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化学第3讲 自然界的水
- 格式:doc
- 大小:359.96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二. 重点、难点:重点:1. 水的组成2. 分子原子的概念、性质3. 化学反应的实质4. 水的净化过程5. 物质的分类难点: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水净化处理的过程三. 重点分析和讲解:1. 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精确的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H2O。
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2. 物质的分类:3. 分子原子的知识(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分子的基本性质体积小、质量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液体次之,固体最小。
(4)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从分子的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6)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分子分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7)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8)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9)由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净物;4. 水的净化(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软化硬水,生活中通过煮沸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加入肥皂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无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然界的⽔知识点归纳⼈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然界的⽔知识点归纳第⼀节⽔的组成⼀、⽔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是没有颜⾊、没有⽓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kPa 时,⽔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为1g/mL 。
⼆、⽔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现象】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泡产⽣。
通电⼀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些⽓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体积⼩,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体积⼤,体积⽐约为1:2,质量⽐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可以使带⽕星的⽊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移近⽕焰时,⽓体能够燃烧,⽕焰呈淡蓝⾊。
【实验结论】①⽔在通电的条件下,发⽣了分解反应,⽣成氢⽓和氧⽓:2H 2O 2H 2↑+O 2↑;②⽔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③化学反应中,分⼦可分,原⼦不可分。
【注意事项】①通电时,必须使⽤直流电。
②预先在⽔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的导电性。
③负极产⽣的是氢⽓,正极产⽣的是氧⽓。
三、物质的分类第⼆节分⼦和原⼦⼀、分⼦和原⼦的异同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验证分⼦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A、B两个⼩烧杯中,另取⼀个⼩烧杯C,加⼊约5mL浓氨⽔。
⽤⼀个⼤烧杯罩住A、C两个⼩烧杯,烧杯B置于⼤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
三、从微观⾓度解释问题1.⽤分⼦观点解释由分⼦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分⼦⽣成的变化。
(⽔蒸发时⽔分⼦的间隔变⼤,但⽔分⼦本⾝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分⼦本⾝发⽣变化,有新分⼦⽣成的变化。
自然界中的水一、教学背景本节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边演示实验边讲解,学生基础较好,并且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所以这节课的讲解我尽量多联系实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的方法.(3)做沉淀、过滤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2)通过了解硬水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软化硬水的必要性,并区分硬水及软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身边化学的学习兴趣.(2)通过课堂实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硬水及软水的区别;2初步掌握过滤与蒸馏的实验技能.四、教学准备1 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湖水,矿泉水;2 准备好过滤所用的仪器,药品;3 准备好肥皂水,硬水,及软水,.五、教学过程同学们都知道,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也就不会有我们人类了.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但是随着水资源的不断污染,自然界的水不象以前那样清澈了.大家看这杯水就是污染之后的水,非常浑浊.那么我们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这杯水变澄清呢?大家开始讨论。
单元1自然界中的水甲生:向水中加入某些净水剂如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冉采用某种方法使沉淀物与水分离。
乙生:将烧杯中的水静置一段时间,使水中的一些不溶性固体杂质沉降下来,然后再将固体与水分开。
丙生:通过加热使水沸腾成水蒸气,然后使水蒸气冷凝成蒸馏水,从而除去水中的杂质。
将大烧杯中浑浊的天然水分成四份,取三份分别按以下实验操作进行探究,留一份与实验后所得到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一:取一份天然水,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察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1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2.一正氧、二负氢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氧气+氢气(分解反应)2H2O=2H2↑+O2↑3.水的组成: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
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4.水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
(验纯的: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 1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正极负极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气体检验气体的实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气体名称氧气氢气气体体积比1∶2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电解的示意图二、单质与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同点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相同点纯净物纯净物实例氧气、氢气、铁、红磷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三、物质分类:氧化物是化合物,它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而像氯酸钾中有钾、氯、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氯化钠中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没有氧元素,也不是氧化物。
课题 2分子和原子品红在水中扩散【活动探究】现象记录烧杯 A烧杯 B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明显现象烧杯 C 中的肉眼看不到的烧杯 C 中的肉眼看不到物质运动到烧杯 A 中,致的物质无法运动到烧杯解释使烧杯 A 中溶液成分发 B 中,烧杯 B 中溶液成生改变,溶液由由无色变分不发生改变,溶液不为红色变色。
一、分子、原子比较对象分子原子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体积、质量都很小;都是在不断运动着;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同点粒子②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②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二、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成更小的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 3水的净化一、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区别关系纯水纯净物,澄清透明天然水混合物,常呈浑浊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检验:加肥皂水,泡沫很少的是硬水,有大合物量泡沫的是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转化: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软水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如:镁化合物二、水的净化1.净化方法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组成1、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1)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
