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作用
- 格式:pptx
- 大小:98.63 KB
- 文档页数:24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首先,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预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中医药强调“未病先防”,强调提高人体的整体抵抗力,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中医认为,人体内有多种机制来抵御病菌的入侵,如正气的抗病能力、卫气的保护作用等。
中医药通过针灸、按摩、草药等手段,调理人体的正气和卫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药对于传染病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也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人体体征、舌诊、脉诊等方式,发现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其次,中医药在传染病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传染病的治疗中,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传染病的发生是因为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侵入,从而导致症状出现。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注重针对病情的差异,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辩证施治。
通过草药、针灸、艾灸等方式,加强正气抵抗邪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草药的抑菌、解毒、肺宣、化湿等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和活性,提高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有了显著的疗效,部分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药效。
再次,中医药在传染病的康复阶段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很多传染病在治疗后,患者仍然需要进行康复,而中医药在这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加速康复的过程。
中医认为,传染病后会产生一种叫做“病后虚弱”的状态,患者容易感到疲乏乏力,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补气益血、健脾养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体质,加速康复的过程。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阶段,都能够通过调整人体的正气,增强免疫力,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和活性,加速康复过程。
中医药的治疗理念与传染病的综合治疗要求相符合,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摘要中医学以其药源丰富,经济实用,少副作用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运用到现代医学中。
近年来,传染病频发,如何防治传染病是一大难题。
中医学很早便有了关于传染病的研究与防治,且在近些年的各大传染病事件中发挥其作用。
本文从传染病的“防”和“治”中探讨中医在传染病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分析现阶段中医学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不足之处,讨论中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学传染病防治在西医传进中国前,我国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
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我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传染病事件,最终均被化解,由此说明中医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的,具有对传染病的防治能力。
近百年来,我国曾发生过鼠疫、流脑、疟疾、SARS、COVID-19等各类重大传染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中医药工作者对疫情的防控做出的工作功不可没,极大发挥了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院等医院被设定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
此外,也有不少中医医疗队紧急支援武汉,进行中医学救治工作。
根据统计,武汉疫情的患者中90%以上使用了中医药,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过中医学的防治工作。
在全国各地区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中,具有明确名称的中药方剂多达40种,中成药32种[1]。
中医药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的应用,证实了中医在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传染病,首先需要“防”,需要一级预防,这个观念在中医学理论中“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思想中有所体现。
从古至今中医学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防治结合,保障人们健康。
传染病作为一类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流行性疾病,一旦出现便会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如何控制是一大难题。
而中医学中“治未病”的理论可以帮助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在传染病发生时,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被感染,而未病先防,就是对人的进行“扶正”,也就是增强抵抗力,使得病原体无法成功入侵人体。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
2月13日召开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在历次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药已形成了一系列丰富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医药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上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
在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役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
根据有关媒体公布的实时数据,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进程中,中医药参与率高的地方,治愈率就高;中医药参与率低的地方,治愈率就低。
那么中医药在这次防治疫情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呢?一是分级医疗作用。
坚持尽早对患者进行分层干预,对医学观察期患者推荐服用中成药,居家隔离。
对于集中隔离的疑似患者,按照中医诊疗方案协定处方尽快给予中药治疗,做到缩短病程,减少重症发生率,切实落实关口前移。
湖南第一时间组建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下沉到全省14个市州指导应用中医药技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至2月16日24时,全省中医药参与全省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疗率高达91.67%,中医参与治愈和症状改善率达80.77%,全省新冠肺炎治愈率达42.46%,稳居全国前列。
二是重症患者救治的中西医协同作用。
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医疗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救治的临床病例数据显示:重症患者治愈时间缩短近1/3,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脱离吸氧时间平均缩短2天。
重症患者中医治疗的作用显著体现在改善患者的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闷、发烧等症状;缩短患者病程,减少医护人员平均作业时间;提高重症病人向普通病型转变的几率。
三是中医适宜技术的辅助治疗作用。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1.06.29•【文号】卫办发[2011]57号•【施行日期】2011.06.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卫办发〔2011〕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较为低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正式印发,进一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一、统筹做好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公立中医医院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总体部署,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整体部署,体现特色;在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病历试点、临床路径试点、优质护理等工作中,要统筹考虑中医医院,整体推进。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积极协调财政等有关部门,落实《意见》中关于对中医院(民族医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的政策,研究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的效果评估一、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优势1. 预防为主,注重个体差异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注重预防为主,强调个体差异。
