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64.15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1、设计理论-层状体系理论2、设计指标和要求(1)轮隙中间路表面(A点)计算弯沉值小于或等于设计弯沉值;(2)轮隙中心下(C点)或单圆荷载中心处(B点)的层底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容许拉应力。
3、弯沉概念(1)回弹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垂直变形,卸载后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2)残余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卸载后不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
(3)总弯沉:路基或路面在规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回弹弯沉+残余弯沉)。
(4)容许弯沉:路面设计使用期末不利季节,标准轴载作用下双轮轮隙中间容许出现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5)设计弯沉:是指路面交工验收时、不利季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标准轴载双轮轮隙中间的最大弯沉值。
4、弯沉测定(1)贝克曼法:传统检测方法,速度慢,静态测试,试验方法成熟,目前为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
(2)自动弯沉仪法:利用贝克曼法原理快速连续测定,属于试验范畴,但测定的是总弯沉,因此使用时应用贝克曼进行标定换算。
(3)落锤弯沉仪法: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瞬间产生的冲击载荷测定弯沉,属于动态弯沉,并能反算路面的回弹量,快速连续测定,使用时应用贝克曼进行标定换算。
5、设计弯沉的调查与分析沥青路面按外观划分的性能等级外观等级外观状况路面表面外观特征一好坚实、平整、无裂纹、无变形二较好平整、无变形、少量发裂三中平整、无变形、有少量纵向或不规则裂纹四较坏无明显变形,有较多纵横向裂纹或局部网裂五坏连片严重龟(网)裂或拌有车辙、沉陷(1)我国把第四外观等级作为路面临界破坏状态,以第四外观等级路面的弯沉值的低限作为临界状态的划界标准,从表中所列的外观特征可知,这样的临界状态相当于路面已疲劳开裂并伴有少量永久变形的情况。
(2)对相同路面结构不同外观特征的路段进行测定后发现,外观等级数愈高,弯沉值愈大,并且外观等级同弯沉值大小有着明显的联系。
因此可以在弯沉值与不同时期的累计交通量间建立关系。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技术方法综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高等级公路突飞猛进的建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建的高速公路, 早期结构性破坏现象十分突出, 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形象和交通运输安全。
因此, 开展对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结构设计引言: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建的公路,早期结构性破坏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着公路建设的形象和交通运输安全。
因此,开展对公路沥青路而结构设计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沥青路面设计指标及标准1.1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目前,在我国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中,对于高速、一级和二级公路的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为路表面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力及半刚性材料层的层底拉应力;对于三级、四级公路的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为路表面设计弯沉值。
有条件时,对重载交通路面宜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强度,验算其最大剪应力是否满足要求。
1.2 沥青路面设计标准目前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采用了以下标准来确定路面结构所需的厚度:(1)路面结构表面在双轮荷载作用下轮隙中心处的弯沉值不大于设计弯沉值;(2)沥青面层底面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该层混合料的容许拉应力;(3)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底面的最大拉应力不大于该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
弯沉和应力计算分析时,将路面结构看成为多层弹性体系,体系顶面作用有相当于双轮组P=50 kN的双圆均布荷载,各层面间的接触条件按完全连续处理。
弯沉计算点的位置选在轮隙中心处。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点的位置选在单圆中心点及单圆半径的1/2点和单圆内侧边缘点和双圆轮隙中心点,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层底最大拉应力。
2、沥青路面设计标准的确定方法2.1 设计弯沉值的确定在沥青里面设计中,路面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是通过弯沉值反映出来的。
第8章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1.沥青路面的设计为什么要选用多指标来控制?试说明各设计指标的意义,及其与路面破坏现象的联系。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人们不可能控制所有的损坏类型,但鉴于路面损坏模式的多样性,各种损坏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沥青路面设计也不能像其他结构物设计那样,仅选用一种损坏模式的临界状态和单一的设计指标作为结构的临界状态和设计指标,而必须采用多种临界状态和多项设计指标。
1)弯拉疲劳开裂——弯拉应变和弯拉应力指标在以疲劳开裂作为临界状态的结构设计方法中,通常采用结构中临界点的弯拉应变作为设计,以标准轴载在当量疲劳温度或标准温度时产生的弯拉应变不大于该材料在该温度条件下的容许弯拉应变作为设计准则。
2)车辙——路基顶面的压应变指标以车辙作为临界状态,采用车辙深度或永久变形量和行车安全所容许的车辙深度或永久变形。
国际上采用间接的设计指标控制路面的车辙,即路基顶面的压应变。
通过对压应变的控制,控制了路基的变形量,从而间接控制了车辙的大小。
3)路标回弹弯沉采用路面的回弹弯沉作为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以控制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间接控制结构的疲劳开裂和永久变形。
