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之滑坡泥石流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35
滑坡-泥石流案例分析幻灯片滑坡与泥石流是由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自然灾害。
本文将分别从四个案例出发,分析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的损失与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案例一: 2008年8月14日,九寨沟县境内的映秀镇发生泥石流灾害,导致43人死亡、3人失踪。
灾害原因:1、地质地形原因:映秀位于大雪山的西坡,这里地势狭窄、陡峭,地质构造较差。
2、气候原因:当地8月份雨水较多,导致山体水土流失,形成泥石流。
灾害损失:1、经济损失:据报道,这次泥石流灾害造成当地道路中断、农田受灾,以及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停摆等,总计经济损失高达1.9亿元。
2、人员伤亡:共有43人死亡,这其中包括游客和当地居民。
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工程调查,评估灾害风险。
2、加强山体治理,采取防护措施。
3、提高气象预警能力,及时预测泥石流。
案例二:2015年10月10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滑坡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1、地质地形原因:鲁甸县位于滇池东南,地处怒江与澜沧江交汇处,地形多为山岭,地形复杂,滑坡易发。
2、人类活动:大量采矿、造坝、修路等人类活动对地质结构和环境造成损害,加速了滑坡的发生。
2、人员伤亡:共有15人死亡,三十余人失踪。
1、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2、严格进行工程批准和环境评估,抑制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早期预警机制,提高灾害应对和救援的能力。
案例三:2010年8月7日,甘肃省临夏市积石山自治县发生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自然因素:积石山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峡谷、沟谷、险滩等地形地貌,雨季来临,积雪融化,涝水和洪水的冲击很强,引发泥石流。
2、人类活动:滥伐森林和开垦草地等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长时间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加速了泥石流的发生。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生态恢复和改善计划。
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尤其是山地森林保护。
3、加强防灾减灾与救援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
地质灾害六大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
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
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
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编稿:李永华审稿:王艳欣考点解读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1.滑坡是山体斜坡上________的岩体与土体,在________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________、地势________较大、________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________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2.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________、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多发生在地形________、具有丰富的________以及短时间内有________的地区。
泥石流发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滑坡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滑坡会________或________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________江河,________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我国是多山之国。
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________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________、类型________、爆发________、规模________的国家之一。
5.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此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________变化。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地域上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1.不稳定重力破碎起伏植被工程建设2.暴雨陡峻松散物质大量水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3.破坏掩埋堵塞摧毁4.松软广泛齐全频繁巨大5.季节广泛相对集中要点精析要点一:滑坡【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366379 滑坡1.滑坡发生的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考点解读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1.滑坡是山体斜坡上________的岩体与土体,在________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________、地势________较大、________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________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2.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________、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多发生在地形________、具有丰富的________以及短时间内有________的地区。
泥石流发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滑坡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滑坡会________或________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________江河,________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我国是多山之国。
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________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________、类型________、爆发________、规模________的国家之一。
5.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此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________变化。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地域上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1.不稳定重力破碎起伏植被工程建设2.暴雨陡峻松散物质大量水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3.破坏掩埋堵塞摧毁4.松软广泛齐全频繁巨大5.季节广泛相对集中要点精析要点一:滑坡【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366379 滑坡1.滑坡发生的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2.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尝试分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3.通过对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2.列表对比泥石流与滑坡发生条件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地质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并树立防灾救灾意识。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滑坡、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教学难点1.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条件。
教学媒体与教具ppt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2008年汶川地震给国人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惊醒了中国人。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研究地质灾害成了国家重点关注的内容。
