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外科学
- 格式:pdf
- 大小:218.58 KB
- 文档页数:19
1.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的记载,周代《周礼天官》中所记载“疡医”即外科医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3.《灵枢》篇中人体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多种外治法,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4.外科鼻祖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
5.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海藻治瘻;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
6.第一部外科专著: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主要内容是痈疽的鉴别诊断等治疗,载有内治外治处方140个,最早记载用局部有无“波动感”辨脓,并首创水银膏治疗皮肤病。
7.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现存最早的病因病机专著,记载结扎血管,切除术,肠吻合术的腹部手术治疗。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该书提出了整腹下颌关节脱位、葱管导尿、脏器治疗法如夜盲症的治疗。
9.王卷《外台秘要》载方600余首,不少为外科方剂。
10.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瘵痢的外壳证治,“五善七恶”学说,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砒剂治疗痔核。
11.金元.危亦林《世医生得效方》创伤科专著,提出对脊柱骨折采用悬吊复位法。
12.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3.陈司成《霉疮密录》为第一部梅毒病专著,提出用碑汞的治疗方法。
14.烧伤——重要治疗法,湿润暴露法;高位肛痿——切开挂线法;混合痔——内剥外扎术内痔消痔灵硬化剂;系统性红斑狼疮一雷公藤制剂15.吴师机的《理漁骈文》专述药膏的外治法,总结了不少治疗学上的新成就。
16.汪机《外科理例》主张外科治疗“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并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中医外科学主要学术流派正宗派一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治法有熏、洗'熨照 '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全生派一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论治法则;对阴疽的治疗提出以“阳和通謄,温补气血”法则,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创用阳和汤。
2015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外科学第一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1.疾病的命名原则2.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致病因素2.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1.诊法2.辨证细目四:治法要点:1.内治法2.外治法第二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1.无菌术2.灭菌3.消毒细目二: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1.化学消毒法2.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1.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第三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1.麻醉方法的分类2.麻醉方法的选择细目二:麻醉准备与用药要点:1.麻醉前准备2.麻醉前用药细目六: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要点:1.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2.常用气管内插管方法3.拔管指征第四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钾的异常细目二: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细目三:肠内营养要点:1.适应证2.注意事项细目四:肠外营养要点:1.适应证2.并发症及处理第五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要点:1.适应证2.禁忌证细目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要点:1.不良反应2.并发症及处理细目三:自体输血要点:1.优点2.适应证3.禁忌证细目四:成分输血要点:1.优点2.主要血液成分制品第六单元围手术期处理细目一:手术前准备要点:择期手术术前准备细目二:手术后监测与处理要点:1.一般监测2.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3.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细目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处理3.切口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第七单元疼痛与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疼痛的临床分类2.疼痛程度的评估方法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要点:1.诊治范围2.常用方法细目三:术后镇痛要点:镇痛方法第八单元内镜与腔镜外科技术细目一:内镜外科技术1.纤维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2.纤维胆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细目二:腔镜外科技术要点:1.腹腔镜手术适应证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九单元外科感染细目一:局部化脓性感染要点:1.疖和疖病(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痈(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急性蜂窝组织炎(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6.脓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全身性感染要点:1.诊断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特异性感染要点:气性坏疽(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单元损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分类3.损伤的修复细目二:颅脑损伤要点:1.脑震荡(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脑挫裂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颅内血肿(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胸部损伤要点:1.肋骨骨折(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气胸与血胸(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腹部损伤要点:1.脾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肝破裂(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胰腺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4.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5.结肠与直肠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五:泌尿系损伤要点:1.肾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膀胱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尿道损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烧伤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冷伤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咬蜇伤要点:1.毒蛇咬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兽咬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一单元肿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西医病理3.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区别细目二:常见体表肿物要点:1.脂肪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2.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3.神经纤维瘤(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三:腹股沟直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四:股疝要点:1.