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4滑坡与泥石流
- 格式:pptx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29
一、填空题:1、自然界的矿物按其内部组成质点是否有规则排列可分为和两类。
2、地壳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和。
3、河流流水对风化物的搬运方式有____、____、____ 三种。
4、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____ 和____,其中阶地的形成是由地壳的____所引起的。
5、一个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普遍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称为____。
6、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大小,可把岩石分为____、和____.7、按岩层断裂后两侧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8、滑坡按力学特征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9、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____、____、和 ____。
10、根据褶曲轴面的产状,可将褶曲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
11、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有和两种形式。
12、地震按其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和。
13、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情况,可以将断层分为三种类型:、和。
14、地质年代分为____地质年代和____地质年代。
15、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一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称;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称 .16、河流阶地是一种分布较普遍的地貌类型。
根据阶地的成因、结构和形态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和三大类型。
17、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河谷变____和变弯。
18、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划分为、和三类。
19、碎屑岩属于沉积岩大类,主要又碎屑物质和胶结物质组成.其中胶结物类型主要有、、和四种类型。
20、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____和____。
21、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22、内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和四个方面。
23、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分为、和三部分.24、根据地震波的传播情况把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25、矿物的颜色是 ,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种。
其中对判别矿物最有鉴定意义的是,无鉴定意义的是。
26、原岩受到、和三大因素的影响,在状态下发生剧烈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称为 .27、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和。
试题一一判断题1.矿物是构成地壳基本物质。
()2.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3.影响岩石工程性质因素涉及矿物成分、构造和构造。
()4.滑坡处在蠕动变形阶段时,滑坡尚未浮现整体滑动。
()5.岩溶形成条件涉及:可溶岩、流动侵蚀性水和适本地质构造。
()6.“牛轭湖”现象是河流侵蚀作用成果。
()7.河漫滩冲积层特性为上细下粗。
()8.岩浆岩具备层理构造。
( )9.构造面涉及各种断裂和破裂面、物质分异面,以及软弱夹层、软弱破碎带等。
( )10.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者中受气候影响最大是潜水( )11.三角洲平原是属于构造平原。
( )12.大型滑坡在测设时应采用绕避方式。
( )二单项选取题1. 下列哪种岩石不属于沉积岩( )。
A. 粉砂岩B. 石灰岩C. 玄武岩D. 白云岩2. 坡面加固可起到下列( )重要作用。
A. 增长斜坡稳定性B. 拦截防御作用C. 防止水流大量渗入岩体D. 防止软弱层风化,增长岩体完整性3. 下列岩石中哪一类是产生岩溶现象重要岩石种类( )。
A. 硅质灰岩B. 石灰岩C. 砂岩D. 凝灰岩4.震级是用来衡量()A.地震大小原则B.地面破坏轻重限度原则C.地震影响范畴原则D.地震效应原则5.下列岩石属于沉积岩是()A.正长岩B.石灰岩C.石英岩D.花岗岩6.按照摩氏硬度级别比较,下列四种矿物中硬度最小是()A.石英B.正长石C.方解石D.萤石7.下列构造特性中,不属于沉积岩构造是( )。
A.碎屑构造B.泥质构造C.结晶构造D.玻璃质构造8.影响滑坡因素诸多,但下列中哪个不是重要因素?( )A.岩性B.温度C.水D.地震9.世界上90%地震类型属于( )。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D.人工触发地震10.下列哪一种作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A.剥蚀作用B.变质作用C.成岩作用D.沉积作用11.由于水库蓄水或地下大爆炸所引起地震,属于()738(140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jC.陷落地震D.激发地震738(140普及12.下列不属于泥石流防治办法是()A跨越工程B防护工程C排导工程D拦挡工程E坡面加固13.下列属于路基翻浆产生条件是()A土质B水C气候D行车荷载E养护F路面构造类型三填空题1岩石按()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矿物物理性质重要有()、()、()、()。
滑坡、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范文一、滑坡常识滑坡是指地表或者地下较深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个或者部分发生块状体的位移,滑下到低于原位的地形上。
滑坡的发生通常由于下面几个原因:地震、雨水侵蚀、人类工程活动等。
滑坡应急避险常识:1. 监测预警:对于容易发生滑坡的地质灾害点,应建立监测设备,定期进行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避险措施。
2. 人员安全:一旦发生滑坡,要立即撤离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
撤离时要注意避开可能造成二次灾害的地方,如水源、河岸、山谷等。
3. 预防措施:在滑坡易发区进行工程活动时,应加强地质调查,合理规划,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固土地、护坡、排水等。
4. 灾后救援:滑坡发生后,组织救援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紧急修复,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二、泥石流常识泥石流是指大量的岩屑、土壤、植被和水沿山坡下坡区域迅速流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的形成通常由于降雨、冰雪融化、地震等原因引起。
泥石流应急避险常识:1. 预警系统: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应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居民采取避险措施。
