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52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1.项目概况:规划设计师需要了解项目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地貌特征等,以便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相应的条件和限制。
2.功能需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根据项目的定位和周边环境,合理确定公园的功能需求,包括娱乐休闲、体育运动、生态保护和文化活动等。
规划师需要对这些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安排。
4.植被配置与园林景观:公园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植被配置,包括树木、花草、草坪等的种植和分布。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体、渗水绿地和湿地等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以提升公园的生态价值和美观度。
5.场地设施与硬装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各类公共设施和场地,包括游乐设施、休闲设施、健身设施、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硬装景观如道路、人行道、广场和座椅等的规划和布局。
6.水体规划与管理:公园绿地规划中的水体规划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规划师需要考虑水体的布置、水源和水质的管理、水体的景观设计以及水体与周围景观的关系。
7.公众参与:规划师在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参与,可以提高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8.可持续发展: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节能减排、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型材料的选择等。
规划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公园绿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能够达到可持续的状态。
9.文化与艺术元素: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和艺术元素,通过景观、雕塑、纪念物等来体现当地的特色和历史文化。
这样可以增强公园的视觉吸引力和文化内涵。
10.健康与安全考虑: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规划师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园的交通组织、照明设施、防火设施以及紧急救护设施等,以确保公园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以上是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规划师需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兼顾生态环境和实用功能的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程序简述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类型广泛,有公园、花园,街头绿地、居住小区、工厂学校,机关单位,以及宾馆饭店、城市道路等。
而且繁简不一,但其中包含内容比较全面的还是公园绿地。
现将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程序叙述如下。
其它方面的规划设计可依此类推。
一、规划设计前的准备工作1.图纸资料;需注意资料的准确性、来源及日期。
(1)地形图或总平面图 (1: 500, 1:1000,1: 2000)。
此图要包括:规划设计范围(红线范围、座标数字)。
规划范围内的地形,标高及现状物(建筑物、构筑物、山石、水体、道路、水井等)的位置(保留和用、改造的与拆除的分别表示)。
四周环境情况(主要单位、居住区的名称、范围,出入l:l的位置,主要道路的走向、位置以及交通量大小及该地区今后发展情况等)。
(2)局部放大图: (1:200)。
规划设计范围内需要精细设计的部分。
例如这部分保留有精巧的建筑物或山石泉池等,可依它为主。
建立一个园中园。
又如这部分本身虽无价值,但其附近环境或建筑重要(文物古迹),要求这临近的部分清幽秀丽,或是附近环境景物旖丽,可以成为这部分的借景,而需要把这个局部精心设计。
(3)主要建筑物的平、立面图:指要保留利用的建筑物。
平面位置上要注明室内外标高。
立面图要有建筑物尺寸、颜色等。
(4)现状树木位置图: (1:500, l:200)。
主要标明要保留的树木位置,并应注明树木品种、规格、生长状况及观赏价值等。
树木画法力求简单明了。
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术最好附有彩色照片。
(5)地下管线图: (1 :500, 1: 200)。
最好与施工图比例相同。
图内应包括要保留的上水、雨水,污水、化粪池、电信、电力、暖气沟,煤气,热力等管线位置及井位等,除乎面图外,要有趔面图,并需注明管径大小、管底或管顶标高,压力,坡度等。
(6)水文、地质、气象资料;需要掌握地下水位高度,有无含特拣元素。
土壤类型、表土厚度,老土深度。
年降雨量,集中的时间,最小雨量时间,年最高最低温度分布时间。
公园绿地建设方案打造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空间公园绿地建设方案:打造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园绿地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人们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我们提出了一份公园绿地建设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具备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空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公园规划设计1. 空间布局: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例如花卉展示区、草地活动区、游乐设施区、运动健身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每个功能区都应有合理的大小和相应的设施。
2. 绿化景观:在各个功能区域增加丰富多样的植被和景观元素,如各类花草树木、水景、石景等,以打造美丽宜人的环境。
同时,注重生态性和可持续性,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减少水、土壤和资源的浪费。
3. 交通布局:合理划定步行、自行车和无障碍通道,确保方便的交通方式和流线,提高公园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
此外,添加交通指示牌和标志,为游客提供准确的导向信息,防止迷路。
二、功能区建设1. 花卉展示区:设置各式各样的花坛和花境,供游客欣赏和拍照。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花卉品种,确保花卉的多样性和季节性。
同时,提供专业的养护人员,保证花卉的生长和维护。
2. 草地活动区:种植草坪,并配备适应各种户外活动的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和排球场。
提供休息座椅和遮阳设施,供游客休息和观看比赛。
3. 游乐设施区:安装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游乐设施,如儿童乐园、迷宫、攀岩墙和蹦床。
此外,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在使用游乐设施时的安全。
4. 运动健身区:建设户外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如跑步道、自行车道和健身器械区。
提供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游客正确使用器材和锻炼方法,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三、服务设施建设1. 休息区:设置舒适的长椅和休息亭,供游客休息和聚会。
为了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可以增加户外扇风机和冷热饮水设备。
2. 卫生设施:建设洗手间、更衣室和母婴室,为游客提供干净、卫生的环境。
定期清洁和消毒这些设施,确保游客的健康和安全。