临床表现2.西医治疗细目四:前列腺增生症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十九单元肛门直肠疾病细目一:痔要点:1.痔的分类和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要点:1.西医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西医治疗3.中医辨证论治第二十一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细目一:带状疱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二:癣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三:湿疹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四:皮肤瘙痒症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银屑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六:白癜风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七:淋病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八:梅毒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九:尖锐湿疣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3.西医治疗4.中医辨证论治。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考试大纲综合知识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免费下载: 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
试题量:3675道。
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常用中药特性;2、熟练掌握现代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外科输血、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围手术期处理、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外科感染、创伤、复苏等;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理论与规范;4、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外科手术学知识,掌握重症监护及治疗学、急救医学、肿瘤治疗学等知识;5、掌握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物理诊断学、检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镜诊断及治疗学等知识;6、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系统、脏器疾患相关的病因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知识;7、熟悉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8、熟悉开展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9、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相关的麻醉学、药理学等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掌握消化内科学、头颈外科学、胸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2、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熟悉我国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3、了解骨外科学、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内科学、血液内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学科新进展1、熟练掌握及时、主动获取国内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临床医疗与相关研究领域中最新进展的方法,初步具备把握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2、熟悉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3、了解与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最新重要进展。
三、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运用方法;2、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主要治疗手段;3、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的适应证、禁忌症、操作技术规范;4、熟练掌握外科治疗(以手术为主)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发生原因、早期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5、熟练掌握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后状况,能够正确制定随访方案;6、掌握普通外科危重患者的监测手段、抢救和综合治疗原则,熟练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7、掌握普通外科急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紧急救治和综合治疗原则;8、表述中医中药在普通外科学中感染性疾病、器官功能康复、重症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9、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误诊、误治原因,能够正确加以判断和处理;10、熟悉普通外科专业领域中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常见副作用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1、熟悉现代普通外科常用的诊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适应证、禁忌症、操作要领、结果判定、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12、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操作原则;13、了解普通外科相关的疼痛治疗原则和手段。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外科学肛门直肠疾病[单选题]1.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称为A.肛裂B.皲裂C.溃疡D.痔E.瘘正确答案:A(江南博哥)参考解析:肛裂的定义: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称肛裂。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肛裂的部位一般在肛门前后正中位,尤以后位多见,位于前正中线的肛裂多见于女性。
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
中医将本病称为“钩肠痔”、“裂痔”等。
掌握“肛裂”知识点。
[单选题]2.下列哪种疾病无脱垂症状A.Ⅱ期内痔B.肛裂C.混合痔D.息肉痔E.脱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肛裂的定义: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者称肛裂。
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
掌握“肛裂”知识点。
[单选题]3.肛裂疼痛的特点是A.周期性疼痛B.持续性刺痛C.搏动性跳痛D.持续性钝痛E.持续性胀痛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常因排便时,肛管扩张刺激溃疡面,引发撕裂样疼痛,或灼痛,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数分钟后减轻或缓解,称为疼痛间歇期,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随后括约肌持续性痉挛收缩而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使患者坐卧不安,十分痛苦,直到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逐渐缓解,这一过程为肛裂疼痛周期。
病情严重时,咳嗽、喷嚏都可以引起疼痛,并向骨盆及下肢放射。
掌握“肛裂”知识点。
[单选题]4.陈旧性肛裂伴肛管狭窄者手术时多选用A.扩肛法B.纵切横缝法C.肛裂侧切术D.切开疗法E.挂线疗法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纵切横缝法适应证: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肛管狭窄者。
掌握“肛裂”知识点。
[单选题]5.肛痈浅部脓肿切开时应采取什么切口A.放射状B.十字形C.弧形D.平行纵切开E.梭形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肛痈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
掌握“肛痈”知识点。