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中:1)如何按交通特点和结构层的功能选择结构层次?路面在交通荷载(包括垂直力和水平力)的作用下,内部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深度向下而递减。
因此,要求各层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使得各结构层材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施工工艺、材料规格和强度形成原理方面考虑,路面结构层数又不宜过多,结构层的厚度也不能过小,宜自上而下由薄到厚。
面层直接经受行车荷载和气候因素的作用,要求高强(抗剪和抗拉)、耐磨、热稳性好和不透水,因而通常选用粘结力强的结合料和强度高的集料作为面层材料。
沥青层(面层,上、中、下面层)可根据交通量大小分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计算时考虑其强度。
应保证结构层次能形成稳定的结构所要求的最小厚度5)怎样考虑水温状况的不利影响?内部排水设计的考虑因素有:预计的重交通情况、气候条件、天然路基的透水能力、路面材料的抗水损坏能力、内部排水是否是最有效地增加路面耐久性的方法和内部排水系统是否会得到定期养护减轻水损坏的常用方法有:①防止水分进入路面结构:路面坡度;填补所有的接缝、裂缝等不连续部位②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③引入减轻水损坏的设计:路边排水系统;全宽度摊铺;设置粒料垫层④快速排出进入路面结构中的水:路表排水、地下水排水和路面内部排水3.柔性路面设计理论的基本假设,荷载图式基本假设:1)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2)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3)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和位移为零4)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称滑动体系)5)不计自重4.请说明综合修正系数的概念由于力学计算模型、土基模量、材料特性和参数等方面在理论假设和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论弯沉值和实测弯沉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因此需要对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才能作为路面结构实测弯沉值。
1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大全五篇]第一篇:1国内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1国外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1.1经验法经验法主要通过对试验路或使用道路的实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结构层组合、厚度和材料性质)、荷载(轴载大小和作用次数)和路面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
最为著名的经验设计方法有CBR法和AASHTO法。
CBR法[1~2]以CBR值作为路基土和路面材料(主要是粒料)的性质指标。
通过对已损坏或使用良好的路面的调查和CBR测定,建立起路基土CBR轮载~路面结构层厚度(以粒料层总厚度表征)三者间的经验关系。
利用此关系曲线,可以按设计轮载和路基土CBR值确定所需的路面层总厚度。
路面各结构层次的厚度,按各层材料的CBR值进行当量厚度换算。
不同轮载的作用按等弯沉的原则换算为设计轮载的当量作用。
此方法设计过程简单,概念明确,适用于重载、低等级的路面设计;但CBR值仅是一种经验性的指标,并不是材料承载力的直接度量指标,它与弹性变形量的关系很小。
而路基土应工作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状态下,因而,路面结构设计对路基土的抗剪强度并无直接兴趣,更关心的是路基土的回弹性质(回弹模量)及其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应变。
AASHTO法[3~4]是在AASHO试验路的基础上建立的,整理试验路的试验观测数据,得到的路面结构-轴载-使用性能三者间的经验关系式。
AASHTO方法提出了现时服务能力指数(PSI)的概念,以反映路面的服务质量。
不同轴载的作用,按等效损坏(PSI)的原则进行转换。
路面使用性能指标PSI,主要受平整度的影响,与裂缝、车辙、修补等损坏的关系很小。
因此,这是一项反映路面功能性能的指标,而不是表征路面结构性损坏的指标。
此外,这个方法源于一条试验路的数据,仅反映一种路基土和一种环境条件,推广应用于其它地区或国家时便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但AASHO试验路的测定数据得到了良好的整理和保存,为许多力学-经验法的设计指标和参数验证提供了丰富的依据[5]。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公路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弯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与本地区的经验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个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本次设计不考虑冻害)。
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N= 4.35121()ki i i PC C n P =∑ (7-1)计算结果列于下表: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2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6,年平均增长率=5.4%γ。
累计当量轴次:()()'112113651 5.4%1365×885.380.631587275.4%t e N N γηγ⎡⎤+-⨯⎣⎦=⎡⎤+-⨯⎣⎦=⨯=(次)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轴载换算,结果列于下表: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112113651 5.4%1365×505.650.61807550()5.4%t e N N γηγ⎡⎤+-⨯⎣⎦=⎡⎤+-⨯⎣⎦=⨯=次4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1. 结构组合与材料根据规范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筑路材料较丰富,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15cm ),基层采用二灰碎石(20cm ),基底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及典型实例沥青路面是目前我国常见的道路铺设材料之一,它具有使用方便、维护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我国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和一些典型实例。
