强对乡村民宿和农家乐等产业的扶持,打造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人前往片区休闲度假。
再次,片区内的生态住宅项目也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通过绿色生态建筑和环保设施的建设,为居民提供宜居的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条件。
最后,片区还计划打造一些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以满足居民和游客的购物和娱乐需求。
然而,水乡片区的房地产市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项目的可行性和回报率需要进行认真评估。
其次,片区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供应紧张可能对房地产开发带来一定压力。
再次,片区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和配套设施,对于业主和投资者来说,选择片区内的房产存在一定的风险。
水乡经济区洪梅片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1. 项目背景水乡经济区位于东莞市南部,是东莞市政府大力推动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洪梅片区作为水乡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自然环境优势,被确定为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产业的重要载体。
基础配套设施项目的启动将对推动洪梅片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项目内容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交通建设将打通与洪梅片区的主要交通路径,改善交通氛围和出行条件;水利改造将保障洪梅片区农田灌溉和农产品生产的需求;供电和通讯设施的升级将为洪梅片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
项目还包括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等配套设施建设。
3. 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直接影响到洪梅片区的产业发展。
交通便利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来到水乡经济区,促进当地休闲观光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而水利、供电和通讯等设施的完善则将提高当地的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为水乡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项目现状及前景展望目前,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基础设施已经投入使用。
未来,项目将继续完善和延伸,不断提高水乡经济区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激发当地产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向高端、绿色化方向发展。
5. 个人观点对于水乡经济区洪梅片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举措。
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洪梅片区的产业才能真正实现腾飞。
我也希望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实现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水乡经济区洪梅片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的推进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项目建设的完善将提高当地的整体形象和产业竞争力,也将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务必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乡经济区的蓬勃发展。
城乡接壤地区融合发展探索——以东莞水乡经济区下合片区项目规划研究为例袁志涛【摘要】本文以东莞水乡经济区下合片区项目规划研究为例,探索城乡接壤地区统筹融合发展的规划研究方法.研究在分析项目的特征基础上,重点研究项目的功能定位、空间形态营造及风貌特色等内容,探讨城乡经济与景观风貌的协调发展、传承和塑造当地水乡特色城乡风貌的实施路径、城乡发展特色化、精细化的规划管理机制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期刊名称】《江西建材》【年(卷),期】2016(000)015【总页数】1页(P41)【关键词】城乡融合;城乡经济;水乡风貌;规划管理【作者】袁志涛【作者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城乡接壤地区统筹发展的规划研究方法对于提高珠三角乡村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出。
东莞水乡经济区作为东莞从分散、粗放、外延增长向统筹、集约、内涵发展转型的率先示范区,正是创新城乡融合、统筹发展规划研究、探索提升乡村城镇化质量的极佳实践地。
研究立足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围绕城乡生态、风貌、经济、人文特点几方面内容,重点探索如何进一步促进东莞快速乡村城镇化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乡村城镇化质量。
区域特征。
项目位于东莞市望牛墩镇杜屋村,地处珠三角东莞水乡经济区统筹发展的核心地区,望牛墩镇中心区边缘,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地带特征。
生态特征。
项目三面环水、农田环绕,自然生态基底优越,水乡田园风貌浓郁,具有生态、景观的敏感性。
风貌特征。
项目用地被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深高速公路和中洪支线公路围合,是东莞水乡经济区重要展示窗口,风貌区位突出。
人文特征。
项目所在的望牛墩镇是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乞巧节”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深入民心的民俗活动。
上述特征决定了该项目不应以量取胜,而是以品质、特色取胜。
因此,本研究重点处理好功能定位、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三大问题。
东莞市水乡经济区洪梅片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1. 项目概述东莞市水乡经济区洪梅片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是为了提升该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而展开的一项重要工程。
该项目旨在改善片区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并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为片区的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便利。
2. 项目背景东莞市水乡经济区洪梅片区位于东莞市中心区域,是东莞市重要的产业集聚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洪梅片区的基础设施日益滞后,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加强洪梅片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任务。
3.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改善洪梅片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交通、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满足片区居民和企业的需求,促进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具体目标如下:•提升交通设施:改善道路、桥梁、交通信号等设施,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行效率。
•完善供水系统:建设新的供水管网,提升供水能力和水质,确保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用水需求。
•强化供电网络:改造升级电力设施,提高供电能力和稳定性,确保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