[单选题]6.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色淡红,长3~5cm,质软,不出血,便后自行缩回,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其脱肛的临床分度是A.Ⅰ度B.Ⅱ度C.Ⅲ度D.Ⅳ度E.Ⅴ度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直肠脱垂可分为三度:(1)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医学考试在线网/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症、证、病的概念和关系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医学考试在线网/ 1、构建中医学的精气生命理论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的概念要点:1.阴阳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一体观2.阴阳对立制约3.阴阳互根互用4.阴阳交感互藏5.阴阳的消长6.阴阳的转化7.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医学考试在线网/ 要点:1.五行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藏象学说要点: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4.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第六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医学考试在线网/ 要点: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6.命门的概念和功用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11.肾与命门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医学考试在线网/ 2.五脏的外华3.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4.五脏与五志的关系5.五脏与五液的关系6.五脏与季节的关系第七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八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医学考试在线网/ 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医学考试在线网/ 2.血的生成3.血的运行4.血的功能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2.人体之神的生成3.人体之神的分类4.人体之神的作用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医学考试在线网/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和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一单元体质细目一:体质的概念和构成要点:1.体质的概念2.体质的构成3.体质的特点细目二:体质的生理学基础要点:1.体质与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关系2.影响体质的因素细目三:体质学说的应用要点:1.体质与发病2.体质与病因病机3.体质与诊治4.体质与养生医学考试在线网/ 第十二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医学考试在线网/ 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第十三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医学考试在线网/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4.邪正相搏的胜负与发病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6.复发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1.内生“五邪”的概念医学考试在线网/ 2.风气内动3.寒从中生4.湿浊内生5.津伤化燥6.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成2.病性转化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预防与治未病的概念2.未病先防3.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治病求本、治则、治法的概念2.正治与反治3.治标与治本4.扶正与祛邪5.调整阴阳6.调理精气血津液医学考试在线网/ 7.三因制宜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细目一:养生要点:1.养生的原则2.养生的方法细目二:生命的寿夭要点:1.人体生命的产生与变化规律2.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一、考试概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中医药行业的重要考试之一,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本大纲旨在规范考试内容和要求,确保考生能够全面准备并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试科目1. 中医基础理论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包括中医基本概念、经络学、脏腑学、病因病机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2. 中医临床综合中医临床综合科目考察考生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能力和知识,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运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3. 中药学中药学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掌握情况,包括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物学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中药进行临床应用。
4. 中医药文化基础该科目考察考生对中医药文化基础的了解情况,包括中医历史文化、中医名家经典、中医养生保健等。
考生需要理解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和传承发展,并能够将中医药文化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三、考试形式与要求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进行,将考察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试题形式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考试时间根据不同科目而定,但总体时长不超过6小时。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具备准确辨证能力和科学诊疗能力。
同时,对中医药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四、考试评分与合格标准考试按科目分别评分,总分满分为100分。
每个科目的具体评分标准将根据考试情况和命题要求而定。
合格标准为总分60分及以上,并且各科目分数不低于60分。
五、考试准备与备考建议1. 全面复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2. 熟悉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疾病诊疗流程和方法;3. 注重中药学科目的学习,了解中药的基本特性和应用场景;4. 关注中医药文化的学习,了解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经典著作;5. 多做模拟题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风格;6.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备考计划。
2015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二)病证诊断能力(三)确立治法的能力(四)选方与用药能力(五)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六)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孔最2.列缺3.少商4.合谷5.曲池6.肩髃7.迎香8.地仓9.下关10.天枢11.足三里12.条口13.丰隆14.公孙15.三阴交16.地机17.血海18.神门19.天宗20.听宫21.肺俞22.膈俞23.胃俞24.肾俞25.委中26.秩边27.承山28.昆仑29.至阴45.水沟46.中极47.关元48.气海49.神阙50.中脘51.膻中52.四神聪53.夹脊(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毫针刺法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3.其他针法操作(1)三棱针法(2)皮肤针叩刺4.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起泡)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1)偏头痛(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9)牙痛(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2.拔罐方法3.起罐方法医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法2.一指禅推法3.揉法4.摩法5.推法6.按法7.拿法三、中医常见病证测试范围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痨6.心悸7.胸痹8.不寐9.胃痛10.呕吐11.腹痛12.泄泻13.痢疾14.便秘15.胁痛16.黄疸17.头痛18.