一、沥青路面设计方法1.路面层厚度设计:沥青路面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其层厚度。
根据路面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道路使用等级,可以采用经验公式、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合适的层厚。
一般情况下,沥青路面的总厚度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粗石层和面层。
2.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路面的面层多采用沥青混合料,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配合比设计和级配设计两种。
配合比设计通过确定沥青、石料、骨料和填料的配合比例,保证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级配设计则是通过确定石料或骨料的级配曲线,使得混合料在不同粒径下的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3.施工质量控制: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对其使用寿命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各个层次的控制,包括基层的夯实度、底面的平整度、沥青混合料的铺设厚度和密实度等。
此外,还需要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加水量,以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
二、典型实例1.北京五环路改扩建工程:该工程是对北京市五环路进行改扩建的项目,施工中采用了多层沥青路面结构。
在路面设计中,根据道路使用等级和设计标准,确定了各个层次的厚度,采用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作为面层材料,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2.上海市嘉定区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设计时,根据高速公路的使用要求,确定了合适的路面层厚度和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石料级配和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保证了路面的质量。
3.广州市岭南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采用了悬浮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高速公路的往返快车道和法兰带,采用了不同的路面结构和厚度。
施工中,采取了分层施工和层间养护的方式,确保了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通过上述典型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沥青路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道路使用等级、设计标准、材料性能和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摘要::目前沥青路面在道路建设领域使用频率极高,已成为我国道路路面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针对湖北宜昌的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要点;设计方法引言: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燥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目前的城市道路大建设中已成为常用路面结构而加以推广在沥青路面设计中,结构组合设计是其核心内容,路面结构应根据宜昌当地城市的自然区划特点、城市道路等级与使用要求、交通量及其交通组成,并考虑结构层的功能与受力特点以及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等综合因素,进行多层材料组合设计。
一、背景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近年来,伴随着中部崛起口号的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的确定,宜昌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在省内前列,根据《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宜昌市将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规划“十二五”期末,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宜昌市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的重点是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提升对外交通水平,加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在这大方针下,对其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要点1.要结合城市道路特点,参照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选取计算参数。
2.应根据规划要求对修建道路在所处路网中的作用进行定位,通过对设计路段交通量实测、分析与预测,确定设计交通量,然后换算成标准轴载车道累计当量轴次数据进行后续结构层厚度计算;3.在路面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宜昌进行地质、环境、气候和水文状况的调查,根据当地材料供应的特点,确定满足密实、抗滑、稳定、耐久的路面结构方案,满足路面使用的基本要求。
由于目前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许多观念在新的研究成果公布后生变化,设计人员必须对当地多年的路面使用实际进行了解,从中吸取有益的部分结合最新的设计方法和理论进行设计;4.应对材料详尽调查,提出材料的基本要求:级配大致范围、筛孔分级、加工方法及颗粒形状等。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1、第8章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1.沥青路面的设计为什么要选用多指标来掌握?试说明各设计指标的意义,及其与路面破坏现象的联系。
在路面结构设计中人们不行能掌握全部的损坏类型,但鉴于路面损坏模式的多样性,各种损坏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沥青路面设计也不能像其他结构物设计那样,仅选用一种损坏模式的临界状态和单一的设计指标作为结构的临界状态和设计指标,而必需采纳多种临界状态和多项设计指标。