•改善排水设施:建设新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排水能力和水质处理效果,防止水患和环境污染。
•提升通信网络:建设高速宽带网络,提供快速稳定的互联网服务,满足企业和居民的信息通讯需求。
4. 项目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4.1 交通设施改善•扩建道路:对片区内的主要道路进行扩建,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通行能力。
•桥梁建设:修建新的桥梁,改造老旧桥梁,确保交通畅通和安全。
•交通信号改善:安装新的交通信号设备,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交通流畅度。
4.2 供水系统完善•新建水源:寻找新的水源,确保供水能力和水质。
•建设新的供水管网:修建新的供水管道,提高供水能力和稳定性。
•水质改善:加强水质监测和处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4.3 供电网络强化•升级变电站:对片区内的变电站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供电能力和稳定性。
减量目标下“开发权转移”的适用性分析——以东莞市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为例AN APPLJCABILITY ANALYSIS OF"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1UNDER THE GOAL OF DECREMENTAL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N FEATURE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DONGGUAN WATER TOWN史懿亭陈志军邓然黄海茵SHI Yiting;CHEN Zhijun;DENG Ran;HUANG Haiyin【摘要】“开发权转移”是牵涉土地产权与空间管制的制度设计,具有以市场的方式完成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并实现保障个人财产权利的制度优势。
本文以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发展区为例,通过对比研究和问题分析、认为“国内外制度环境差异”对“开发权转移”制度的地方化过程并不构成重要障碍,但在“权利主体意愿、开发权市场供需关系、与既有政策关系、空间管制"等问题的影响下,采用“开发权转移”来帮助东莞水乡实现减量目标还存在一定的适用困境。
【关键词】减量;开发权转移;适用性ABSTRACT: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TDR)is an institutional design concerning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space management,which is advantageous in realizing the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protecting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through market means.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feature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Dongguan Water Town,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difference in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t home and abroad"does not form major obstacle to 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of TDR through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problem analysis.However,there are still certain applicability difficulties in using TDR to help achieving the goal of decrement development in Dongguan Water Town under the impact of problems such as"willingness of stakeholders, supply and demand relation of development rights on market,relationship with existing policies,and space management.''KEYWORDS:decrement;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applicability随着城市发展建设从增量到存量乃至减量发展的趋势转型’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表现得更为明显.为更好得推动转型期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开发权转移"作为利益协调的重要保障制度被越来越多的规划研究提出「7.这是因为该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通过"开发权向市场有偿岀售.开发建设空间转移"的方式将规划受限制开发地区的开发权转移到其他更适合开发建设的地区.具有以市场的方式完成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并保障财产权利的制度优势.汪睹(2012)总结了"开发权转移"受到欢迎的4个方面原因:(1)保障了受限制开发地区的土地所有者的权益,使他们得到充分补偿;(2)以市场的方式协调相关利益.节约了公共财政经费.(3)在保护限制开发地区的同时引导新的开发.达到均衡发展的目标等;(4)使得已开发地区的开发密度增加.从而更加充分地利用公共设施叫基于以上的制度优势.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以下简称"水乡")在"减量-增效"。
东莞水乡经济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蓝瑞荣【摘要】东莞水乡经济区在当下城镇化推进和东莞市城市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被列入省级规划建设项目,意义重大.但是,文化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社区概念未被接收、政府行为包揽一切、社区文化无根现象及水乡经济区的社区缺乏特色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建章立制,走“形而下”文化路线,重视水乡社区文化建设环境的熏染入手.【期刊名称】《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东莞;水乡经济区;社区;文化建设【作者】蓝瑞荣【作者单位】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教务处,广东清远5115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49.27东莞水乡经济区,是东莞水乡特色经济区的简称,涵盖石龙镇、万江街道、中堂镇、望牛墩镇、麻涌镇、石碣镇、高埗镇、洪梅镇、道滘镇、沙田镇以及虎门港。
东莞水乡经济区在东莞城市发展中,经济发展相对处于劣势,据东莞2013年扶贫工作公布的扶贫对象,在东莞19个欠发达的镇,10个镇榜上有名,占55.6%;81个欠发达村中有63个村集中在水乡经济区,占77.8%。
因此,东莞加快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动城市经济转型、统筹区域发展、破解经济难题[1]。
而东莞加快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水乡经济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不能缺席。
社区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不断增强,社区是满足居民需求的第一社会空间,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维系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2]。
掌握社区管理基本知识是完善社区管理的前提。
社区文化是在特定区域内,社区成员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认同意识的精神生活和文体活动,具体包括:区域性、认同性、社会性和服务性。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笔者沿着东莞水乡经济区“北部——西部——南部”路线图,寻觅建设中水乡的别样风情,但是现状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