在预防方面,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药还注重对个体差异的把握,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2.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防治传染病过程中,中医药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的核心理念,通过辨别病因、病机、病位等,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 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时,多种疗法综合运用,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这些疗法在防治传染病中具有互补性。
例如,中药可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痛,针灸可以调节气血、通经活络,推拿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疲劳等。
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可以提高防治传染病的效果。
二、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的实际案例1. 非典时期的中药防治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中医药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药理论,非典属于“温病”范畴,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化湿散结。
中医药部门推荐了多个中药方剂,如清温解毒颗粒、金荞麦片等,用于防治非典。
实践证明,这些中药方剂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2. 甲型H1N1流感期间的中药防治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开展防控工作。
中医药部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制定了中药预防方案,推荐了银翘解毒片、莲花清瘟胶囊等中药。
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对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取得了良好效果。
3.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药防治三、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的效果评估1. 临床疗效显著2. 安全性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传染病防治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下面我将围绕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一份3000字的中医药防治预案。
一、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原则1. 个人卫生意识的培养:要培养每个人的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饮食卫生,注意食物的新鲜和熟透程度;注意居住环境的整洁,消毒和通风。
2. 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加强卫生教育,普及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治方法;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建立预测和预警机制,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3. 高度重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控制:传染源是传染病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严格控制传染源,不随地吐痰、封掉可能存在传染源的地方;传染途径是传染病传播的桥梁,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减少传播途径。
二、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1. 流感: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来预防和治疗流感。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如黄芪、党参、板蓝根等。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洋葱、大葱等。
2.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菌能力来治疗肺结核。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化痰的中药,如百合、五味子、补骨脂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3. 腮腺炎: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腮腺炎。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连翘、金银花、鱼腥草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艾灸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4.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水痘。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中药熏洗、贴敷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来治疗手足口病。
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培训总结范文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防治传染病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为加强全民传染病防控意识,提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能力,我单位组织了传染病中医药防治培训。
二、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参训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增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能力,以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推动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
三、培训内容本次培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传染病基础知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与实践、传染病防治中的中医药应用案例分析、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政策法规。
1. 传染病基础知识通过系统介绍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参训人员充分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和危害,并加强个人防控意识。
2.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介绍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理论,以及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实践经验,使参训人员对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 传染病防治中的中医药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讨论传染病防治中的实际案例,了解中医药在不同传染病的防治中的应用效果,并学习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4.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政策法规介绍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相关政策法规,使参训人员了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政策环境,加强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合法地位。
四、培训效果本次培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培训,参训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得到了提高,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坚定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信心。
五、结语传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疾病,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丰富的防治传染病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通过本次培训,提高了参训人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增强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能力,对于推动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医药应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摘要】中医药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经验医学的总结,为保护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发挥了中药的作用。
在我国历史记载的多次大型传染病中,中医药防治都发挥了中药的作用。
本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也发挥了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对中医药防治突发传染病的作用开始分析,从历史的角度与医学药理的角度等多个方向入手,论述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新冠肺炎;防治;发挥作用前言在人类的历史中,一直不断的与传染病进行斗争。