1〕弯拉疲惫开裂——弯拉应变和弯拉应力指标在以疲惫开裂作为临界状态的结构设计方法中,通常采纳结构中临界点的弯拉应变作为设计,以标准轴载在当量疲惫温度或标准温度时2、产生的弯拉应变不大于该材料在该温度条件下的容许弯拉应变作为设计准则。
2〕车辙——路基顶面的压应变指标以车辙作为临界状态,采纳车辙深度或永久变形量和行车安全所容许的车辙深度或永久变形。
国际上采纳间接的设计指标掌握路面的车辙,即路基顶面的压应变。
通过对压应变的掌握,掌握了路基的变形量,从而间接掌握了车辙的大小。
3〕路标回弹弯沉采纳路面的回弹弯沉作为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以掌握路面结构的整体刚度,间接掌握结构的疲惫开裂和永久变形。
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中:1〕如何按交通特点和结构层的功能选择结构层次?路面在交通荷载〔包括垂直力和水平力〕的作用下,内部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3、深度向下而递减。
因此,要求各层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可自上而下渐渐减小,使得各结构层材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施工工艺、材料规格和强度形成原理方面考虑,路面结构层数又不宜过多,结构层的厚度也不能过小,宜自上而下由薄到厚。
面层直接经受行车荷载和气候因素的作用,要求高强(抗剪和抗拉)、耐磨、热稳性好和不透水,因此通常选用粘结力强的结合料和强度高的集料作为面层材料。
沥青层〔面层,上、中、下面层〕可依据交通量大小分为单层、双层或三层。
基层是主要承受竖直应力的承重层,它要有足够的强度,肯定的刚度和水稳定性。
浅谈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快、协调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高速公路路面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降低了公路服务能力,并对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造成有害影响。
关键词:沥青路面结构设计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economy fas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road traffic increases day by day, the large-scale and severe overloading vehicles quickly, the highway pavement in vehicle load under the effect of climate, hydrology and natural factors of influence, often in open to traffic 2-3 years will appear a serious early damage phenomenon, reduce the highway service ability, and the traffic safe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ause harmful effects.Key words: th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引言:近年来,国内已通车的部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通车一、两年往往就出现不同程度的早期破坏现象,如:疲劳开裂和反射裂缝,麻面、剥离、掉粒松散、坑槽;车辙等等。
原因是复杂的,施工质量控制不当、材料质量不高以及重载车辆多等均可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很大程度上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完善。
一、路面结构设计中所出现的几种问题1、结构类型选择不当在多雨潮湿地区,采用AK型上面层结构,空隙率较大,下雨后,水分容易渗入面层内,如果中、下面层采用AC-Ⅰ型相对密实的结构,水分则聚集在上面层和中面层之间,并使上面层长期浸泡在水中,导致路面发生松散、坑洞等破坏;反之若中、下面层采用AC-Ⅱ型结构,水分会直接渗入基层,基层长期浸泡在水中,会发生松散、唧浆,从而使整个路面结构破坏,危害更大。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设计我国市政道路的路面施工当中广泛应用的材料之一就是沥青,其具有相对更多的优势,比如,铺设之后更具平整性,另外接缝不明显,并有着很好的耐磨性,操作起来相对简便。
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会更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比如温度因素等,那么在施工当中需要注重把控沥青质量。
另外,设计环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沥青路面的质量,这就需要在项目建设中,把控好沥青路面设计质量,特别是排水、材料和结构上的严格控制,保障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要点1.1交通流量的确定设计沥青路面前,设计人员需对项目所在路段进行考察,了解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情况,还需要估算设计路段的交通流量,早晚高峰期车流情况,把交通流量把控在合理区间中。
对于市政道路来说,主要以小汽车作为路面行驶的车辆,另外,还需考虑到各种类型的路段,流通各类车型,设计城市道路沥青路面。
1.2合理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市政道路路面结构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道路的地质环境和环境气候进行考虑,能够确保市政道路路面的密实度、抗滑性、稳定性和耐磨性满足有关要求。
设计路面结构根据双圆均布垂直的荷载力有关理论落实好路面结构设计,还需要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值,基于路面承载力与裂开值来计算,计算厚度是按照抗压参数和交通量展开计算。
1.3合理设置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是十分复杂的施工材料,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温度影响,应用的材料也会影响沥青,混凝土性能会被矿料与矿料级配影响。
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了解有关原材料,且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另外对于混合材料的级配范围、颗粒形状和筛孔等级等也要严密把控,并应用最合适的形式展开配置。
路面区别于路基层,还需要设计沥青混凝土。
设计路基层时,外界环境几乎不会影响到路面,而过大的交通流量和雨水影响十分明显,所以在设计沥青路面时需要注重抗冲刷性与收缩性,石灰、粉煤灰与水泥混合料是常用的材料,这部分作为半刚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