眩晕19.中风20.水肿21.淋证22.癃闭23.郁证24.血证25.消渴26.内伤发热27.虚劳28.痫证29.中毒30.痹证31.腰痛32.乳癖33.脱疽34.肠痈35.崩漏36.痛经37.绝经前后诸证38.盆腔炎39.胎漏、胎动不安40.产后发热41.不孕症42.肺炎喘嗽43.小儿泄泻44.水痘45.痄腮(流行性腮腺炎)46.桡骨远端骨折47.颈椎病48.腰椎间盘突出症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6.伤口换药7.脊椎骨折搬运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9.心肺复苏术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三)常用辅助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典型心肌梗死(3)心肌缺血(4)过早搏动(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室性心动过速(7)心房颤动(8)房室传导阻滞2.X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3)胸腔积液(4)气胸(5)风心病二尖瓣狭窄(6)长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Z)红细胞沉降率(3)血氨(4)肝功能(ALT、AST、γ-GT、胆红素)(5)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6)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β2-微球蛋白)(7)血糖、葡萄糖耐量、血清糖化血红蛋白(8)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血清钾、钠、氯(10)淀粉酶(11)心肌酶(CK、LDH)(12)抗链球菌溶血素"O"(13)甲胎蛋白(14)类风湿因子(15)漏出液、渗出液(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五)常用急诊急救知识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五、西医常见病种测试范围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3.慢性支气管炎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支气管哮喘6.肺炎7.肺结核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心力衰竭10.心律失常(1)室上性心动过速(2)过早搏动(3)心房颤动(4)房室传导阻滞11.高血压病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急性胃炎14.慢性胃炎15.消化性溃疡16.溃疡性结肠炎17.胃癌18.肝硬化19.急性胰腺炎20.细菌性痢疾21.病毒性肝炎22.急性肾小球肾炎23.慢性肾小球肾炎24.肾病综合征25.尿路感染26.慢性肾衰竭27.缺铁性贫血28.再生障碍性贫血2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糖尿病32.类风湿关节炎33.脑梗死34.脑出血35.癫痫36.有机磷杀虫药中毒37.急性阑尾炎38.急性胆道感染39.乳腺囊性增生病40.前列腺增生症41.盆腔炎42.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3.围绝经期综合征44.子宫内膜异位症45.小儿肺炎46.小儿腹泻47.流行性腮腺炎48.桡骨远端骨折49.颈椎病50.腰椎间盘突出症2015年主管护师考试-考试科目护理学专业(中级)包括: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六个亚专业。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为主的一门临床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基本方法,从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认识外科疾病,在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强调毒邪于正气的关系,在诊断上重视辨正于辨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要求局部于整体相并重的一门系统的完整的临床科学。
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与难治病,继承发掘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积极汲取前沿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通过临床试验与文献研究充实和发展学术,重点提高临床疗效。
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又熟悉现代外科理论和诊治技术,为今后从事中医和中医外科专业以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遵循素质教育理论,从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在我院“唯学、唯人、求强、求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的学法,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注重情感领域,倡导愉快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必要的基础知识,激发起学生学好中医外科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以后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原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通才标准,并配合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讲授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方法;掌握常见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是课程讲授知识点较多,课时少,讲课速度快。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要点:1.外感六淫致病2.情志内伤致病3.饮食不节致病4.外来伤害致病5.劳伤虚损致病6.感受特殊之毒致病7.痰饮瘀血致病细目二:发病机理要点:1.邪正盛衰2.气血凝滞3.经络阻塞4.脏腑失和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要点:1.辨病的概念2.辨病的方法细目二:阴阳辨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部位辨证要点: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细目四:经络辨证要点: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2.引经药细目五:局部辨证要点:1.辨肿2.辨肿块结节3.辨痛4.辨痒5.辨脓6.辨溃疡7.辨出血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4.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5.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6.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第四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与特点2.疖的病因病机3.疖的临床表现4.疖的治疗方法细目二:疔要点:1.疔的特点与种类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6.疗的内治法原则细目三:痈要点:1.痈的概念与特点2.痈的病因病机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细目四:发要点:1.发的含义与特点2.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细目五:有头疽要点:1.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有头疽的临床表现3.有头疽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六:流注要点:1.流注的特点与病因病机2.流注的临床表现3.流注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七:丹毒要点: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2.丹毒的病因病机3.丹毒的内外治法细目八:走黄与内陷要点: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2.内陷的分类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第五单元乳房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乳房肿块检查法细目二:乳痈要点:1.乳痈的病因病机2.乳痈的临床表现3.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细目三:粉刺性乳痈要点:1.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2.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细目四:乳漏要点:1.乳漏的病因病机2.乳漏的外治法细目五:乳癖要点: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2.乳癖的病因病机3.乳癖的临床表现4.乳癖的辨证论治细目六:乳核要点: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2.乳核的辨证论治细目七:乳岩要点: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2.乳岩的临床表现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