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2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1.50 KB
- 文档页数:9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冷锋、暖锋和锢钝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特征;以及常见的天气现象与对应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基本天气系统的概念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天气图表识别不同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不同天气系统带来的具体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表、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图、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介绍锋面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它们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析最近一周内的本地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讨论其对本地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如何从天气图中判断气旋、反气旋和锋面系统的位置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6. 讨论与解答(10分钟)学生展示随堂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快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气旋与反气旋定义特点天气影响2. 锋面系统冷锋暖锋锢钝锋天气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地实际天气,推测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
2. 答案作业答案将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最终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天气图分析的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2. 教学重点: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地图、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讲解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近期我国发生的典型天气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高压和低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2. 锋面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3.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 答案:(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表面形成高压和低压区域。
特点:高压区域气压高,天气晴朗;低压区域气压低,天气阴雨。
高一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高压、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与天气特点。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防灾抗灾意识。
了解科技前沿,树立学习科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气压分布图判断其气流状况及天气特点;2、能读懂简易的天气图,推测近期的天气变化趋势,并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今年的9月3日特别有意义,它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大家都回家看阅兵仪式了吧?这些镜头,你们还记得吗?【PPT投影】展示阅兵仪式的照片:英姿飒爽的三军仪仗队、激动得流着泪的抗战老兵、踏着“七彩祥云”而来的空军方阵。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阅兵仪式上那道最美的风景——湛蓝的天空呢?事实上,如此美丽的天空,来之不易。
为了确保阅兵的顺利进行,从8月20日起,北京地区正式启动空气质量保障措施,通过全市上下共同联动,积极协调周边省市协同减排,全力保障阅兵纪活动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
至9月1日,北京空气质量已连续天天优良,空气质量保障情况甚至超越了2008年奥运会期间。
当然,如果没有老天爷帮忙,谁也不能保证当天一定是好天气。
就像秋游之前,你是否也担心过老天配不配合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专家9月2日的分析预测吧!我们之前已经对气候有所了解了,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范围大,时间长,一般变化不大。
但是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天气是短时间的、多变的。
那么,专家们凭什么就知道9月3日降水可能性小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我们发现文中在讲到晴的时候,提到了当时“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东移的槽脊”。
【讲授】引出“槽、脊、高压、低压”的定义教师引导:其实槽和脊是天气系统的名称。
天气系统通常指引起天气变化的高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锋面等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2.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气流运动特点,掌握气旋、反气旋气流运动的规律性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2.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3.通过研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教学重点】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教学难点】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教具】投影仪、投影片、板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一种经常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锋面,下面我们来观察教材P43 “2003年10月14日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图”。
思考:在这幅气压场中有几种气压类型?【学生回答】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
【启发提问】哪两种是最基本的气压类型?【学生回答】低压、高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另外一种经常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指导看书】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3倒数第二段,了解气旋和反气旋、低压和高压是对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气旋的有关知识。
【板书】1.气旋【出示投影片】“低气压图”【提问】图中A是低气压还是高气压?【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教师手中拿二张投影片,一张中的四个箭头指向中心,一张中的四个箭头指向四周,请一位同学选择其中一张放到低气压场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如图)。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天气系统》的第二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材介绍了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锋面系统等,并详细解析了这些天气系统的特征、成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成因,理解各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成因的能力。
3. 通过对天气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和成因,理解各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和复杂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变化。
2. 知识讲解: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的特征、成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天气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天气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天气系统的类型和影响。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天气系统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常见的天气系统1. 高压系统特征: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成因:空气下沉,水汽凝结少影响:晴朗、干燥天气2. 低压系统特征: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成因: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多影响:阴雨、潮湿天气3. 锋面系统特征:冷暖气团交汇,形成锋面成因:地形、季节、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降水七、作业设计1. 描述高压、低压和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答案:高压系统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天气晴朗、干燥;低压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天气阴雨、潮湿;锋面系统是冷暖气团交汇形成的,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降水。
2. 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判断其所对应的天气系统类型。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包括: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识、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2529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天气图等资料,分析实际天气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实际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地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介绍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结合天气图进行分析。
(2)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及判识方法。
(3)阐述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 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影响3. 天气图分析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
(2)分析我国某地区高压或低压天气系统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锋面系统: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边界,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2)答案因地区而异,需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天气图的分析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天气系统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运行规律。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地图、图表、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锋面系统(1)形成(2)特点(3)影响3. 气旋和反气旋(1)(2)结构(3)运行规律(4)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分类及其特征。