在人类的历史上,爆发了多次极为惨烈的传染病,对人民的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比如,欧洲中世纪爆发的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
而在今年年初,在我国武汉地区出现的新冠肺炎现在正对全世界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与破坏。
本次在我国的新冠肺炎防止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救治了非常多的新冠肺炎病人,并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一、中医理论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中医药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历次的传染病防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其防治理论越来越完善。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对传染病的描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温疠大行,远近咸若”,“疠大至,民善暴死”。
《伤寒杂病论》也是疫病论治的理论总结。
中医理论认为传染病属于疫病,疫病根据其病症表现又分为热病、伤寒、温病等,新冠肺炎有典型的发热现象,因此其属于温病的范畴,极为瘟疫。
主要为外邪侵入所致,所谓外邪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外感原因。
《瘟疫论》人为继续传染病是由“厉气”导致的,后根据病因的多样性发展为“杂气”说。
中药的病机理论认为不同邪气导致瘟疫具有不同的病机特点和演变规律,疾病初期常处于卫分、气分或局限于单一脏腑或上焦,病情快速进展可直接入血分或波及多个脏腑涉及上中下三焦。
这与本次新冠肺炎的病程表现是一致的,新冠肺炎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肺部器官出现变化,如果不及时介入会造成呼吸困难,肺部衰竭等。
2020第二十二卷 第三期 ★Vol. 22No.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中西医并重的抗疫体糸胡镜清卩,张伯礼2(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摘要:该文主要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防治传染病的体制和能力建设,长 远布局我国疫情防控战略”进行了探讨。
在充分认识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丰厚历史积淀和亮点基础上,提出 了以下建议:一是要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加快开发中医药临床诊疗技术装备,实现中医药标准化、 规模化供给,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二是要强化政策保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并重 的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完整、中西医并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和规章制度;三 是要重视抗疫临床实践中中医药理论方面的总结,加强中医药抗疫人才队伍建设和防治能力建设。
中西医 结合,优势互补,应是人类防治传染病以及许多疾病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中医药 临床诊疗 政策 中医药理论doi: 10.11842/wst.20200522003 中图分类号:R-331 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悠久的防治疫病斗争史上,中医学谱写了辉煌的抗疫篇章。
历代医家在防治疫病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进行提炼升华理论,至清末已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治疫辨证论治体系,同时发展了丰富多彩的防治疫病技术方法叫新中国成立以 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 、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 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打响 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在没有疫苗、没有特效 药的情况下,注重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 首次大范围有组织实施早期干预,首次全面管理一个医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区,首次中西医全程联合巡 诊和查房,首次在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中深度介入,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 系统方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叫随着近些年来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增多,公共 卫生应急问题成为焦点,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医在疫情中的作用中医在疫情中的作用1.引言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系列突发传染病疫情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医学的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国粹,凭借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尤其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时,中医的作用备受赞誉。
本文将就中医在疫情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2.中医药预防疫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和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独特治疗体系。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主张个体的健康与整体环境的和谐紧密相关。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中医药有着独特的预防疾病的观念和方法。
在疫情中,通过中医的预防理论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控制疫情的传播。
3.中医药在疫情中的防治作用中医药在疫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预防、早期干预和治疗三个方面。
3.1 预防疫情中医药注重人的整体调理,通过调节身体的防御能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疫情中,中医药可以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来预防病原体的侵袭。
传统中药中有许多药材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作用,如黄芪、板蓝根等,可以作为辅助解决方案来提高人体免疫力。
3.2 早期干预在疫情爆发初期,中医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阻断病情的发展。
中医药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个体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减少传染风险。
中医药可以通过草药调理和针灸疗法来缓解疫情初期的轻微症状,减少患者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
3.3 疫情中的治疗中医药在疫情中的治疗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机畅通来改善病情,减轻症状。
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注重调整整体身体功能,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4.中医药的局限性及发展尽管中医药在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技术和理论上的局限性。
中医药在疫情中的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科学验证和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药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以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和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中医药教育、科研、对外交流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中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执行。
第三条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第四条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时,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医疗需求,统筹安排中医医疗机构的设置和布局,完善城乡中医服务网络。
第六条国务院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医药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中医药管理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中医药有关的工作。
第七条对在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做出显著贡献和在边远地区从事中医药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中医医疗机构与从业人员第八条开办中医医疗机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和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中医医疗活动。
第九条中医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活动,应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运用传统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复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