高中阶段要学习集中重要的灾害类型,其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地震灾害。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关于在地震的知识。
地震是岩层所承受的地应力超过了自身能够承受的极限,岩层断裂、破碎,突然向四周传递能量的现象。
带来巨大的破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可以有多个烈度。
烈度的大下和震源深度、震中距等有关。
地震向四周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递能量。
地震波可以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横波,一种是纵波。
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横波只能再固体中传播。
我国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我国正好处在两个大型的地震带上面。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内容,滑坡和泥石流。
【板书】滑坡和泥石流一、概念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并加以阐述。
泥石流和滑坡的区别其实就是形成条件以及形成后果不同。
两者都属于地质灾害中非常严重的山体运动。
但是,它们还有本质上的差异:一个是发生在河谷里,另外一个则主要是分布在高原或平原。
因此我们对这些方面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来说泥石流与滑坡的不同之处,从现象表面看:“滑坡”似乎更容易让人想起洪水过后的那种景象——许多房屋被冲毁、道路被冲垮……;而泥石流却恰好相反,它们总会带着巨大的动力,像黄色的海浪般汹涌澎湃,沿途撞击各种障碍物并掀翻路边所有建筑物,摧毁附近几公里范围内所有植被、农作物等等,带给人们极大伤亡。
第二,根据形成时间也能辨认出他们的身份:滑坡主要集中发生在雨季和汛期,也就是所谓“洪水期”。
由于洪峰流量比较大,一旦引发就很难制止,所以通常来势凶猛;而泥石流通常则发生在干旱少雨季节,当然也可能与冰雪融化有关系,因为此时泥沙含量丰富,遇水后很快便沉积下来,使得沟槽迅速填满,河床抬升,暴发泥石流的危险性就小了很多。
其次,就形成的条件来讲,虽然滑坡大部分都出现在陡峻的山坡上,甚至连陡崖峭壁都无法幸免,而且其活动时间只有几年,比如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土层都十分松散,若是遇到降雨或其他什么情况,就会迅速崩塌。
再加上风吹日晒的侵蚀,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光滑坚硬,最终使山体失去支撑作用,滑坡即告完成。
但是,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足够的水源补充,特别是不能缺少泥沙。
如果没有了泥沙,它将寸步难行。
即便如此,你仍旧不能忽视泥石流的破坏性——除了致命的淤堵,还有造成桥梁垮塌、淹没城镇乡村、阻塞交通,堵塞江河湖泊、影响工矿企业正常运营,以及威胁河堤安全、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诸多弊端。
第三,不管是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都离不开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不论是山区泥石流还是河岸边的滑坡,它们都有明显的前兆症状,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觉察出来,只不过前者多见于暴雨倾盆天气,一经发现便立刻撤退避让;而后者往往不会被人们所注意罢了。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任何一场自然灾害的爆发都绝非偶然,很多情况下其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的历史渊源。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2.1 泥石流类型划分2.1.1 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 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 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 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3)。
2.1.5 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 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1.30~1.60 t/3)。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一、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岩屑、泥土、沙石、石块等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或沟床向下运动。
很多人分不清泥石流和滑坡,这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沿着沟床流动,在流体和沟床之间存在着泥浆滑动面,没有山体破裂面;而滑坡是山体破裂沿着坡面下滑,这是泥石流和滑坡的不同。
泥石流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形成—输移—堆积。
在形成区,暴雨浸润打击,水分充分浸润饱和,大量积聚的泥沙、岩屑和石块等物质会沿着斜坡形成土、石和水的混合流体,山坡坡面土层渐渐失稳,沿着斜坡下滑。
二、滑坡和崩塌滑坡和崩塌都是自然界中的重力地貌过程。
滑坡是在重力作用下,岩土物质沿着斜坡作整体的下滑运动,诱发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震、降雨和融雪等。
崩塌,是陡坡上的岩石土体受重力影响突然而迅速的垮落的现象。
崩塌一般发生在悬崖峡谷,或者是坡度大的湖、海岸的陡峭地段。
崩塌的速度比滑坡快很多。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崩塌前兆是:崩塌的前缘不断发生掉块、坠落、小崩小塌的现象;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不时偶然听到岩石的撕裂摩擦声;出现热、气、地下水异常;动物出现异常。
滑坡前兆是: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涸;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滑坡前缘出现鼓丘;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
地面塌陷的前兆:泉、井的异常变化;地面变形;建筑物作响、倾斜、开裂;地面积水引起地面冒气泡、水泡、旋流等;植物变态;动物惊恐。
滑坡、崩塌、泥石流三者除了相互区别外,常常还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是: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泥石流地质灾害分析报告泥石流地质灾害分析报告泥石流现象基本上在世界上所有山区都有可能发生,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广阔,又多处于季风气候区,加之新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地形复杂,从而成为世界上泥石流最发育、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2010年8月7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要认真研习泥石流,从而更好的防止泥石流。
经过讨论,我们组认为应该从泥石流概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分类、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防治五个方面研究泥石流。
下面为具体分析:一、泥石流概述1.定义:泥石流(mud-rock flows )是产生在沟谷中或斜坡面上的一种饱含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特殊的山洪,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其运动过程介于山崩、滑坡和洪水之间,是各种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泥石流具有以下三种特征:(1)泥石流具有土体的结构性,即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而挟砂水流的抗剪强度等于零或接近于零。
(2)泥石流具有水体的流动性,即泥石流与沟床之间没有截然的破裂面,只有泥浆润滑面,从润滑面向上有一层流速逐渐增加的梯度层;而滑坡体与滑床之间有一破裂面,流速梯度等于零或接近于零。
(3)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山地沟谷区,具有较大的坡降。
3.我国泥石流的分区:根据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泥石流类型与活动特点的差异,可将中国泥石流划为6个分布区。
(1)青藏高原边缘山区(2)横断山区和川滇山区(3)西北山区(4)黄土高原山区(5)华北和东北山区(6)中国东南部山区4.泥石流地貌特征:泥石流地貌一般可以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如下图: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松散的固体物质来源泥石流之所以不同于其它水流,就在于它含有大量固体物质。
因此,储存松散固体物的场地就成为泥石流的发源地。
固体物的成分、多少和补给方式,决定了泥石流的类型、性质和规模。
2、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形成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陡峻和高差大,我国大多数泥石流都发生于高原边缘具有这种特征的陡峻坡面和深切的沟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