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课件 (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地向着多样化、智能化、生态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如空间利用、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等方面。
下面我们从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出发,来探讨它们的规划设计要点。
1.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空间布局:公园绿地应该结合周边城市环境,进行空间分布合理,布局紧凑的设计。
(2)景观设计:公园绿地的景观设计应该具有承载城市文化历史的功能,可以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打造出让人愉悦、感受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
(3)设施配备:公园绿地的设施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包括行道树、广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景观林地景观林地是指公园、广场、校园、企业园区等的景观绿地。
景观林地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环境治理:景观林地内的植被和地面都需要合理管理和维护,确保无毒无害。
(2)合理景观设计:景观林地需要合理设计,要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而美的内涵。
(3)增加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林地可以加强生态功能,比如鼓励采用特色植被,提高林带密度等等,增加景观林地的生态好处。
3.街头公园街头公园是城市中分布在街道两侧的都市绿地,具有绿化、通风、美化街道等作用。
街头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立体复合空间设计:街头公园需要在小型化的环境下进行立体复合空间设计,让人们在繁忙的大街上享受到“绿色”的品质。
(2)多功能化:街头公园除了可以提供行人通行、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功能外,还可以增加街头的休闲气氛,吸引人们在路边歇脚。
(3)地面布置:街头公园的地面花布置应该具有花色和造型的特色,可以采用不同的植物组合,让人们感受不同的季节和自然气息。
总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需要结合不同的环境,做到多向多层次的考虑,既要发挥功能价值,也要营造美好环境,让市民在其中得到身心上的愉悦和放松。
公园绿地绿化规划设计规范1.1 总体规定公园绿地按类型可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头游园五类。
(1)综合公园面积宜大于10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结合花坛、花镜等形式,丰富公园整体绿化效果。
(2)社区公园的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面积大于0.5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70%,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
(3)专类公园包括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历史名园等多种特定主题的公园,其中儿童公园全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植物园面积宜大于40公顷;盆景园面积宜大于2公顷;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手法,依据不同的公园主题灵活的配置,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4)带状公园的绿地率不低于65%,绿化宜采用自然式手法。
(5)街头游园应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提供短暂休憩的设施。
其面积宜大于0.1公顷,其绿地率应不低于65%。
绿化宜采用自然式的手法。
1.2植物配置(1) 公园绿地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数量比)或7:3(面积比),常绿树与阔叶树的比例控制在1:3(数量比)比较符合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的特征,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例约为10:1。
乔木是园林树木的骨干,它具有良好的改善气候调节环境的功能。
公园绿地乔木覆盖面积不低于绿地面积的60%,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约为3:4:3(数量比)。
长春南湖公园鸟瞰(2) 乔木应大量种植胸径8-12cm的壮龄树,胸径在15-20cm的苗木可少量搭配,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根据景观需要个别搭配,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成活。
古树不得移栽,种植小乔木其胸径要求在6-10cm以上。
凡采用的乔木应有饱满的树冠,严禁种植无树冠光杆乔木,选用植物材料均应健康,无病虫害。
(3)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注重季相变化,常绿和落叶树种配比得当,色叶和香花植物点缀其中,植物种植要疏密有致,以达到步移景异、四季有景的效果。
公园绿地美化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公园绿地美化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园绿地的美观度和生态功能,特制定本美化方案策划书。
二、目标与愿景1. 提升公园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打造宜人、优美的环境。
2. 增加绿色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3. 创造多样化的休闲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具体措施1. 植被规划(1)根据公园的地形和功能分区,合理选择和搭配各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形成丰富的层次和色彩。
(2)增加特色植物的种植,如珍稀树种、花卉等,提升公园的独特性。
2. 景观小品设计(1)设置具有艺术感的雕塑、小品等,增添公园的文化氛围和趣味性。
(2)布置休闲座椅、亭台楼阁等,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3. 步行道与活动区域(1)优化步行道的布局和设计,确保安全、舒适、便捷。
(2)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野餐区等,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4. 水景打造(1)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小型水景,如喷泉、水池等,增添灵动之美。
(2)做好水景的维护和管理,保证水质清洁。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方案设计与规划(1)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现场勘查和调研。
(2)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2.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1)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植被种植、景观小品安装等工作。
(2)同步进行步行道和活动区域的建设。
3. 第三阶段:竣工验收与维护(1)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2)建立长效维护机制,定期对公园绿地进行养护和管理。
五、预算安排根据具体的美化内容和工程量,制定合理的预算,包括植被采购、景观小品制作与安装、施工费用等。
六、预期效果策划人:[姓名]日期:[具体日期]篇二《公园绿地美化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质量的日益重视,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化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知识点1.规划目标和原则: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