2. 远离险区:一旦接到泥石流预警,居民应立即撤离险区,远离泥石流流动路径。
如果无法及时撤离,应选择高处的地方躲避,避免被泥石流冲走。
3. 房屋加固:在泥石流易发区,建房时要做好加固工作,采取防护措施,如增加抗倾覆、抗震能力,设置固定防护设施等。
4. 灾后救援:泥石流发生后,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搜救和救援工作。
同时,还要及时清理泥石流堆积物,恢复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
总结:滑坡和泥石流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原因以及应急避险的常识非常重要。
在滑坡和泥石流易发区,应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定期进行监测和预警;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时,要立即撤离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在工程活动中,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灾后要迅速进行救援和修复工作,恢复基础设施,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生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研究动机滑坡和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上世纪以来,人口剧增,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不断扩大,逐步向山区延伸,更增加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几率。
由于滑坡有可能转化为泥石流,本文以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泥石流成因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之所以选择泥石流还源于其严重的破坏性,它的频繁爆发,使生态环境变得千疮百孔。
从世界范围看,最严重的两次泥石流灾害发生于上世纪。
一次是1970年的瓦斯卡兰泥石流,500多万立方米的雪水泥石流以10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咆哮而下,毁灭了秘鲁容加依城,造成2.3万人死亡;另一次是1985年鲁伊斯火山泥石流,粘稠而灼热的泥石流以5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夷平了3万平方千米的城镇、农田、果园,导致哥伦比亚阿美罗城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2.5万人丧生,15万头牛死亡,13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达50亿美元。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有多惨重,对人类的威胁有多可怕。
因此人类有必要去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这类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二、研究目的全世界共有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危险,其中中国、日本、瑞士、秘鲁、哥伦比亚较为严重。
我国的泥石流沟多达1万条以上,全国受泥石流威胁的县城达70多座,其中绝大部分集中于四川、云南、甘肃等省。
近年我国规模较大、损失较严重的是甘肃舟曲泥石流。
2010年8月8日0时12分,甘肃省舟曲县城及上游村庄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大量泥沙流进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致使江水水位暴涨,导致舟曲县城三分之一街区被淹,大量房屋被淤埋,造成1481人死亡,284人失踪,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纵观国内外因泥石流发生引起的地质灾害,会发现,近年来泥石流爆发的频率更高,破坏性更大。
究其原因,发现某些泥石流的发生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有关。
以我国为例,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与交通建设不断向山区延伸,破坏了山区原有的地质地貌,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并形成恶性循环。
泥石流读书报告土木142陈炜(14134203)一、概述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空间条件,对泥石流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其主要方面在于地形形态和坡度是否有利于积蓄疏松固体物质、汇集大量水源和产生快速流动。
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2.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结构、补给方式和速度等。
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的地段。
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也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
3.泥石流发生的水文气象条件是指暴雨给沟谷区域带来大量的汇聚水。
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
松散固体物质大量充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后,结构破坏,摩阻力降低,流动性增大,从而与水一起流动形成泥石流。
春夏季节高强度的暴雨使得沟谷的水流和泥石混合形成泥石流,且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沿沟谷喷发出来,冲毁下游的建(构)筑物,造成泥石流灾害。
三、泥石流的分类及地貌1.分类1)按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标准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水石流型泥石流;泥石流型泥石流;泥水流型泥石流3)按泥石流体性质分类: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2.泥石流的地貌1)泥石流侵蚀地貌:破碎坡;基岩谷;角峰2)泥石流的堆积地貌:泥石流堆积扇;堆积垄岗;堆积龙头;堆积斑3)泥石流的侵蚀-堆积地貌:阶地;葫芦谷;多变谷;缝隙堆积基岩谷四、泥石流的防治1.泥石流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滑坡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于工程结构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止和治理滑坡,土木工程师采取了许多措施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地质调查与监测地质调查是滑坡防治的首要工作,通过分析地层结构、土体性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可以预测滑坡的潜在风险。
同时,利用现代监测设备如倾斜仪、应变计等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工程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设计是防治滑坡的重要环节。
采用适当的工程结构设计,如增加支护墙、地下榆树等,可以有效地增强工程体的抗滑能力。
此外,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采用分级支撑和分区开挖的方式,也能减小滑坡风险。
三、排水与加固排水是滑坡治理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设置截水沟、泄洪道以及建设排水管道等措施,可以将地下水引流至外部,减小地下水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采用增加自重、加固土体等加固措施,也能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提高抗滑性能。