(2)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水蒸气。
(3)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2、水的应用: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工业、农业、还是动植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1)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
(2)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
(3)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天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
3、水的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通电=氢气+氧气(生成的体积为:氢二氧一。
巧记:正面仰视父亲(正极氧视负氢),父亲的年龄大,所以“氢”的体积大)H2O = 通电 = H2↑+ O2↑4、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①水通电(正极O2负极H2,体积比1:2)2H2O = 通电 =2H2↑ + O2↑②证实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表示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蓝色则表示有水。
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HCl气体;再通过通过足量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
(注意:如果将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浓盐酸再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气中仍含有的杂质——水蒸气)④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应先检验,如证实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应先让混合气体通过(硫酸铜),观察到硫酸铜变蓝(硫酸铜遇水变蓝)时,则说明含有水蒸气 ;再通过AgNO3溶液检验Cl-(化学反应方程式:AgNO3+HCl=AgCl↓+H NO3),当观察到白色沉淀,则含有HCl气体,接着通过石灰水即Ca(OH)2溶液,当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含有CO2气体。
5、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汇总
、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化学方程式
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净化
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产生泡沫较多的水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的水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洗衣服不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损坏过热爆炸。
④硬水可软化。
蒸馏,煮沸。
3、爱护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物质组成。
混合物、纯净物
物质构成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总结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水资源分布和储量: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目前尚不能推广。
淡水只约占全球储水总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和化学元素有80多种。
(2)我国水资源现状①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经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③我国水资源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分布不均,人均水量很少。
2.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大量节约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①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②水体污染的来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和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③水体污染的危害:工业废水及农药等所含的有毒物质影响人类和水生植物生长,危害人类健康;含磷洗涤剂、化肥及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大量排放,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④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第3讲自然界的水
一、选择题
1.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下列标志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2. 下列做法不属于爱护水资源的是()
A.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率
B. 洗菜水用来浇花
C. 生活中使用无磷洗衣粉
D. 向河流中排放含N、P的富营养物质
3. (舟山),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
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选项废水中的主
要污染物
处理措施方法类别
A不溶性颗粒物加明矾结晶法
B异味物质加活性炭吸附法
C氯化铜加硫酸钠过滤法
D纯碱加石灰水蒸馏法
4. (重庆)
A. 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B. 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C. 水通电在正极获得氧气
D. 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5. (广州)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 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 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 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6. (河南化学竞赛)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12604181)
A.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间隔变大
B. 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如果将水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7. (邵阳)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12604182)
A. 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 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填空题
8. (绥化)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人类健康,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__性。
(2)净水器中小卵石和石英砂起到________作用。
(3)在常用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襄阳)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示意图,图中试管乙中的气体
.......是________。
(3)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汉江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
肥皂水遇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泡沫少、易起浮渣。
10. (枣庄节选)上善若水,水育万物,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Waste water”(废水)。
天然水的循环是重要的水体自净方式,其能量来自于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自来水是通过水厂生产出来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
其生产过程中加入液氯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
11. (龙东)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
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
(2)可用________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_;
(4)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