规划目标包括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提高城市形象等。
2.景观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布局和设计。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水域的分布,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包括花坛、喷泉、草坪、湖泊和树木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景观的可持续性,选择适合生态环境的植物和材料。
3.功能规划: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如健身区、儿童游乐区、文化活动区、休闲区和运动区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交通和便利设施的布局,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4.环境保护: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包括保护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提升生物多样性和减少噪音等。
同时,还应该考虑节能减排,选择环保材料和设备,提高绿地的可持续性。
5.社交交流: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创造一个社交交流的场所,为市民提供聚会、交流和社交的机会。
可以设置休憩区、休闲设施和公共设施,如长椅、餐饮店、图书馆和博物馆等,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6.智能化设计:现代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可以设置智能化系统,如智能照明、智能灌溉和智能景观等,提升公园绿地的功能和效益。
7.可持续性设计: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包括节能减排、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控等。
可以通过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8.文化遗产保护: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当地的历史和传统。
可以设置纪念碑、雕塑和文化活动中心等,以提升公园绿地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9.可用性和易达性: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需要注重可用性和易达性,使市民能够方便地使用和使用公园绿地。
可以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增加公共交通和步行、骑行的便利性,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的城市公园规划和绿地系统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城市公园规划的意义、绿地系统设计的原则和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城市公园规划的意义城市公园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美化城市环境,还在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城市公园规划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土地使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建设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
其次,城市公园规划可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合理的公园规划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绿地系统设计的原则绿地系统设计是城市公园规划的重要内容,其设计原则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效果。
首先,绿地系统设计应该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需要将绿地系统设计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衔接,确保公园的布局和设计符合城市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
其次,绿地系统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公园规划中,需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合理设计公园植被、水系等生态元素,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最后,绿地系统设计应该以人为本。
城市公园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在绿地系统设计中应该注重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城市居民喜好的公园。
3. 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的挑战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是城市公园规划与绿地系统设计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供给日益紧张,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
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概述一、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二)保证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三)满足美化环境的景观要求二、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形式1.规则式。
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具有庄严、雄伟、肃静、整齐、人工美的特点。
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
2.自然式。
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作手法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
其缺点是不易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
3.混合式。
三、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园游人容量为服务区范围居民人数的15%一20%,一般为全市居民人数的10%。
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m2);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四、其它:公园用地规模、内部用地比例、常规设施等见规范。
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公园规划设计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编制任务书阶段;总体规划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
一、调查研究阶段1.调查内容:建设单位情况、社会环境、历史人文资料、用地现状、自然环境条件和规划作业。
2.调查资料分析与利用。
3.规划设计图纸的准备二、编写计划任务书(设计大纲)阶段三、总体规划阶段1.公园绿地的位置图2.现状分析图3.功能分区图4.道路系统规划图5.园林建筑规划图6.竖向规划图7.电气规划图8.管线规划图9.绿化规划图10.总体规划平面圈另外,一般还要做出全园和各主要景点效果图,写出说明书。
四、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也称为详细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每个局部的技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