四、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是滑坡防治的长期有效手段。
通过植物的根系系统,可以有效地增强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加强植被覆盖和森林建设,能够提高地表的防护能力,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五、应急处置与灾后恢复在滑坡发生后,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至关重要。
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及时疏散人员,保障生命安全。
同时,对滑坡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如清理泥石流,修复受损工程等,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六、国际经验与技术引进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复杂情况。
为了提高防治水平,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并引进先进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研发解决方案,不断创新滑坡防治与治理技术。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通过地质调查与监测、工程结构设计、排水与加固、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与灾后恢复以及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滑坡的发生,保障工程结构和人民的安全。
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浅议地质滑坡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一.地质滑坡地质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由于受河流冲刷、人工切坡、地下水活动或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整体、间歇地以水平位移为主的变形现象。
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预测的困难,治理费用的昂贵,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
近20年来,是环境和地质灾害研究较快发展的一个时期,国际上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空前活跃,各项研究进一步扩展和深入,防治工程措施在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测预报方面也有了巨大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灾害损失也愈来愈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铁路和高速公路以及水利等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形成了滑坡的一个高发期。
有人估计我国每年因滑坡灾害损失约20-30亿元。
滑坡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有很大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因此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防灾减灾也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国际范围看,20世纪70年代的地球动力学计划,80年代岩石圈计划,发展到90年代的全球变化的地圈生物圈计划和从90年代开始的“国际减灾10年计划”,表明从全球系统,特别是全球表层圈动态系统来考查与人类发展生活和经济发展问题相关的环境与灾害问题已是总的趋势。
关于滑坡研究,由来已久。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出发作过不少研究,特别是地质学家和土力学家提出过不少假说和见解。
一般地说,大都按静力学观点和理论,以滑坡的形成条件、营力因素、滑体结构、滑面尺寸为依据,对滑坡进行勘测和防治,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达到了保护和提高地质环境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目的。
二.地质滑坡的成因触发滑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降雨和地震是最常见的滑坡灾害的诱因,人类的工程活动也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总结起来总共有四大类型:天然边坡、工程边坡、地质环境边坡和水环境边坡。
天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天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引起的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对土木工程建设和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天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地震是地球表面由于板块运动而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其破坏力极大。
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破坏:地震会导致建筑物结构受力不均匀,从而造成墙体倾斜、柱子断裂等破坏现象,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2. 地基沉降:地震会引起地基土体液化现象,导致地基沉降,使建筑物失去支撑,甚至倒塌。
3. 设备损坏:地震会导致土木工程中的设备损坏,如管道破裂、电缆断裂等,影响土木工程的正常运行。
为了减少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设计合理:在土木工程设计阶段考虑地震因素,采用抗震设计原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加固结构:对已建成的土木工程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破坏。
3. 定期检测:定期对土木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土木工程的安全运行。
二、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因暴雨、融雪等原因超出河道容量而泛滥的现象,对土木工程造成严重影响。
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冲毁建筑:洪水的冲击力极大,容易冲毁土木工程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失。
2. 地基侵蚀:洪水会侵蚀土木工程的地基,导致地基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3. 设备损坏:洪水会导致土木工程中的设备损坏,如电气设备短路、管道破裂等,影响土木工程的正常运行。
为了减少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加固堤坝:加固河堤、堤坝等防洪设施,提高其抗洪能力,减少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2. 设计排水系统:合理设计土木工程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畅通,减少洪水对土木工程的侵蚀。
3. 提高设备防水性能:对土木工程中的设备进行防水处理,提高其抗洪能力,确保土木工程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