2. 学会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气象图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气象学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详细讲解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如何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天气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2. 常见天气系统分类及其特征(1)气旋与反气旋(2)锋面系统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4. 例题讲解与分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与反气旋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四周向中心辐合。
常带来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中心向四周辐散。
常带来晴朗天气。
(2)根据天气图分析,该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
预测未来天气变化:锋面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锋面过后,天气逐渐转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气象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锋的概念与分类;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锋面气旋的概念。
(2)准确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分析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阅读和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 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读图能力、答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即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投影表格)引导学生复习冷锋和暖锋知识——在提问学生之后再投影答案内容。
师:影响我国天气的锋主要是什么锋?生:冷锋。
师: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
请举例说明哪些锋是冷锋。
生:冬季及秋末、初春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春季的沙尘暴,都是冷锋快速移动造成的。
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形容我国什么地区的什么天气?它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造成的。
师:梅雨季节过后的7、8月份,长江流域的天气又是另一番景象,往往是艳阳高照,天气晴热,又称“伏旱”,它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呢?还有夏秋季节的台风,又是由什么天气系统造成的?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什么是低气压、高气压?(板书)1.低压、高压(投影)教材图2.21师:请大家看教材图2.21。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低气压。
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就是高气压。
请你指出图中有几处高气压、低气压?说出高压中心、低压中心的气压值。
生:(观察指认回答)师:很好。
大家再看图,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连线叫脊线,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什么呢?生: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
师:对了。
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连线叫槽线。
我们再来了解什么是气旋和反气旋。
(板书)2.气旋、反气旋师:气旋就像江河中的旋涡,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反气旋与气旋相反,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
下面请大家看图上的这个低气压。
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低气压的气流运动状况。
生:(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画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知识在此图基础上画出南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师:(点评及方法指导:以北半球的低压中心为例,选取某一部位的一点,让学生画出此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再让学生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关于风向的知识,画出此点的风向;然后再由点及面,画出低压中心控制下的各个部位的风向,这样形成了一个逆时针辐散的平面气流图。
学生掌握了方法,很容易理解高低压的气流状况,不必死记硬背)北半球和南半球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因此低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旋。
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辐合,南半球气旋是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师:下面请大家看图上的这个高气压。
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这个高气压的气流运动状况。
生:(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画图,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知识在此图基础上画出南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师:(同上—点评及方法指导—小结)北半球和南半球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流出,因此高气压的水平气流运动都是反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是顺时针辐散,南半球反气旋是逆时针辐散。
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动画演示)北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三维运动师:请大家观察动画,总结填表。
(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师:低压中心气流不断辐合(气旋),越聚越多的空气将往哪里去呢?高压中心气流不断辐散(反气旋),空气将从哪里过来补充?(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设想与推断)生: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中心空气被迫上升(上升气流),当气流升至高空时,又会向四周流出;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出,高层空气下沉补充(下沉气流)。
师:很好,大家观察很仔细。
所以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是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是反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叠加补充投影)学生讨论回答后分别显示答案——垂直气流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低气压、高气压与气旋、反气旋的区别。
生:低气压、高气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师:非常好。
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给大家总结了两个方法。
右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右手表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左手定则: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运动方向,四指表示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左手表示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大家一起探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的关系。
(板书)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投影)P47活动2[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气旋和反气旋的差异及其天气探究内容:(1)从中心气流的运动状态看,气旋和反气旋有什么差异?(2)假如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出现什么天气?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3)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冬季和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什么天气?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探究,总结提出结论。
探究结果:(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空气上升容易凝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
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天气。
师:可见气压的分布导致空气的流动,气流的运动影响天气的形成。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很大,这些天气系统是怎样影响我国的?生:气旋过境时,中心地区云量增多,常见阴雨天气。
北半球气旋东部刮偏南风,因来自低纬气温高,水汽含量多,所以多云雨。
西部刮偏北风,空气来自高纬,降水少,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影响我国的气旋有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我国全年都受温带气旋的影响,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常见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生:影响我国的反气旋有: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和温带大陆上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造成我国夏季炎热干燥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在温带大陆上的蒙古冷性反气旋,造成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如我国位于蒙古高原形成的反气旋东侧,冬季多寒冷干燥的偏北风,在秋末、冬季、春初时节常会形成寒潮。
(过渡)师: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伏旱和寒潮则是反气旋的杰作。
下面请大家看教材第48页案例,一起来了解台风和寒潮。
(播放录像)台风师:台风是气旋还是反气旋?生:气旋。
师:台风作为气旋其特殊性体现在哪里?生:位于热带,产生于洋面上,中心附近风力12级及以上。
师:台风与飓风是什么关系?生:台风在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师:台风的灾害由什么造成?生: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师:我国是台风影响最大国家之一,台风能带来好处吗?生:(合作、讨论、辩论)能,干旱季节带来降水缓解干旱,如7、8月份的江淮地区如有台风过境会带来降水缓解伏旱带来的燥热和干旱。
师:我们再来一起研究寒潮。
什么是寒潮?生: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师:寒潮是不是一定带来降水?生:不一定,如果当地原有暖空气比较干燥的话则不能形成降水。
师:寒潮与反气旋是什么关系?生:反气旋的中心在高纬地区时,反气旋的东南、西南部分容易形成寒潮。
师:寒潮会带来哪些灾害?生: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和冻雨压断电线并可能折断电线杆、交通运输受阻等。
(开放性的答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师:我国的寒潮与冷锋有什么关系?生:是高纬度的冷高压中心辐散出的气流向较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快速运动,形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常见天气系统”中的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每天的天气预报不再陌生,更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指导生活。
练习:(投影表格)由不同学生回答逐个填写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2.我国北方地区,秋季经常在___________(气压)或___________(气流)系统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答案:1.气旋、反气旋的比较。